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徐氏文史简读本》-第五章 十大郡望

【江苏徐氏】·用文字传播徐氏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关注我们哦

中华徐氏文史简读本

第五章 十大郡望

郡望:郡是地方的一种行政建制,战国时郡是县的上级行政机关。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称为郡望,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

唐代是徐姓发展史上空前繁荣时期,徐姓的郡望总数达10个,分别是:东海郯州、长城、东莞姑幕、高平、新丰、瑕丘、琅琊、东阳、洑阳、于潜。

经过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扫荡之后,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政治、经济上的势力才全面衰落,士族和寒庶终于混而不分,郡望的观念也日渐淡漠,隋唐以后,徐姓没有再出现新的郡望。

第一节 东海郯州郡望

东海郯州是徐姓中最早的一个郡望,自徐国第一代国君若木始居东海(齐鲁地区,今属山东省)起,东海成为徐姓的祖居地,有“天下徐氏出东海”之说。

东海郯州徐姓的昌盛,当从徐宁开始,他是东海郯州徐氏家业的奠基人。相传徐宁的叔父徐祑,仕晋郯城令,喜爱郯城的山水之美,遂安家定居。他曾对家人说:“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公出焉,百余年后,我子孙必钟此灵,表振东海。”徐宁,汉涿郡太守徐明<注>九世孙,字安期,郯州人,通郎有素德,少时很知名。永嘉之乱,许多中原士族南迁江左,徐宁在舆县(今扬州)任县令。桓彝是当时的大名士,一次路过舆县,和徐宁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最初,历任元、明、成三朝,执朝政的廋亮曾嘱咐桓彝给自己找个适合做吏部郎的。这次桓彝进京一见廋亮就说:“为卿得一吏部矣。”廋亮问:“人呢?”桓彝说:“徐宁真海岱清士。”徐宁被任命为吏部郎,自此飞黄腾达,官至左将军、江州刺史。徐宁的发迹有一定的偶然成分,但在那个注重人物品评的时代,如果徐宁没有高雅的谈吐、脱俗的气质,恐怕也不会入桓彝的法眼。

时代的交替、历史的变局又给徐宁的后辈子孙提供了兴旺发达的机会。南北朝时期,徐宁的孙子徐羡之是刘宋开国宰相。徐宁的后代徐湛之、徐孝嗣在宋、齐两朝都做过宰相,徐绲是齐侍中,徐摛是梁左卫将军,徐勉是梁尚书仆射,徐陵是陈尚书仆射,徐俭是陈右军将军,徐德言是陈太子舍人、隋国子博士。到了唐代,徐宁的后辈徐文远是国子博士,徐有功是右司郎中、大理寺少卿,徐商相懿宗、徐彦若相昭宗,父子均为宰相,成为宰相世家。因这一支徐姓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世居高官,地位非常显赫,形成了徐姓最著名的东海郯州郡望。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

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1、秦朝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两汉时下辖三十七县,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一带地区。

2、东晋时期侨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西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2年)北方五个少数民族动乱,割据建国,史称“永嘉之乱”,又称“五胡乱华”。大批北方士族为避战乱而南迁,他们大多相聚而居,并保持原来的籍贯。东晋初,统治集团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均沿用北方原地名,来安置北方士族,借以缓和南北士族间的矛盾,以巩固其政权。如治所在京口的东海郡,就是为南迁的郯城等地的东海郡士族和居民而设立的,下设的县中有郯城,这个侨置县在唐贞观六年壬辰(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城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属山东临沂地区。

3、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注:徐明

1.明为涿郡太守,见《汉书·王尊传》

2.67世明,丰子,讳明源,字玄通,号肖林,居浙江天长,仕西汉杭州枢密史。配朱氏,生一子迁。

——《通鑑·联宗统系篇》第91页

一、东海郯州郡望世系简图:

祚之:宁四子,字兴民,晋为秘书监,官上虞令。为徐摛、徐勉、徐绲七房堂兄弟共祖。

二、何光岳著《中华姓氏源流史》提供了另一个版本,供参考。

《元和姓纂》:徐氏,颛顼之后,嬴姓。伯益之后,夏时封于徐,至偃王为楚所灭,以国为氏。汉有河南太守徐守、徐明,又有徐俭。“东海郯州”自明五代孙宁过江东,生祚之、钦之、美之。

