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王来宝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

先公布上周自测题答案。

一.填空(略)主要目的是让大家熟悉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的简称。                                
二.翻译

如今南方的春天,千万条杨柳随风飘拂,景象格外优美。中国的六亿人民都象古代的尧舜一样聪明能干。落花随着自已的心情翻波涌浪,青山也有意化作桥梁供人民前行。五岭山脉高与天接,劳动人民在上面挥动着雪亮如银的锄头辛勤劳作,在江河上挥舞着铁臂搞水利建设,使大地震动。请问瘟神你要去哪里呢?我们用烧纸船、点明烛的方式送你滚蛋吧!

下面是古代文化常识的最后一讲                                                
一.古代怎样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一)纪年

1.以帝王、王公在位的年次为序纪年:在秦朝以前的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如:黄帝二十七年。《曹刿论战》中就有“十年春,齐师伐我。”意思是说: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2.以干支纪年法:也叫农历纪年法,起源于夏朝,称作夏历。因为对农时有指导作用,又称农历。具体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对形成。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每对都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如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已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十天干己用完,地支还有两个,再从十天干的甲开始,即甲戌、乙亥,接着往下继续,十天干用六遍,十二地支用五遍正好配够六十对,代表六十年,所以说“六十年一甲子”。再从甲子开始,又配够六十对,属于第二个轮回。人活够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女子怀孕,常说“身怀六甲”。有三种说法:说法一,指的是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老人六十岁称为“六甲”,到了六十岁,脸上皱巴巴的。小孩刚生下时,脸上、身上也是皱巴巴的,与六甲老人相似。说法二,六甲代表六位男神仙,古人希望生男孩子给自己养老,希望这个孩子跟神仙一样厉害。说法三,古代人要学会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本领,经常比赛,得了第一名称为甲等,寓意美好。

回头再说干支纪年。如《五人墓碑记》里说“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意思是说:我还记得,周顺昌先生被捕是在丁卯年三月的十五日。(古时称农历十五日为望日。因为这一天傍晚月已升,日未落,二者遥遥相望,故称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即已过了望日)。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通过光绪帝实行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1911年10月1日---1912年元旦,孙中山领导了推翻帝制的革命。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3.帝号纪年法:从汉武帝开始,皇帝有了年号。他在位54年,共用了11个年号。以后每个新皇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或遇到什么值得纪念的年份,都要取一个年号。如《岳阳楼记》的开头,作者写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意思是说: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作巴陵郡的太守。

明、清两代,基本上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人们往往把这些帝号误作皇帝的名字,其实错了。如康熙他叫“玄烨”,乾隆叫“弘历”,光绪叫“载湉”。人们常说“光绪三年人吃人”。实际是说“载湉”当政第三年因大旱,全国多地发生人吃人的事。

4.有时以帝王年号和干支纪年同时用,为求表达更准确。如《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意思是说:晋穆帝九年,这一年是癸丑年。

(二)纪月

1.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前加“建”字,用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配叫“子月”。如庾信在《哀江南赋》中写到“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意思是说:在戊辰年农历十月,候景发动武装叛乱,掌控了梁朝大权。

2.以季次纪月,把一季里的三个月,分为孟、仲、季三个月。如农历一月叫“孟春”,二月叫“仲春”,三月叫“季春”。

3.序数纪月,如《石钟山记》里说“元丰十年六月丁丑,”意思是说:在宋神宗十年六月九日,(我们去石钟山游玩)。

(三)纪日
                 
1.序数纪日,如《梅花岭记》中有“二十五日,城陷”。

2.干支纪日,《郩之战》中有“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郩”。意思是说:这一年夏天四月里辛巳这一天,晋军在郩山打败了秦军。

3.月相纪日,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指地球上看不到月光;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最后这一天叫“晦”,也看不到月光。如《赤壁赋》里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意思是说:壬戌年秋天,农历七月十六日。

4.干支月相兼用,如《登泰山记》里作者说“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意思是说: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时分,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

