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念”胜于形“念”

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也称孟兰节、鬼节、孟兰盆节,在中国古代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记载:“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意思就是儿孙在新米成熟的日子里,用新米来向祖先报告,让祖先尝尝鲜,来表达自己的怀念和孝顺。

但近来一些在新坟上蹦“野迪”、在祭祀中烧真车、请人做法事的新闻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一场祭祀祖先的活动光焚烧纸质祭祀品就要花费上万元,让原本寄托哀思和怀念的中元节变了味道,人们从单纯的“过节”变成了“看节”,相互攀比之风盛行不绝。这既是在传播封建迷信也是对逝者的不尊敬。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中元节的祭祀其实没有这么多花样,但是却更能体现对先人的怀念,文人墨客们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这样的诗句来寄托哀思和想念,而平常百姓则通过折纸船、放灯笼这样的方式来希望为故去的亲人指明前进的路。这让我想起来《寻梦环游记》这部动画片,里面提到,人一共要经理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宣告你离开了这个世界;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人们知晓了你的离去;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彻底清除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我觉得它所表达思想和中元节的意义不谋而合,我们之所以在中元节举办祭祀活动,也是为了让后来的子孙记住我们的祖先,来感恩祖先的功绩。而不是通过祭祀活动来达到某种目的。

牡丹江市在中元节前期出台了《关于加强文明祭祀活动管理的通告》倡导人们文明祭祀,不要焚烧纸质祭祀用品,一方面可以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杜绝封建迷信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杜绝祭祀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还提出了鲜花祭祀、悼念追思种种新形势的祭祀活动,让人们可以在传统节日中寄托哀思。这是一种“形”上的进步也是“心”上的进步,可以让人民回归中元节的心念先祖的“本源”,让人们从内心深处去怀念,去追思,而不是形式上浮皮潦草的祭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祭祀心语
作家手记丨哀思里的杂音
中元节——起源
岁时祭奠活动
中国鬼节的传说及鬼节禁忌(1)
长安的祭祖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