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英宗钱皇后:她是合格的妻子,却不是合格的皇后,也对不起自己

提到明英宗朱祁镇的妻子钱皇后,大家往往会感动于她对朱祁镇的牺牲与奉献,赞叹于她对朱祁镇的不离不弃。再加上朱祁镇复位后对她的百般维护,两人之间的感情被传为了佳话,成为帝后情深的典范之一。

1.她对得起妻子之名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几十万大军毁于一旦,皇帝朱祁镇被俘。北京城中,得到消息的臣子一片哗然。经过商议,他们试图用钱财赎回朱祁镇。

身处后宫之中的钱皇后知道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金银珠宝贡献出来。不仅如此,她还日夜祈祷上天,希望夫君可以尽快平安归来,为此付出了一只眼睛和一条腿。

是日,皇太后遣使赍重宝文绮,载以八骑,皇后钱氏尽括宫中物佐之,诣也先营请还车驾。

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

而在夫君回到京城,被关进了南宫时,她形影不离,陪着夫君度过了最难的七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朱祁钰的提防与漠视,他们不仅没有人身自由,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

为此,钱皇后一边想办法安慰闷闷不乐地 ,一般想办法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她带着妃嫔宫女们赶制绣品,悄悄拿出去卖掉,换成食物给朱祁镇。

英宗在南宫,不自得,后曲为慰解。

闻英宗为太上时,钱后至手作女红卖,以供玉食。

无论是土木堡之变后的表现,还是幽居南宫时的辛劳,都证明了钱皇后的确是一位好妻子。她可以同富贵,也可以共患难。能拥有这样的妻子,想必朱祁钰自己的心里也觉得感动吧。

所以他才在复位后对她百般维护,依然册封她做自己的皇后。即便是在临终前,心中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不断嘱咐太子要好好孝顺她,吩咐皇后百年以后一定要和自己合葬。

上复辟,太监蒋冕白于皇太后,谓后无子,周贵妃有子,请立周贵妃为后。上怒,立斥之。

然终念后无子,恐他日蹈胡后辙,特于弥留时,遗命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怎么说呢,钱皇后在土木堡之变后的表现,既是她的加分项,也是她的减分项。

说是加分项,是因为她将自己对朱祁镇的挂念与担心展现地淋漓尽致,成为她在朱祁镇心里猛刷存在感的机会。最起码让朱祁镇觉得,看,除了我母后以外,还是有一个人深深地眷念着我,为了我连自己都不顾了。

说是她的减分项,则是因为她并没有正视自己的身份和所扮演的角色。她除了是朱祁镇的妻子之外,还是儿媳,是母亲,更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但她都没有做好。

2.她对不起皇后之位

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之前,孙太后和钱皇后的存在感其实都挺弱的。

孙太后的存在感弱,因为正统八年(1443年)之前张太皇太后还在。这位婆婆可是不怎么喜欢她的,又是个厉害的角色,孙太后当然是能有多低调就有多低调了,既不敢像在宣宗皇帝朱瞻基面前那么高调,也不敢因为自己是皇帝的生母而得意。

等到太皇太后去世了,估计低调已经成了孙太后的习惯,再加上儿子大了,管都管不住,她也就只能继续低调下去了。

至于钱皇后的存在感弱,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婆婆很低调,作为儿媳,她自然也不能太出风头。另外一方面是钱皇后自己的原因,她的眼里心里只有朱祁镇,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太平时期有这样的皇后倒是还不错,但到了关键时刻,钱皇后就开始掉链子了。

比如土木堡之变。

换了一般人,在这个夫君出使的紧要关头,除了自己伤心之外,总还是要看看家里的情况吧。朱祁镇上有老母亲下有幼子幼女,这个总要管管的吧。

作为儿媳,钱皇后难道不是应该天天去看望孙太后,宽慰她吗?尽管自己没有孩子,但钱皇后总归是庶子庶女们的嫡母,可以不喜欢,但总要关心关心他们吧?同时,作为后宫之主,钱皇后也要约束妃嫔与宫人,不要在这种时候添乱吧?

然而,得知朱祁镇被俘虏的钱皇后除了贡献自己的财产外,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哭,其他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做。

皇后不做,问题还在,总要有人出面解决,解决的人是孙太后。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明江山,让自己母子不至于无颜面对朱家的列祖列宗,这位挂念儿子的老母亲顾不得伤心,强撑着身体与大臣们商议解决度过危机的办法。

(英宗正统十四年秋八月)辛未,太后诏立皇长子见深为皇太子,时年二岁,命郕王辅之。

(英宗正统十四年秋八月)太后命以于谦为兵部尚书。

(英宗正统十四年秋八月)二十九日,太后遣太监金英传旨:'皇太子幼冲,郕王宜早正大位,以安国家。'……王再辞让。众请遵太后命,允之,遂择日行礼。

如果说朝政上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是否迁都、另立新皇和太子,钱皇后不管还情有可原。毕竟外有文武百官,内有婆婆和小叔子,实在轮不到她出来承担责任解决困境。

但问候母亲的身体健康,照看庶子庶女,约束妾室和下人,这些平常人家正妻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身为正宫的钱皇后却没有做到,着实不应该。

