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两件事,最终要了明朝的老命!(二)

大明王朝从1368年立国到1644年灭亡。一共存在了276年。实际上比入关后开始算的大清的国运是267年还长了9年,也基本符合谁谁家封建时代的大一统王朝大部分国运在300年左右的规律。不过清朝刚刚开始的时代,欧洲已经开始崛起。因此从清朝中期以后,就很难再完完全全的关门过日子,纯粹维持中古时代的经济模式和中古时代的治理方式与社会规范。因此清朝从1840年以后的治理和国运都比较混乱,基本是被迫的被强行拖入了早期全球化的残酷竞争。因为整体不适应而国运不断跌停,最终被时代潮流抛弃。而大明却不一样。大明的这不到300年,虽然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但是毕竟当时的西方还没有全面的工业化,因此不论是整体生产力还是远海武力值,对比大明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西方东进的舰队还不是大明水师的对手。

因此大明的灭亡,说到底还是封建时代的国内内在生产关系和治理秩序的彻底溃败造成。而明末的小冰河气候和辽东女真的兴起,这些偶然性因素,时候加速大明自身机制溃败的必然因素而已。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过去的推文中一直强调:明末的崩溃,根本原因在于财政体系的崩溃。也就是朝廷根本收不上税收,而必须花的钱一样不少。大明后期,经过一条鞭法。已经开始把赋税和徭役一起收白银。但是到了明末崇祯年间,朝廷的全年收入居然只能收到不超过280万两。这点预算收入怎么够每年开支至少在1000万两以上的预算支出?如果没有天灾人祸也完全不够花。而如果当年有战争和灾荒,则预算支出很可能会扩大到一年1500万两以上。也正是一个“辽饷”,逼反了陕西的饥民,从此关内关外的战争互相联动,大明再无一天宁日。

明朝在崇祯上台前,其实年财政收入还不至于这么惨。主要是有一些预算外的“外快”补贴。第一,是明末开放了200多年的海禁,导致瓷器和茶叶丝绸等大宗商品海外贸易极度的繁荣了几十年。明朝从海外贸易中赚了几千万两的白银。另外一个就是马ZHENG部门,历年来也有不到1500万两白银的结余。但是当时欧洲还没工业革命,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总数有限。几十年间,欧洲和中东的银子基本被明朝都赚来了。到后来欧洲和中东人也拿不出多余的银两来购买喜欢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因此这些出口商品开始滞销。马政是什么?就是明朝初年历次进攻草原,需要大量的马匹。因此不论江南还是北方,老百姓必须有向G方缴纳马匹的义务。比如南方每十户一年交一匹马;北方每5户一年交一匹马。明朝立国后几十年,一开始确实是大力攻击草原。因此民间养马是实打实的。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在北方边境,基本改为绝对守势。

因此对战马的需求大减,但是朝廷的规定还在。养马需要大面积的草场,让马干农活远远不如耕牛和骡子。在人口密集,以农耕为主的内陆,养马是巨大的负担。因此后来明朝干脆规定,你们老百姓不交马也行,但是必须每年交够卖良马的银子。让G方花钱去边境上买马。这样朝廷的马Z部门,就和税W部门一样管收钱。到明末还有大约1500万两白银的预算结余。那么外贸赚来的,和为买马收敛的几千万两白银,怎么就说没就没了呢?

隆庆元年,即公元1567年,福建巡上书朝廷,“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同年,隆庆皇帝,即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商品到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当时明朝的大宗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各国欢迎,而海外国家普遍缺乏名优特商品,能满足明朝的国内需求,只好以白银支付所购明朝商品,引致白银大量流入。

从明朝明神宗万历元年,即1573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的72年间,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中东、东南亚输入明朝的银元,至少在1亿元以上。而万历初期,经过张居正的变法。国内的农业S基总量和S收制度也得到了全面理顺。明朝出现罕见的末期中兴的迹象。而中兴的根本,在于朝廷财政S收的改善,朝廷有了钱,才能更好的施政。

