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之盟
金匮[kuì,缺乏] [guì,古同“柜”]之盟,俗作金柜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背景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记载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
“金匮”一事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开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兴国六年九月。此次为赵普所献,并为太宗发现和公开的“金匮之约”正为“独传约” ,
即传位于弟赵光义,北宋官方文献中《实录》、《国史》等所记录和承认的“金匮之约” 也只是“独传约”。 此即金匮之盟的由来。
另一方面,北宋时期的私史稗乘对金匮之盟多有“三传约”的记录,即“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金匮之盟主要人物
宋太祖
赵光义
杜太后
赵普
争议
尽管亦同样为世人所知,但没有一条材料记载是由赵普献与太宗的,也没有任何官方材料记录和承认过它。
《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
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
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宋史·魏王廷美传》云:“初,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因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云“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
在司马光《涑[sù]水记闻》、王禹偁[chēng,同“称”] [chèn,古同“称”]《建隆遗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著中对于两种说法都有大致类似的记载。
影响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多数学者支持三传论。
或许这就是烛影斧声、金匮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赵匡胤开创了宋朝,有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灿烂的两百多年,但是在宋初发生的烛影斧声,金匮之盟等案件却始终未有最终的结果,这让很多人为太祖赵匡胤鸣不平,翻查各种史料查找赵光义弑君夺位的证据,但是宋太宗当皇帝太久,很多史料已经改的面目全非。只能通过笔记等侧面去验证。
当然还有陵墓,但是太祖的墓已经被盗,墓中的情况如何目前无从得知,如果太祖尸首保留比较好,或许对烛影斧声之谜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虽然没有文物的佐证,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史料的记载、人性、合理性来对宋初这个案件有一个比较好的解释。
烛影斧声、金匮之盟其实都是一件事情,无非就是关于太宗继承皇位的合法性的证据,烛影斧声是对太宗即位合法的否定,而金匮之盟是对太宗即位合法的肯定。
那么,这两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们通过太祖、太宗一系列的历史记载进行分析。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其后太祖驾崩,宋皇后让太监王继恩去召赵德芳进宫,结果王继恩叫来了赵光义,于是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这是司马光《涑水纪闻》对于这段历史的大概记载,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并不能完全判定事情的真假,那么我们结合金匮之盟来一起分析。
杜太后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太后却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太祖泣拜接受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
金匮之盟好像证明了赵光义即位的合法性,只能是好像,虽然杜太后有遗言,但是到底传给谁还是太祖说了算,既没有传位诏书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只能是好像。
金匮之盟到底是真是假呢?鲁速认为金匮之盟这件事情应该是真的,从太祖的一系列行动就可以看得出来,杜太后死后没多久,赵光义就被封为了开封府尹,赵普被罢相以后,赵光义又被封为晋王,在五代十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既是开封府尹又是亲王,不出意外未来肯定是天子。
如果说金匮之盟不存在的话,太祖赵匡胤完全不用立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和亲王,其实赵匡胤也不想立,只是迫于当时的压力,一个杜太后遗言,一个是赵光义尾大不掉。
而且太宗在开宝九年的时候曾经做过两件事情,第一就是要迁都洛阳,结果群臣反对,赵光义更加反对,如果迁都洛阳,那么赵光义的经营就成了泡影。第二就是培养自己的儿子赵德昭,在开宝六年,赵德昭就被封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开宝九年,接待吴越国使者的事情就交给了赵德昭,很多人觉得没什么,要知道接待吴越的使者以前都是赵光义做的事情。
不过所有的一切都在开宝九年戛然而止,就在开宝九年的冬天,太祖驾崩。赵光义即位,在开宝九年还有九天的时候改元太平兴国元年,但是新皇帝即位都是第二年才改元。
赵光义当上皇帝就封自己的弟弟赵光美为开封府尹,一是为了堵住赵光美的嘴,二是证明却是有金匮之盟。
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事实经过,金匮之盟是有的,只不过内容并不是如史书记载的样子,三个儿子都是杜太后的儿子,大儿子还是皇帝,杜太后不会逼迫太祖皇帝的,应该是建议太祖皇帝,先预备着赵光义,免得太祖早崩,导致皇位被外姓人抢走,如果太祖活的时间比较久,那么可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这个应该是口头遗言,而非誓书。
这就是为什么赵匡胤在杜太后死后封赵光义为开封府尹,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这是人之常情,任何人都会这么干,但是赵光义善于经营,而赵匡胤有意纵容,想赵光义的狐狸尾巴自己露出来一网打尽,结果赵光义比较能忍,导致赵光义尾大不掉,因此提出迁都洛阳摆脱赵光义的掣肘。
这个时候反对传位赵光义的赵普已经罢相,在群臣和赵光义的反对下,赵匡胤这才作罢,转而培养自己的儿子,赵光义觉得赵匡胤正值壮年,而自己连太子都不是,因此策划了烛影斧声,杀死了赵匡胤登上了皇位,不断篡改历史,而民间人士为太祖鸣不平出现各种笔记和野史,就成了烛影斧声。
至于赵普在赵光义多年以后才出来说有金匮之盟这回事,尔后又当了丞相,大概是太宗和赵普达成了共识或者协议。
至于太祖驾崩后,宋皇后召赵德芳进宫而不是长子赵德昭,一种可能为了避嫌,赵德芳和赵德昭都不是宋皇后的亲生儿子,赵德昭和宋皇后年龄所差无几,深夜让赵德昭进宫说不清楚,而赵德芳年龄较小则无此忌讳。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赵光义的离间之计,韦德是让赵德昭痛恨宋皇后,给赵德昭希望,如果赵德芳进宫,赵德昭就永远没有机会了,现在赵光义当皇上,那么赵德昭还是有机会的。从而稳住赵德昭。
至此,宋初三个迷案的猜测就结束了,这也是我能想到基于历史记载的,最合理也是最符合人性的一个解释,诸位有不同意见,可以留言,我会回复的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暴亡之谜
赵匡胤猝死之谜
两宋风云之烛影斧声:宋太祖留下的千年谜案
北宋“金匮之盟”:宋太祖为合理登位而编造
烛影斧声(北宋小故事)
病逝还是谋杀?烛影斧声,宋太祖赵匡胤死亡的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