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罗庚和高斯,谁的数学水平更高?

谢邀!

华罗庚和高斯,谁的数学水平更高?

这个问题好难回答,我是物理出身,但是在大学里,教授们屡屡提及高斯,高等数学的高斯定理,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貌似高斯数学水平更高,我就网上查到的两人在数学领域的建树和个人对数学的理解,回答这个问题。

1.两人的出生时代对比

高斯出生于18世纪,整整比华罗庚早一个半世纪,而十八世纪数学和物理等学科的界限并非像现在这么明确,所以高斯在诸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不可否认其在基础数学中的建树是超越绝大多数数学家的;而华罗庚是20世纪中国和美国以及在世界上都是有很高知名度的数学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所以这方面不好对比,如果华罗庚出生在高斯所属的德国时代,数学造诣说不定比高斯更高,这些事情不好说。

两人的战绩请详看下述。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犹太人,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2.成长经历对比

两人从小都表现出极高的数学天赋,而且都是有贵人指点,得以在数学方面实现突破。

高斯7岁那年开始上学 ,数学教师是布特纳,他对高斯的成长也起了一定作用。

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道题,1+2+3······这样从1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

高斯很快就算出了答案,起初高斯的老师布特纳并不相信高斯算出了正确答案:'你一定是算错了,回去再算算。”高斯非常坚定,说出答案就是5050。高斯是这样算的:1+100=101,2+99=101······50+51=101。从1加到100有50组这样的数,所以50X101=5050。

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意从汉堡买了最好的算术书送给高斯,说:“你已经超过了我,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接着,高斯与布特纳的助手巴特尔斯建立了真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斯逝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由此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虽然华罗庚貌似没高斯这么好的条件,但是,1922年,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中读书时,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但他靠非凡的毅力和恒心,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不难发现,在少儿时期表现出的数学天赋都被伯乐发现,最终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对两人而言,无疑都是最大的幸运。

都是“神通”,这局又是平手。

3.科研经历对比

高斯对自己的工作态度是精益求精,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自己曾说:宁可发表少,但发表的东西是成熟的成果。许多当代的数学家要求他,不要太认真,把结果写出来发表,这对数学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其中一个有名的例子是关于非欧几何的发展。非欧几何的的开山祖师有三人,高斯、 洛巴切夫斯基,波尔约。其中波尔约的父亲是高斯大学的同学,他曾想试着证明平行公理,虽然父亲反对他继续从事这种看起来毫无希望的研究,小波尔约还是沉溺于平行公理。最后发展出了非欧几何,并且在1832~1833年发表了研究结果,老波尔约把儿子的成果寄给老同学高斯,想不到高斯却回信道:我无法夸赞他,因为夸赞他就等于夸奖我自己。
早在几十年前,高斯就已经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只是怕不能为世人所接受而没有公布而已。阿贝尔和雅可比可以从高斯所停留的地方开始工作,而不是把他们最好的努力花在发现高斯早在他们出生时就知道的东西。而那些非欧几何学的创造者,可以把他们的天才用到其他方面去。

他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有影响的数学家,如后来闻名于世的戴德金和黎曼。

1849年举办了高斯获博士学位50周年庆祝会,为此高斯准备了他早期对代数基本定理证明的一个新版本。由于健康状况愈来愈差,这成了他最后的著作。给他带来最大欢乐和荣誉的还是哥廷根市赠与他的荣誉公民头衔。由于他在数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学中的杰出研究成就,他被选为许多科学院和学术团体的成员。他谢绝了许多大学请他当教授的邀请而一直留在哥廷根大学的院系中,直至1855年2月23日逝世。

逝世后不久就铸造了纪念他的钱币。

这对一名数学家而言,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耀!

高斯遗像

高斯墓

人们纪念高斯发布的钱币

1937年,华罗庚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1945年。此后华罗庚的人生就像开了挂,各种世界级成果一一面世。

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

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1950年春,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2年7月,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成立了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9月加入民盟。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并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以及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

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同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直至1983年10月,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

1984年4月,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于当日晚上10时9分逝世。

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建国六十年来,“感动中国一百人物之一”。

4.建树及后人评价

高斯与华罗庚最大的区别可能是,高斯不仅在数学方面有建树,在天文学和大地测量方面建立很多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1801天文界正在为火星和木星间庞大的间隙烦恼不已,认为火星和木星间应该还有行星未被发现。1801年的元旦,一位意大利天文学家在西西里岛观察到在白羊座(Aries)附近有光度八等的星移动,这颗如今被称作谷神星(Ceres)的小行星在天空出现了41天,扫过八度角之后,就在太阳的光芒下没了踪影。我们知道它是火星和木星的小行星带中的一个,当时天文学家无法确定这颗新星是彗星还是行星,必须继续观察才能判决,但是Piazzi只能观察到它9度的轨道,再来,它便隐身到太阳后面去了。因此无法知道它的轨道,也无法判定它是行星或彗星。高斯也对这颗星着了迷,他决定解决这个捉摸不到的星体轨迹的问题。高斯自己独创了只要三次观察,就可以来计算星球轨道的方法。他可以极准确地预测行星的位置。他利用天文学家提供的观测资料,不慌不忙地算出了它的轨迹。果然,谷神星准确无误的在高斯预测的地方出现。这个方法--虽然他当时没有公布--就是“最小平方法”。在天文学中这一成就立即得到公认。

1820年前后,高斯把注意力转向大地测量——用数学方法测定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大小。他把很多时间用于大地测量的理论研究和野外工作。为了增加测量的精确度,他发明了回光仪(一种利用日光以保证比较精确测量的仪器)。他还引进了所谓的高斯误差曲线,并指出概率如何能用变差的钟形曲线(一般称为正态曲线,它是刻画数据统计分布的基础)来表示。他还对透过实际的大地测量确定地球形状感兴趣,这个工作使他回到了纯理论。他利用这些测量数据发展了曲面论,按照这一理论,一个曲面的特徵只要透过测量曲面上曲线的长度就能确定。这种“内蕴曲面论”启发了他的学生黎曼发展三维或多维空间的一般内蕴几何学。这是黎曼1854年在格丁根就职演说的题目,据说也是困扰高斯的问题。大约60年以后黎曼的思想形成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综合对比结果

其实,我远没有达到两位数学巨人的高度,所以我来下结论,实为不妥,我只能结合上述内容,谨慎的给出个人的想法。华罗庚可以算是一辈子都是在追逐数学的梦想,当然所达到的深度,是高斯所未曾达到的深度,而高斯在早于华罗庚一个半世纪前所达到的高度,是华罗庚后生难望其项背的。

所以,高斯是达到了一个华罗庚所未企及的高度,华罗庚达到了高斯所未到达的深度。数学水平无法定论!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元(院士)
中国科学家们年轻时的帅照,您能认出几位?
华罗庚
王元院士:交叉科学不简单 需要最好的数学家去做
数学名言警句
终极科普是怎样的?院士告诉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