想来忙乱中的孙太后看到这样的儿媳,自己的内心也是非常崩溃的吧。别说是照顾别人了,她连自己都没有照顾好。

3.她也对不起自己

上文提到过,在朱祁镇被俘虏到瓦剌后,钱皇后日夜祈祷,茶饭不思,即便是累了困了也没有好好休息,硬生生瞎了一只眼睛,瘸了一条腿。

乍一听,确实让人心生怜惜,多好的妻子啊,为了使夫君平安回家,可以做到这种程度。但这其实是对她自己的不负责任。

古人一向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以轻易断发,也不能随便伤害自己的身体,因为这是对父母的不孝。而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讲,钱皇后为了祈祷而伤害自身的做法更是让人难以理解。

毕竟明英宗能不能回到大明,最重要的还是北京保卫战是否可以打赢。赢了,就有谈判的资本;输了,就算把命搭上也没用。

这是她对不起自己的第一点。

第二点则是她没有争取到自己应得的权益,这个算是英宗朝的遗留问题了。

明英宗正统年间的后宫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除了钱皇后之外,没有妃嫔有正式的封号和待遇。直到朱祁镇复辟后,才在天顺元年夏四月大封后宫。

册立 贵妃周氏及诸妃遣太平侯张軏为正使武功伯徐有贞为副使持节行礼

随着太子的重立,贵妃的册立,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开始崛起。从英宗朝到宪宗朝,她一直以将钱氏拉下后位为己任,但都没有成功。

上复辟,太监蒋冕白于皇太后,谓后无子,周贵妃有子,请立周贵妃为后。上怒,立斥之。

宪宗立,上两宫尊号,下廷臣议。太监夏时希贵妃意,传谕独尊贵妃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乃两宫并尊,而尊后为慈懿皇太后。

成化四年六月,太后崩,周太后不欲后合葬……中旨犹谕别择葬地。于是百官伏哭文华门外。帝命群臣退。众叩头,不得旨不敢退。自已至申,乃得允。

(成化四年)九月合葬裕陵,异隧,距英宗玄堂数丈许,中窒之,虚石圹以待周太后,其隧独通,而奉先殿祭,亦不设后主。

弘治十七年,周太后崩。就陵殿移英庙神座居中,孝庄(钱皇后)居左,孝肃居右。

也不知道钱皇后是真的视名利如粪土,还是温室里的花朵。她在与周贵妃的争斗中,一直没有占过上风。英宗在的时候还好,局面不至于太差,等到宪宗继位的时候,钱皇后就一直处于下风了。

总之,钱皇后从皇后做到太后,都在靠别人为她争取利益。有人记得为她争取,她就什么都有;没有人为她争取的时候,她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人还是要靠自己的,不然就算得到的再多,没有能力也守不住。

4.关于钱氏经历的思考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钱皇后也算握着一手好牌了,良好的家世、尊贵的身份、帝王的维护,却被打成了废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她自己扶不起来。夫君在时靠夫君,夫君不在就靠婆婆、靠大臣、靠儿子。

可她不明白的一点是,靠山山倒,靠水水流。一味地依靠别人,自己却不努力,最后的结果又能有多好?

余嫣然的祖母余老夫人,算是《知否》里最好命的老太太了。夫君是自己父亲的学生,还对她一往情深,两人成婚几十年,余阁老政事家事一把抓,没让余老夫人操半点心。结果呢,一把年纪还是个天真单纯的性子,有余阁老护着倒还好,余阁老一生病,家里就乱成一锅粥了。

顾廷烨的外室朱曼娘听说顾家和余家要做亲,立刻就闹上门来,余老夫人直接被气晕了,余嫣然也六神无主,结果还是盛明兰打发了朱曼娘。还有小说里,余家大儿子的继室趁着余阁老病重,做出一堆糊涂事,老夫人处理不了,最后还是余阁老强撑着病体解决的。

这样下去,余老夫人的结局无非两种,要么余阁老带着她一起去世,还能少受些委屈;要么自己孤零零活在世上,享受着老夫人的尊荣,却郁郁寡欢。而第二种结局,正是钱皇后的下场。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大家都应该记住,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只要自己有能力够独立,良好的条件就是锦上添花,会让你越来越好。不然,就算是有再好的牌,也是会被一点点败光的。

望舒君说:感觉朱祁镇就是钱皇后的命。他在的时候,一切都好说;他不在的时候,家里就真的乱套了。面对崛起的周贵妃,她也没有相应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地位和权益,不是靠朱祁镇就是靠大臣。结果除了保住名位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导致自己郁郁寡欢,42岁就去世了。贵为皇后与太后,活得还不如一个民间女子舒心,也是很少见了。

参考资料: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

《明英宗实录》

《胜朝彤史拾遗记》

《万历野获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致青春——明英宗钱皇后的感人往事
明朝后妃选辑23-心忧夫君哭瞎眼眸,薨后亦遭算计的英宗钱皇后
胡皇后嫁进皇宫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小三,一生凄凉又憋屈
孝肃皇后简介 孝肃皇后是怎么死的?
孝庄钱皇后:即使全世界都背叛了你,我等你!
归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