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钻地炸弹”

据外电报道,美国国防部欲通过国会恢复对“强力钻地核弹”项目的拨款计划日前得以进一步推进,据称,重启该计划旨在增强未来对深藏于地下敌方目标的打击能力。国外有关专家指出,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钻地弹与地下防御技术犹如新的“矛”与“盾”,随着它们之间攻与防对抗大战的愈演愈烈,必将推动信息化战争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拓展,并会像未来太空、海洋深处以及电磁和网络等战略新高地拓展一样,形成新的趋势。

善藏者藏于九地之下

地下防御设施与热兵器发展渊源很深,但最初只是散兵坑、暗堡、地道、战壕等,核武器出现以后,特别是伴随着现代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运用,促使现代地下防御设施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透视20世纪以来爆发的战争不难发现,战争中巧妙地利用地下防御设施保护人员、保存物资、与敌周旋,进而创造出以劣胜优战绩的经典战例并不少见。尤其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中,地下防御设施更显示出了其特有的效用。波黑战争中,塞族武装依托其隐蔽的地下防御设施,对北约进行了有力的对抗;而最值得关注的则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在这场整整持续了78 天的作战行动中,北约使用了20世纪最先进的侦察监视设备和空中打击兵器,而南联盟却充分发挥其地下防御设施的作用,有效地抵御了北约的持续轰炸,直至战争结束军队仍保持了相当的实力。

剖析地下防御设施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仍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是因其具有许多新特性:

隐蔽性强。信息化战争,是所谓“发现即被摧毁”的战争,而地下防御设施在对抗侦察器材等方面,却有许多独到之处。地下防御设施可通过利用地表、水面以及附近相似地形等手段,达到一定程度上乱敌视听的目的。可通过科学的伪装方法,如在防御工事内进行各类反电子干扰等,能使敌侦察器材呈现一片“雪花”。

封闭性强。现代军事高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激光、微波、电磁脉冲等新概念武器层出不穷。同时,核、生、化武器的常规化,也大有再次逞威战争舞台的迹象。而这些武器无论是在杀伤力还是破坏力上都远比常规武器强大,如果仅靠地上防御将十分困难,但地下防御设施却以其极强的封闭性可以达成对诸多信息化武器的有效防护。地下防御设施凭借其对各类穿透力较强的新概念武器具有很强的衰减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其杀伤效能;而以其良好的抗贯穿力,又可以使激光武器等望而却步。

抗毁性强。现代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精度的提高和打击威力的增大,对战场目标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而地下防御设施却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抵制这些武器的攻击:地下防御设施依托天然的地质结构防护层,使其具有很强的抗击首次打击能力;通过高科技的打造,可以进一步增强抗贯穿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进而对导弹等武器具有很好的防护性;地下防御设施若处在地表下和水面下的位置,对一些靠地形匹配制导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则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善攻者攻其九地之下

目前世界一些军事强国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特点,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攻击地下目标的新式武器,这期间各类钻地弹应运而生。

所谓钻地弹,是一种携带有钻地弹头(又称侵彻战斗部)专门用于攻击机场跑道、地面加固目标尤其是地下设施的特种弹药。应该说,钻地弹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与防护工程长期斗争相互推进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美军为了研制出一种能够钻入地下摧毁前苏联洲际导弹发射井的弹药,开始了钻地弹的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截止目前已经研制和正在研制的钻地弹已达十余种类型数十个型号,其中比较典型的有:

GBU-28钻地弹:这是一种于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研制、专门用于袭击伊拉克位于深层地下指挥中心的常规钻地弹,可钻透6米厚的钢筋水泥工事和30米厚的普通地面。

JDAM钻地弹:是一种由美国空、海军联合研制、具有高准确度、全天候、自主式制导能力的钻地弹。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可由轰炸机或战斗机从高、中、低空投放,用以攻击各类地(海)面目标。

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是一种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攻击范围大,专门用于攻击加固目标和深层地下目标的钻地弹。该弹具有极高的动能,对于沙地的最大侵彻深度可达40米,对于水泥的最大侵彻深度可达11米,特别适合打击地下指挥中心等地下坚固目标。

B61-11钻地核弹:这种弹当量可调,是一种战术与战略型核武器,其最大当量破坏范围可达到地下数十米至百米。

据报道,海湾战争中新型钻地弹首次应用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而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用“炸弹之母”钻地弹摧毁了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萨达姆地堡,更加显示了其攻击地下防御设施的不可替代作用,所以被誉为实施“外科手术”的“杀手锏”。

