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明能否引领世界?

厦门   尤德才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出生于1889年,他曾走过两次世界大战,也见到了世界的辉煌与衰败。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讨论关于东方西方文化及未来世界文明发展问题长达两年。最终得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非常震惊的理论:人类未来的文明不属于先进的西方,而属于当时感觉毫不起眼的中国。地球文明将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中,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是有道理的。

中华文明是什么?

       我以为,中华文明主要植根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为贵”这两个中华文明理念上。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不是中国制造,经济、商业、政治、军事,而是中华文化。

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中国自古就有公天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它即是个人高尚价值观的取向,更是治理国家社会的最高准则,千古“不易”之大道。自黄帝开始,至颛顼、喾、挚、尧、舜,王位传递并非世袭,而是贤者继位。尧至舜、舜至禹的禅让特别鲜明地呈现出选贤与能“天下为公,天下非私”的心怀。

      所以,在社会治理体系的王位传续较为和谐传承,共同尊道贵德,构成中华上古的原始国体。尽管轩辕黄帝使用了武力,但重心不是武力,而是为了注重文教与修德,社会和谐为根本。其所作为与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等先代神圣是一致的,都是“天下为公,天下非私”的心怀。黄帝一生成就是继承延续了中华敬天法地爱人的文化传统,构成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为贵”为“中华魂”,所以被中华子孙尊为人文始祖。

       很不幸的是,中国自从进入夏朝以后,就从公天下变家天下了。夏朝背离黄帝奠基的王道政治,国家一开始就动荡不稳。启坏禅让、太康失国、寒浞逐相、帝杼东进、夏桀暴政、商汤革命取而代之。

      经历了夏商周之后,中华文明出现了系统扭曲。之后朝代都实行王位家传,或者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经过几百年的延续,王位家族传承变成了惯例、制度。远不及黄帝王朝七君五帝长治久安和天子修道及禅让的和谐。

      或者说,黄帝王朝七君五帝,天下的所有权归天下人,其治理权由“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天下非私”的领袖来行使;从夏、商、周之后的社会,基本确定天下的所有权归天子、诸侯、大夫所有,治理权也为他们所掌控。

     我以为,一个国家社会能否和谐文明、国泰民安,长治久安,关键在于国家各个层面能否体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切社会问题的总根源、几千年无法走出血腥的改朝换代怪圈,主要原因仍是无法摆脱“打天下,坐江山”的陈旧封建思维,违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然法则所造成的。因为,别人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办法?随之而来必然是暴力相争,社会动荡,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无休无止,重现“周期率。

     当今人类社会没有比“主权在民,权力民授”思想意识形态更符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然法则。没有比民主法治更能充分体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的管理体系。是当今人类社会最能充分体现公民当家作主、最能保障公民权利,最为公平公正,彰显人性尊严,实现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实現自我理想,社会和谐,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等,是当今人类社会较能接受的一种社会形态和管理体制。

二、 “和谐”是大道的特性。

       在当代,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民族分裂、战乱冲突、金融核恐、强权霸权、人类世界存在生存危机。尤其,这次疫情如火如荼地在全球蔓延,国际问题更加复杂难解,或暗流奔涌。世界各国也正酝酿着山雨欲来的满楼风,危机四伏。今天人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仰与科学理性危机及生存毁灭的危机,急需有一种文化文明进行化解。因为,文化文明是影响政治经济关系的操作思路和运行方向!

       我以为,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处理当代国际复杂问题、建立永久和平世界的救世良方!

 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繁盛不衰,地球文明将在东方文明中。我以为,它的奥妙在于“和谐”是中华文化价值核心,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最具有普世价值。

       中华“和谐”文化价值观绵延几千年,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讲“礼之用,和为贵”;在国家治理上“政通人和”、民族关系上讲“和亲善邻,协和万邦”;各文明之间关系上讲“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在家庭关系上讲“家和万事兴”;在商业上讲“和气生财”等等,影响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思维、内政外交等方面。已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百姓日用不知。

       中华文化核心“和谐“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成果之一。把握了“和谐”与“和而不同”的精神实质,就是把握了中华文化价值核心和政治文明精髓。“和谐”最具有普世价值。在今天全球化的新时代,愈益显示其智慧的光芒,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世界”具有恒久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救世良方。

      看一下,当今世界宗教之间的冲突,影响世界和平,社会和谐,造成多少人间悲剧。最为激烈的宗教冲突发生在中东。宗教本是引导人们向善的力量,为何人们却走向暴力了呢?问题在于这些宗教自认为只有本教信仰的神才是唯一的真神,唯一的上帝。具有排他性,缺乏“和谐”理念。造成有人根据信仰把人类分成了朋友和敌人,相同信仰的人才是朋友,异教徒则是敌人,种下战争、内耗之祸根。

       在人类历史上,很少像中华文化没有排他性的文化,讲究“和谐共处”、 “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立中求和谐的价值观。中华文化有容乃大,什么都容,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拜火教、萨满教........并讲入乡随俗。中华文化没有受什么这个理论和思想、那个宗教和主义的束缚,坚持着坚持那,充满着意识形态,画地为牢不利于事物的和谐发展。如在中国信奉儒家思想的人既可以成为佛教徒,基督教徒,也可以成为伊斯兰教徒。我们难以想像上帝和真主能同处一座教堂。但在中国,孔子,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却可以共处一室。

      地球上200多个国家,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多种宗教。正是这些不同文明的“和而不同”,相互依存、才构成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文化上的多样性是没有办法消灭的,不同文明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比历史上的任何时代来得更加彰显和激烈。文明冲突的消解只有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既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也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因此,倡导“和而不同”,接受不同、相互借鉴、和谐相处是最好的办法。

       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的问题上,还是在地区之间、组织之间、家庭之间、个人之间的问题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而不同”等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和谐”理念,化争斗为和解、转怒目为和颜、变相残为相携,相容并蓄、包容共济。人与人互相尊重、各种矛盾就会逐步化解。家庭幸福、民族和睦、社会安定、万教和谐相处,实现世界和平。中华文化价值观更能体现包容和平等,给出人和自然以及万物之间的共同生存的办法。

       人类社会和谐不是靠战争武力,而是靠文化文明。在今天处理当代国际复杂问题,消除战争,世界和谐、未来的人类生存安全,幸福健康,中华文化文明是最佳选择。“和而不同”的中华政治文明精髓,在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具有着现实意义和无法估量价值的救世良方,是未来文明人类社会所需要的。

        什么是冤家宜解不宜结;什么叫顾全大局;什么叫相忍为圆……;中国人的智慧就体现在“仇必和而解”中。即最后解决的结果一定要和,不能让矛盾冲突扩大到大家灭亡。或者说,“和而不同”的中华政治文明精髓,是让矛盾双方从斗争状态转化到相互竞争状态,最终转化相互合作共赢状态。中华“和谐”文明的伟大之处就是能包容和凝聚各种人类智慧思想、融合东西方文明。而且还可以调节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化解当今人类生存毁灭的危机救世良方,建立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由此可见,“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一以贯之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最具有普世价值。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仇必和而解”的中华文化“和谐”核心价值观,是解决当今人类生存危机,处理当代国际复杂问题、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世界的救世良方,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重任,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结论没有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
溯源龙文化---------11
张立文教授:弘扬“和合文化” 体现时代精神
国学就是人学,是关于做人的学问
国学是什么
儒家思想的和谐世界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