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井头村里两口井【程茂红】
南太行山脚下河南林州境内,有一个小山村。村庄四面环山,村东和东北面是子母垴和凤凰山,村南是一道横山,名曰南岭。村西和西北是担岭山和寺垴山,两座山脉错落相卧,形成村西和村北两个门户。就这样的一个山旮旯里,坐落着曾经有5000多人的村庄--井头村。


这里,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历史上井头村自然环境恶劣,人民生活十分艰苦。这里土地贫瘠,水资源稀缺。村名叫井头村,实则村子里是无水的,完全靠天吃饭,每家都打了旱井窑,下雨天靠收集雨水维持生活,逢到天气干旱的时候,吃水则需要去十几里外的地方挑水吃。灾荒年,很多人为了活命,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外逃荒。之所以起井头这样的村名,是老百姓昐水想水的寓意。能打出一口出水的井是全村人的企盼

传说在很久以前,井头村老百姓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在族人的号召下,全村父老积极响应,在村中心的一处洼地进行打井,乡亲们不辞辛苦,轮番上阵,一镐一镐地刨,一锨一锨地挖……大约用了一个冬季的时间,打出了一口直径3米的井,在打到深约20多米深时才有活水流出。这就是村子里的第一口活水井,叫下井。由于水量不大,又在离下井不的远处打了另一口井,叫上井。两个活水井的建设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子的基本吃水问题。

为了把井建设好,乡亲们把形状各异的石头经过敲打后,巧妙地把石块一层层从井底砌到井口,就好像给土筒子下了个完好石套子一样,牢牢地筑在了井的内壁四周。井口用一整块青石在青石中间凿出约60公分的四方口盖住,乡亲们在水井的上部做了个木质结构的防雨棚,虽然谈不上精致,但也很美观,它的落成给井头村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打出的活水井水量不是很大,但是水质特别好,小时候记得那口井水,特别清凉甘甜。

起初乡亲们取井水是依靠用井绳往上拽水的,由于时间久远,日积月累,用青石制做的井口周围可以清楚地看到被井绳磨的深沟,最大处达到30厘米深。后来乡亲们在井口上架起一个圆圆的辘轳来打水吃,每日的早上和傍晚乡亲们就会陆陆续续地来到井边打水,这时也是水井周围最热闹的时候。井绳拴上一只小水桶,“吱吱扭扭”,乡亲们一边慢悠悠摇着辘轳,一边谈论着家长里短,谁家的庄稼长得喜人,谁家的家风好,谁家的姑娘该找对象了……好富有情趣。

70年代林县人民修建成了红旗渠,井头村的乡亲们也吃上了日思夜昐的红旗渠水,他们在距离下井约20米远处修建了吃水池塘,自从修建了池塘蓄水后,乡亲们取水更方便了,从此井头村的乡亲们结束了缺水的历史。但是水井中的水质是无法代替的,记得每年春节磨豆腐,一定要用井水来做豆腐,做出来的豆腐香甜可口。

90年代初,随着国家美丽乡村建设,井头村在新一届村支两委申宇、岳国山、刘中现、程红玉、程东海、刘红卫、岳荣英等领导的带领下,克服困难、自筹资金,请了专业人员勘探水线,新打了三口深井,在村子的南寨山顶修建了容量为539立方蓄水池,通过铺设管道,使井头村全体老百姓吃上了自来水。

村子里的这二口井也失去了作用,但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二口水井,重新对井亭进行修整,为了安全井口上封了井盖。

现在的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家乡那二口水井,让我记忆深刻永远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程茂红,林州市任村镇人,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爱好文学,书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吃水不忘挖井人
四兴庄村的故事(九):水井
刘国友 散文 那井 那人 那事
水 乳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备课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吃水不忘挖井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