不过“隆庆开关”和此后张居正变法带来的赚钱速度,远远跟不上花钱的速度快。万历皇帝早期年幼,大事都交给张居正。但是张居正有内疾,其实问题也不大,就是大部分人都有的Z疮。但是不该乱治疗,居然用含砒霜的药物来外敷,没几天就把这位大明顶梁柱、大能人给皮肤中毒而挂。万历皇帝本身就不喜欢有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因此张居正快速挂了以后,就可以尽情的作。张居正推之有效的一条鞭法,不但事实上很快废除,还多出好多新花样盘剥大明朝的老百姓。

万历自己也多年不上朝。好在内阁还比较能干。但是到了后来,沿海防倭、北方防俺答,加上万历三大征。都是花了大钱。多年的财政盈余基本花了个精光。马Z部门还有点闲钱。居然被万历和更往后的大明皇帝当成了常年报销各种开支的小J库,连给后宫亲戚朋友的赏赐,也让马Z部门报销,最终也是花了个精光。

有外快的年月,可以随便乱花钱;而一旦外快花光了,再想通过正规途径敛钱,却没有那么容易了。实际上封建时代,从秦始皇一直到清末,朝廷最大的收入来源,都是田赋和徭役。后来才有对国内商品流动收的厘金和对外贸易收的关税。虽然隆庆开关已经事实上带来了关税的大增,但是当时仍然不能算正税而是外快。

明末朝廷的最大税源,仍然是田赋和徭役。天赋很好理解,就是农业S。这个税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S种。从周朝的井田制一直收到了21世纪初才彻底免除。田赋历朝历代变化不大,因为土地总量是有限的,遇到灾荒还必须定点免除。但是徭役总量却是可以“商量”的。徭役又是什么?

徭役,就是平民从事无偿劳动的义务。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古代,凡朝廷无偿征调各阶层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这是一项长期的沉重负担。而大明的徭役分为三种:一为里甲役,里甲役即一里的事务,就是给居住地的村镇白干活;二为均徭,即供官府经常性的差役,也就是给朝廷白干活;三为杂泛,为临时派遣的一切差役。徭役这个S种,历朝历代都有,为何单单对明朝末年,就突然有致命性呢?明天继续讲!

大明王朝从1368年立国到1644年灭亡。一共存在了276年。实际上比入关后开始算的大清的国运是267年还长了9年,也基本符合谁谁家封建时代的大一统王朝大部分国运在300年左右的规律。不过清朝刚刚开始的时代,欧洲已经开始崛起。因此从清朝中期以后,就很难再完完全全的关门过日子,纯粹维持中古时代的经济模式和中古时代的治理方式与社会规范。因此清朝从1840年以后的治理和国运都比较混乱,基本是被迫的被强行拖入了早期全球化的残酷竞争。因为整体不适应而国运不断跌停,最终被时代潮流抛弃。而大明却不一样。大明的这不到300年,虽然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但是毕竟当时的西方还没有全面的工业化,因此不论是整体生产力还是远海武力值,对比大明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西方东进的舰队还不是大明水师的对手。

因此大明的灭亡,说到底还是封建时代的国内内在生产关系和治理秩序的彻底溃败造成。而明末的小冰河气候和辽东女真的兴起,这些偶然性因素,时候加速大明自身机制溃败的必然因素而已。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过去的推文中一直强调:明末的崩溃,根本原因在于财政体系的崩溃。也就是朝廷根本收不上税收,而必须花的钱一样不少。大明后期,经过一条鞭法。已经开始把赋税和徭役一起收白银。但是到了明末崇祯年间,朝廷的全年收入居然只能收到不超过280万两。这点预算收入怎么够每年开支至少在1000万两以上的预算支出?如果没有天灾人祸也完全不够花。而如果当年有战争和灾荒,则预算支出很可能会扩大到一年1500万两以上。也正是一个“辽饷”,逼反了陕西的饥民,从此关内关外的战争互相联动,大明再无一天宁日。

明朝在崇祯上台前,其实年财政收入还不至于这么惨。主要是有一些预算外的“外快”补贴。第一,是明末开放了200多年的海禁,导致瓷器和茶叶丝绸等大宗商品海外贸易极度的繁荣了几十年。明朝从海外贸易中赚了几千万两的白银。另外一个就是马ZHENG部门,历年来也有不到1500万两白银的结余。但是当时欧洲还没工业革命,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总数有限。几十年间,欧洲和中东的银子基本被明朝都赚来了。到后来欧洲和中东人也拿不出多余的银两来购买喜欢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因此这些出口商品开始滞销。马政是什么?就是明朝初年历次进攻草原,需要大量的马匹。因此不论江南还是北方,老百姓必须有向G方缴纳马匹的义务。比如南方每十户一年交一匹马;北方每5户一年交一匹马。明朝立国后几十年,一开始确实是大力攻击草原。因此民间养马是实打实的。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在北方边境,基本改为绝对守势。

