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的书房,迷倒了无数爱书人

他们的书房,迷倒了无数爱书人

文|朱晓剑

一两年前,有份报纸说,成都是中国人的书房。这样的一个地方自然是书痴不少,藏书几千册也算不得稀奇,更何况是成都的旧书市场位列全国三甲。以淘书的名义来成都的书痴不再少数,他们在旧书店巡游,与读书人闲话,倒是颇得读书的意境,这样的读书氛围也算是奇数了。

其实,要列举成都的读书人有多少,估计也难以尽数,不是读书人太多,而是在这日常庸俗的生活中,读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消闲时刻不读一两本闲书,你都无法在喝茶时跟友朋对话,这样的尴尬不是没文化,而是你会觉得在这样的成都,自己都不大好意思往文化上扯,只能去胡混一回,打打麻将、斗斗地主,过更为庸俗的生活去。

成都人对书房的意见似乎很随意,藏书家有专门的书室,而爱书人却未必是有那么大空间放书。简言之,书房不过是精神小憩的场所罢了。

三五册书,一张几案,一杯清茶,这样的朴素景致就够了。春日晴好,或夏日凉丽,或秋日之境,或冬日之阳,都足以消磨了半日。且不说这是做学问,即便是闲览,亦得阅读之趣。像这样的境界,大概只有成都人才有的阅读遐思。

这看似微型书房,却也可看大千世界。历史的深邃,有时不只是在书册里,倘若书房里时常有三五友相聚,那也是知识上的增益嘛。这让我想起嘉兴范笑我的听讼楼,来往无白丁,虽都是茶客,学问也只是暂住我家而已。这样的豁达也是阅读的境界。

(龚明德先生书房:龚先生和钟芳玲女士)

我拜访过流沙河老先生,他的书斋,几乎是空空如也,书架上仅有几百上千册书吧。出版人吴鸿说,他现在做学问,无需那么多的书。又指指脑袋,“都已装在了这里。”大概是这样,我听过他的很多讲座,准确的用词让讲座富有知性之美。

那么,成都是有藏书家的,可能举出的例子很多。但若说年轻一代比如70后,那真是少数派。徐晓亮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藏书具体有多少册,不得而知,即每年十万元的购书量,在成都也是豪举。他不仅藏,而且读,也非泛读,而是精读。跟他聊天,你有可能他比时下的许多文化人都有范儿。朋友们常常说,要是晓亮写作的话,恐怕会让一些作家饿死吧。

内蒙古电视台编导、作家张阿泉跟成都的渊源极深,大学时在成都读书,后来毕业返回内蒙,每年却如候鸟一般返回成都,这里有一同泡茶馆淘书的师友,如张放、龚明德等等都时常往来。前几年,阿泉干脆在阅读主题酒店毓秀苑的318房间做了一个书房。我去参观过多次,里面的图书琳琅满目,且不乏珍品。有不少书就是在成都旧书店或送仙桥旧书市场淘回来的。有时真让人汗颜,我们倒是很少去旧书店了,阿泉却从中挖掘出种种书册来,这也是有意思的故事了。

书画家曾松茂自学成才,钻研书画多年,其小楷尤精。我去过他在郭家桥的家里。说是陋室或许更为恰当,家里到处都是书,其画案之下藏着一格一格的图书,画册或者历史读物。曾老师说,他最大的受益就是来自阅读,这么多年一直在阅读中成长。

我也曾去看过篆刻家、书法家向黄老师的书房,满壁的书厨,填满了个各种书册,既有书画册,也有外文的书画册。“艺术一定要与顶尖的艺术有接触。”在他看来,艺术家既要坚持传统,又要有国际视野,这一点比许多老学究更靠谱,也许这就是成都艺术家的世界观。

不管怎样,从这林林总总的读书人当中,似乎我们可以读到一代成都人在阅读领域的探索,这才是读书的境界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读书要喜爱藏书
读书人爱书成癖,淘书也会成瘾
郭松:书店与书房
成都20大魅力书店地图
元旦,成都爱书人扎堆送仙桥
走访 | 走进王志的书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