美之:【《新唐书》:“羡之”】

聿之:【《新唐书》:湛之— 恒之—孝嗣 】

聿之

倱:【《新唐书》:绲】

君游:【《新唐书》:君宾】

有忠:【《新唐书》:有道,字弘度,鞏丞】

俭:按《新唐书》拟为71世师俭

充:拟为73世统

机:拟为74世玑

融:南昌令

勉:梁尚书仆射,居相位二十年

悱:晋安内使

矩:度支尚书,后梁右仆射

第二节 长城郡望

长城是从东海郡分出的郡望。徐宁曾孙徐广之,是东晋吴兴太守,他迁居长城(今浙江吴兴、长兴一带),自此徐姓人在长城繁衍起来,传八代孙徐孝德,唐水部员外郎,兖州刺史,终官沂州刺史。徐齐聃,孝德子,八岁能文,唐太宗召试,赐所佩金削刀。高宗时,齐聃为崇文馆学士,时妹(孝德次女)为皇帝婕妤,为了避嫌求出为桃林令,累迁西台舍人。徐坚,齐聃子,历任万年主簿、集贤院学士、绛州刺史,封东海文公。徐坚生二子:峻、峤。峻,金部郎中,生子旻,驾部员外郎;峤,中书舍人、河南少尹。自孝德至旻,五代入省;自齐聃至峤,三代中书舍人,都是显赫的高官。徐坚和他父亲齐聃相次为学士,以文学著名,姑为太宗充容,亦有文藻,人们议论“徐坚家族可比汉朝的班固家族”。

长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设置长城县,治所在今浙江省长兴县东,辖境相当于吴兴、长兴县一带。

一、长城郡望世系

81世 显民:齐振威将军。子僧珍。

82世 僧珍:齐著作郎。子文整。

83世 文整:字懋勤,梁云骑将军,阳平太守,慈源侯。子综。

84世 综(530—613):陈稜威将军,始安太守,驸马都尉。子方贵

85世 方贵(555-606):陈奉朝请,隋怀州参军、伏波将军。子孝德。

  ——《大唐沂州刺史徐孝德清德碑》《大唐故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赠太子少保东海徐文公神道碑铭并序》

《新唐书列传》《中华徐氏历史文化荟萃》何光岳著《中华姓氏源流史徐氏》等所列“长城郡望世系”大同小异。供参考。

二、存疑备考

《锡山徐氏宗谱》:

101世 坚:字元固,唐中宗朝万年主簿,十八学土之一,与同宗衢州刺史徐峤同建偃王庙。

102世 峤:字巨山,唐开元时为衢州刺史,累官中书舍人。

104世 放:字达夫,唐元和九年为会稽刺史时,重修偃王庙,韩愈撰《重修偃王庙碑记》

存疑:徐峤,《新唐书·列传》记载,徐峤为徐坚子,没有任刺史。徐放,营州栁城人,与徐陵没有直接关系。

第三节 东莞姑幕郡望

东莞姑幕是徐姓较早的郡望之一,自西汉徐费被封东莞侯,便世居此地。

三国魏时,徐奕,字季才,曾避难江东,为孙策所用。后回东莞,三国魏时任丞相长史,镇抚西京,曹操曾对他说:“你的忠贞坦荡,古人也没有超过你的。”魏建国后,被任命为中尉。西晋“永嘉之乱”时,东莞人徐澄之,与同乡臧琨率本家子弟和乡里族众一千多家南渡长江,定居京口(今镇江市),成为当地望族。其子徐藻,东晋都水使者。徐邈,藻长子,字仙民,东晋孝武帝“招延儒学之士”,经太傅谢安举荐,44岁时补中书舍人,历官祠部郎中、骁骑将军,子二:长子徐豁,晋末太学博士,南朝宋时,初为尚书左丞,山阴令,精练明理,为时所重,官至始兴太守;次子徐浩,晋散骑常侍,西阳太守。徐广,藻次子,字野民,东晋史学家,好读书,七十高龄时还每年把《五经》通读一遍。历任秘书监、祠部郎、文学祭酒、骁骑将军,被封乐成侯,子:翰。

魏晋时期,东莞徐氏一枝独秀。

东莞姑幕郡望出自高平北祖上房,对照“高平北祖世系”,其传承脉络如下:

