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草率:不好战,没忘战;不畏战,会避战。

不打无谓的战争。在不忘战、不畏战的同时,也要学会“避战”,这才是智慧的选择。

古代人打仗,几乎都是为了“抢地盘、抢粮食、抢女人”

自古以来,自然界都是处于“弱肉强食”状态的;人类作为自然界一员,也是这样互相厮杀着走过来的。

比如在远古,人类是大型食肉动物的食物,人类自己即使是同一种族之间,也互相杀戮。杀戮的原因只有两个:活下去;繁衍下去。

雕塑:抢夺萨宾女人

活下去要水源、耕地、森林,这样的地方是人类认知的“风水宝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这样的“风水宝地”,人类之间相互打仗是常态。

最喜欢抢“风水宝地”的是日耳曼人,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专门抢河边、树林的平原城堡,然后把家安在这里过日子;至于城堡的管理,还是让打了败仗的罗马人干。

繁衍下去也很简单,父系社会之后,男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要想把自己的DNA传递下去,就要女人。所以,很多的战争也有这个目的。

比如罗马帝国就是从“抢夺萨宾女人”开始的;蒙古帝国强盛时,把自己的DNA留得到处都是,现在的俄罗斯和韩国就是例子。

总之,人类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战争,几乎都是为了“抢地盘、抢粮食、抢女人”,因为那时候的生产力低下,为了活下去,他们不得不这样互相争抢。

当“活下去”不成问题之后,“控制”成为比“战争”更高级的选择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产力提高了,“活下去”已经不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怎么更好的活下去”;“风水宝地”的元素也有变化,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更有价值。

所以,这之后的战争特点明显变化,不再是“抢”,而是“控制”:控制市场、矿产、劳动力、运输通道、交易方式等等。

因为很多的控制只要用自己的战略推进就可以,不一定非得通过战争,所以,在国家的竞争中,国家实力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

在这个世界上,能自主地制定自己战略的,只有大国、强国能做到;他们就像没有生存顾虑的富裕家庭,有能力规划家庭的发展、孩子将来。

而其他国家,首先要面对的是生存,要保证家里有米下锅;所以他们在制定战略时,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不能妨碍了某些大国的利益,防止搞得自己没米下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不多,能独立自主制定自己国家战略的更少,大约只有中、美、俄三国。

目前世界上热点地区的争斗,基本都是大国之间利益冲突引起的,比如乌克兰问题,就是美、俄两国战略利益冲突所致。

同样的,西太平洋某岛的问题,将是中美战略利益冲突的热点,也是危险的火药桶;南海也是如此,中美的战略利益在此高度重叠。

当大国之间出现冲突时,小国最明智的决定是利用这些冲突,尽量获得一些利益;那些在大国冲突中选边站的国家,要么不能主宰自己命运,要么脑子进水了。

美国历史不长,他们是“控制”高手

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英国兴起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英国开始使用蒸汽动力,并在纺织业方面,不断发明出效率更高的纺织机械:

1769年,英国理发师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70年,英国纺织工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效率更高的多轴纺纱机“珍妮机”;1779年,英国人塞缪尔·克朗普顿结合前两种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更好的走锭精纺机“缪耳机”。

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的制造、使用极大地推动了采矿业、金属冶炼、机械制造等等行业;连采矿的手段也被不断更新:诺贝尔发明新的、威力更大的炸药。

工业革命像一股飓风,迅速传遍英国、欧洲,包括美洲。要注意的是,英国机械效率不断提高的1769年~1779年这十年间,北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在1776年独立建国。

所以,美国从独立建国开始,世界就进入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基本不再为了“抢粮食”而打仗;转而开始为建立“殖民统治”打仗。

美国早期,在北美大陆进行了残酷无人性的杀戮,这是在抢地盘;也进行了“劳动力”抢夺,大批黑人从非洲贩运过来。

建国后的美国一边用金钱吸引英国能工巧匠,打破英国对他们的技术封锁;一边不断鼓励国民进入得州,慢慢控制了本属于墨西哥的地盘。

美国实力变强之后,他们不再满足于北美这么大的地盘,开始想着怎么把欧洲殖民国家赶出美洲;于是,“门罗主义”提了出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实际上,这时候的世界还是殖民主义横行时期,欧洲列强也没有更多力气去管美洲的事,美国的“门罗主义”非常顺利得以实施。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美国又迎来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国家工业产值飞速提升,总量第一次超过“日不落”大英帝国。

