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制|庑殿顶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多种多样,种类丰富,其中常见的形制主要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和盝顶等。而庑殿顶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规格最高、形制最老、营造技艺最为考究、自身体量最为宏大的建筑,本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庑殿顶建筑的奥秘。

庑殿顶根据其造型特征又称为五脊顶、四注顶、四阿顶,即四面排水的五脊四坡式屋顶,其前后两坡交汇处为正脊,左右两坡共四个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两端,左右两坡和前后两坡成45°相交,形成四坡略微向内倾斜的凹曲屋面,看起来像是欲展翅高飞的鲲鹏,灵动而又气势恢弘。 

(庑殿顶建筑顶部示意图

中国现存的几个重要庑殿顶建筑包括山西忻州佛光寺东大殿(唐)、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大殿(辽)、山西万荣稷王庙正殿(北宋)、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大殿(辽)、北京长陵陵恩殿(明)、北京故宫太和殿(清)等。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单檐庑殿顶

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大殿,单檐庑殿顶

山西万荣稷王庙正殿,单檐庑殿顶

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大殿,单檐庑殿顶

北京长陵陵恩殿,重檐庑殿顶

北京故宫太和殿,重檐殿顶

下面从庑殿顶建筑的柱网排布构架组成两部分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的奥秘。

   柱网排布    

庑殿顶建筑根据其重要性不同可以分为重檐和单檐两种形制,其中重檐庑殿顶是所有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建筑屋顶形制;另外,根据建筑功能不同,庑殿顶建筑又可分为宗庙、宫殿以及门庑(例如山门等)。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不同时期的庑殿顶建筑其对应的平面柱网也会有所区别。

唐宋时期

在这一时期,庑殿顶建筑一般会采用殿堂型构架。前期文章给大家分享过,殿堂型构架平面对应有四种布局形式(中国古建筑之构架体系一),分别是分心槽、单槽、双槽和金厢斗底槽,其中单槽、双槽和金厢斗底槽可搭配副阶周匝。对于庑殿顶建筑,门庑类一般会用分心槽,重檐类一般会用带副阶周匝的组合平面布局。

殿堂型构架平面对应有四种布局形式

蓟县独乐寺山门,门庑类单檐庑殿顶


明清时期

在这一时期,庑殿顶建筑的平面柱网布局一般会有四种,分别是——

一、三排无廊中柱式,此种柱网一般是用于门庑、小型房屋,多为三、五间面宽。

三排无廊中柱式,北京太庙大戟门三排六列柱网

二、四排多列式,此种柱网一般是用于常规体量的单檐庑殿顶建筑,多为七、九间面宽。

四排多列式

三、六排多列式,即在四排多列式周圈加了一排副阶构架,此种柱网一般是用于最高规格的重檐庑殿顶建筑,多为九、十一间面宽。

六排多列式,北京故宫太和殿柱网

四、减柱造式,即给平面柱网做减法,一般是为了让内部空间更加开阔,相应减除掉一部分内部金柱,加大内梁截面和跨度,而外檐柱不做调整。

(减柱造式

     构架组成    

庑殿顶建筑构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正身构架山面与转角构架

正身构架

宋《营造法式》中,庑殿顶建筑一般采用殿堂型构架,正身部分分为柱网层、铺作层和屋架层三个部分,在前期文章中已与大家分享。(中国古建筑之构架体系一

宋《营造法式》中庑殿顶建筑构架立面分布

明清时期,庑殿顶建筑一般采用5~11架进深的排架构架,具体为五檩或七檩中柱式七檩或九檩前后廊式以及多檩横梁组合式构架

五檩或七檩中柱式构架一般是用于门庑类建筑,中柱把构架分为前后对称的两个区域,类似于宋《营造法式》中的分心槽,中柱每侧采用三步或双步梁。
五檩中柱式构架
七檩或九檩前后廊式构架一般是用于单檐庑殿顶建筑,此种构架是在五架或七架梁基础上前后增加附属檐廊而成,是一种整体大构架搭配局部小构架的组合形式。
七檩前后廊式构架