姑幕县西汉始置,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东汉建安年间置东莞郡。西晋元康间移至莒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诸城、临朐、沂水、蒙阴、沂源等地。

第四节 高平郡望

高平也是徐姓较早的郡望之一。东汉徐范和他的儿子徐仲长避难到山阳郡,并在此定居下来。

徐仲长的后代徐远,北齐时曾官至西兖州刺史、新阳王。【注:《中华姓氏源流史》称:远生荣】他的孙子徐太元(玄),唐高宗时初任杭州参军,后官至仓部郎中,秘书少监,以德行为时所重。

徐范——仲长——远——荣——太元(玄)

高平,东汉属山阳郡,晋代设高平国,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南部,下辖六县,相当于今山东省的嘉祥、巨野、金乡、鲁台、兖州、邹县等地。南朝宋设郡后移至高平,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南。唐代隶属兖州。

第五节 瑕丘郡望

瑕丘是从高平徐氏分出的郡望。据《中华姓氏源流史》记载,北齐徐州治中徐状,称本是高平人,居瑕丘,曾孙徐仁会唐高邮令。徐仁会子徐彦伯,名洪,七岁能文,结庐太行山下,授任薄州司兵参军。当时,司户韦嵩善判,司土李亘工书,而彦伯善辞,时称“河东三绝”。武则天时彦伯为给事中,齐州刺史;中宗复位,改任太常少卿,以修《武后实录》封高平县子,卫州刺史,官终太子宾客。彦伯子徐锷,字融奏,历任户部员外郎,司封郎中,洛阳令。

状—X—X—仁会—彦伯—锷

西汉最早设置瑕丘县,晋代曾一度废掉,隋代割邹县、汐阳、平原三县复置瑕丘县,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县西。

第六节 新丰郡望

新丰也是从高平郡分衍出来的一个新郡望。北魏时徐微从高平跟随孝武帝进入关中,从此定居新丰。徐微子徐招,西魏度支尚书,金卿男;徐招生二子,长子徐会,生子正则,唐眉山刺史。徐招次子徐寔(实),隋光禄卿,生二子:长子仁轨,唐龚州刺州;次子徐庄,唐银州刺史,其子元挥,都官郎中。这支徐氏在隋唐相当显赫。

西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以骊邑县改名新丰县,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阴盘城。北周闵帝元年(537年)移至今临潼县东北新丰镇。

综合高平、瑕丘、新丰三郡徐氏世系:

注:①东汉,高平郡望始祖。②北魏,新丰郡望始祖。③北齐,瑕丘郡望始祖

第七节 琅琊郡望

三国魏仆射徐宣(注)的后代,在这里居住,后逐渐形成望族。南朝宋有徐爰,他初为东晋琅琊王大司马府中典军,东晋末随刘裕北伐。刘裕称帝建立南朝宋,徐爰官至宰相,大权在握,左右朝政。徐爰子徐希秀,南朝齐淮南太守,孙徐泓,南朝齐历任秣陵令、建康令,湘东太守。

琅琊郡:秦代始设,治所在琅琊县,即今山东省胶南县西南夏河城;西汉移至东武县,即今山东诸城县;北魏移至即丘县(今山东临沂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半岛东南部;南朝宋改名为南琅琊郡。

注:徐宣(169—236),广陵海西人,字宝坚,仕三国魏历任齐郡太守、御史中丞,封津阳亭侯,迁左仆射。据徐术佳《徐氏源流》第三卷“宰相世系表校正”记载,徐宣的父亲是北祖上房世系71世徐谟。

第八节 东阳郡望

东阳徐氏自汉代徐衡迁居到高平,他的孙子徐饶又迁回东阳,传至晋代徐熙之(又名熙),一代名医,官洑阳太守。再传到南北朝时,徐文伯、徐謇(成伯)二兄弟,承袭家业,皆善医术,时称“徐家神医”。徐文伯孙子徐之才,自幼聪明,13岁为太学生,有名的神童,精通医术,机敏善辩,在北齐官至尚书令、侍中、太子太师,封为西阳王。徐之才弟徐之范,也因医术高明,为北齐皇宫御医,被封西阳王。徐之才的孙子徐师顺,唐代胜州总管、高平公;徐之范的孙子徐仲宗,唐卫尉大卿、任城公。

