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协副主席房海林【崔杰印】

故事里的故事——之三

民协副主席房海林(上)

大约是2021年国庆节期间,那天下午,连续几天的阴雨刚刚停下来,我和家人一行四人,开车到红旗渠一干渠沿线走访。

我很有兴趣地站在桃园桥上,眺望西边雨后那雾茫茫的太行山,倾听哗哗的河水声,望着眼前顺势从北向南飞渡而来的桃园桥,不由得浮想联翩:47年前我们一中学生,骑车走过桃园桥,那是去木皂寺植树种田;“山夹河”——,那是一位翻译带队在参观桃园桥,给外宾介绍时,把修建红旗渠的队伍组成“三结合”翻译成了“山夹河”......

桃源桥高24米,长100米,宽6米,设计是三用桥,渠下流洪水,桥中过渠水,桥上是交通路。有了它,缩短了两岸居民来往20多里的距离。60年过去了,像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巨人,它伸展着臂膀,似大梁一样矗立在桃源河上。那古老又朴素的雄姿,仍是一道亮丽的风采。那雄姿,展现了太行山区,林州人民顶天立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勇气和精神!

红旗渠十大工程之一桃园桥上,雨后看着更有趣:桥下洪水滚滚,太行山上雾气蒙蒙,桥中间渠水哗哗流着......

正在此时,突然一个陌生电话打过来。

接还是不接?我顺便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像以往一样接了电话。

可是电话那头,对方说得让我无法推脱拒绝。他说他叫房海林,是林州市民间协会一位会员,想了解我老家马家山村子里的一些事。

我不认识他!告诉他我现在在红旗渠桃园桥上,还想去红英(红旗渠与英雄渠)汇流景点看看,回去就很晚了,明天下午我要回北京,明天上午见吧?

他却说上午有事约了,不行。

我说以后有时间回来再说吧!

他怎么说也要晚上等我回去见见面,说有紧要事需要我帮忙,今晚不论什么时候回来,都等我!

我说:“那要说成这样的话,我赶着点时间早点回去,大约晚上七点半多钟见吧!”

那时,我思想很矛盾,因为我计划重走红旗渠,这是第四次系列的活动了,每次都没能按计划完成。

第一次是我约好和我的朋友原广州、郭法祥等同家人们,一行两辆车10人,沿红旗渠大道向西到太行山腰,从红旗渠黄华桥向北,沿红旗渠观光大道一路向北,一路走走看看,当走到红旗渠分水岭风景区时,已是中午,到景区展览馆系统看了一遍后,出来时间就将近三点了,时间限制,我们没有再沿渠往上边走。

第二次是从林州市直接出发,一行5人向山西省境内的红旗渠源行进。

当时,各地疫情不间断的反复,加上雨季有时下雨有时雨停,还专门打听到宣传红旗渠的网红李俊生等人......据说从林州市区到红旗渠源山西省境内石城、王家庄有60多公里,出河南省林州市境到渠源也有30多公里,有段路还不好走......结果走到河南省和山西省交界处时,因为下起了雨,交通受阻,大车沿路排队,据说有四、五公里,小车过不去,

我们只好改变行程,返回到青年洞景区去了。

第三次还是在疫情期间,没想到各地管控时间上有差别,到山西省与河南省交界处时得多重查验,好在我们头天都做了准备,我和家人及我爱人的朋友杨平,一行五人,经过3个多小时我们开车到了目的地——红旗渠源。

我们到红英汇流景点,重点看了看两条渠汇流处和纪念亭,因为在路上又转了转,所以回到家里已经七点多了。

刚刚坐下,就听见有人敲门,我随口答应,并把门开了,迎面门外是一位中等个子,花白头发,上身外穿灰白夹克、内穿绿点衬衣,好一派文人气息的老大哥!

林州市民协副主席房海林(下)

虽然我们是预约,但因为不认识,再就是第二天下午我要去北京,所以互相打了招呼以后,坐下来就直奔主题了。

在交谈中,我得知他去年冬天接受了参与搜集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传说·河南卷·安阳林州卷》的任务,在查约有关文献时,发现一本由崔复生在2013年主编的《马家山村史·村志·大唐武平寺》三套集成之一的《大唐武平寺》里,从中发现了20多个由马家山人采写的当地民间传说故事,涉及到作者及村支书兼村主任崔拴林在内的20人之多。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他近段不分白天黑夜寻找资料,走访当事人,听说我最近回来林州了,便顺藤摸瓜找到了我。

得知他肩负重任,责任性又强大的心情,我随即拔通了马家山大队党支部书记兼村长崔栓林的电话。

我把房老师介绍给了村支书崔拴林,说明了事项,村支书很是表示欢迎,并表示上面儿有什么要求,村里两委积极支持。

房老师和村主任电话交流后,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又约了到村里去的时间和所要亲自采访的几个人。

随着交谈的谈事谈人,我们两人的话语也多了。这时他抬头向右边墙上看到,对面挂着上下两张一米多长的大照片,他惊喜地问道:“都是谁的?”

