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3年八大司令员对调,许世友不愿离开南京,毛主席的处理十分高明

“父亲总是无私的,别看他是我党高级领导、国家高级干部,但却始终有着和普通战士、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感情,而这也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共性!”

在女儿华山口中,父亲许世友始终是一位令人崇敬的开国将军,在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当属毛主席,而许世友对老人家的敬重、忠诚、崇拜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图|毛主席与许世友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剑为识己者啸”,将自己比作毛主席“匣中宝剑”的许世友的确做到了毛主席指哪里他就杀向哪里。

毛主席之所以能够驾驭桀骜不驯的许世友,也是十分懂得章法与引导的,就拿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这件事来说,面对说什么都不愿离开南京的许世友,老人家的处理方式真的很高明。

事实上,当年这场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中国重大军界人事调动的背后,还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隐情。

“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长久以来,我党的总体模式与思路都是党对军队保持绝对的领导,可真的想要实现这样的布局并非易事,正如毛主席当年说的那样。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在他看来,枪的确可以创造很多东西,诸如干部、学校、文化等等,换言之,一旦党对枪失去了掌控,局面就会变得难以想象。

基于我党发展经验教训以及诸多历史事件,建国之后,毛主席一直对军队抓得很紧,也一直肩负中央军委主席的职位,除了军队重大问题要向他汇报以外,营、连级别以上的调动都必须经过他的批准。

图|八大军区司令员

即便如此,令人发指的“九一三事件”发生后,还是引发了毛主席对于军队治理的深度思考,就在此后,不少先前被打倒或是受排斥的老干部被重新启用。

与此同时,“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这个决定也开始在他的脑海中逐渐酝酿。

1973年8月,周总理病情加重之际,毛主席将邓小平当做接班人来培养,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后,毛主席提到各大军区司令久未调动的情况,也是想要听一听邓小平的意见。

只见稍作思考的邓小平将面前的两个茶杯做了调换,毛主席见状也是会心一笑,随后说道。

“英雄所见略同!”

12月12日,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直言不讳的将心中酝酿已久的决定说了出来。

“有一点事我想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换一换为好,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人很容易油哇!”

图|许世友在南京军区视察

在他口中,各大军区司令员都是在一方坐镇的国家要员,在一个位置上坚守20年,出现消极心理也是正常的,只不过,在“党指挥枪”大前提下,这种情况还是不应该出现的。

除此之外,邓小平也在这一次军队重要人事调动中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从方方面面来看,毛主席对于军队治理有着深刻的认识,也始终不曾放松过对军队的掌控。

不过,要说当时这些大军区司令员也都曾是战场上杀伐果决的猛将,想要让他们心甘情愿服从调令,绝不只是“服从是天职”这么简单。

尤其是已经任职南京军区司令员多年的许世友,就出现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好在,身为导师也是领导者的毛主席仅用一件小事就让他心服口服地认同了调令。

“我坚决执行!”

就在毛主席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这个决定后,许世友便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早就习惯待在南京军区了,除了那儿我哪也不想去,当初也是主席让我待在南京的!”

的确,对于许世友来说,亦师亦友的毛主席对他有着深深的知遇、提携之恩,早在1955年,他就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司令员,一待就是整整18年。

图|许世友和战士们

毫不夸张地讲,南京军区对于他来说不光是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也是此生最爱的第二故乡。

听闻许世友的抱怨后,叶剑英等人转述给了毛主席,毕竟,当时的党中央众人都知道,能够抚平许司令暴脾气的人,唯有毛主席。

“这事是我决定的,许司令不高兴了,这可怎么办呢?去把他请到我这里来!”

众人散去,没过多久,许世友就来到了中南海游泳池。

“我的许司令啊,你可算来了!”

“我来见毛主席,主席有什么指示?”

“你看看你,我哪里有那么多指示,就是想要见见你,来,陪我下盘棋吧!”

看破不说破的毛主席并没有劈头盖脸地批评许世友,看似无关紧要的下棋,实则有着大玄机。

许世友很清楚自己棋艺不佳,根本不是毛主席的对手。

“您老知道,我下不过您的!”

“诶!此一时,彼一时,这回是我请你下呢!”

“好,那我就听主席的!”

两人在棋盘两旁坐定,因为许世友这边是红棋子,按照“红先黑后”的规矩,毛主席示意他先走。

只见许世友下了最不起眼的一个“卒”,没成想,接下来毛主席的应对让他明白了自己先前所作所为的不当之处。

图|毛主席教导许世友

原来,见对方棋子落定后,毛主席缓缓点上一根烟直接出了“将”这枚棋子。

“主席啊,您身边有车有相、有马有炮,为啥先动老'将’呢?”

“哎呦!老了,指挥不动了,只能自己动一动喽!”

毛主席言语间显得很是风轻云淡,可许世友却心头一紧,立马体会到老人家这番话的深意,再也坐不住的他急忙站了起来。

“主席,您的命令我坚决执行!您指到哪里,我就杀向哪里!”

看到许世友如此反应,毛主席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毕竟,两人多年相处中,虽说许世友脾气暴躁了些,可毛主席对他的劝诫一直采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这一点也是许世友为何能对老人家一直心服口服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毛主席之所以如此器重许世友,除了看重他的勇猛与忠诚,还与当时国内乱云飞渡的斗争环境有关,已是迟暮之年的毛主席,在经历风风雨雨后不得不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深谋远虑。

而两人多年来的中央、地方配合已经有了很深的默契,许世友虽说不想离开熟悉的南京军区,可他更清楚自己要为党中央及毛主席排忧解难。

那一天,两位中央领导聊了很久,就在之后的重要会面中,毛主席还用意深远地提携着许世友,每一句笑谈实则都有着良苦用心。

“《红楼梦》要读三遍!”

