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琼州文化(海南独特的地域文化)

简介

传统文化中,对于“州”一字的偏爱,是有着一定的根据的。州,自古至今,都是一个行政区域的名词,现在也用,美国的州相当于我们的省,大禹时中国分九州,那时的州就与美国现在的州相当,现代我国的州,大部分用在少数民族地区上,比如大理白族自治州等,相当于地市一级,古时的州,也是一个行政级别的名词,潮州,就是,这个地方叫潮,行政上是州,后来州换去了一些行政上的涵义,特别是对于一个字为地名的,州字已经融入了地名之中,如杭州、潮州、广州、琼州、惠州。在中国,所有以州为地名的,大都是地级市以上,这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吧。琼州文化也是这么起源流传下来的吧!

起源

唐代贬官吴贤秀,公认为是琼州文化教育的先驱。吴贤秀来琼三载,其后代已传至五十三世,从明代起先后迁徙琼州各地、南洋等,现约有百万人。吴氏后人吴芳芦介绍,海内外海南吴氏后代十分尊敬吴贤秀,清明时节会有大批吴氏后人集中到墓地参拜,许多外姓人士也慕名而来。1991年清明,由泰国、新加坡等地华侨捐款建成的吴贤秀墓参拜亭剪彩,各地人士来者数万,规模空前,在吴氏后人中一时传为美谈。吴氏后人吴开禄介绍,吴贤秀生于唐玄宗天宝壬午(公元742),字敬之,号壶邱,祖籍汴州浚仪,是书香门第、宦官之家。18岁时中进士后出仕,先后任衡州卒、建宁县令、侍御史、司农卿等职,得到宰相李泌的提拔,升为户部侍郎、尚书。他在朝四十七年,历经唐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四朝皇帝。唐代宗李豫时,宰相元载弄权当道、为非作歹,皇帝李豫下密旨除他;公元777年,吴贤秀同兵部尚书颜真卿等合力策划,成功诛灭宰相元载,立下赫赫功劳。他的刚正不阿也得罪了一些奸臣。

唐贞元乙酉(805)春,宰相裴延令在朝中掌权,其党羽王叔文等把持朝政,一时奸邪气盛、朝纲混乱,竟把吴贤秀流放崖州。当时刚继位的唐顺宗李诵根基未稳,明知吴贤秀正派,却也无能为力,特赐“德泽在生民,声名在华夷,勋劳在社稷”给他,还命铸于铜牌上让吴随身携带。可惜现在已找不到这些铜牌了。[1]             

据《中国移民史》记载,唐朝顺宗永贞乙酉(805)秋,吴贤秀携家属三十多人出长安,神策节度使高崇文将军带卫士十余人护送,水陆兼程到福建莆田驿站,经会昌、抵广东雷州而入琼州,落户在琼山张吴图都化村,即今美兰区演丰镇大林村(旧市村)。公元807年,高崇文升任兵部尚书,是年吴贤秀去世,享年66岁,高崇文特为老友选地选日葬在今演丰镇龙窝坡。

吴氏后人吴开廉说,吴贤秀来到张吴图都化村时,这里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吴贤秀安好家后,带动当地人民一起建设家园、建祠办学,大林地区逐步繁荣起来。公元806年末,不少农户迁入大林,当地人口兴旺。吴所启动的文化教育从这里走向琼州大地,后来琼台书院、孔庙相继建成。

明嘉靖十一年间,琼州府道台改建大林墟,实行集市贸易。为了纪念他,昔日吴贤秀居住的大林村今称为旧市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朝廷派工部尚书赵文华视察江南,了解到琼州大林文化发展的情况,经禀报嘉靖皇帝,追授吴贤秀为启动琼州文化之先驱,赐予“大林壹官市”石匾一块。琼州道台府衙遵旨题写,刻在石上挂于大林墟门,从此“大林壹官市”代替了“张吴图都化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当年的“大林壹官市”石匾如今被镶在大林村的戏台前墙上

据考证,吴贤秀是古代入琼较早的高级官员,比“五公祠”中唐代宰相李德裕早到琼州43年,是吴氏入琼之始祖。后来琼州出现的丘浚、海瑞、张岳崧、许子伟、吴友端、吴月典、吴会期,以及宋朝苏东坡等人物,都对海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状

黎族文化源远流长

海南的黎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世界绝无仅有,其文化魅力无与伦比。但它又深藏于五指山腹地,世人知之甚少。它披着神秘的面纱,若隐若现,偶露峥嵘,世人为之惊叹叫绝。50年代初,一些文化艺术工作者不怕艰苦,深入黎族村寨,创作反映黎族生活的文艺作品。19577月,黎族舞蹈《三月三》被国家选送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很高的赞誉,成为黎族舞蹈第一个走向世界的扛鼎之作。

1994年,在百年一遇的“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中,海南反映黎族生活的《草笠舞》获“经典金像”奖,《五朵红云》、《摸螺》获“经典提名”奖。这次最高水准、最具权威的舞蹈评审,大大提高了黎族文化艺术在国内外的文化品位。1999年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创作的取材黎族神话传统的新编海南人偶剧《鹿回头》晋京参加建国五十周年献礼演出,荣获第九届文华大奖及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奖,2000年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2001年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2001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我省创作的黎族歌舞诗《达达瑟》让北京的观众和评委们惊叹不已。评比结果荣获创作金奖、表演金奖、舞美设计金奖和九个单项奖。

在中国历史上,黎族的手工艺文化很早就发出夺目的光辉。早在汉代,黎族妇女编的黎锦已是宫廷岁贡的珍品。在唐代,黎族地区的珍珠、玳瑁、盘斑布就作为“贡品”和商品输入中原地区。五代以后,黎族地区出产的藤器、黎锦、黎单、黎幕、龙被等精美的手工艺品行销内陆,深受人们喜爱。1992年,海南省民族织锦工艺研究所研制的黎锦壁挂《黎族吉祥物》(人龙锦),获国家旅游局、轻工业部、商业部、纺织工业部联合颁发的“92”中国旅游购物节“天马杯”优秀奖。1998年,海南省民族织锦工艺研究所研制的6幅黎族大型织锦壁挂组合——丰收图、婚礼图、祭典图、福魂图、兵马图、祖崇图和黎锦壁挂《鹿回头》双获“98”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所以,黎族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之一。 [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文化特质、类型和历史地位初探
海南南部的乐东:民间馆藏大文化
苏东坡的为官之路——琼州别驾(下)
老照片:民国时期的海南岛,30年代黎族人的生活影像记录
海南黎锦 令人震撼的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图)
黎族老人让海南黎锦更加光彩夺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