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静体松,才是太极的归宿
        心静体松,才是太极的归宿

                         朱定友

     太极拳的门派很多,特点不同,练法也不同,各有所长。有如长江和黄河,都有波涛汹涌的地方,也有微波细浪的温和,最终都是滚滚流入大海。这个大海就是我们的心。学习太极拳就是要我们做到心静体松,才可以让我们找到太极拳的智慧之门。这个门就是我们对太极拳的不同感悟,这个感悟就是我们对太极拳的变化用法的悟道。
     一、动中求静,静中求动
    我还是借用一句话来说吧:学习任何门道,都离不开老子先师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我们常人的话说,就是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由巧到妙。只有我们到了妙手是才可以把太极拳看得更透彻,悟道人生和太极拳的最高境界。都是离不开动中求静,我们就那一个太极拳动作来讲吧,不论哪派太极拳都重视太极拳云手的练习,从这个动作中却可以让我们悟道太极拳的许多规律在这个动作里面,就像王宗岳太极拳大师说的由招熟渐悟懂劲,有懂劲而阶级神明。如果我们能坚持日行云手千百次,太极规律在我心。经过长年累月的苦修,招熟了,我们的头脑自然安静了,由于我们的心静似水,自然就可以感悟了我们体内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太极拳的劲,我可以说句心里话,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太极拳的种子,也就是太极拳智慧的种子,这个种子一旦出现了,我们修炼太极拳人一定要抓住这种感觉,调整好呼吸好好守候,让它慢慢成长,发展,变化,壮大,开花,结果,逐步走向成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练中悟道,离开练习,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练习太极拳时人体上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握这种变化了,就像爱迪生说的我那有灵犀啊!我是经过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才产生那么一点灵犀。这点灵犀,成就了爱迪生的发明大王。这一点给我们修炼太极拳人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我们修炼太极拳时出来的人体智慧,也就是太极拳讲究的松,匀,静,空,沉,还有一系例的太极拳阴阳变化。这就是我们练习太极拳做到了动中求静带来的福音。
     二、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艺术,在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的哲理寓意其中。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爱好选择拳种,都是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对一个不注重培养丹田内气的人来说,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本不知道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无极桩功来实现的,自然站立腿微曲双手重叠轻贴小腹丹田处轻微的揉动,让小腹内产生热量,有了热量的变化,自然就产生了丹田内气,有了丹田内气,我们还有继续培养,内气足了它会自行推动全身血液运行的,到了这个时候,丹田内气才会听从我们的意的指导,才会实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全身节节贯通。此时我们的太极拳动作才做得到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感觉来。
三、指点秘解,步入殿堂
  那我们一起分析,先说的是以下有几种人练哪门太极拳都不好,哪几种人呢?
     1/、幻想主义的人练不好太极拳
    如,谈起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说起理论滔滔不绝说太极拳要软,要柔,不能硬。说的对吗?听像是有理,结果练了一些“假手”不好用了。为什么呢?没有刚柔相济,出偏了。不好好练功都在家想拳,把自己都快变成空想家了,以为自己有特异功能呢,一想就成了。开个玩笑,那武馆就别开了,改旅馆吧,趟床上想呗!有再多的意,但不练拳就永远意不能达形,所以不从实际出发,就不会现实,都是在自欺欺人,用高级的理论来配低级的功夫,到用手时就不灵了。
    2、喜欢超前和速成的人练不好太极拳
