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中成药,还你耳聪目明,对耳鸣、耳聋、视力下降很有效!

 本文为本能修订发布,版权归原作者

学好中成药,小病不求人

本能按:前段时间分享一篇文章:《这个中成药,专门护眼,为养眼而生》。有朋友反馈效果很满意,其中也提到了今天要分享的与眼睛有关的另一个中成药

这也是一个古方,来自李东垣的创作

李东垣这个人,略懂中医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他生活在金元时期,是脾胃大家,也是脾胃学派的创始人,非常擅长治疗脾胃疾病。李东垣把自己毕生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名字起的也很直白,就叫《脾胃论》,书中记载的很多方子,比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等,都是从脾胃论治的。

益气聪明汤也不例外。

我们把方名拆开来看,首先,益气,益的一定是脾胃之气。其次,聪明二字也很有意思,我们现在夸一个人头脑灵光,思维敏捷,会说这个人很聪明。那么,古人是如何理解聪明二字的呢?

在古代,聪和明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含义,聪,旁边站了一个耳,把外界的信息汇总到耳边,所以聪代表听力好。

明,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最明朗,最明亮,当然是眼睛,所以明代表视力好。

益气聪明,合在一起,就是说一个人脾胃好,就能耳聪目明。

这个方子收录在《东垣试效方》中,原文是这么说的:“益气聪明汤,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视物不能,此药能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

这样的思路也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叫“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九窍指的是身体的九个孔窍,包括嘴巴、耳朵、鼻子、眼睛、以及前后二阴。大家看,九个孔窍当中,头面部就占了七个。《内经》又说了,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这七个孔窍是最需要清阳之气的。

清阳要升上去,浊阴要降下来。必须要经过脾胃这个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嘛。脾虚了以后,清阳升不上去,浊阴也降不下来,完全反过来了,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清阳在下面,浊阴在上面,脑袋上的孔窍得不到清阳的濡养,反而被浊阴所扰,它就要出问题,就不通畅。

首先是眼睛,打个比方,冬天的时候,玻璃窗总是蒙着一层水雾,即便是把脸贴到上面,外面的世界也不能看得很清楚。到了更冷的三九天,还会结冰花。

水雾也好,冰花也罢,都可以看作是身体里的浊阴,浊阴蒙在眼睛上,看东西就模模糊糊。

其次是耳朵,浊阴塞在耳窍里,就像一个空瓶子,灌了半瓶水进去,走在路上的时候,瓶子里的水摇摇晃晃,瓶水相撞,是不是就会发出声响?这就是耳鸣,这种耳鸣,声音不大,劳累之后会加重。严重的,还会耳聋。

有人说了,那把浊阴降下去不就好了。浊阴降下去了,眼睛就明亮了,耳朵也清静了。

表面上看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有些人为了看得清楚,就找块抹布把水雾擦掉,还有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在玻璃窗上画画,不瞒大家说,我小的时候也经常这么干,可是用不了多久,玻璃就又被水雾盖住了。

有时候人的这个脾胃很虚弱,浊阴就老往上跑,就像冬天的窗玻璃一样,擦是擦不干净的,只有等到太阳出来了,这些水雾啊,冰花啊,才能被彻底蒸发掉。就是说一定要把脾胃培补起来,把清阳升上去,这个时候,只要稍微用点降浊的药物,怎么样,立马窗明几净。

而益气聪明汤的思路就是补脾益气,升清降浊。

 欢迎关注:本能系统医学论

益气聪明汤:黄芪15克、甘草15克、人参(党参)15克、升麻9克、葛根9克、蔓荆子4.5克、白芍3克、黄柏3克,水煎服。这个方子现在也被制成了中成药,叫益气聪明丸。

(中成药有多种品牌,随机附图)

人参、黄芪、甘草主要是补脾胃,填补脾气的空虚。

剩下的几味药材兵分两路,一路升清,一路降浊。

葛根、升麻、蔓荆子负责把脾胃的清阳之气往上升。

葛根,张仲景的葛根汤里有它,葛根汤是古代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既然以葛根来命名,说明它是整个方子中最为重要的一味药。

葛根能把颈椎这一带打通,打通以后再鼓舞清阳之气往上升,从脾胃一直升到头面上去,然后一直向后到肩背。这样一来,不仅颈椎得到濡养,颈椎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等等都能解决。

有人又说了,奇怪,怎么扯到张仲景,扯到葛根汤了?

葛根汤不是重点,重点是通过葛根汤来告诉大家,葛根具有很好的升达之性,张仲景如此看重它,效果一定不会差。

升麻,也是让能量往上升的一味药。

蔓荆子,它是种子药,药书上说,诸子皆降。通常来讲,种子的药性是往下走的,但蔓荆子不一样,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能够把清阳之气带到头面上去。所以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本草汇言》:“蔓荆子,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前古主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目坚齿,祛除风寒风热之邪。其辛温轻散,浮而上行,故所主头面虚风诸证。推其通九窍,利关节而言,故后世治湿痹拘挛,寒疝脚气,入汤散中,屡用奏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

芍药、黄柏负责把头面上的浊阴往下降。

黄柏清热燥湿,它能把下焦的湿热、邪火给代谢下去,就不会上去蒙蔽清窍。

白芍能利水消肿,好多人只知道功效为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然而白芍利水的功效在现今教材及文献中鲜有被提及。在这里,白芍的药性有向内向下的趋势,所以与黄柏搭档,规范浊阴走下窍

总结:
方子三管齐下,气血双补,参、芪甘温以补脾胃;
甘草甘缓以和脾胃;
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
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
白芍敛阴和血,黄柏去浊补肾生水。
盖目为肝窍,耳为肾窍,故又用二者平肝滋肾也。

这就是李东垣的益气聪明汤,中成药益气聪明丸。脾虚导致的耳鸣、耳聋,可以用这个方子。曾听一个网友讲,自己特别累的时候,感觉耳朵耳膜被蒙上了东西一样,要用手捏住鼻孔,一鼓气就能把耳膜撑开似的,听力就好了,这种现象其实就适合这个药。

脾虚导致的近视,情况不是很严重的,也可以试试用这个方子来调理。它能令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身体一气周流,自然耳聪目明。

(用方请专业中医辩证把关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百病,皆因脾虚!李东垣的一张方子,有效补脾,消耳鸣
耳鸣耳聋、视物模糊?一个名方,让你耳聪目明、大脑强健
脾胃派创始人李东垣,创造一个奇效良方,专治耳鸣耳聋,疗效显著
脾虚用补中益气丸上火?如何补脾不上火?李东垣一方,补脾又健脾
补中益气丸:创立最初竟是治发热之病?气虚为什么会导致发热?
一个让人变聪明的方子,不但能搞定耳聋、耳鸣、鼻炎、视物昏花,还能让你头脑灵活、身轻体健,元气满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