69世 衡:汉袭龙乡侯

78世 熙之:字仲融,一代名医,官洑阳太守

79世 秋夫:讳晋,从父习医,尤精医术,曾为射阳令,后定居盐城行医。

80世 道度:讳㬇,世精医术,官至兰陵太守。

82世 雄:文伯子,世精医术,南齐散骑常侍。生子:之才,之范

东阳县,秦代最早设置,地点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的东阳城。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设置东阳郡,地点在长山县,即今浙江金华县,辖境相当于今浙江省东阳、义乌、兰溪、金华诸县。

《野史逸闻》记载了徐家神医的传说故事

徐熙之 崇尚“黄老之学”,在秦望山(杭州南,五代时潮沙涨没)过着隐居生活。有位道士路过向他讨水喝,之后留下一只葫芦,说:“你的子孙就用这个道术来拯救人世吧,必定能得至二千石的报酬。”徐熙之打开葫芦一看,原来里面装的是扁鹊的医书一卷。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医术,终于命振四方,官做到洑阳太守。

徐秋夫 徐熙之的儿子,任射阳县令时,曾经有一次,他听见鬼在呻吟,声音非常凄苦。徐秋夫问道:“你这鬼,要干什么?”鬼说:“我家住阳县,因患腰痛病死,现在虽然做了鬼,但还是疼得不能忍受,听说你医术很好,慕名上门,恳请你救救我。”徐秋夫说:“你是鬼,没有形状,我怎么给你治疗啊?”鬼说:“你只要扎个草人,按穴位用针就可以了。”徐秋夫按着鬼说的,扎好草人,在四个穴位用了针,腰部、肩部的穴位用了针。又摆酒供食,祭祷一番,就把草人埋了。第二天,有人来谢徐秋夫,说:承蒙你为我治病,又为我设祭,除病解饥,你对我的恩惠太多了,真该好好谢谢你!”说完,忽然不见踪影。与徐秋夫同时代的人,都佩服他能通鬼神。

徐文伯 曾与宋国的少帝一起出门,遇见一位孕妇,懂得医求的少帝给孕妇诊脉后说:“是个女孩”。徐文伯诊视后却说:“一男一女双胞胎,男孩在左边,比女孩小一些”。后孕妇分娩,果然如文伯所说一模一样。

第九节 于潜郡望

于潜徐氏是徐偃王的后代。唐代为杭州望族

于潜:西汉设于替县,东汉改为于潜县(今浙江省临安县于潜镇);唐代属江南东道杭州府。

第十节 阳郡望

洑阳徐氏也是徐偃王后代。后世无闻。

洑阳郡:西汉设置,治所洑阳县(今河南省洑阳县西南);北魏移至鄄城县(今山东省鄄县北旧城集),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滑县、洑县、范县,山东省郓城、鄄城等地。

附:称“徐偃王后裔”的徐氏

一、湖州双林徐氏

始祖徐鸿,字范叔,唐僖宗时任镇海节度使,以官为家,由金华迁居湖州长山,传二十四世徐邦交迁居杭州。邦交曾孙徐臣镛清初自杭州迁居湖州东门外双林镇。

二、松阳古市徐氏

明清之际,徐继善、继亨兄弟自金华武义柳坦庄迁居松阳古市。松阳,浙江南部靠近福建的一个县城。

三、山阴安昌徐氏

道光八年(1828年)版《山阴安昌徐氏宗谱》序:始祖偃王者,世封于徐,行仁得民,穆王忌而伐之,逊彭城而之越,即薄里山中居焉……清溪麓有偃王庙,自汉迄唐如故。唐大中十二年(859年)裘甫在渐东起事,徐族受焚掠。有徐鹏,字大举,年方数岁,逃别地获免,安定后回故里,重建家业,为一世祖,至第14世徐善富,当元末兵起,奉母避乱迁居双桥,又传三、五世至徐元,名守愚,由双桥迁于安昌镇洞桥之南,遂为安昌徐氏始祖。

佐证资料

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二:徐 [刊《钦定四库全书》]

