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我风流,可知我心忧?

唐代诗星璀璨,顶级诗人竟然有两个是西晋名将杜预(详见东拉西扯《三国演义》(22)他比诸葛亮更全才)的后人,就是人称“大小杜”的杜甫和杜牧。


杜牧的爷爷是杜甫的族侄杜佑,曾经当过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杜牧出生时家道已经开始衰败,但毕竟还是官宦世家,更难得家里藏书甚丰,杜牧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是这样炫的:


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有这样的书香家庭,再加上天生早慧,十几岁的杜牧就博通经史。当时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杜牧尤其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对孙子兵法有很深的研究,藩镇军阀刘稹谋反,他向宰相李德裕献策,建议奇袭叛军,而且他的建议很具体,具体到了该调动多少部队,该调动什么兵种,结果大获成功。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洛阳长安纸贵,到处传颂《阿房宫赋》,23岁的杜牧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鞭挞了藩镇的跋扈,揭露了朝廷的无能,绘出了唐王朝的一幅西山落日图:

……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

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

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

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

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常争。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

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一身文武艺却报国无门,杜牧实在苦恼,却没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就敢这么针砭时政,怎么会有人愿意提拔他呢?


大和二年(828年),侍郎崔郾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在太学博士吴武陵竭力推荐下,26岁的杜牧终于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杜牧以为自己有机会大显身手,却被安排在学究满堂的弘文馆,从事校理典籍的闲差。熬了半年还是没有什么机会,就离开了生活多年的长安,到江西观察使府担任幕僚。


有唐一代,狎妓冶游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出身名门望族的杜牧,不免沾染贵公子的浮华放浪,再加上郁郁不得志,时有纵情声色,狎妓轻狂之举。


但在酒醒之后,杜牧时刻不忘报国,途经三国古战场赤壁,感慨赤壁一战对历史的改变,回想自己胸怀大志却不受重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传师之命,由宣州经江宁往扬州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江南寺庙林立,帝王求长生过于重佛,寺院经济大大加重国家负担,杜牧写下这首《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沈传师回长安就任吏部侍郎,杜牧被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开始了和扬州的不解之缘。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扬州再好,毕竟远离政治中心。白天公务繁忙还好过,一到晚上愁绪难于排解,杜牧经常流连于青楼。青楼女子以她们清亮的歌喉、曼妙的身影、温柔的性情,慰藉诗人的落寞和心忧。


但是李德裕不想让离开他的人才被政敌牛僧孺所用,没两年就将他调离。大和九年(835年),杜牧离开扬州,赴长安任监察御史。诗人舍不得离开扬州,更不舍得青楼那些相好的女子,《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一首怎么诉说得完呢?《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对扬州的喜爱,对青楼女子的垂青,贯穿诗人一生。每当仕途失意,他就不由想起扬州,想起扬州那些温润的青楼女子。


到了长安的杜牧,给当年在扬州的旧游故交写信,念念不忘扬州的美景和美女,《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后来诗人受排挤外放为黄州刺史,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如梦如幻,写了一首《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春风十里三生杜牧,扬州因杜牧这些诗而出名,杜牧却因这些诗被后人视为风流放荡。


杜牧到长安赴任时经过镇江,见到年老色衰而孤苦无助的杜秋,倾听其诉说平生遭遇。杜秋从一个美丽的少女,成为宠妾、皇妃,后又成为皇子保姆,最后竟沦为一个穷愁的老妪,命运的无常,令人感叹。诗人从杜秋生平,想到历史上卷入血腥政治的那些女子,都是身不由己、历尽磨难;而那些声名赫赫的男性政治家,也是冒险犯难,穷通难卜,只能听天由命,谁也不能事先预知自己的未来。在伤感和迷惑中提出连珠炮的问题: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从天地到自己的一身,这些是无法解答的问题。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这首悲慨的《杜秋娘诗》,深深地寄托着诗人的身世命运之叹。


到了长安分司东都,8月就到东都洛阳上任,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更让杜甫意外的是竟然在洛阳重逢豫章(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乐妓张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韵、名声震座、风姿绰约的张好好,才不过几年,竟已沦为卖酒东城的“当垆”之女。杜牧《张好好诗》用精湛的诗歌语言,再现了张好好升浮沉沦的悲剧生涯,抒发了诗人对这类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苦难女子的深切同情。全诗情绪饱满,文辞清秀,堪称唐诗中的佳作。诗人的亲笔书写流传至今,无数后人临摹学习,体验诗人书法的高格,更能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他的感怀诗立意高格,千古吟诵,《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期间杜牧短暂在宣州任职后,路过乌江亭,写了著名咏史诗《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回到京城还是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职,哎,自己和那些失意的宫女有什么不同呢?《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会昌二年(842年),杜牧外放为黄州刺史。这次外放是因为杜牧和牛僧孺的关系被李德裕排挤出京,却给了杜牧独当一面的机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池州刺史任上的清明,别人家人团聚游玩观赏,孤身在外的杜牧在雨中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会昌五年(845),“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名士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杜牧作了《九日齐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杜牧又进京了,但是第二年就以京官俸禄难以养家请求外放,先申请外放杭州刺史不准,到大中四年(850年)连上三启终于外放湖州刺史。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


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杜牧想起自己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到湖州游玩时结识一个十来岁绝色少女,曾下聘礼说十年后到湖州当郡守迎娶她。14年过去了,那女孩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看盟约是自己违约,伤心不已写下一首《叹花》: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感慨美人不得,更感慨自己壮志难酬。


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故后世称“杜樊川”。


中书省借天帝居所'紫微垣'为名,省中多植紫薇花。牛李党争激烈,置身于复杂斗争纠纷中,杜牧不趋炎附势,独守刚直节操,一首《紫薇花》对世人言志: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诗人虽写紫薇但在此诗中一字不提紫薇,使读者在惊奇之中,享受到紫薇的美丽的质感。充分感觉到紫薇不与群花争春,淡雅高洁的风骨和一枝独秀的品格。杜牧也因此诗被称为“杜紫薇”。


诗人年岁渐长,世事开始看得通透,深秋置身山林之中,诗人却不再感时伤怀,而是尽情欣赏秋色的绚丽,《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杜牧病重逝世。杜牧临终前烧毁了他不满意的诗文,最满意的是自己《孙子兵法》的评注。可惜除了少年时惊鸿一现,这个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终其一生没有机会表现他最引以为豪的军事才能,怪不得诗人一生落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唐杜牧:风流,从来不是我的全部
杜牧这首自嘲诗,太过直白率真,后人以此认为他纵情声色
唐代诗人们的召妓现象造就诗歌辉煌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晚唐诗人不打自招的风流案
诗人界有种“爱情悲剧”叫杜牧,他为何屡屡被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