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中国战争潜力流失要有忧患意识
   高粱是我很熟悉的朋友,他1985年进入国家体改委研究所,曾参与多项有关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的研究。现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挺起中国的脊梁——全球化的冲击和中国的战略产业》一书。高粱常常以国家安全的视角审视中国产业的发展与结构,实际上就是中国的战争潜力。最近,高粱先生在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演习时,表现出了对中国战争潜力流失的高度关注。我选取两段放在这里让大家分享。
 
  《凤凰周刊》记者:国家加强了对外资并购的管理,徐工、洛轴等并购案于去年8月被叫停。凯雷并购徐工案至今没有最后结果,所引发的争论却持续不断。你认为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高梁:徐工并购案之所以吸引无数眼球,在于它的标志性意义,涉及开放政策的把握、产业安全和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外资并购一度被鼓励作为大型国企改革的重要途径。徐工改制上了电视,但在画面上,工人发表意见,只说好不说坏,显然有诱导性。
徐工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1989年由徐州市整合数家工程机械制造公司形成。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销售额连续多年居行业第一位。总资产70亿元,主营收入100亿元,出口1.2亿美元。2005年利润4亿多元,2006年的指标是5亿。根据并购方案,凯雷以2.55亿美元,收购徐工85%的股权。
   舆论对徐工改制有很多批评,主要因为三个问题:第一,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徐工是汽车整车和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第二,低估资产,涉嫌贱卖。85%的股权只卖20亿元人民币。徐工员工说,“20亿元就卖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半壁江山。”第三,涉及不规范操作,说明交易缺乏有效监管,为国有资产流失打开了方便之门。
  徐工并购案的要害是产业安全问题。有人说,根据WTO,只要不是军工企业都可以卖给外资,“徐工肯定和安全扯不上边”。还有人说,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就是中国企业。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论调。什么叫军工企业?什么叫非军工企业?徐工今天是一个非军工企业,一旦到战时,只要它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参股企业,国家就可以对它发布动员令,转而加工军品。如果被外资控股,变成了外国人的企业,国家凭什么调动它?任何国家都要保持这种动员能力,因为谁也不可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庞大的专业军工体系准备打仗,美国也不例外。所谓国力的概念,就包含了国家工业和科技基础的平战转换能力和国家动员能力,工业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才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一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植根于全国的科技和工业,与之融为一体。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仅靠少数“军工企业”来支持国防。例如多数材料、零部件必须依靠民用企业来生产和研发,亦军亦民。军民结合得越好,国家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就会出问题。经济学界很多人机械地把“军工”和民用工业分开,甚至有人主张“国家只要控制军工,其他企业放手让外国人并购”,这是极端错误的。如果国家工业的民用部分统统变成了外国人的企业,“军工”也就失去了土壤,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国力也大大地打了折扣。所以,任何国家对自己工业的骨干部分,都不会轻易出让。有人拿“波音公司的设计生产在全球发包”说事,这是外行话。谁听说过波音的型号总体设计和总装是让外人干的?俄罗斯垮到今天,基本的骨干制造业都没丢掉,尽管那么困难它都不丢。普京签署命令,100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不许卖,因为那是他的命根子。中国今天从上到下,有人急着要把自己综合国力的命根子让给外国人,实在匪夷所思。
   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些企业多年陷入困境,惨淡经营,做不下去了,出卖、破产,是出于不得已。可徐工是个好企业呀,为什么要卖?这里有个国企改革的基本理念问题,值得认真反省:改革国企是为了使我们的国有经济更加强壮,更具竞争力,还是说只要把它灭掉就达到了目的?这两种改革理念是根本对立的,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尖锐问题。我坚决反对后一种主张。
  徐工并购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的范围。当前,外资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机会,积极并购各主要行业的骨干企业,以图控制这些行业的主导权,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对我们的制造业垄断市场、控制产业,威胁我国产业安全,损害我们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一个具有巨大成长潜力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如果就这样被贱卖,被外资控股,这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允许的。美国有那么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对中国企业收购它的企业却十分敏感和严厉,连IBM和尤尼科这种无足轻重的并购案都被它的政府叫停。凯雷并购徐工,竟有美国政府高官来华游说,可见其中的政治意图。而我们的一些学者,却以“市场决定”为说辞,鼓吹“不要怕徐工被外资并购”。这是在帮谁说话?
 
《凤凰周刊》记者:歼10问世是中国军工产业的新成就,坚定国人在改革开放中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对于今后的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和建议?
 
