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仕强讲道德经:老子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道德经》五千言里面,提到“圣人”二字的共二十八次,出现在八十一章里面的二十三章中,可见它的比例相当高。圣人在老子跟孔子的心目中,都代表人间最高的理想人物,但是他们两个对圣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孔子一讲到圣贤,一定讲“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而老子从来不提他们的名号,并不是老子看不起“尧舜禹汤”,而是在告诉我们,就算“尧舜禹汤”来到现代,也不可能按照他们的方法再做一遍,也不一定还是“尧舜禹汤”。既然这样,还执著于他们的名号干什么?

孔子是指名的,老子是不指名的,因为老子知道名不可名。既然自己说名不可名,还到处讲这个,岂不是很奇怪?因此关于什么叫“圣人”,老子给出两个原则,就是能够“处无为之事”,能够“行不言之教”,这样的人就叫圣人。

处无为之事

什么叫“处无为之事”?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认为“无为”就是不作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孔子叫我们做,难道老子叫我们不去做吗?绝不可能。老子不辞劳苦一直跑到函谷关,又写了五千字《道德经》,这不就是在有作为吗?所以,无为,不是不作为。

人如果什么都不做,就是死人。坦白讲,人活着就是要动,动就是要做事,不然就是乱动。老子不可能否定人要动,不可能否定人要做事,所以无为”绝对不可以解释成不做事情。这个“为”,是违反的意思,你要做事可以,但是你不能违反自然的规律,就这么简单。圣人一天到晚都在做事,而且做的每件事都顺应自然规律,他就叫圣人。

人一定要做事,人活着就是要做事的,活到老要做到老。更进一步讲,活到老要贡献到老,还要无私地奉献。因为人到一定的年纪,孩子可以自己谋生活了,就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你有多余的精力,多余的时间,可以放心地为社会做一些贡献。这才叫作“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什么是“行不言之教”呢?《论语·阳货篇》中也有这么一句话:“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可见这个“不言之教”,孔子也深有体会。讲话根本没有用,我们经常讲,讲几百遍,大家还是听不懂。言教不如身教,若是你身教,他还看不懂,那就是他的事了。

今天的人太热心,老喜欢教别人。殊不知就是因为我们太热心,才教到小孩没有兴趣读书。小孩本来很喜欢读书,但是你太关心他,他就不想读了。你去问小孩为什么读书,十有八九会告诉你,是为父亲读书,不是为他自己读。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爸爸是最了不起的,他告诉我考试考六十分及格就好了,考多了也不能当饭吃。我妈妈也非常配合他,我从小没有听过我妈妈叫我去做作业去读书。我妈妈只讲一句话:去睡觉,十点了还不睡,早睡早起身体好。我就跟妈妈讲,作业还没有做完。她说没关系,先睡觉。我觉得她真了不起,她完全是遵照老子,溯本追源,找到了根本。因为我回家不敢去玩,要赶快做作业,否则到了时间就要去睡觉,第二天作业做不完,老师就会打手心。她没有叫我做作业,我都是主动做作业,这才是会教的人,这才叫作不言之教。

我曾经问过厦门大学一个教授,他有三个小孩,全都读到很好的学校,拿到了博士学位。我问:“你是怎么教小孩子的?”他说:“你讲的话太可笑了,他们三个读得好,很容易得到博士学位。因为我穷,如果我有钱的话,保证他们都做不到。”我说:“怎么会这样?”他回答:“家徒四壁,工资这么少,没有办法到处应酬,只好回家读书。三个小孩傻傻的,也跟着读书,就读到博士了。”这就是“行不言之教”,换句话说,就是以身作则。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圣人的两个标准,老子和孔子是圣人的典范,我们要追随他们的脚步,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章】为何无心居功的人反而有功劳
老子《道德经》中最喜欢说的两个字,暗藏大玄机!
喜马拉雅
认真学习,因为: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
杨立华:郭象眼中的庄子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发明体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