(四)纪时

汉武帝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加上“时”字表示。子时(23--1)丑时(1--3) 寅时(3--5) 卯时(5--7) 辰时(7--9) 巳时(9--11) 午时(11--13)  未时(13--15)申时(15--17) 酉时(17--19) 戌时(19--21) 亥时(21--23)。古人说人要健康必须睡好“子午觉”。即在子时和午时必须睡着,否则对身体损害极大。中午至少睡半个小时,到了夜里十一点必须睡下。

古时,日出为“晨”;太阳正中时为“日中”;日落之后为“黄昏”;夜晚叫“宵”或“夕”。《景阳冈》一文的告示中说,往来客人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分为更,用敲鼓打更报时,五更也叫五鼓,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群英会蒋干中计》里有“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二.庙号

是对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祖”或“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世祖”、“太宗”指能发扬光大者,“世祖”一般指断代史的开创者,如东汉的刘秀是东汉的开创者,被称为“汉世祖”。

仁宗、宣宗、孝宗、成宗等指贤君明主。
玄宗、理宗、道宗、真宗等指好玄虚的皇帝。
哀宗、思宗指其为亡国之君。
光宗、熹宗指其为昏庸腐朽之君。


三.谥号

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从周昭王开始,才有谥号,直到清末。

欧阳修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韩愈谥号“文”,世称“韩文公”;范仲淹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包拯谥号“孝肃”,世称“包孝肃”;海瑞谥号“忠介”,世称“海忠介”。

四.三省六部

产生于北周,完善于唐朝,六部一直至清末才取消。

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是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

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
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审查诏令,签署奏章,有封驳之权。
尚书省,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下设六部。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户部,掌管户籍、财经,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礼部,管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藩属和外交,长官为吏部尚书。
兵部,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刑部,是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长官为刑部尚书。
工部,掌管营造工程事项,曾称东官、大司空等。长官为工部尚书。

三省的副长官分别是:中书省,内史侍郎;门下省,黄门侍郎;尚书省,仆射。
六部的副长官统称侍郎。

五.古代科举的各级考试

1.县试,参加考试的合格者称为童生。他们可以算是有学问的人。

2.府试,地方考试。

3.院试,地方考试。经过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叫秀才。秀才可以不纳粮税,见官不用下拜。

4.乡试,仍属于地方上的考试。因为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合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

5.会试,在京城考试,合格者称为“贡生”。第一名叫“会元”,因为在春天考试,又称“春闱”。

6.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上的称为进士。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唐代的贺知章,王维,宋代的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被赐于状元称号的。
“及第”,是指科举考试中选。
“连科及第”,是指乡试、会试、殿试连续获得第一名,又被称为“连中三元”。

六.其它常识

1.致仕,又叫致事、致政、休致。是指官员正常退休。

2.乞骸骨,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乡安度晚年。如《张衡传》里有“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意思是说:张衡在河涧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

3.丁忧,是说官员在任上,父母去世,应该当即停职回去守孝二十七个月。

4.对各种不同等级人物之死的不同叫法。
皇帝,皇后之死叫“崩”,如天崩地裂一般,常说“驾崩”。
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叫“薨”。
卿大夫之死叫“卒”。
古代称士之死叫“不禄”,意思是不再享有俸禄。
古代称“庶人”之死叫“死”。
未成年之死叫“殇”。
后来一般人死也叫“卒”。

5.鳏寡孤独的含义
男子老而无妻叫“鳏”;女子丧夫叫“寡”;幼而丧父叫“孤”;老而无子叫“独”。四类人都是孤苦无靠的人。

自测题

一.写出十天干、十二地支

今年是庚子年,庚子算作第一对,再往下配对。明年,农历是什么年?2025年是农历什么年?2049年是共和国成立100年,农历是什么年?(共50分)。
 
二.写出古代纪年的四种方式(8分)

三.写出一昼夜的十二个时辰并写出每个时辰所在的时间(24分)。

四.写出古代六部及作用(12分)。

五.写出古代科举考试的名称及合格后的学位。(6分)
二O二O年七月三日 


【作者简介】:王来宝,祖籍桂林镇,大专文化,从小喜爱文学,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退休后开始写作,处女作《又到六月六》在红旗渠报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中国古代与现代官职对照表
高考文化常识测试题(一)
《文化常识趣味复习》课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