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式重轰

“火神”B.1

  “火神”B.1是一架大型无尾三角翼飞机,制造材料中大部分是铝合金,少数是镁合金。该机安装4台布里斯托·西德利“奥林巴斯”涡喷发动机,两两并列安装在翼根,矩形进气口布置在翼根前缘,与机身的交界处有半圆形的凸出的附面层分流台阶(后期型增加了隔板),进气道内部被隔板分成左右两侧单独为发动机供气。


矩形进气口布置在翼根前缘,与机身的交界处有半圆形的凸出的附面层分流台阶(后期型增加了隔板)


进气道内的分岔

  “火神”B.1一开始安装的是5000千克推力的“奥林巴斯”101发动机,后期批次换装5450千克推力的“奥林巴斯”102,最终批次安装的是5900千克推力的“奥林巴斯”104,早期出厂的飞机也升级到这种发动机。从第二架“火神”B.1开始,外侧发动机尾喷管稍稍外偏,以降低单发故障推力不平衡时方向舵配平的难度。


“奥林巴斯”101发动机

  两架“火神”原型机一开始安装的都是52度后掠的直边前缘三角翼,这种机翼在高速时会发生抖振。皇家航空研究院建议了一种折线前缘三角翼,机翼内侧1/3前缘后掠角减小到42度,外侧2/3前缘维持52度,这种折线前缘机翼也被称为“2阶段机翼”,首先在两架阿芙罗707A验证机上进行了试飞评估,随后第二架“火神”原型机也换装了该机翼。为了赶上进度,首批5架“火神”B.1在交付时仍安装的是直边前缘机翼,后来在服役中换装了折线前缘机翼。


“火神”机翼外形的演变

  “火神”的机翼为双翼梁结构,后缘从内到外布置了两片升降舵和两片副翼,进气道上表面和下表面各有4组伸缩收放的减速板。但是“火神”在高速时全部展开减速板会导致机头下沉,所以下表面外侧的两组减速板被封死。


降落时差点擦翼尖的“火神”B.1,注意机身上下的减速板


伸缩收放的减速板

  拜三角翼的大空间所赐,“火神”B.1每侧机翼内各有5个软式油箱,在弹舱前方的机身还有两个常规油箱,共有12个油箱,任意一个油箱漏油都不会损失超过10%的总油量。“火神”B.1安装了复杂的燃油管理系统,在飞行中随着燃油的消耗不断维持着飞机的配平。


“火神”的油箱布置


机翼7号软式油箱

  “火神”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主起落架安装在发动机外侧的机翼上,向前收入翼内,其4轮小车式主起落架共装了8个轮胎。双轮可转向前起落架向后收入前机身,飞行员在地面滑行时通过方向踏板控制转向。所有起落架都是液压收放的,起落架支柱较长以提供足够的离地间隙。飞机的尾椎内安装了减速伞,从右侧的舱门抛出展开。


“火神”的起落架布置

  “火神”B.1的机组编制是5人,包括正副飞行员、导航员/投弹手、雷达操作员、系统操作员。正副飞行员的并列驾驶舱位置较高且有凸起的座舱罩,都配备了马丁-贝克Mk3KS弹射座椅,左右座椅有所区别,不能互换。凸起座舱罩前方有5扇排列成月牙形的风挡,两侧各有一个圆形舷窗,座舱罩可被整体拆除以方便维护。其他人等坐在后面被称为“煤坑”的独立舱室中,“煤坑”两侧各有一个圆形舷窗,在右侧舷窗前上方还有一个凸起的六分仪观测鼓包,在左侧对称位置也有一个类似的信号枪射击孔鼓包。在投弹时导航员可以钻进机鼻下方带投弹视窗的鼓包中以卧姿进行目视投弹,不过这种投弹方式在实际中很少使用。“煤坑”中还有两张临时座椅,可增加两位替换机组或教官。“煤坑”中没有弹射座椅,乘员们只能从下方舱门跳伞逃生,他们的座椅可以旋转以方便逃生。