与普通弹药相比,钻地弹之所以具有钻地的特殊功能,是因为它们有着许多技术上的独特之处:

引信日趋智能化。钻地弹的引信通常采用延时引信或智能引信。延时引信可保证弹头侵彻到目标内部300毫秒后才引爆炸药;智能引信则是美军正在研制开发的多级引信,其原理是,炸弹触地后钻入地下一定深度,第一级引信引爆炸开一个洞,炸弹循洞继续钻入一定深度,第二级引信引爆再炸开一个洞……以此类推,直至炸弹进入更深的地下找到攻击目标后主战斗部爆炸。

弹体设计高强度。钻地弹的作用环境恶劣,弹体材料要求必须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以保证弹头内电子器件等装置能够在高速侵彻时形成的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

攻击速度恰到好处。如果撞击速度太低,会使侵彻深度过小,甚至无法侵彻到达目标;但撞击速度过高,则又可能出现因撞击温度接近或超过弹头材料的熔点而导致弹头变形,出现蘑菇弹头效应而使侵彻深度降低,所以撞击速度必须恰到好处。

爆炸威力非比寻常。钻地弹钻入地下,爆炸时通过向地下耦合能量,使其破坏效能比同当量地面爆炸要大10~30倍。因此,钻地弹即使钻入地下不深,其爆炸威力也会远远大于普通常规弹药的威力,所以其作战效果十分显著。

未来较量:“盾”更坚“矛”更利

盾者藏之;矛者攻之。二者较量,各有高招。

“钻”(攻)的方面,针对目前钻地弹钻地深度不够、发现识别地下目标能力有限以及毁伤精度尚不够高等问题,目前外军正在着力探索新的技术手段:一是通过提高弹头速度和采用新的战斗部来提高钻地深度;二是对引信进行优化设计,研制既耐冲击、又能在最佳时刻引爆的新型引信;三是增大投掷距离,使钻地弹能够从对方防空火力圈外发射攻击对方目标;四是提高自主攻击能力和命中精度。

此外,钻地弹还有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向小型钻地核弹方向发展。据外刊报道,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为了轰炸原南联盟普里什纳机场的地下机库,曾投掷了多枚号称“掩体粉碎机”的GBU-28型常规钻地弹,然而,战争结束后美军却发现,地下机库里的米格-21型战机等却毫发未损。于是,美军决定转而研究威力更大的小型钻地核弹。据悉,新型钻地核弹的研制主要是在两种现有钻地核弹基础上改进,重点是使弹头能穿透更深的土层、岩石和钢筋混凝土工事,以打击最深层地下目标。

“藏”(盾)的方面,主要有两大趋势:一个是地下防御设施的数目在大量增加,据国外有关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70多个国家拥有深层地下掩体,总数目高达1万多个。另一个是运用高科技大力提高地下防御设施的挖掘深度和抗毁强度。主要技术有:异型表面技术,是在坑道入口等处构筑凹凸不平的表面,使钻地弹偏转,攻击角增大、甚至跳弹而不能钻地;弹道偏斜技术,即构筑尺寸与直径相当的石块堆积层,并利用弹道扰动装置对弹体控制系统实施干扰,使钻地弹攻入石块堆积层而消耗其动能;遮弹偏航技术,就是构筑特制的偏航板或带钢筋混凝土填板的混凝土防护层等,使弹道弯曲、弹体偏转、变形甚至断裂;综合防护技术,是综合运用隐蔽、伪装、分隔、分散、干扰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钻地弹的攻击效能。

另据专家预测,未来的地下防御设施将不仅仅具有单纯的防护性能,还将构成具备综合作战能力的大系统。首先,从地下防御设施设置的地域来看,将不仅仅局限于地下,还可设于水底等。其次,从地下防御设施的构造来看,单一的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现防护的传统思维将被突破,而具备综合攻防能力的多层复合结构将成为主流。再有,从未来地下防御设施的范围看,将既包括各种战时必要的军用设施,还会包括民用和其它战略设施等。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地下防御设施与钻地弹的斗争将愈演愈烈,而这种激烈的对抗与角逐,必将推动信息化战争向地下深层空间扩展、延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钻地炸弹是如何钻到地下几十米、上百米才爆炸的?
钻地弹是如何钻地的?
钻地弹:在“纠结”中继续发展
钻地炸弹是怎么钻到地下100米才爆炸的?
如何攻击加固目标
大型钻地炸弹可以一发击沉航母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