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是,你们福建人从小吃这么好?

脆的软的甜的咸的
我全都要

当我们想起童年时,回忆像是蒙上了美好的滤镜,总是柔软香甜,仔细一想,这份香甜能和儿时吃过的零食完美重叠。

八闽之地,饮食习惯各不相同,纵然是相邻的两个城市,风物与特产也都有着不小的差异,就连传统的零食,也在这种差异下变得五花八门起来。

各种带着地域特色的零食汇聚在一起,像一个兜售记忆的小卖部,满载着乡情与乡味,用味蕾替你记得曾经。

···


在人们的记忆里,大多数零嘴都与油炸脱不开干系。
这些糖油混合物们,带着油脂的香味与酥脆的口感,这些令人魂牵梦绕的味道,大都藏在茶点盘里。
圆头圆脑的寸枣算是茶点盘的常客,不会太甜,软硬程度也适中,溢出淡淡的米香。
△寸枣
麻芝,又叫麻佬,脆甜的外壳,酥软的内里,咬开是轻微的「咔嚓」响,满嘴的芝麻,越嚼越香。
麻芝
金钱饼看起来像是缩小版的麻芝,但口感却大相径庭,芝麻的外壳下,更加坚硬的内里,能随机崩掉一个换牙期小孩的乳牙。
△金钱饼
同样费牙的还有名为「猫耳朵」的炸物,咬在嘴里嘎吱作响。
△猫耳朵
在吃到软糯的沙琪玛之前,许多福建人印象中的沙琪玛,有着不同的模样。
也许是炒米的酥脆,也许是芙蓉酥的焦香,也许是莲子酥的甜蜜,糖和坚果、面糊百般结合,千变万化出嘴里的古早滋味。
△老式沙琪玛


和炸物的甜不同,以瓜果为原材料的零食,多了些清爽。
不同的处理方法保留住了原汁原味,比起新鲜的水果,味道与口感都要更丰富一些。
阳光晒皱了李子的果皮,带走水分的同时,赋予了李干更加甜蜜的滋味,不用再担心被酸得一激灵,直到吃得牙齿酸软才肯罢休。
余甘泡在咸甜掺半的水里,连果核都浸泡入味,有着一股令人着迷的回甘,同样让人难以舍弃。
△余甘
冬瓜糖带来的就是纯粹的甜,像是沾着雪白糖霜的绿色宝石,吃完了不嗦一嗦手指都不行。
△冬瓜糖
说起一果多吃,闽西人最有发言权。
闽西八大干之一的地瓜干,从它扬名起,就在不停地变化出新的形态。
从最普通的果脯演变成水晶薯仔,又进化成掺了奶味的糖球,地瓜的滋味变得千奇百怪。
△红薯干
对地瓜干原厂地的人们来说,红薯炸成的脆片和脆条,是比油炸土豆片与土豆条更亲切的存在。
相比之下,闽北的酸枣糕就要纯粹许多,没有固定的品牌,在路边随便买上一包都不会出错。
△酸枣糕
半透明的软糕,口感和外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只在颜色上稍作区分:颜色深的要酸一些,浅的则是更甜上一点。
酸枣开胃,满满一袋的糕点,总是不知不觉之间就见了底,回味悠长。

当零食到了咸味比拼时,闽西人表示有话要说。
当其他地区的人们还在甜蜜蜜时,闽西人早已把目光放进了厨房的禽类和豆类上。
泡鸭爪在闽西,有着段位的高低,遵循着罐装>袋装>真空包装的排名,棕色的汁水把生活也浸泡得有滋有味。
△罐装泡鸭爪
当一个家庭的冰箱里有泡鸭爪的时候,电费总是要高上一些——贪吃的小孩总是把冰箱开开关关,嘴里啃的每一个鸭爪都是信誓旦旦的「最后一个」。
世上豆腐干千千万,唯有「朝天门」才是闽西小孩的白月光。
△朝天门豆腐干
小小一包豆腐干,五包钉在一起,有甜香、麻辣、香辣口味,靠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征服闽西人的味蕾。
同样有着甜咸口味的闽南蒜蓉枝上,挂着一层带有蒜蓉和葱末的糖霜,一口酥脆,蒜香四溢。
△蒜蓉枝
鱼皮花生的影响范围显然要更广一些,这个全福建都为之倾倒的滋味,早些年前在孩子们之间,也算得上是「硬通货」了。
△鱼皮花生
抓一把揣在兜里,就能当上半天孩子王,玩着玩着就掏出一颗鱼皮花生塞进嘴里,抿干净外壳的味道后再咬碎,依然嘎嘣脆。



