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建筑天井院落的运用

      导读:中国古代建筑天井院落的运用,[摘要]院落,广泛出现在现代建筑中,他是一种传统的空间,也是作为文化载体融合于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各个侧面,“他是什么样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传统天井院落,[关键词]天井院落;建筑空间;现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除了木结构的机构体系以外就是建筑的群体性,但是由这些简单的房屋却能够组合成住宅、寺庙、坛庙、宫殿等各种类型和不同规

      中国古代建筑天井院落的运用

      [摘 要] 院落,广泛出现在现代建筑中。他是一种传统的空间,也是作为文化载体融合于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各个侧面。无数古典诗词,文章画像中都对庭院作出了生动的勾画。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存在太过于平常,过于自然,往往使人们忽略了对院落本身的思考。“他是什么样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传统天井院落空间以及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天井院落;建筑空间;现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除了木结构的机构体系以外就是建筑的群体性。如果以单栋房屋来看,他们的体系多为长方形,单纯而规整,体量也不大。但是由这些简单的房屋却能够组合成住宅、寺庙、坛庙、宫殿等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建筑群体。这种建筑群体的组合又几乎都采取院落的形式,即由四栋房屋围和成院,所以也称为四合院。小到一座住宅是一个四合院,大至北京的紫禁城也是由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四合院组成皇宫建筑群(图1),所以四合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形式,自然也是住宅的主要形式。如北京的四合院,南方的天井,西北的土窑,福建的圆楼等。

      1 传统天井院落

      江南地区也有许多合院式住宅,他们的形式是四周的房屋被连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个小天井,所以称“天井院”住宅。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属暖温带到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春节多梅雨,夏季炎热,冬季阴寒。人口密度大,因而这里的四合院,三面或者四面的房屋都是两层,从平面到结构都相互联成一体,中央围成一个小天井,这样即保持了四合院住宅内部环境私密与安静的优点,又节用地,还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

      1. 1 传统天井院落的形式

      天井住宅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组成,正屋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一开间的厢房,前面为高墙,墙上开门。在浙江将这种形式称为“三间两搭厢”。也有正房不止三开间,厢房不止一间的,那么按它们的间数分别称为五间两厢、五间四厢、七间四厢等。中央的天井也有随着间数的加多而增大。另一种是四面都是房围合而成的天井院,在浙江称为“对合”。这里的正房称为上房,隔天井靠街的称为下房,大门多开在下房的中央开间。无论是“三间两搭厢”,还是“对合”的天井院,主要部分就是正房。正房多为三开间,一层的中央开间称作为堂屋,这是一家聚会、待客、祭神拜祖的场所,因而是全宅的中心。堂屋的开间大,前面空敞,不安门窗和墙,使堂屋空间与天井直接联通,利于采光与空气流通。

      1. 2 传统天井院落的功能

      天井的自然是天井院和重要的部分,他的面积不大,宽度相当于正间中央开间,而长只有厢房之开间大小,所以有的小天井只有4米×1·5米,加上四面房屋挑出的屋檐,天井真正露天部分有时只剩下一条缝了(图4)。但是尽管这样,他还是起着住宅内部的采光、通风、聚集和排泄雨水以及吸除尘烟的作用。由于天井四面房屋门窗都开向天井,在外墙上只有很小的窗户,因此房屋的采光都来自天井。四面皆为两层的房屋合成的天井高而窄,具有近是烟囱的作用能够排除住宅内的尘埃与污气,增加内外的空气对流。天井四周房屋屋顶皆向内坡,雨水顺屋面

      流向天井,经过屋檐上的雨管排至地面经天井四周的地沟泄出屋外。狭小的天井能防止夏日的暴晒,使住宅保持阴凉,阴雨天气,由于通风,也不会觉得阴湿;大雨天,天井里雨声淅沥,更有“春眠不觉晓”的感觉。有心的主人还在天井内设石台,置放几盆花木石景,更使这小天地富有情趣了。

      天井在民居的平面和空间中,都处于核心部位,由过厅壁、堂屋、厨房与外墙壁围合而成,一般约2·5至3·5米见方。殷富人家或人口多的家庭有多进天井,面积稍大些早年的民居层高较高,有4米左右,且一层的较少见,多为二至三层的。房屋的外墙都用砖筑,很少开窗,两个天井院之间为了一院着火殃及邻院,都将山墙造的高出屋顶,山墙也作成阶梯形状,称为烽火山墙。大部分挨墙靠壁联排式兴建,门前逐步形成了“冷巷”,高墙窄巷成了这个地区住宅群体的典型形态:白墙、灰墙、黑瓦,窄巷子上闪出的座座门头,成了这个地区住宅特有的风貌。

