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设计思维,与HR有几毛钱关系
1

设计思维


提到“设计”(Design),联想到是什么?家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网络游戏设计师......下意识地与什么“师”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一个有特殊才能、天赋的专业工作。


继续列出几个设计相关职业,也不会与人力资源(HR)联系在一起吧?


人力资源部门(HR)?不就是负责制定规章制度,监督大家执行的吗?一本正经,教条死板。询问任何问题,他们都会翻开公司的《员工手册》或规章制度,然后说:NO.


HR怎么会与“设计”这么艺术范儿的词汇相关呢?


我说的是“设计思维”(Design Think)。那也不靠谱。设计讲究的是独到、个性,与众不同。而人力资源的工作是制定适合大多数人的流程、制度和项目。等等。


一些女性HR倒是与设计有点关系,她们喜欢名牌设计的服装、首饰和包包。

比如《欢乐颂》中的那位HR。HR可以是设计的消费者,但不是设计者。



2


超市与赌场


我们都生活在“被设计”的环境中比如“超市”。那里的布局及货架摆设;收银台附近的口香糖、避孕套之类商品。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赌场”更是典型例子在澳门等大型赌场内,你看不到天空,屋顶是“蓝天白云”图片。给你时间是静止的赶脚。换筹码,开始进入设计的“心理圈套”。当你将现金换成朔料筹码后,如果你赢了,会欢天喜地。认为自己就是手气好,继续玩光筹码。即使输了(大多数情况),会认为失去的是一些“朔料卡片”。


设计思维,就是利用人们的思维特征,打造出下意识地按其意图办事的环境。比如,超市的意图是让你买很多东西。赌场的意图是让你将所有钱都留着赌场。这下明白为什么人力资源要有设计思维了吧。根据员工的特征和心理,为公司设计出“让员工愿意加入、留在公司、多做贡献”的环境。


举个例子。改革开放初期,咖啡是稀罕玩艺。在外资公司,提供免费的咖啡、牛奶、伴侣等等,一应具全。我们到办公室的头件事儿,是冲一杯“味道美极了”的咖啡。


1997年在美国通用汽车工作时,办公室的冰箱里满满的可乐雪碧,随便喝。

到周末,总是无精打采。意识到犯了“咖啡瘾”,对可乐、咖啡产生了依赖。

咖啡飘香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精力充沛中渡过一天,工作效率呗高。现在的公司搞升级版的“环境”,提供健身区域。员工可以更加健康高效地为公司服务。



3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MBA的必修课。是在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机械组织行为学”。

该学科的假设是组织为一个系统,一部机器。员工是系统机器的一个部分。


心理学,也是为“机械组织行为”服务。根据心理学开发的各种性格、能力测试工具,是为了甄别挑选出适合“机械组织氛围”的人员。


同样的测试工具,用在挑选“火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的标准一定不同。


工业时代的组织如火车,对司机的要求是按时、按站停车。不用操心乘客是否上车。现代组织如出租车。司机没有固定线路,还要眼观六路,搜寻客户。积累经验能接“好活儿”。



4


注意力时代


德勤的报告中,HR的设计思维的重要性排在第5名。其中,中国的排名第一。中国公司更期望HR具备设计思维能力。


工业时代,只要工人进入工厂。便开始机械地干活工作。上下班打卡、控制休息时间,可以管理工人的工作效率;信息时代,公司通过咖啡、健身房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脑力兴奋程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现在是注意力时代,员工按时、高效地在办公桌前。但你不知道他在玩游戏、微信聊天还是在虚拟世界里游荡。


德勤的报告统计,美国人每天在手机上的刷屏次数为80亿次。但各公司的工作效率没有明显提升。


问题来了:员工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工具,有大量的信息流。占用了人们大脑中的系统1和系统2。 但不是用于提高工作效率!