就在毛主席安抚好许世友的情绪后,中央决定正式召开“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这一次,毛主席决定在中南海书房主持会议,顺便接见参会的全体高级将领。

图|“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合影

1973年12月20日,毛主席的书房热闹非凡,眼看着昔日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众位将领,老人家的心中有欣慰、有期待,也有着隐隐的担忧。

那一天,毛主席的兴致格外好,与众位高级将领们幽默地寒暄着,就在他开始向全体将领讲话后,再次点名许世友。

“许司令!我要你读《红楼梦》,读了没有?”

“读了!”

“读了几遍?”

“一遍。”

“一遍不够,怎么也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

紧接着,毛主席当着众人的面背了《红楼梦》的一段经典,想当年,这部巨作被他认定为中国古典小说写得最好的,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即便是只讲武、爱打仗的将领们也应该读点文学。

要说接下来毛主席说的话才更意味深远,几乎可以看成是老人家对许世友的殷切期许与深度布局。

“你就只会讲打仗,我看以后还是搞一点文学比较好!'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绛是说周勃,这个人厚重少文,你也一样,以后你就做周勃,好好读读《红楼梦》吧!”

乍一看,毛主席此言仅仅是为了劝学,将许世友比作周勃,实则与一段真实历史有关。

图|许世友在南京军区

周勃身为西汉初年刘邦的爱将,虽厚重少文却因木强敦厚的个性深受刘邦器重,就在刘邦死后,周勃和陈平联手灭吕,维护了当时主流民意的政治秩序。

以古鉴今,了解新中国历程的人们自然会明白毛主席此言的良苦用心,笔者就不在此赘述了。

会议结束后,与会众人开始了小组讨论,对中央做出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决定一致表示赞成,就这样,许世友正式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后来,在接见中央军委成员之际,毛主席还亲自嘱咐广州军区政委韦国清要多多协助许世友,至于老人家的殷切嘱托,许世友也是在日后的慢慢琢磨中渐渐心领神会的。

来到广州军区任职后,繁忙工作之余,许世友真的听从毛主席的建议认真研读《红楼梦》、《周勃传》、《天体运行论》等书籍,甚至还曾将几十本书籍送给军区常委,邀请大家一同学习。

“读这些书是毛主席交给我的任务,你们也应该好好读一读啊!”

图|许世友在广州军区

所以说,从司令员对调这件事引发,许世友在静心读书过程中,也相当于慢慢走进了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就在新中国陷入风雨飘摇之际,他也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力挽狂澜的责任。

“他们敢抓我,我就开枪!”

1976年9月9日凌晨时分,毛主席与世长辞,第一时间接到噩耗的许世友奉命乘坐专机进京,当时的他悲痛万分,一心想要赶快进京瞻仰毛主席遗容。

可就在一行人进入机舱后,飞机却迟迟没有起航,追问后得知实情“中央有指示,不准带枪进京”,只见许世友勃然大怒,强令飞行员起飞。

原来,当天许世友的确带着一支美式五星左轮手枪紧进京,不光是因为他很喜爱这把枪,还有就是多年来保持的“人不离枪,枪不离人”习惯。

落地后,面对党中央严峻的形势,许世友始终对妄图篡党夺权之徒保持警惕,即便来到设在人民大会堂的毛主席灵堂参与守灵也绝不肯摘下枪。

当时,叶剑英、王震等中央领导都告诫他一定要多方防备不测,许世友见歪风邪气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不禁拍着手枪说道。

图|许世友参与军事训练

“我带了枪,他们敢抓我,我就开枪!”

在这最关键的日子里,每每遇到重要场合,许世友都会一脸严肃地出场,面对淫威从不畏惧,甚至敢于公开挑战,最终,在他和一大批老将军的支持下,最终得以在华国锋、叶剑英等中央领导手中了断。

仔细想来,此时的许世友就是毛主席口中的周勃再世。

结语

1980年,许世友正式结束广州军区司令职务,回到北京,此后不久,因为身体欠佳的缘故,邓小平批准了他回南京养病的请求。

回到自己熟悉的第二故乡,他还是没有闲着,时常到农村、学校、厂矿等地方做调研,不断将自己的真知灼见反馈给党中央。

图|开国上将许世友

在很多人看来,晚年的许世友心思平静、生活平淡,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内心对毛主席有多怀念,正如他当年写下的诗作。

“八十回眸忆平生,鼙鼓旌旗铺征程。太行立马啸长夜,五台金鸡报晓鸣。冀南烽火壮士梦,胶东青纱父老情。决策千里谁称雄?三军主帅毛泽东。”

临终之际,自知来日无多的许世友让身边人将毛主席的画像贴满整个病房,好让他从房间的哪个位置都能一眼看到毛主席,这份怀念之情令人感动。

1985年10月22日,开国上将许世友病逝,享年80岁,九泉之下,他终于能一直陪伴着此生最崇敬的毛主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9年王近山复出,尤太忠半夜接站:不去出迎,还是不是人?
1973年,丁盛将军接替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4年后被撤职
许世友派他去上海当司令,他两次不答应!一年才知其中原因!
许世友抱怨聂凤智当初不跟自己进大别山,聂凤智:你有毛主席保护
丁盛要“火烧许世友”,主席不批准,还亲口答应黄土一抔掩埋将军
王近山复出后,许世友怕他住得不好,把自己的房子让给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