到1894年,中国和日本正在打“甲午战争”,美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是英国的两倍;1898年发生的“美西战争”,更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对美洲的统治。

这时候的美国已经不满足于美洲了,他们开始按照战略家马汉的设想,极力控制世界海洋和各重要海上水道、海峡,落实建立美国是“两洋国家”的有利局面,

到了1913年一战前夕,美国的工业总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相当于英、德、法、日四个世界工业强国总和,“世界工厂”的称号也从英国变为美国。

短短三十七年,美国从一个建国遭到英国处处打压,到工业世界第一,实际上并不是靠打仗得来的,而是各方面精心运筹的“控制”。

为了稳定基本盘,他们用“门罗主义”,辅以“美西战争”,控制了美洲;为了遏制日本在太平洋急剧扩张的势头,美国趁虚而入,控制夏威夷和菲律宾,建立有利的太平洋局面。

美国还在1907年用“大白舰队”环球航行的方式,向欧洲展示决心,向日本展示实力。实际上这时候的“大白舰队”已经落伍,但在太平洋,它还是最强的存在。

打仗,美国人也是认真的:不打赢不了的战

虽然工业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一,美国还是很谨慎地等待机会,他们坚决不参与到欧洲列强的战争中;相反,美国这一时期最喜欢干的就是“斡旋”列强之间的战争。

每当欧洲列强之间、日本和俄国之间出现战争,美国都积极斡旋,把他们拉到美国谈判。“和为贵”、“都要顾及对方合理关切”,等等,是那时候美国讲得最多的话。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说什么也不参加,他们一边和交战各方做生意,一边呼吁各方停战,结束破坏和平的战争行为。

但到了1917年,沙俄国内出现惊人的变化,一战战场上的“德奥同盟”出现巨大的问题,奥匈帝国分裂已经不可逆转,协约国将取得胜利的局面已经很明显。

这时候,美国毫不犹豫地以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严重损害美国的国家主权和利益为名,参加到一战之中;几个月后,一战结束,美国就这么愉快地成为“一战战胜国”,狠狠收割了一把“战胜国”红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样,美国一开始说啥也不选边站,他们是孤独的旁观者,还是和交战各方做生意。

直到英国和美国签订“大西洋宪章”,明确美国在大西洋独特的领导地位,美国才明确自己站在英国一边;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才正式出兵参战。

从两次世界大战来看,美国人“打仗”是慎重且认真的,他们总是在看清形势之后,才决定加入到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国家一边。

应该说,美国主要手段还是“控制”:控制重要区域、关键海道、重点国家,以达到美国想要的利益和局面;即使为了“控制”,不得不发动战争,美国也不打“胜负难料”的战争。

二战之后,美国打的仗,基本都是打那些弱小国家,打那些美国能绝对控制后果的战争。

他们从来也没有和苏联发生战争危险;即使有,也是突然出现的“核战争危险”,因为苏联让美国差点不能控制自己的安危。

二战后,美国打得最失败的两场战争都在亚洲,一场是“朝鲜战争”;一场是“越南战争”。这两场战争都和中国有关系:

美国想控制朝鲜和越南这两个重点地区,中国坚决反对,要保持最起码的“安全距离”。

实际上,朝鲜战争,美国不打过38线,中国不会出兵,因为过了38线,就是过了中国的底线。最后,美国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

越南战争,美国严格控制,不过北纬17度线,中国也没有直接出兵;最后,越南战争就像个大泥潭,美军越陷越深,难受万分。

这两次战争之后,即使中东、欧洲再怎么动荡,亚洲也很安稳;这得益于美国不敢在亚洲挑起战乱,怕自己对亚洲的控制失去更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亚洲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环境,是中国给亚洲争取的。中东战火纷飞,是因为中东没有中国这样的国家,美国不担心自己控制权的丧失。

相比丢掉“岛”的控制权,美国更不能接受失去对南海的控制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控制权,除了两个地方不太保险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非常稳定的。

即使俄乌战争,也是美国想把控制范围扩大,影响到俄罗斯战略安全而引起的:美国想把北约极限东扩,俄罗斯不让出他最根本的“势力范围”。

实际上,俄乌战争对美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一方面,美国自己没有直接参战,可以置身事外、进退自如;另一方面,美国也通过战争,加强了对欧洲和北约的控制。

两个不太稳固的地方都在亚洲,都和中国有关:一个是中国的台湾岛,这是所谓“第一岛链”的核心;一个是南海的控制权,这是太平洋所有水道中最密集的区域。

看得出南海有多重要吗?