  高梁:歼10的成功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18年搞成,研制的过程就是我们的技术和制造水平不断升级的过程。美国按照现在的能力,研制一架新型战机可能用10年左右,我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能力和国家的科技和工业基础关系太大了。但是至少我们自己在做,在干的过程中就提高了能力。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国防实力,在今天世界上无法生存。试想,俄罗斯当年如果没有那么强大的军工基础,苏联一解体,本土不知会分裂成多少块,早就不是今天这样了。恰恰是它保持着一个强大的武装力量、强大的科技能力,没有人敢轻易动它。今天有人说,我们国家这么大,没有谁敢欺负我们。这是短视,是无视历史常识,自欺欺人。国家虽大,人家在琢磨把你变成7块,你连自己的国防基础都不要了?没有了强大的国防,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13亿老百姓怎么办?真到出大问题时,台湾、南海等地就都独立了。
  有人说,国有企业搞军工,都是权势集团、利益集团,是为了骗国家的钱谋自己的利益。我们不否认有这种因素,拿了国家的钱,自己花着方便。必须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国企包括军工企业的效率。但是如果取消军工企业,取消国有企业,我们更没好。私人占有大油田,占有航空、港口、铁路,油价涨到天上去,交通费用涨到天上去,对老百姓是福还是祸?不要以为国家对某些自然垄断行业的控制是绝对的坏事,它可能恰恰是提供全民福利的必要条件。
   对于今后的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我认为,首先必须以产业安全作为底线。我们必须正面应对高度开放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经济不发展,安全固然得不到保证,但在今天高度开放条件下,决不能回避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的事实。
  第二,国企改革的思路必须调整。要完善政府监管功能,加强产业政策指导,严格企业管理,稳步推进改革。
  国企改革改到今天,实际上只剩下国有大企业了。其中主要部分是基础产业、战略产业,这是国力的根基,其主体还得是国有企业。国家的改革指导文件一再强调,国有经济要有进有退,改革不是国有资本简单地“退出竞争性产业”。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产业的战略布局和整合,这是一个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问题,战略问题是不容许犯错误的。例如矿产、电力、石化等是工业的上游,属于“技术推动型”行业。它们和下游的消费品工业不同,对技术进步的要求大于对市场需求变动的适应性的要求,产权制度对这类企业不是第一位的问题。而装备工业面临强大的外国竞争对手,国家必须支持和给以有限保护。这两类企业的改革必须以保证在国家控制下有效运行发展作为底线,绝不能“一卖了之”。很多地方规定期限完成国企产权改制,甚至对这类企业也搞“MBO”,是极其错误的,必须制止或追究。
   应当坚决扭转“鼓励外国战略投资者参与国企产权改革”的思路。有人说“国有大企业私人买不起,只好卖给外资”。这是将“私有化万能论”延伸到“送给外国人有理”的极其荒谬的“改革思路”。企业经营的好坏,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中企业领导人的能力和品质具有决定作用。以为只要一搞私有化,就能解决现代巨型工业企业的问题,这是无知。鲁能私有化,国资委都不知道,胆子太大了。所以,当务之急是纠正非理性的改革思路,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加强企业管理,整顿领导班子,端正作风,惩治腐败。
  第三,要从政策和法律上规范外资并购行为,完善监管的机制。对本国大企业的产权保护,是国际惯例: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具有完善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管理机制,对外资并购国内制造业实行行政与法律干预。美国一方面指责我们限制外资并购是“放慢开放”,其实,美国自己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是非常严格的。美国国会专设外国投资委员会,功能就是审查外资并购,并授权总统可以以妨害国家安全的名义,否决敏感的外资并购案。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失败,就是受到这个机构的反对。俄罗斯早在2004年就公布了1000多家企业的名录,规定这些企业的私有化(还不仅是外资并购),必须经总统批准。而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拿出一个针对外资并购的可操作的办法,一些部门实际上还没有经济安全的意识。
  我建议,国家尽快制定企业保护名录,上了名录的企业不准外资控股;全国人大设立外国投资委员会,代表国家对大宗外资并购进行审查,并授予否决权。要加强对国企改制和产权交易的监管,特别要制定针对外资并购的管理制度,严格纪律,加大惩治腐败力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政府违宪谁该负责作者:
2013
收藏!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
6集纪录片《国企备忘录》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
做不到这点的人不适合炒股 7月意外超预期股才会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