九檩前后廊式构架
檩横梁组合式构架一般是用于规格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因为建筑宏大的内部空间,使得其进深非常之大,所有此类建筑构架需采用七架梁搭配前后步梁,形成一个构架组合体。
多檩横梁组合式构架
明清时期建筑的梁最大跨度只能做到七架,如果还想要加大建筑的进深,只能是在主构架基础上增加步梁,即使这样房间的进深最大一般也不会超过11架,但是故宫太和殿特殊,它做到了13架,这体现了极高的皇权地位。
下面展示一张九檩庑殿顶正身构架,来讲讲此类构架的荷载传递机制。首先,整个屋面荷载由各个桁木直接承担(包括脊桁、上金桁、中金桁、下金桁、正心桁);其次,桁木通过各类瓜柱(脊瓜柱、金瓜柱和柁墩)将荷载传递至各类架梁(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和挑尖梁);架梁再将荷载传递至檐柱和金柱之上,柱最后将荷载传递至基础。而面宽方向的各类枋木构件(包括脊枋、上金枋、中金枋、下金枋、大小额枋)起到了加强构架整体受力性的作用。
九檩庑殿顶正身构架

江南《营造法原》中,庑殿顶建筑被称为“四合舍”,进深在六~十二界区间。常规的庑殿顶建筑采用内四界,前后加回廊的构架组合;进深稍大的建筑,一般采用内六界,前后加双步或者回廊的构架组合;如果是建筑规格较高,进深比较大的建筑,一般采用内六界,前后加双步,在此基础上再加设回廊的构架组合。
江南《营造法原》中庑殿顶建筑正身构架,苏州文庙大成殿实例,内六界+前后双步+回廊组合
山面和转角构架

庑殿顶前后两坡和山面两坡檩桁布置的逻辑有所不同。从前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前后两坡檩桁为沿着建筑整体面宽方向搭设于整体进深方向的梁架上;而山面两坡檩桁本身就与建筑主受力梁架平行,那么搭设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引出两种特殊的檩条结构搭接方式,它们是顺梁法趴梁法

顺梁法,就是在檩条的下方设置与面宽方向平行的梁架,其一端搭在山面檐柱上方,梁头做成桁椀状,另一端则插入金柱侧身,通过设置此类梁架来承托檩条传递的荷载。

顺趴梁法,就是在山面梁架没有柱支撑的情况下采用的结构处理方法,即将山面梁架两端或者一端搭在檩桁或者是进深方向的梁架上,外侧做成假梁头造型。

顺梁与趴梁示意

因此,顺梁法和顺趴梁法是山面梁架搭设逻辑正好相反的两种结构处理方式,这两种方式在庑殿顶建筑中经常搭配使用。如在建筑山面有檐柱承接的话,山面最底层会用顺梁,顺梁承托檐檩和下金檩,而在下金檩上部则采用顺趴梁,顺趴梁上部承托中金檩,按照这种方式依次搭设至脊檩。

而对于转角部位的结构处理方式,则是先从下金瓜柱开始,依次设置大角梁和子角梁,向上接续由戗,一直到和脊檩相接。此处的角梁和由戗起到连系每层两侧相交檩桁的作用,同时承托屋脊瓦作的荷载。

除了上述所说的顺梁法和顺趴梁法以外,古人还发明了递角梁法抹角梁法

递角梁法,前提是有金角柱或者是脊檩端有支撑其的落地柱,它的原理是在角檐柱和脊檩下方的落地柱之间搭设45°方向(转角位置)的水平斜梁构件,在递角梁上设立瓜柱来承托山面檩桁,其长度随角延长,有“方五斜七”的推算口诀。

递角梁法
方五斜七法示意

抹角梁法,即在与转角位置成90°、与正面檩桁成45°相交方向设置水平斜梁,其中轴线要穿过各层檩桁交点,在它的上方设置金瓜柱来承托檩桁,这样依次累叠,承托山面檩桁。

抹角梁

以上就是庑殿顶建筑的知识,本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下期见。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古建筑构造技术(第2版)》——王晓华

2.网络资料。

... The End ...

古建漫谈

一个醉心古建筑的小二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歇山建筑结构做法分类探析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孔庙的主要建筑结构式样
【最全】木构架梁架基本组合形式(下)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北宋·国保)
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