我告诉他:“上边是我父亲的。那是1965年参加《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合影照片。下边这张是我1992年出席《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受到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合影留念。”

他起身走到跟前感叹地说:“都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照的!了不起,了不起!我们市一家两代人能够得到这样的荣誉不容易!也不多!”

我说:“都是过去的事了!”

我们边说边又坐到了沙发上。他又接着说:“你们马家山村过去在咱县就很有名气!”

我也很有兴趣地说到马家山这个小山村,过去民间故事多,现代奇人异事,名人趣事也有很多:

195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马家山巨变》一书。

1960年引漳入林红旗渠工程开工后,在红旗渠指挥部当通讯员的我的父亲崔复生,后来成了著名作家。

1961年1月,北京新华社下放河南全体记者同志,在马家山村采访生活,因社员和村干部热情照顾,回京后,特地给马家山大队牛世德书记写了封感谢信,并寄了一张当时十分珍贵的马家山村照片。

1962年《林县报》头版整版报道了马家山大队《实干队长》崔天魁的报道和《学习崔天魁的工作方法》的社论

1964年10月,林县人委会就派出我父亲(当时是通讯员)沿红旗渠总干渠到山西省境内石城、王家庄公社沿渠采访。到后来写出以修建红旗渠为背景的文革后河南省第一部长篇小说《太行志》。

1980年3月前后,在林县县委宣传部工作的我的父亲,接收河南省省委、安阳地委、林县县委三级重点安排的专项接待美国一位友好人士来林县采访的事件。

……

说着说着正话拉长了,我俩谈得很开心,有说有笑,我一看墙上的表9点多了,便话峰一转介绍说:“现在的马家山村,在新时代村支书兼村长崔拴林的带领下,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后荣获林州市、安阳市'红旗渠精神’奖杯、'安阳市文明村’等先进称号和荣誉。”

临走时我对房老师说:“马家山村支书兼村长崔拴林,包括村里的干部和村民,都是好客者,有什么事你尽管问,尽管说!你可以看到崔拴林是怎样一位典型的村官,他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也很多......”

2022年3月的一个下午,我第二次接到房海林老师的电话,他说:“咱林州市民协开会研究今年的工作,计划命名马家山村为'民间故事村’,请你给村里打个招呼,听听他们的意见。”

我随时打电话告诉了村支书崔拴林这个喜讯。

他回话说村里积极支持、积极配合上级的工作。

另外,房老师还从微信上发来一份2022年《关于聘任房海林同志为民协副主席》的文件,我看后非常高兴!并自言自语地说“这是迟早该有的事!”

从那一天晚上在我家里座谈二个小时之后,虽然我回去林州几次,都未能再见到他,只知道他退休了,但很忙,仍在民间文艺战线上奋斗着,不仅是林州市诗词协会会员,林州市、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而且他是忠诚的民间文学艺术的奉献者!

那天晚上,我们虽然谈的很多都记不清了,但我把他送到楼下时,我们的告白记忆犹新:

“我对你房老师这种不辞辛苦的工作精神非常敬佩!”

他却说到:“今天我很高兴,因为今天我取得了意外的收获!”

                                2022.11.18日夜12点于北京

【作者简介】:崔杰印,1958年生,大学文化,曾任省市报、电视台通讯员,大中型企业报编辑,当过教师,大企业工程部部长,高级工程师。1992年出席在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199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开拓前沿学科《管理效益学导论》专著。曾获国家专利多项,省市科技成果多项。
敬请点击欣赏作者其他文章:
1.纪念我的父亲崔复生【崔杰印】
2.中国有条红旗渠【崔杰印】
3.天  河【崔杰印】
4.主编万海东【崔杰印】
5.网红李俊生【崔杰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旗渠
林州市民协工艺美术委员会工作会在刘家大院召开
90集.从太行山下来就是林州市,红旗渠听过吗?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从林州出发,8条绝美的太行山自驾线路,每条都是景观大道(二)
【在人间】刘庆伟丨我的村庄
小山村50多年前修路花钱3000元,炸药8000余斤,墁辿村名查不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