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内动脉分段方法

颈内动脉有代表性的分段方法有四种,分别为1938年德国医生Fischer的五段法,1981年Gibo和Rhoton的四段法,1996年Bouthillier的七段法,以及Lasjaunias按照ICA胚胎发育的特点提出的分段方法。



图1 颈内动脉分段常见的三种方法示意图


1 Fischer的方法


是将颈内动脉的颅内段和海绵窦段,按照从远端到近端的顺序分为五段,分别为C1-C5段。Fischer的方法主要是用来描述脑血管造影上颅内肿瘤造成动脉推挤而提出的。缺点:①逆血流方向;②未包括ICA颅外段。



图2 1938年德国医生Fischer的五段法


2 Gibo和Rhoton的方法


是将颈内动脉全长,按照从近端到远端的顺序很简单地分为四段,即:

Cervical(颈段)

Petrous(岩段)

Cavernous(海绵窦段)

Supraclinoid(床突上段):床突上段按照分支分为眼动脉段、交通段和脉络膜段。


在临床上是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图3 1981年Gibo和Rhoton的四段法


3 Lasjaunias的方法


按照胚胎学发育来命名,有助于理解节段性未发育和永存原始动脉的存在。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很少。



图4 颈内动脉胚胎发育



图5 Lasjaunias的方法


4 Bouthillier的方法


是将颈内动脉全长,按照从近端到远端的顺序分为七段,即:

①C1段:颈段(cervical segment);

②C2段:岩段(petrous segment);

③C3段:破裂孔段(lacerum segment);

④C4段:海绵窦段(cavenous segment);

⑤C5段:床突段(clinoidal segment);

⑥C6段:眼段(ophthalmic segment);

⑦C7段:交通段(communicating segment)。


特点:①按照血流方向来命名;②按照ICA的解剖来命名,利于描述解剖。

这也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方法。神经影像科和介入医生大多数喜欢这样的分类方法。我本人倾向于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颈内动脉。



图6 Bouthillier的方法



图7 Bouthillier的方法




图8 Bouthillier的方法解剖图



5 颈内动脉虹吸部


颈内动脉虹吸部也是一个经常被神经外科医生提到的概念。


当从侧面观察时,海绵窦段(C3段)与颅内段(C4段)有几处弯曲呈“S”形,这些部分总称为颈动脉虹吸部(carotid siphon)。“S”的下半主要由海绵窦段构成,凸向前方;上半主要由床突上段构成,凸向后方,前凸和后凸的连接处位于前床突内侧。




湖北脑血管”微信公众号由赵沃华医生负责运营,主要发表一些与脑血管疾病诊疗有关的学习笔记,与同行一起交流,学习和提高,欢迎大家关注。

“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沃华: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27期:颈内动脉分段方法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27期:颈内动脉分段方法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1期: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
【转载】Fischer 2012/2013 (1)(全)
颈内动脉走行分段(1)概述和颈段
【推荐】颈内动脉走形(1):概述及颈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