徐,颛顼之后,嬴姓伯益之子,夏时受封於徐,至偃王为楚所灭,以国为氏。汉有河南太守徐守、徐明,又有徐俭。

东海郯州 自明居五代孙宁①,过江东,生祚之,生钦之、美之②。美之,宋司徒。钦之生逵之,宋沛郡太守,尚武帝女会稽公主。生湛之,司徒。生聿之③。孝嗣,齐尚书令、太尉。生倱④,梁侍中。生君游、君旧、君敷⑤。君游生澄⑥。澄生文远,⑦。生蛟⑦,光禄少卿、安定太守。生涛,检校员外郎。有忠,洑阳令,生浑,吏部员外。襄,陈留太守、采访使。君敷曾孙筠,唐礼部侍郎、右常侍。生皎、昭、昕。皎生诩、谧。诩,许州牧,生仪、向。仪,祠部郎,生雅、粲。粲,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向,司勳员外。陈,宋荆州刺史。谧孙挚。昭,虞部郎中。生孟尝,越、相二州刺史,致仕。昕,万年令。生琇,冀卅刺史。生縯,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生缜、宏毅。缜,朗州刺史。宏毅,侍御史。

俭孙充。充次子机,生韬。韬生逸、监。逸元孙超之,生摛,梁左卫将军。生陵、孝克。陵,陈尚书仆射。生俭、份。俭,右军将军。生德言,陈太子舍人,隋薄州司功。份,陈中书舍人。生令言,唐中书舍人,生茂宏。孝克,陈都官尚书、隋国子博士。监元孙融,南昌令。生勉,梁尚书仆射,居相位二十年。生彝倫式序⑨,生山松⑩悱、矩⑾。悱,晋安内使。矩,度支尚书。权,后梁右仆射。孙瑜,生元度,唐弋阳令。

东阳偃王之后,汉徐衡徙高平。孙饶又徙东阳。七代至融。融五代孙之才、之范,并北齐有传,继封西阳王。之才,官至尚书令。孙师顺,唐胜州总管、高平公。之范孙仲宗,卫尉大卿、任城公。生庆、祚。庆,右司郎中。祚,度支郎中。

东莞姑幕 汉费封东莞侯,因家焉。晋有邈、广。子孙无闻。

高平 山阳县今隶兖州。后汉徐范,生仲长,避难山阳居焉。北齐徐远,仲长之后,官至西兖州刺史,新阳王。生荣,孙太元,唐倉部郎中。

长城 与有功同承宁。宁曾孙广之,晋吴兴太守,因居长城。八代孙孝德,唐水部郎中。生齐聃,西台舍人。生坚,中书舍人,刑礼黄门三侍郎,左右常侍、东海文公。生峻、峤。峻,金部郞中。生旻,驾部员外。峤,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生昙、晕。自孝德至旻,五代入省;自齐聃至峤,三代中书舍人。

琅琊 晋⑫仆射宣之后,宋有徐爰。

洑阳 偃王之后,今无闻。

於潜 偃王之后,为杭州望族。

新丰 本出高平徐范之后,西魏度支尚书、金乡男徐招,有传云:父征自高平从魏孝武入关,始居新丰。招生会、实、云。孙仁轨,龚州刺史。会生正则,眉川刺史。实生庄,银州刺史。生元挥,都官郎中。

瑕邱 北齐徐州治中徐状称本高平人,世居瑕邱。曾孙仁会,高邮令。生彦伯,给事中、工部侍郎、右常侍、太子宾客。生侨、锷。锷,洛阳令、司封郎中。

诸郡徐氏(略)

注: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①五世孙:应为九世孙。②美之:应为羡之。③生聿之:应为湛之生恒之、聿之;恒之生孝嗣。④倱:应为绲。⑤君游:应为君宾。⑥澄:应为澈。⑦倫,邠王司马:应为惀,岐、庆二王司马。⑧蛟:应为瑴。⑨生彝倫式序:并非徐勉子之名,而是“勉居选官,彝倫式序”,紧接“居相位二十年”。“生”多余的。⑩山松:应为崧,徐勉长子。⑾矩:后面缺“权”字。徐勉四子:崧、悱、矩、权。晋仆射宣:误。应为三国魏仆射宣。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齐医学家徐之才籍贯问题辑考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徐姓人物?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五十六卷
王氏传统二十一望三十八郡望及四十四望
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48)——孙权清理门户·平定山越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江西省—-— 景德镇市乐平市塔前镇上徐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