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089,,关于世界观的几个问题的回答
1、我们所谓的世界是有限的吗?

  我们只能相信的是我们的感知,而我们的感知范围和感知能力根据历史经验是逐步扩大的。世界是否有限我不知道,因为即使是思维中推导出来的有限(如膨胀的宇宙模型)也可能会被未来的感应所突破。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2、世界上有永恒的东西吗?

  如果人为定义一个“永恒”的存在,不符合人类作为生命有机体的感应特性,因为生命有机体永远不可能感应到一个永恒的存在。如果在思维上假设有这样的存在,那也是不可证伪的,是观念类认知。

  3、人类能彻底认识整个世界吗?

  我们只能相信的是我们的感知,而我们的感知范围和感知能力根据历史经验是逐步扩大的。彻底认识整个世界,不符合人类感应认知的历史。

  4、时间只是一个概念还是确实存在?

  这个问题我写过很多文章,基本认定时间是一种观念,并非经验。在我的理解中,人类的认知只有两大类:经验认知和观念认知。经验认知就是生命的应激感应,观念认知就是意识固定化系统化。时间是意识对运动的经验上的固定化系统化的结果,时间不是经验类认知。

  5、所谓相信一种神秘力量的存在一定是客观唯心主义吗?

  不能被人类感应到的,可以认为不存在。


  以上的回答,都是基于一个基本理念,即:科学,就是高级阶段的生命应激感应。

  人类主流认知体系是人类意识从模糊化、随机化(原始经验)到固定化、系统化(宗教、哲学),再到意识工具化(近现代科学)的过程。与作为人的个体从诞生、成长的意识进化走的是同样的过程。而科学理论的诞生,也是同样的从灵感突现到观念系统化,再到工具化过程。

  科学的两个关键点就是:经验认知+意识工具化。

  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人定义科学的时候,是这样说的:“科学是反应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只要是客观存在的,都可以说是科学的,因此,没有无法解释的事情,只有没有被认知的事物,而认知也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这句话对科学的定义并不精准,可以说是错误的。这个定义无形中先验的决定了一个“客观存在”,这本身就并不科学,是一种哲学观念,或者明确的说就是一种观念类认知。

  科学的核心定义应该是经验类认知,而不是观念类认知,一种意识从随机性模糊性到固定化系统化,再到工具化下的经验类认知。科学与古老的经验类认知以及生命对外部的应激感应是同源的,是生命对外界应激感应的高级阶段。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感应,而不是“客观存在”,所谓的客观存在是一个观念中的概念,没有生命对外部的感应,就不能说有客观存在。这一点上,哲学其实是观念类认知,而观念类认知在人类认知进化中只是中间的一段,即是意识的随机性模糊性到固定化系统化的阶段,哲学也可以说是一种过去式的认知。而下一个阶段是意识工具化,即科学。而科学的下一个阶段是去除了观念的纯经验认知。历史上的迷信,全部是观念类认知,经验类认知,永远会起作用,只不过看应用的范围和可靠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科学与巫师的关系
平行宇宙和超弦理论之争的深度思考:不可证伪的理论可信吗?
为什么说哲学不是科学?
为什么说四维时空、量子叠加态等科学观念几千年后都是迷信
信仰和迷信到底有什么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