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因斯坦是如何预测到黑洞的存在的?

首先要明确一下,黑洞不是爱因斯坦预测到的,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后,从1907年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对引力的相对性理论的探索。在历经多次弯路和错误之后,他于1915年11月在普鲁士科学院上作了发言,解释引力如何作用时,给出了著名的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

整个方程的意义是:空间物质的能量-动量分布决定空间的弯曲状况。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爱因斯坦对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引力这种现象解释为因为物体的质量使得物体所在环境的空间、时间扭曲,而这种扭曲的结果并迫使一切物体,沿着弯曲的路径穿过空间,这种现象在最后外我们的观察中就感觉物质之间存在相关吸引的引力。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苹果从树上掉到了地上现象,爱因斯坦给出解释:因为地球的存在,使得地球周围的空间、时间发生了扭曲,苹果沿着扭曲空间行进而已;而牛顿给出的解:世界万物都存在相互吸引,苹果受到了地球的引力才从树上掉了下来。后来在天文观察中,发现爱因斯坦的理论计算结果更接近天体运动轨迹,如关于水星近日点进动值的计算结果。

卡尔·史瓦西利用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计算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即根据物体的质量可以使其周围的环境的空间、时间扭曲,而且扭曲程度跟其能动张量Tuv成正比的。通过计算卡尔·史瓦西得出如下结论:当一个天体的能动张量Tuv足够大,使其周围的环境的空间、时间严重扭曲,以至于当光线(宇宙中速度最快的物体)靠近这个天体一定距离是都无法逃逸,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天体命名为黑洞。

换句话说,爱因斯坦只是给出解释引力现象的一种方法,而卡尔·史瓦西利用这种方法推算出来一种特殊的天体,然后这种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北京时间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了黑洞“真容”,这是人类首次拍到黑洞的照片,证明在极端条件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仍然成立。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它的核心区域存在一个阴影,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如上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霍金与黑洞
史瓦西黑洞和克尔-纽曼黑洞等
广义相对论场方程诞生史:一场爱因斯坦与希尔伯特的究极竞赛
瞧,黑洞!
既然黑洞连光都被锁住无法逃逸,照片又是怎么拍到的呢
让我们认识黑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