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老虎更可怕的是那些从来没有规则教育的家庭


这两天刷爆屏幕的老虎吃人事件,据说已震惊海外,在母亲被咬死,女子重伤的情况下,这家人还在继续无视规则,扰乱医院就医秩序,在非探视时间要求进入ICU病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家朱巍认称:从视频上看,不是动物从园中跑出来伤人,是人明确知道规则依然要下车。


早几年就有远离垃圾人一说,现在则套用郭德纲那句,千万要远离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可能会连累到你。在家庭教育中,规则教育不可忽视,遵守规则会让孩子更安全。


陈忻,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发展心理学博士


3岁前的规则应该是保护宝宝自身的安全,以不伤害他人和公物为界限。这一点要和“为了成人的方便而设立规则去限制孩子”区别开。


比如,当宝宝会爬以后,就会到处自主地探索,我们要做的是尽量保证家里的环境安全,把容易让他们受伤的物品都收好,把桌角等包好,把电源插座盖住等,做好预防措施,让他们能够尽情去探索,而不是整天跟在孩子后面这个不许那个不许。




如果父母自己不重新布置房间,而是为了自己的方便,总是禁止宝宝“翻箱倒柜”,那么这样的“规则”就会压制他们探索的欲望,禁锢他们的天性。


什么是安全规则呢?


比如在停车场的规则。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抱下车后,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到处跑。我们要事先讲清楚,在停车场一定不能乱跑,因为坐在车里的司机不一定能看到小孩子,如果乱跑就很容易出事故。


那么宝宝可以怎么做呢?他们可以抓住大人的手,也可以自己选择抓住大人的衣服或者包。有个妈妈想出一个游戏,下车以后看谁先把手放在车门上,引导宝宝下车后主动靠近自家车门,宝宝自然就不会乱跑了。


再比如在游乐场所的规则。要告诉孩子,别的小朋友在玩秋千,你不能一下子把小朋友揪下来,你揪小朋友下来就有可能伤害到他;而且在别人玩秋千的时候走过去,自己也很容易被秋千撞到,很危险。告诉宝宝玩秋千的规则:你可以等一下,或者礼貌地问“什么时候可以轮到我”,或者先去玩别的。


父母不仅要解释规则,还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解决方法,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决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说到这里,就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制定规则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说我们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管理孩子。相反,我们制定必要的规则,是为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互动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其实规则很大程度上是“教养”而非“禁止”。


我们小区夏天开派对,小朋友们一起玩得很高兴。一个和大宝一样大的孩子过来跟我说:“我想邀请大宝到我家玩一会儿。我家是×号。我哥哥会陪我们过去,等一下再陪我们回来。”他哥哥是个中学生,跟在后面,跟我说:“别担心,我会保证他们的安全。”其实我家到他家不过数百米,小区里的小路基本没什么车,即使有车也开得很慢。这些孩子因为从小有安全规则的教养,所以知道小于12岁的孩子不能单独走在路上,特意叫哥哥护送。哥哥也很耐心,并特意跟我打招呼。这都归功于从小建立的规则的影响。


规则让孩子学习社会规则


幼儿园的小朋友过上了集体生活,势必会学习一定的社会规则。有了一定规则意识的孩子进入小学,会避免一些问题。因为小学阶段,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学业要求都比幼儿园的时候要高。如果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丝毫没有规则意识,会适应困难。


有个妈妈在网上说:“我家孩子刚上一年级,上课的时候喜欢在教室里走动,总是被老师批评。怎么办?我觉得孩子还小,他就是坐不住,老师不应该批评他,这样做压抑了我孩子的天性。”这个妈妈的视角完全放在自己孩子身上,认为让孩子遵守纪律就是压抑天性。


没有完全自由的世界,你的孩子有上课随意走动的自由,其他同学有认真听课的自由。如果老师不管自由走动的孩子,那么多数人认真听课的自由就被剥夺了。这个妈妈应该改变视角,跟老师一起商量,看怎么帮助孩子上课坐得住才是正道。



老师和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天性,也就是他的发展特点。五六岁的孩子,确实自控力比较差,有时候坐不太住。这不是孩子的错,不要批评他,而要帮助他,可以用一些手势和道具具体地帮助他。


美国的老师有时候会让孩子手里拿着一张画着耳朵的图片,孩子一看到图片或者感觉到手上的图片,就知道 “哦,要认真听”。有时候老师和同学们商量好一个特定的手势,如果需要他们安静,老师就做这个手势提醒他们。正因为他们小,所以我们想各种办法来提示他们,慢慢他们习惯了就好了。这样才能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执行规则也就不会伤害他们。相反,如果对他们上课坐不住的行为听之任之,不加约束,或者实施高压政策,严厉批评,就会伤害他们。


规则让孩子建立学习习惯


学龄儿童不仅仅需要学习群体规则、人际规则,还需要养成学习习惯。


很多人对美国的课堂心生向往,以为美国的小学生无拘无束。其实,就像我说的,美国小学生的思想可以无拘无束,思想的表达可以无拘无束,行为上却有很多约束。他们教室的墙上贴了各种情绪的图片,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合适地表达情绪。他们有专门的行为指导课,老师用木偶表演的方式演示给他们看,不同的情形应该怎么做比较合适。


他们每个星期都会将行为成绩单和学习习惯成绩单拿回家。学习习惯如果有以下问题就要扣分。


  • 做作业时不听从指令。

  • 不认真做作业/不合理使用时间。

  • 作业不整洁。

  • 在一个任务过渡到另一个任务时不专心或干扰别人。

  • 没有保管好个人或学校物品。


老师一般会使用卡片的方式。如果一天行为良好,绿卡;如果有一次违规,黄卡;两次违规,橘色卡,孩子要被取消部分课间休息时间,并将行为通知表带回家给父母签字;多次违规,红卡,取消课间休息时间,并将行为通知表带回家给父母签字;最严重的是黑卡,不仅取消课间休息时间,将行为通知表带回家,老师还要打电话给父母,让父母去见校长。


所以,美国孩子在行为上并不是无拘无束的,相反,要求还是非常多的。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高年级才会实现自己管理时间和有效学习。



制定规则没有错,“上课不能乱走”这种规则也没有错,关键是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特点。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都远远不成熟,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既然了解了制定规则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个很多父母关心的实践性问题,即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如何保护孩子的个性。 


*本文授权摘选自:陈忻所著图书《养育的选择》。


陈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研究婴幼儿心理的发展,专注于婴幼儿社会性和社会认知的发展。现任教于玛丽维尔私立文理学院(maryville colleg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孩子没有好朋友,怎么办?这里有一份宝宝交友手册,请查收
父母应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
老虎咬人、惨烈车祸 不守“规则”酿大祸,规则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父母要留心宝宝的五种高危性格
给孩子立规矩的4个秘笈,聪明妈妈都这样做!
给宝宝建立安全感的4条通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