移除座舱盖后的“火神”驾驶舱,可以看到马丁-贝克弹射座椅


驾驶舱后方的“煤坑”以及下方的投弹手舱


“煤坑”中的可旋转座椅

  “火神”的登机舱门在前起落架前方,舱门内侧集成有台阶和可收放梯子,在紧急跳伞时梯子可以很容易被拆掉。“火神”没有为“煤坑”乘员提供弹射座椅是个缺陷,曾发生过在坠机中正副飞行员安全弹射而其他乘员不幸遇难的悲剧。在阿芙罗的最初设计中,“火神”具有整体逃生舱,包含所有乘员的机头可以整体脱离伞降,不过设计一种能有效的大型降落伞系统也非常困难,所以逃生舱在早期阶段就被放弃。马丁-贝克为“煤坑”设计了巧妙的弹射系统,在“煤坑”顶部增加弹射窗口,让乘员坐在可移动弹射座椅上轮流弹射。但是军方认为该系统过于昂贵,而且“火神”有很好的安全记录,无需全部装备弹射座椅。


“火神”的登机舱门

  在试飞员福尔克的一再坚持下,阿芙罗为正副飞行员都配备了战斗机式操纵杆,而不是通常的驾驶盘。“火神”B.1没有自动驾驶仪,机头下方安装了EMI H2S导航/轰炸雷达,这种雷达是二战著名的H2S雷达的直接后裔。“火神”B.1的其他航电还包括:围绕着一台机电模拟计算机设计的导航/攻击系统、“绿锻”多普勒导航雷达、无线电罗盘和无线电高度表、Gee III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接收机、T.4/“蓝魔”光学瞄准具、无线电、敌我识别器、仪表着陆系统、以及一个用于拍摄每次任务成果的轰炸照相机。该机唯一的自卫对抗系统是ARI 18074“绿棕榈”语音频道干扰机,因为当时苏联防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地面引导拦截模式,截击机飞行员在地面控制站的语音引导下作战,因此干扰语音频道就能让苏联截击机就无法找到轰炸机。不过在苏联改进了防空系统后,B.1的简单干扰机就显得不足了。


在试飞员福尔克的一再坚持下,阿芙罗为正副飞行员都配备了战斗机式操纵杆,而不是通常的驾驶盘

  “火神”B.1的载弹量是9450千克,弹舱宽3.2米,长8.84米,尺寸足够容纳一枚弹翼折叠的4000吨当量“蓝色多瑙河”裂变核弹。一开始军方计划为“火神”装备“蓝野猪”电视制导炸弹和其派生的“绿奶酪”反舰炸弹,在弹舱内载两枚,不过最后都被取消。


弹舱宽3.2米,长8.84米,尺寸足够容纳一枚弹翼折叠的4000吨当量“蓝色多瑙河”裂变核弹

  随着科技的发展,核弹也向小型化发展。美国向英国提供了可用于“火神”的Mk5核弹,但是由于安全限制无法挂载该弹进行训练飞行,所以Mk5就成为了摆设。“蓝色多瑙河”核弹很快就被更轻的50万吨级“黄日”Mk.1氢弹取代,接下来又出现了百万吨级的“黄日”Mk.2。“火神”还增加了15000吨和25000吨当量的“红胡子”战术核弹,不过就算是“战术”核弹,威力也相当于摧毁广岛和长崎的美国第一代原子弹。“火神”在挂载这些小型核弹时还能在弹舱内安装油箱来增加航程。


“蓝色多瑙河”是体积巨大的核弹


美国向英国提供了72枚Mk5核弹


“黄日”氢弹


“红胡子”战术核弹

  “火神”的首要任务是核打击,当然也能实施常规轰炸,通常的挂载方案是21枚450千克炸弹,挂载在弹舱内的三个串列挂架上,投弹时交错投放以保持重心平衡。

  到1958年“火神”B.1已成为英国核威慑的主要力量,皇家空军与美国空军战略空军司令部紧密合作,使用3V轰炸机与美国轰炸机共同承担核打击任务。“火神”经常与美国轰炸机联合训练,皇家空军甚至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夫特空军基地,也就是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总部建立了一处“火神”的维护设施,“火神”经常从该基地起飞在美加上空训练,也经常在轰炸比武上夺魁。

  在马来西亚内战的最后阶段,英国曾把数架“火神”派驻该国,这些“火神”并没有直接参战,只是用于实施威慑,阻止外部势力介入马来西亚。“火神”B.1也偶尔会执行单机远程部署任务,被称为“孤独的流浪者”,用于彰显“火神”机队的全球到达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式重轰——阿芙罗“火神”战略轰炸机
蝰蛇”的秘密,透视F-16“战隼”战斗机
红色背鳍-神秘的前苏联图-98超音速轰炸机
空中霸王——B-36“和平缔造者”
苏维埃航空探索史—挂着两台纵向并联发动机的米亚РБ-17轰炸机
隐形战斗机有多复杂?来看看全套的美国F-22战斗机原厂技术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