俗话说,到哪河过哪桥,先穿鞋,再走路,然后再练跑步……要一环套一环。龙虾,鲍鱼好吃,也很有营养,那么三个月的婴儿能吃吗?要命了,所以练功也是一样,要一步一步走,一招一式要认真务求准确,一招一式练习纯熟,仔细推求:要出汗,要刻苦。陈发科老先生当年教拳时,还是日练拳三十遍。要想快就得先慢,然后才能快进。
    3、无明晓之师的人练不好太极
    “教师者,答疑解惑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精太极拳,渐至从心所欲,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如:自己看书学习理论,看视频学拳(照猫画虎),功夫下了不少,可还不知道啥是太极拳?啥是松?至于内劲更是不可能练出来,那么没有内劲咋办呢,就推杠铃等,做一些力量练习,出了不少的力,起早贪黑的练,长时间下去身体跨了,功也偏了,而且这样练出的力直,不会转弯;这样的力短,后劲不足。再有就是把太极拳练软了、散了:战场上拿一个胶皮的刀能行吗?还得是钢刀,钢刀是把铁烧红反复打再淬火,材质变了,炼得既有硬度又有韧性,这才好用。鲨鱼凶猛,要是它没牙,谁都敢用手攻它,它身体再滑、再软,你都不会怕它,因为它没有攻击力,没有威胁。太极拳是刚柔相济的:运化时敌不知我,吞吐时鬼神惊。单练刚或柔都是错的,也练不出来啥好功夫。
     4、把太极拳练成了体操的人也是练不好的 还有的人把表演、竞赛套路的“拳”,去用来练功夫,结果既失去了舞蹈的美又毁了太极拳。表演的“太极拳”是给人们舞蹈的美感,练功夫的拳,给人们展示的是内涵和神韵,两者不能混谈。
针对上述的太极拳爱好者的朋友谈点我个人感悟,只要我们心中有太极拳,去掉一些浮躁的东西,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太极拳,只有我们练习太极拳到了一定的时候,掌握了太极拳的运动规律,才可以把太极拳内在的精,气,神体现出来。
如果有名师的指导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要拜访名师要什么啊?你有吗?针对我们一无所有的自修者来说,我们讲不成什么条件,但我问你:你爱太极拳吗?爱!有这句话就够了。我们就练习云手吧,从太极拳大师的视频上好好看看。练好了这个动作你也可以强身健体啊。还有太极拳的起势,只要你每天坚持练习半小时以上,半年之后你可以找到了太极拳的许多东西在里面了,开好了头,就成功了一半。我们没有遇到名师也不要灰心丧气,因为练习太极拳使我们自己的事情。不是太极拳老师的事情,就像关尹子敎射,发一张弓,发一箭,让学生回家自己练习,只有列子在不停的练习,不停的悟道,掌握了其中许多射击的方法。又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成就了他的梦想。
   四、心静体松,悟道太极
练太极拳头条要放松。那么在当今繁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静,也很难,所以,练太极拳也是修心,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变自己,去掉主观的意识,开发潜在意识,激发潜能。潜在意识和主观意识相合了,那才是完美的结合。外在张扬的东西一定要慢慢的化掉,心中再大的波澜,面色也要静似水。太极拳练意识,也磨练人的心性,思想上放开捋顺了,身体也就自然松了 。
    松:桩功不可忽视。有的人宁可多练套路,不愿意练站桩,究其原因就是练桩功没有耐心,静不下来,岂不知桩功是练松静最好的捷径,静不了就松不干净。当你的大脑静到清澈如水的时候,你想到哪,你的身体哪就会有感觉,通过你大脑的指挥,松你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就是用意念来松体,在松的基础上练桩、步、架势……循序渐进。
桩:要做到四平四正,提顶、长腰、坐胯,根要入地,且要有腾挪之意(不能站死桩)。
练步:要做到提腿轻灵,落步无声,“进退当中有松沉,松沉当中有进退” 。
练架势:要立身中正,松静自然, 转弯抹角,圆满、顺畅,  经过摧僵换劲的过程后,才会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行拳走架时,面要祥和安舒——“神远放,意内敛”;胸要宽、腹要实;手合背开,松肩藏肘;  转臂、旋腕、指不闲;松腰开胯,胯开了才能落胯,才会合胯;合膝合踝,脚不散;胸肋合抱,裹裆护臀,身形不散。就要有老师的言传,而且还要在老师的身上,不断的去感受和体会内在的变化,这就是身教。言传身教,这样才能促进自己长功。
  总之,我们修炼太极拳,我们要实际出发,舍得下点苦功 ,当我们练到了心静体松的阶段时,我们的太极拳智慧才会出来。才会找到太极拳的归宿就是自然顺畅,不偏不已,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延绵舒缓的境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谈太极,悟道拳理
第572期:浅谈太极拳的心静与体静
武式太极拳练功阶段
太极运动字字解—膨胀
新的一年,太极与你一起前进!
初学太极拳的三大调息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