软糯的糕点占了中式零食的半壁江山,每个福建人的记忆里,大约都有一块既软乎乎又粘牙的点心。
大多数人对糕点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兜里藏着的油纸包,是神桌上的一叠叠供品,是奶奶塞进手心的甜蜜柔软。

△猪油糕

这些点心们,也许名字不尽相同,但在外貌和本质上,大抵都是一致的。
仙游人念念不忘的枫亭糕,在福州能找到名为「葱香咸糕」的平替,葱香味与花生味同样浓郁。
△枫亭糕
配料表里并没有橘子的桔红糕,换了个「吉云糕」的名字后,味道与口感也一如既往。
粘牙的糯米条,没有多余的添加剂,咀嚼中感受到的米香却让人很是着迷。
△桔红糕
油纸包着的花生酥、洋酥、桂花糕等等等等,一咬就是一个牙印,吃进嘴里都是一样的甜、一样的噎人,拿茶水一起「送服」才算正确的打开方式。
吃完了还要把外头那层纸拿在手上折折叠叠,才不算浪费。
△花生酥
雪片糕也叫云片糕,一层层带着糯米香的薄片粘在一起,构成了福建人的浪漫幻想。
一层一层地揭着吃,才算对这个诗意的名字最完美的诠释。
△雪片糕
带着信仰生活的福建人,就连吃零食也不忘了带上祖宗与神明一起。
除却按斤计量的糖豆与炒货,这些零食的包装大都是艳丽的颜色,并以红色为多,就图个喜庆。 
祭灶糖包装袋上的大红大绿更吸引人的,是里头花生糖的甜蜜。
红纸包里的酥糖也十分诱人,简单的滋味却是小时候心心念念的一口。
△红纸包
在不少福州人的记忆里,小时候敬神的供品里,总会有一盘花花绿绿的果味瑞士糖,在传统的神桌前散发出一些违和感。
△瑞士糖
小时候不明白长辈为什么要用现代感十足的瑞士糖当作供品,等长大了后才有所顿悟:
新时代的味道,当然要让祖宗和神明也都尝上一尝。
△泡面辣条和豆奶,也能是虔诚的供品
有人在供品上力求创新,也有人在吃食的模样上煞费苦心。
把油饼做成信杯的形状的信杯饼,吃之前也像掷杯那般,同时丢出去两个,此时倒不管正反阴阳了,反正吃进肚子里,都是一样的甜。
△信杯饼
我们熟悉的这些传统零食,大多数都还保持着简易的包装,透明的塑料袋、不长的保质期,像童年的美好时光一样,纯粹又短暂。

在物质条件不太优越的年代,不掺杂太多添加剂的它们给童年的记忆包裹上一层坚不可摧的糖衣外壳。
让人回想起童年时,记忆依旧香甜。
最后,想说的万语千言,到了嘴边都变成了最直接的一句:
「妈,我想吃这个!一口也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土特产有哪些值得一尝?
听名字就反胃,但吃起来却美味,盘点福州人热爱的土著甜食
越南旅行什么值得买,去越南必买清单(零食篇)
淘宝上有哪些冷门但是好吃的零食呢
陆丰80/90儿时传统小吃,瞬间回到小时候!
老厦门回忆里最难忘的21样零食,吃过15种以上的都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