      2 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天井式民居是我国劳动人民运用古代“天地一体,造化阴阳”的朴素哲学观点,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采用传统空间观念和虚实处理方法,构建居住环境的成功代表作。简直与现代公共建筑中的“中庭”的生态建筑理论不谋而合。

      2. 1 景观空间

      院落的运用们讲的传统建筑里院落是居住的生活中心,中国民居将内院看成是人与天地、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最佳场所。无论宅之大小,均有处理。大户人家高墙深院,堆山叠石,庭院理水,植树栽花,成为私家园林;小户人家面积再小也要种植几棵翠竹或芭蕉,充分表现与自然的交融。在现代对院运用成功的实例也不少,贝聿铭大师做的Miho美术馆(图6)对“天井”这一概念有全新的诠释,处理的重点是处于中央位置的一个大于传统通风井的中庭。尽管它看起来很简洁,却能唤起人们对传统的回忆。它对天井进行了现代的诠释,是其成为公共领域,一个联结前后两部分的空间。公共空间被引入室内,是住宅内部变得外向了。这是一种功能和空间的倒置,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和两者的可替换性是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2. 2 调节室内小气候,降低建筑能耗

      现代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应用其基本的思想是: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建构。为解决干热气候的建筑和通风,柯里亚提出了“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前者体现了有影阴的户外或半户外空间更适合于干热地区公共活动的信念;后者把烟囱抽风原理应用于剖面设计中,在底层高密度的住宅群体中,既可创造小型化的阴影户外空间,又有效的解决了室内空气流通问题,并直接产生了直接反映气候特征的建筑形象。

      在住宅建筑中设置阳光间和中心温室,冬季阳光间和中心温室可以充分吸收太阳辐射热量,为住宅提供一定的热量,此时将遮阳百叶拉起,通风屋顶进风口和出风口封闭。夏季白天阳光底部和顶端的窗户(图8),以及中心温室的顶端窗户是开启的,利用通风带走其中的热量,夜间开启通风塔顶端的百叶,利用热压效应促进住宅通风,以冷却建筑构件,改善室内白天的热工环境。此外,利用地下风管系统,冷却室外空气,并将其导入中心庭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平台、通风屋面等。

      2. 3 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据统计,人的一生中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如今,繁忙的都市生活,紧张的工作节奏,使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日渐疏远。现代的建筑材料如钢铁、混凝土、玻璃则更多的体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精确和冷静,缺乏与人进行感情交流的契机。因此,恢复人与自然的联系,对于保持人类身心的健康,滋养精神,培育美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自然环境的引入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人与自然在感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1],风花雪月,万物枯荣,这些自然现象都会在人的内心引起联想和共鸣。把自然界的山水、植物、动物、阳光等

      自然要素引入建筑的人工环境之中(图9),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互相交融,相得益彰,则能使人工环境充满活力使建筑成为人们能够寄托感情的场所。

      图9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在他的作品———住吉的长屋(图10)中,对自然独特的体验,作了生动的注解。该建筑基地面积仅65m2,建筑师在住宅内部的起居室与餐厅、厨房和院落的运用

      浴室之间,插入了一个小庭院,这里所引入的外部空间不只为建筑提供了阳光和空气,也不只是建筑中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现实,使风霜雨雪、四季变换均介入了人的生活,把自然与人紧紧连系在了一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图10 3 结论

      认识了有关天井院落的历史背景,形式,以及功能作用,然而如何将传统建筑中天井院落的处理手法巧妙地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去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改善我们的建筑设计,如何解决传统庭院建筑和现代建筑在空间处理上的矛盾,将会是建筑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专业文献、资格考试、旅游景点、文档下载、考试资料、IT计算机、应用文书、经管营销以及中国古代建筑天井院落的运用 等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民居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气口”,你可知它的奥秘 | 民居中天井的智慧
浙东宁波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
邮票上的中国民居
运城中式仿古院落式住宅设计案例
台湾传统建筑之住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