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患关系为什么难处

      这几年,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各种矛盾冲突,频频成为新闻头条。按常理说,医生和病人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医学知识的专业化,在医患双方之间,造成了信息不平等,另一方面,患者又对医疗技术的期望,提高到了一种过分的状态。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追溯下现代医学的历史,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医患关系的演变。

20世纪以前,那时候现代医学刚刚萌芽,面对疾病,医生和病人一样,都属于弱势群体。病人要么靠运气等着自己痊愈,要么等死。拿了钱的医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但因为医学总体水平非常低,所以只能根据不靠谱的古代医学经典和自己行医的经验,开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药方和治疗方法,比如病人有疼痛和炎症,那就放血,洗澡加灌肠,然后病人被迫喝蓖麻油什么的,完全是在撞大运。在19世纪末,欧洲医学的最高领域还兴起了“视病人为人”的运动。医生们认为尽管医疗能力有限,但向病人传达理解和同情,本身就具有治疗的效果。

医生原先扮演着病人斗争的辅助者,但这种关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迅速变化。进入20世纪,临床医学一路高歌猛进。对于公众卫生情况可以做到更有效的隔离,治疗手段上也得到了改善,比如说1928年青霉素和磺胺,让医生有了对付感染的有力武器;外科手术有了麻药,有了止血钳,突破了疼痛和失血的两大难关。1954年,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同样顺利,自此开启了人类器官移植的时代。

所以说,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眼中的医生,就像是上帝一样,似乎能征服一切的疾病。医生在病人心中树立了绝对权威,同时赢得了领导病人的权力。医学,在政治经济的作用下大幅度扩张,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医院数量增多了,这也进一步加深医生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人们生活的地方附近就有医院,当人们感到难过的时候,去医院就可以,让医生决定自己吃什么、穿什么、什么时候起床睡觉,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接受着一大堆的检查,说动手术,就动手术。

然而患者对医生无条件的信任没持续多久,医学技术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普通人对医生的信赖却减少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对医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临床医学效果远远不够满足人们的期望。另一方面,现代医学的的拓展,让疾病这个概念的外延无限增大了,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这些老大难问题就不说了,就连原本不被当做疾病的抑郁啊,肥胖啊,失眠啊,现在都算个病了,以前被定义成健康的人,现在也觉得自己一身都是病,吃了很多药,也没有改善,想来想去,还得赖大夫。

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人们开始反思现代医学的权威性,医生不再高高在上,并提出怀疑:医务人员究竟承担着多少病人的责任呢?制药业和医疗器械的金钱诱惑下,医生还能把病人放在首要位置么?

在这个大背景下,医患关系就开始紧张了,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所谓的“共享决定权原则”。就是你得了病,大夫会把所有治疗方案,可能的风险,可能的治疗后果,都摆在你面前, 你自己选,听起来够透明民主的吧,但还是会有问题。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膝盖受伤了,你可以选择开刀,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比如药物注射,理疗等等。但是人们通常会选择听医生的决定。因为一般而言,人们会觉得万一以后出了问题,自己担受不起决定的责任,但是医生可以负责,而人的心理呢,都是一旦把选择权交出去,结果不如人意,他就会赖那个替自己做选择的人,感觉是大夫把事儿搞砸了。另外,还有一层知识的壁垒,阻隔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你动个小手术,医生跟你说了N个听不懂的医疗术语。即便医生向你解释了,你还是一头雾水,根据阴谋论,你就觉得医生向你隐瞒或者夸大了一些东西。所以说,“共享决定权”的失败根本原因是因为面对疾病,医生和病人是不可能达到100%的权力平等,医患之间隔着知识鸿沟。这就等于权力还是倾向于医生。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第二个,第三个原因,分别是是病人的“消失”,以及医患双方对于疾病的不同感受。先来聊聊病人是怎么消失的吧。举个例子,以前的医生会问你“你怎么不舒服。”但是现在的医生通常会这么问:“你哪里不舒服。”医生直奔客体的疾病,曾经作为主体的病人却消失了。英国社会学家尤森认为,这是医学知识变化导致的。临床知识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病理解剖学的建立。医学家认为人体是一个个部件,解剖之后,发现病灶,病灶就像机器损坏的点一样,过去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病人,到了医院就变成了各个器官和组织。医生不再通过病人口述的病情来判断,而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检查,比如血检、尿检、血压测试等等。病人的“消失”对医生而言非常有利,因为他们能对病人进行有效治疗,所以医患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不重要了。

另外,对于病人来说,疾病不仅仅是疾病,更多的疾痛。比如,你以前是一个健康的人,但是后来得了糖尿病,你得承受疾病带来的各种痛苦,这往往会牵扯到更广的社会关系层面上。你的妻子可能因为你的疾病和你离婚,你不得不学着适应疾病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各种困扰和疼痛。比如说你得了脑瘤,切除之后医生看着核共振报告说,脑瘤完全切除了,手术非常成功。但是切除脑瘤的你,却变得不那么健康,你没有方向感、不能顺畅地吞咽食物,只能感觉到冷水、热水,却感觉不到温水。“你不再是原来的你”,但是医生却认为,你的脑瘤没有了,疾病消除了,总之,冷冰冰的医学常识,能够让医生量化疾病,而不能量化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痛苦,没法做到“感同身受”。

有人说生病是件非常不幸的事,但是更不幸的是生病带来的孤独感。当你进了医院,与亲人隔绝开来,把自己交给了一群陌生的医生。他们忙碌又冷漠,放大了你的寂寞与孤独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医患矛盾存在的基础,和现代医学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同一个东西,在我们可见的未来时间里,暂时没有好办法彻底根除。

本文源自:三联生活周刊《医与患关系断代史:权力、壁垒与困境》

讲述:杰克唐

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越来越发达,病人却越来越多?专家医生说了句大实话
胶质瘤应该这样治
医患关系
科学与人文并存,你就是真正的英雄!
君有疾,不治将恐深!
听医生一次劝:肠镜虽好,但这类人不建议尝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