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顺镇庞村学校学生王依柯:一渠心血和汗水

红旗渠》电视剧虽然看完了,但那修渠的故事、动人的情节却仍然在我们心中萦绕。正像老师品德课上说的,红旗渠岂只是一条渠,那是一渠祖辈们的心血和汗水。

学校实行“双减”后,我们的课外生活丰富了。上个月的校会上,校长高兴地对我们说,咱们林州红旗渠的故事,要在中央电视台1套连续播出,我们晚上的作业就是看《红旗渠》。校长话音一落,同学们欢呼雀跃。

我们晚上看电视剧,白天议红旗渠,同学们有的写作文,有的写日记。学校还进行了征文比赛,并且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宣读分享、演讲展示。红旗渠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

                     (林州广电主播苹果树朗读)

林县过去十年九旱,严重时人、畜饮水都很困难。天气干旱无雨,土地干裂坚硬,草木枯萎不生,粮食颗粒无收。人们生存难上加难,外出讨荒苦熬日头,因为想水盼水,祖辈们的名字中多有带“水”的。

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县里的领导干部们,翻山越岭走遍了林县大地,最后走向了山西,来到滔滔的漳河边,决定动员全县劳动人民,把高高的太行山劈开,把山西的漳河水引来。

县委一声令下,顿时千军万马,干部带着民工,推着粮菜锅灶,扛着铁锤钢钎,奔赴太行山上,开始了风餐露宿,引彰入林的战斗。

民工们攀上石崖抡锤打钎,自己研制炸药放炮开山,就地烧制石灰垒砌渠岸,用勤劳和智慧削山头,架石桥,钻隧洞,修渡槽。人们冬天手掌上裂开了血口子,夏天脊背上淌成小河水,十万人民,十年苦战,81位宝贵的生命“筑”在了渠线上,3000里长渠修到林县大地上……

《红旗渠》电视剧感天动地,英雄的修渠人惊鬼泣神,10年寒暑易往筑成“天河”,10年拼搏奋战铸成山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人间的奇迹。

举世闻名的红旗渠也从我们村穿过,白哗哗的红旗渠水就从我们学校门边流过。站在红旗渠边我们脑海翻腾,看着红旗渠水我们心潮激荡。祖辈们用心血和汗水修成了红旗渠,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凝成的红旗渠精神,鼓舞了我们一代代林州人,人民生活由饥渴到温饱,又由温饱到“小康”。

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我们作为新一代红旗渠精神的传人,“吃水不忘打井人”,守好护好“红旗渠”,一定要更加勤奋地读书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本领,真正做到“人人都努力,林州更美丽”!

【作者简介】:王依柯,河顺镇庞村学校五年级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族脊梁红旗渠系列之二——林州平顺一家亲
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本意造福百姓,为何却遭村民不断告状?
再读红旗渠:那不只是一条引水的渠
河南林县老照片,悬崖峭壁上的奇迹
【推荐】李启昌丨 一本好书:《红旗渠源头的故事》
十万大军战太行引来漳河水,红旗渠姚村段第一干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