从实力上来说,美国想用所谓的“第一岛链”控制住中国,想法是美好的,事实上是不可行的。所以,美国也没有死守这一个岛链的必须要求。

而从美国自身安全上来说,第一岛链的用处也很有限。因为从西太平洋并没有国家想越过太平洋威胁到美国本土;即使有这样的国家,恐怕日本的威胁比中国还要大。

目前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实际上还是经济利益之争;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里都不是美国利益的核心,但都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南海就不一样了,美国从它一直以来的“控制”做法来说,他们都不想放弃自己的存在;因为这里是东北亚通向世界的咽喉,比马六甲海峡重要百倍:

控制马六甲能给东北亚带来麻烦;控制南海却能逼得东北亚国家无路可走。

所以,虽然美国和中国在台湾、南海问题上都有很多的利益冲突,但相比丢掉“岛”的控制权,美国更不能接受失去对南海的控制。

这也是为什么“岛”的危机不大,南海的危险很高的原因;美国也在菲律宾加紧布局,不断扩建、增加基地,目的就是要加强对这里的控制。

啰啰嗦嗦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表明:中美可能发生武装冲突最危险的地方不在“岛”,美国在关键时刻可以抛弃这里;最危险的地方在南海,美国说什么也不会放松对这里的控制。

在不畏战的同时,也要学会“避战”

当前,美国在各方面都无底线针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遏制,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阻止中国前进的步伐。

俄乌战争打响以后,美国发现中国好像占了便宜:美、俄、欧都在战争中消耗了,唯独中国没有损失。

所以,美国多次想把中国拖进另一场“代理人战争”,抵消中国在俄乌战争中得到的机会。

让美国不好做选择的是:到底是用“岛”还是“菲律宾”,用“岛”就要做丢掉岛的准备,美国不甘心;用菲律宾,就要做好自己参战的准备,这与美国的“控制”战略不符合。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古人早就说明了一个国家的生存之道;其实这句话就是说:不畏战是一个民族必须有的血性,但在适当的时候“避战”,更是智慧的选择。

我们不畏战,打了“朝鲜战争、中印战争、中越战争”,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环境,有效遏制了美国控制了在亚洲的蔓延。

我们不轻启战端,在南海与各国制定“共同行动规则”,适时避战。因为我国现在最需要和平环境,这是符合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战略安排的。

昨天,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面对记者说:

中国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草率,这是一个伟大的千年文明的传统。

中国处理事情有自己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中国风格”,指的是“尊严”和“对所发生的一切进行深入分析,与西方不同”。

不得不说,这个被普京提醒说“你不是国防部长”的外交部长,对中国是了解到的。反观我们的网络上有两种比较不好的舆论,非常要不得。

一种是“不自信”,遇到一点事就说“完了,被美国灭了,还是美国厉害”。这些人“逢美必吹,遇中必踩”,谁要说“中国能超越美国”,简直就像拿刀砍了他的命门。

另一种是“喊打喊杀”的,仿佛我们必须对周边重拳出击,从韩国日本,打到印度菲律宾;好像不打几仗就是软弱,就是不爱国。你要说他不对,他会咒骂你是懦夫软蛋。

我们应该知道,和平还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和平,就没有未来。

一战前,美国工业总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一,是英法得日四强的总和,美国还是积极避战的;而现在我们在世界的实力地位,有当时美国在世界的实力地位吗?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都没有扩大化,不是他们怕死,而是他们看不到一定能取胜的可能;他们经过评估,要想维持优势,一定会让苏联得利,所以美国及时止损。

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积极“避战”,实际是一个成熟国家的表现;喊打喊杀的莽夫行为不能是自己更加伟大。

再比如现在的中印边境,局势相对和平,而印度国内不断出现问题,这里面有什么内在联系,恐怕只有当事者明白。

要说的是:美国对印度有很深的控制,也绝对希望印度给中国找点事,两国军事交流都交流到边境地区了;但印度不希望做无谓的牺牲,他们知道在边境搞事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总之,将来如果真的不得不和美国正面相对,战场不会在“岛”的附近;而是在南海。

同时,不畏战是一个伟大国家的优秀品格;会“避战”也是一种成熟、优秀的表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外交部:全球190多个国家中,仅3个国家没被美国军事干预过
美国的发家史是一部吸血史
美国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但它却不是英联邦国家,为何会这样
美国现在的版图是怎样形成的-头条网
大河文摘网
此国1982年才真正独立,军队只有六万人,曾经攻下华盛顿火烧白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