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HRS 2016|VANISH研究最新结果:缺血性心肌病室速,采用导管消融还是药物治疗?

 HRS 2016现场报道

    San Francisco, CA



2016年5月5日,在美国心律学年会第37届年会(HRS 2016)上,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John L. Sapp博士公布了VANISH试验最新临床结果。VANISH试验旨在比较导管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导管消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VT优于药物治疗。该结果同期在线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John L. Sapp教授谈到,心肌梗死后发生VT的死亡率很高,植入ICD后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00,000例患者植入ICD。但是,如果采用AAD治疗后仍发生VT,则必须采用导管消融或药物升级治疗。在VANISH试验中,我们对比了导管消融和AAD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VT的效果,随机试验表明,AAD治疗降低植入ICD患者VT的复发率为15%~44%,但低于单独使用索他洛尔或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降低VT复发率高达71%,在长期治疗中可降低副作用导致的心律失常死亡率。此外,导管消融术不仅可降低VT复发率,还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一、试验设计

VANISH试验是一个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共纳入来自22个中心的259例患者。经每个参与中心的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主要的纳入标准为:曾患有心肌梗死;曾植入ICD;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发生VT;或在过去6个月内采用Ⅰ类或Ⅲ类AAD治疗后仍有复发。VT发作包括: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发生三次或者以上的VT,其中至少一次发作是有症状的;一次或以上适当的ICD电击;24 h内发生三次或以上发生VT,或者在ICD程序检测速度下持续发生VT 。VT发作限定为单形性,频率低于250次/分。


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入消融组(127例)与药物治疗组(132例)。随机分层处理的标准是按照中心,以及当采用胺碘酮或者非胺碘酮的AAD治疗时是否发生限定的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组在入组后两周内实施。药物治疗组如过去应用索他洛尔,则更换为胺碘酮;如果已经应用胺碘酮,则增加治疗剂量,或者是在大剂量胺碘酮基础上加用美西律。研究平均随访27.9个月,一级终点为全因死亡、ICD恰当放电和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图1)。


图1. 实验设计流程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包括合并疾病,ACEI、β阻滞剂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等),射血分数均为31%,两组间植入单、双腔ICD和CRT-D比例均无差异。


二、临床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第3年随访时,50%的高危患者室速,25%死亡,心衰和非心源性死亡是最主要死因。相对药物治疗,导管消融通过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减少一级终点(HR 0.72,95%可信区间0.53~0.98,P=0.037),但两组的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图2)。导管消融组在30 d内有2例心脏压塞和严重出血;药物治疗组有3例死亡病例,并且非致死性肝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导管消融组,如震颤或共济失调,导致治疗改变的药物不良发应。药物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多发生于增加AAD剂量的亚组患者。


图2. 相对于药物治疗组,导管消融组能够降低一级终点事件发生率


三、试验局限

本试验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死亡率影响的评估手段并不严格。其次,尽管在试验中进行导管消融的医师经验丰富,但如由VT消融专业中心人员来操作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第三,多中心的研究会增加调查结果的广泛性。最后,参试者在心脏病晚期和VT二线治疗过程中具有相对高的疾病负担。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导管消融或者AAD治疗是否是瘢痕相关的VT最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法。


四、试验总结

VANISH试验表明,在降低参试者的综合死亡率或者VT风暴或者30 d后ICD电击方面,导管消融比AAD治疗更加有效。超过一半的复发VT患者继发VT,并且超过1/4的患者于试验过程中死亡。大多数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非心脏原因,少数死于心律失常。对于死亡率,两组治疗均未显示出优越性,可能是由于非心律失常原因导致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本试验为导管消融在减少复发性VT方面优于AAD治疗提供了依据。当AAD治疗不能阻止复发性VT的发生时,推荐使用导管消融,但这一建议主要基于专家意见和非随机病例系列。总之,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导管消融能够减少死亡、ICD恰当放电和VT风暴的复合终点。



专家点评



《门诊》特邀评论员 田 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虽然多中心研究导管消融有效性难以均一,对于死亡原因的评估手段也并不非常严格,但这一研究结果的公布,无疑给电生理医生对缺血性心肌病室速消融带来信心,尽管不能减少因心衰和其他非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但是减少ICD放电和电风暴,提高生活质量,也能使这些患者获益。



《门诊》特邀评论员 储慧民

宁波市第一医院


VANISH研究:消除复发VT——导管消融优于强化胺碘酮


对于植入ICD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复发VT,常见的两种治疗方案有强化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治疗及导管消融治疗。两者孰优孰劣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今日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由Dr. John L Sapp主持的VANISH研究,通过随机试验数据对比,证实了在消除复发VT方面,导管消融优于强化AADs。


通过27.9个月的随访发现,导管消融可以减少28%的主要复合结果(包括任意时间死亡、VT风暴及30天后的ICD恰当放电)发生率,这一结果优于更大剂量胺碘酮或胺碘酮联合美西律的强化AADs治疗(59.1% vs. 68.5%,HR 0.72,P=0.037)。在降低死亡率方面,两种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减少ICD的放电次数也是患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在127例强化AADs治疗及132例消融治疗的患者中,恰当ICD放电数分别为266人次 vs. 169人次(P=0.28),不恰当ICD放电数分别为85人次 vs. 66人次(P=0.46)。


可见,对于AADs无效的VT患者,可以考虑导管消融治疗。甚至,可以把消融作为一线治疗。但是,即使是接受了消融治疗的患者,仍有较高的VT复发率。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把握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并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包括标测系统、导管、射频能量大小等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导管消融的疗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胺碘酮除了消除VT,还有预防及治疗新发心律失常的作用,这一点是导管消融暂时无法完全替代的。但是,消融治疗还是能够减少一部分患者长期或大剂量应用胺碘酮的状况。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ACC.17专题】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处理策略
HRS2016年会:缺血性心肌病室速,消融还是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策略-365医学网·手机报
NFC 2019|刘金秋:心力衰竭室速电风暴的诊疗策略
拿什么拯救你,我顽固的室速
室速电风暴的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