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原来这么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我们来学诗词,喜欢诗词带来的美感,但诗与词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唐诗和宋词作为古典诗歌中并峙的两大高峰,有怎样的差别?我们要表达的诗意,哪些适宜用诗来写,哪些适宜用词来写?

如果我们不确定诗词在美感上的差别,那就难以在自己写作时有明确的指向去将诗或词写得美,诗有诗的美,词有词的美,我们怎样去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来判定它?

以我们读宋词三百首为例,你获得的感受,是不是跟读唐诗不一样呢?

词是这样的: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我刚刚举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这两句对仗很工整。晏殊曾经还把这两句写进律诗里,作为对仗的一联,但显得并不突出。放在词里,变成了千古名句。还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这是五代的翁宏写的。他有一首五律,叫《春残》: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这诗一点也不出名,这两句放在律诗里,也并不出彩。晏几道照搬过来,写进自己的《临江仙》里,一下子成了千古名句,美得不得了。这说明了什么?就这因为这种句子的美质,更接近词的特质美。

词最本质的美,就是宛转流丽,幽微曼妙。你琢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几句,是不是很接近词的这种美?

总体来说,诗境阔,词境深。诗一般情况下可以言志,论道,通禅,说理,甚至调侃。诗的开阔可以表达很多社会生活,词的幽深适合表达细腻幽微的情绪和心境。这种区别是在词体演进中,在其消费功能中逐渐积淀起来的体式美感。

当然,后来词体光大,成为和诗一样的抒情言志的诗歌体式,但这种本质的功能性的差别,仍然影响着词的美感样式。像辛弃疾的词,看起来很豪放,但它能不失词的特质美,历来评价极高。有很多豪放派的末流,做不到这点,写词失去了这种幽微曼妙、婉转含蓄的美,结果沦为叫嚣、直白宣泄,这种词就很糟糕了。

由于词的写作对象和功能限制,它的表达是很狭窄的,不涉及更多的其他内容,但就是这狭窄的一点,却无限地深挖下去,把人的最本质的情感体验烘托出来。情感在这里不受外在的道德、政治等等因素的限制,不必象在诗那样,要一板正经的去表达一种意义,而只是深微地去说这情感的体会,向一个纵深面,深到无限。这就是诗跟词的差别。

我们写词,就是要充分发挥词的不同于诗的一面。如果词跟诗一样了,那还要词的这种样式干嘛呢?词关注的就是原来诗歌所未能关注的人的感性生活的那一面。我们知道李白杜甫的诗,都是关注社会人生等”大“的方面,偶尔写自我的性情,也是跟道德相关。词关注的就是个体最敏感,最真切的情感体验,要把那心中无限缠结,无可名状的心绪,一点点地铺展开来。

宋人为什么热衷写词,导致词的繁荣,就是要展现自己的另一面,在朝堂上可以一本正经,在家里,在宴会上,在歌舞中,不妨展示人的另一面。词在这个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美感的样式,比如婉约的基调,女性的视角和口吻,柔美的情感等等,都跟这种氛围相关。即使我们现在已经远离了词体成长的那个历史环境,但凝聚在词中的这些传统,仍时刻左右着现代人去读词和写词。

这些细微的差别,可能一下子还不能全部了解,大家可以在学词的过程中慢慢领会。我再举两个例子。杜甫写过《羌村三首》,第一首最后两句说: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都不敢相信两人相聚居然是真的。你读这句子,感觉很凝重,很深厚,很简练。可是晏几道写《鹧鸪天》的时候,借鉴这个思路,表达出来效果就不一样。最后两句说: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你再读晏几道的句子,多么轻灵宛转,流丽谐美。老杜的两句,放在诗中,是第一等的佳句,若是放在词中,就不符合词的这种宛转流丽,幽微曼妙的美,就不好了。

再比如,中唐的刘禹锡写过《乌衣巷》,最后两句说: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你看,这样的句子很整饬,他用很简练的句子,抒发了无限的沧桑之感。后来北宋周邦彦写《西河·金陵怀古》,则改写成: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我猜想那破落里巷,大概是王谢两家旧庭院。燕子不知今为何世,飞入寻常百姓人家,斜阳里相对呢喃,似诉说古都兴衰。有人说,这句子很冗长。这样说的人,都是不懂词的人。没有人比周邦彦,更会把握词的特质美。你读刘禹锡的句子,它很紧凑。再读周邦彦的句子,很舒缓,句式长短变化,参差错落,起起伏伏,声情并茂,摇曳多姿。写词,能做到摇曳多姿,那是极为难得的。

从诗的审美看,枯树、怪石都是美;从词的审美看,它更像一枝临水照影的梅花,在风中摇曳动荡,是一种脉脉含情,宛转跌宕的美。

了解了词的特质美,

你是不是也想填一首优美的词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和词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天下文章一大偷?会“偷”才会赢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全诗赏析
词作格调不高但是诗名很大,以情取胜是此人所写宋词的最大特点
你如何理解“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句诗?
【读诗话札记】一个宋朝词人“抄袭”前人诗句,居然受到后世称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