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短视频 | 元代不到一百年却有五千多人的诗作传世,十万册诗作是如何整理的?




2001年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俞国林就来到了中华书局做古籍整理方面的编辑工作。16年里,他主持并直接参与编辑的《全元诗》《孙诒让全集》《皮锡瑞全集》等,已经成为中华书局古籍整理的基础品种。其中,《全元诗》是我国元代诗歌文献的总集,收入近五千位元代诗人流传至今的诗篇。


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 俞国林:

《全元诗》整理过程是很漫长的,他是在1983年开始就整理书籍资料。那么咱们知道,元代时间不长,但是整理者通过二、三十年,他一共收集了将近他说是五千一百多个人的诗作,将近十几万册。那是很厉害的,整个唐代留下来的诗也就四、五百首。那稿子其实交来之后,对我们整理编辑来说,这个压力也很大。


面对《全元诗》这样一项大型文献整理出版工程,编辑者的主要压力在于,它的底本、校本数量过万,参与整理者众多,导致用字、标点方面存在较多差错,格式、体例不尽统一。针对这些问题,俞国林及其编辑团队先是对底本进行全面梳理和核对,同时制订《〈全元诗〉编校流程及相应规范》,召开编校组会议,统一标准与要求,确定每一册的流程。


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 俞国林:

我们首先达成一致,不是前后矛盾。比如说同一个书,这里面收集到几十个人元代人的诗集,但是作者可能前面的用这个刻本,后面的用另外一个刻本,这就不合适了。那我们跟作者提出来,你的文献依据一定要合适。第二个用的字不规范,整理者有的时候为了保留刻本的特点,他把一些没必要的俗体字、异体字、别体字保留在一起了。还有一个就是全书的体例,因为它是有作者做的小传,小传之后有引用底本,有正文,有校记,撰写方式也不是特别规范。(我们)跟整理者在这方面讨论的比较多,有的时候跟他“吵架”,电话里有时候一打一两个小时,那“吵”得很生猛的。


数字化浪潮给古籍整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过去,整理者和编校人员为了查阅古籍,需要多次上图书馆借阅善本;如今,国内多家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发布古籍数字资源,人们只需通过互联网,就能看到珍贵古籍的影像资料。一些文字处理软件,能够自动比对文本异同,也大大提高了整理效率。不过,工作方式的变化给也古籍整理质量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些影响。比如,有的整理者依赖互联网来搜索文献出处,而这往往带来问题。


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 俞国林:

  且不说电脑上的、网上的那个资料文献是不是完全准确,再者电脑上面有些文献,我们说一些语词的文献,它未必是最原始的。你对一个词语要进行注释的话,你要说这个语词最早在什么地方出现的,曾经是在《汉书》里,还是在《后汉书》里,还是在唐代的诗文集?我碰上过一个(整理者),他注释苏辙的一个语词,居然用了苏轼的一句诗。他们是兄弟俩,我一看说这不对。后来一检索,果然是在《汉书》里就有这个(语词)了。


自古到今,中国的典籍经历了写本、刻本、近现代印刷本等不同时期,现在已经进入电子本时代。无论形式如何,古籍整理的基本要求从未改变,古籍编辑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精神也一以贯之。一部编校精当、质量上乘、与日俱新的古籍,离不开编校人员深厚的知识底蕴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更离不开他们“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坚守与情怀。


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 俞国林:

其实看古籍整理稿子是比较枯燥的,因为有的时候你读不懂,读不懂就要查。有的时候一天看不了几页书稿,真看不了几页。一个书稿你第一遍看的时候你可能还有点兴趣,因为你会学到新的知识,你会看到新的内容。但是让你在编辑整理过程中(检查)标点、格式、句号对不对,文字准确不准确,前后统一不统一,这个过程让你看两遍的时候,你会觉得有点无聊了。所以要有坐得住的,那么对这个行业还要有一个情怀。如果没有一点对这个行业的爱好和情怀的话,怎么说你也待不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敏教授的遗著  陈尚君
看似寻常最奇崛——读中华书局点校本《毛诗传笺》
出版观察 | 融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编辑工作赋能
【入门】浅谈大型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流程的设定——以《全元诗》为例
文献学整理笔记
(6)[转载]推荐:历史地理学文献书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