因此对战马的需求大减,但是朝廷的规定还在。养马需要大面积的草场,让马干农活远远不如耕牛和骡子。在人口密集,以农耕为主的内陆,养马是巨大的负担。因此后来明朝干脆规定,你们老百姓不交马也行,但是必须每年交够卖良马的银子。让G方花钱去边境上买马。这样朝廷的马Z部门,就和税W部门一样管收钱。到明末还有大约1500万两白银的预算结余。那么外贸赚来的,和为买马收敛的几千万两白银,怎么就说没就没了呢?

隆庆元年,即公元1567年,福建巡上书朝廷,“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同年,隆庆皇帝,即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商品到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当时明朝的大宗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各国欢迎,而海外国家普遍缺乏名优特商品,能满足明朝的国内需求,只好以白银支付所购明朝商品,引致白银大量流入。

从明朝明神宗万历元年,即1573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的72年间,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中东、东南亚输入明朝的银元,至少在1亿元以上。而万历初期,经过张居正的变法。国内的农业S基总量和S收制度也得到了全面理顺。明朝出现罕见的末期中兴的迹象。而中兴的根本,在于朝廷财政S收的改善,朝廷有了钱,才能更好的施政。

不过“隆庆开关”和此后张居正变法带来的赚钱速度,远远跟不上花钱的速度快。万历皇帝早期年幼,大事都交给张居正。但是张居正有内疾,其实问题也不大,就是大部分人都有的Z疮。但是不该乱治疗,居然用含砒霜的药物来外敷,没几天就把这位大明顶梁柱、大能人给皮肤中毒而挂。万历皇帝本身就不喜欢有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因此张居正快速挂了以后,就可以尽情的作。张居正推之有效的一条鞭法,不但事实上很快废除,还多出好多新花样盘剥大明朝的老百姓。

万历自己也多年不上朝。好在内阁还比较能干。但是到了后来,沿海防倭、北方防俺答,加上万历三大征。都是花了大钱。多年的财政盈余基本花了个精光。马Z部门还有点闲钱。居然被万历和更往后的大明皇帝当成了常年报销各种开支的小J库,连给后宫亲戚朋友的赏赐,也让马Z部门报销,最终也是花了个精光。

有外快的年月,可以随便乱花钱;而一旦外快花光了,再想通过正规途径敛钱,却没有那么容易了。实际上封建时代,从秦始皇一直到清末,朝廷最大的收入来源,都是田赋和徭役。后来才有对国内商品流动收的厘金和对外贸易收的关税。虽然隆庆开关已经事实上带来了关税的大增,但是当时仍然不能算正税而是外快。

明末朝廷的最大税源,仍然是田赋和徭役。天赋很好理解,就是农业S。这个税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S种。从周朝的井田制一直收到了21世纪初才彻底免除。田赋历朝历代变化不大,因为土地总量是有限的,遇到灾荒还必须定点免除。但是徭役总量却是可以“商量”的。徭役又是什么?

徭役,就是平民从事无偿劳动的义务。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古代,凡朝廷无偿征调各阶层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这是一项长期的沉重负担。而大明的徭役分为三种:一为里甲役,里甲役即一里的事务,就是给居住地的村镇白干活;二为均徭,即供官府经常性的差役,也就是给朝廷白干活;三为杂泛,为临时派遣的一切差役。徭役这个S种,历朝历代都有,为何单单对明朝末年,就突然有致命性呢?明天继续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帝国有了全世界—半以上的白银,最终还是垮了!
浅谈明朝税事: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导致国穷私富
头条问答
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变法改革挽救大明,堪称真正的政治家!
初掌辽东22年,挽颓势,守疆土——论李成梁与辽东困局
白银的大量涌入,为什么反而让明朝越来越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