解决方案HR必修设计合适的“工作环境”,争夺最多的员工注意。要战胜微信圈、网络游戏、八卦新闻、网红、Papi酱.....HR的工作,由制定系统的流程、制度、项目,转变为以员工为客户,设计出“最佳客户体验”的工作环境。不能再用管理火车司机的方式,管理出租车司机。



5


三情三力


在上一篇解读 (链接 心流)中介绍过,人类的注意力控制就是对“心流”的把控。


“心流”是人们沉迷于当下,忘记外部世界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入神”状态。控制大众“心流”的秘诀有三:从众心理、提供“幸福感”、有“成就自感”。


网络游戏,恰恰具备了控制心流的特质。


--众多人参加的游戏,共同杀死某个假想“敌人”,满足了游戏者的从众心理;

--游戏的分数累计,即时向玩家反馈其“操控虚拟空间”的现实成绩;

--游戏的排名体系,让赢者有了炫耀“成就感”的可能。


公司销售部门的业绩排行榜,与网络游戏的“积分体系”同出一辙。HR可以将网络游戏的思维方式,嫁接到我们的工作设计中。


HR 的设计思维,需要掌握新的三感三力:

  • 设计感: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塑造和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满足自身需求,使生活充满意义。

  • 娱乐感:拥有快乐的竞争力。其重要性表现在游戏、幽默和快乐。

  • 意义感:探寻人生终极幸福。每个人都有探寻意义的欲望,外部环境与内在意志的结合会激发这种欲求。

  • 共情力:站在别人的立场、凭直觉感知他人的感受,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电脑之所以不会微笑,因为它不具备共情力。

  • 交响力:将各个独立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能力。发明一个轮子的人是个白痴,而发明其它三个车轮的人却是一位天才。

  • 故事力:人类生来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但是却能很好地理解故事。会讲故事的人,是将一件事置于另外一种情况的方式来加深我们的理解。


“设计感及故事感”,是中国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弱项。我们善于抽象概括、笼统含糊地描述事件和行为。例如,在讨论如何提高招聘效率时。HR归纳的原因之一是用人单位与招聘部门“信息不对称”。这样的诺贝尔语言,无法找到问题的实质和解决方案。



6


HR如何学习设计思维?


向产品经理学习。产品经理为了取悦和争夺客户,掌握了整套的设计方法,以影响客户的系统1和系统2。


多玩网络游戏用游戏的方式设计出新的绩效、培训管理。提供设计,管理好员工注意力及心流。


最后分享一个本人的案例。通过设计,延迟优秀员工的离职时间。在某外企工作时,该行业的销售人员流失率持续在25%。对优秀员工竞争异常激烈。年底奖金不足以减少优秀员工的离职。要么在来年3月拿到年终奖后,出现离职高峰;要么竞争对手支付“签约奖金”,用提前兑现其年终奖的方式挖人。


延长优秀销售人员在公司的时间(月数),是降低员工流失的方法之一。

我们设计了 “六月抽大奖”项目。所有完成上一年度任务的销售人员(甄别出优秀员工)。每完成一个季度任务,会额外得到一张“抽奖卷”;在来年的六月。在所有“抽奖卷”中抽出巨额大奖。


设计思路:

  • 人们共有的“自负心理”,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幸运,会抽到大奖。

  • 人们的“止损心理”,不愿意放弃属于自己的“得奖机会”。

  • 增加竞争对手“签约奖金”的额度。

  • 将三月离职大潮,延迟到六月之后。


现在一些会议,包括婚礼,都安排了抽奖环节。就是为了减少提前退场的人数。


美国作家 丹尼尔.平克说,过去几十年属于某些具有特定思维的人,即编写代码的电脑程序员、起草协议的律师和处理各种数据的MBA。然而,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将属于那些具有创造型思维、共情型思维、模式型思维、模式辨别型思维、探寻意义型思维的人。这些人包括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 他们将会获得最大的社会回报,并享受到极大的快乐。


    文来源567咖(ID:i567ka),作者张国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招聘面试通知如何既省时省力又能提升面试到场率?
让“优面宝”告诉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勤《2016年人力资本趋势》报告发布
未来10年,七大思维,决定一位HR能够走多远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具备
如何在HR工作中运用设计思维?
把人才当成客户,HR如何成为“员工体验架构师”
毁掉一家公司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员工讨价还价
最受欢迎的内训模板——如何炼就HR高手(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