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建之美III-拆的是东墙,撞的是南墙

古建之美第二篇突然3w+了...
所以,给了我们作的底气!第三篇,来说说最难的结构吧,唠唠柱子、梁架、桁檩...那些藏在雕梁画栋之下,古建的骨骼。

本文略硬核,阅读时间10min至无上限。需要快速定位拆东墙补西墙的,请至04直达。

古建系列前两篇,请戳下或至文末专辑阅读:
古建之美-先来看看屋顶吧
古建之美II-所谓“门当户对”


不说人话的结构专业

说古建结构前,我们先对比一下现代建筑设计分工。大体上分为:

建筑专业:管的是建筑外观长什么样,一共多少层,每层什么形状什么功能,每层有多大;

结构专业:楼能造多高,堆多重的东西,室内多少柱子,主要用什么结构材料;

如果含室内,精装修专业:直面终端客户,五彩斑斓的黑。其他的比如安装/给排水/暖通/景观照明等等巴拉巴拉专业,嗯,小众且不重要...(以上为常见业主视角,这边如果有土木工程背景的小伙伴欢迎评论区吐槽)

两大专业的分工可见,建筑专业决定了设计方向,结构专业更多是配套技术支持,所以代表设计院对接业主的通常都是建筑。

不过么,真实原因业内人士都知道。因为,结构的基本不说人话,会被甲方爸爸打的。

毕竟,结构的图纸是长这样的(左:建筑;右:结构)。

综上,现代设计更多是按照专业能力分工的。

比如鸟巢,建筑专业决定建筑形态,但是结构配合技术后发现荷载有问题需要减少“巢”的钢用量,建筑再根据意见调整方案扩大空隙。

但古建是按照构件来分工的。简单来说就是地基一部、台阶一部、梁架一部、装饰一部等等等等。

如果要说古建结构,那主要说的就是大木作部分——梁、柱、枓、栱、檩、椽。

从古建制造说明书开始

最早书面记录”大木作“部的是一本北宋天书,古建系列第一篇中提到过的营造法式,堪称北宋工程量清单定额。

嗯,书是好书,但是看不下去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梁思成先生,中国古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在回国加入营造学社、完成十数年实例考察调研、著作《中国建筑史》后,才正式开始对天书的系统性注释翻译。
直到梁先生辞世前,才基本完成注释基础文本,经过整理遗稿,最终在1982年出版上册、2001年出版全书。豆瓣评分9.0,16人评价。注释详细,图解颇多,功德无量。
不过,还是看不下去>_<。


题外话,《营造法式》是在上世纪初重现于世的,1925年梁思成先生在宾大建筑系念书,收到了父亲梁启超寄来的陶本:

“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己朱桂辛校印莆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宝....”

我们不知道梁林两位先生回国后加入营造学社开启一生的古建考察测绘之旅是否始于《营造法式》,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人给幼子取名梁从诫正是因为北宋年间的这位将作监。

梁启超先生手稿

营造法式的编撰背景是北宋末年的贪污腐败,简而言之就是急需一本建造国标,因此是以工业生产的思路编写的指导性操作文件,目录基本就是古建步骤。

后世研究营造法式,更多是为了考据北宋期间建筑规制。但该书在工业上最大的意义是确定了各构件比例换算之法,用工程量清单确定定额。
例如,和工人结算工资,AKA计算劳动定额,首先按四季日的长短分中工(春、秋)、长工(夏)和短工(冬),长短工各减和增10%。



造一栋古建一共几步

从确定地块红线开始,到完成结构封顶,一共七步。

一 抄平放线

二 开挖槽基

三 筑基砌磉

四 安置柱顶

五 包砌台明

六 椽望安置

七 毡背铺瓦

好的接下来我们说些能听懂的人话。

简单说前三基本都算是地下隐蔽工程,把地块整平、确定是造一栋房子还是一个园子,在地上定好每栋的占地面积,拉线开槽。

然后就需要定房屋结构了。

首先中国古建都是木结构,承重方式主要三种,目前留存至今的大型古建通常都是气势恢宏的公共建筑,无一例外都是抬梁式

井干式屋内无柱子无梁,靠墙体承重。
穿斗式用柱和梁搭成网状结构,室内柱子很多。
抬梁式是在穿斗基础上发展了移柱,梁柱的接驳方式也做了调整,室内正中的空间可以无柱。

来看一个典型的抬梁式柱网平面图,屋外设一圈檐廊,屋内无柱。

定好了每根柱子的位置,接下来就是(四)安置柱顶石,在每一根柱子的位置下放一块石座。

柱顶石的作用是防潮以及使木柱更加稳固,后来发展出了无数纹样

柱网定了,就是(六)椽望安置,石座上立柱、柱上斗拱、拱上椽(chuan)子、檩(lin)条




看到这里有点晕的先别晕,我们来看看最晕的大木作构件名称。

简而言之,各种构件在不同位置会有不同名称,比如金柱、檐柱,我们抓后面一个字就行。
竖着的是、柱间穿过做局部加固的叫,柱上架、梁上和梁呈直角架着的是。到屋顶高度,沿屋顶坡面设,椽上铺屋面瓦片,也就是(七)毡背铺瓦



用文字表达略有欠缺,这边推荐一个up主,小红薯搜索“混知”,5分钟的漫画抬梁式搭建说明了解栋梁之才梁上君子出自何处。


前文的大木作构件名称是最简单的说法,除了不同位置会加前缀,历朝历代还对构件有不同叫法。

比如宋朝有时将梁称作(fu2),什么时候呢,当梁横跨五根檩条的时候,就叫五架梁AKA四椽栿。另外还有柱础=柱砥(di3)、檩=(heng2)or(tuan2)、额枋=阑额、雀替=绰幕枋。

啊啊啊啊啊啊啊写到这里人都快碎了!

拆的东墙撞的南墙

说完了古建结构最重要的“柱子”,下面来说说最不重要的“墙”。

古建素来讲究“房倒屋不塌”,就是因为梁柱的框架承重结构,墙在柱间只起到了隔断作用。

标准古建都是坐北朝南,或南北穿透两面都有门,或者单南边开门。除了东西山墙(外墙),其余都是屋内隔墙。

看看养心殿,正中的明间次间贯通外,左右两侧室内布局并不对称,都是按使用需求做的隔断。比如最为出名的三希堂,只占最西侧尽间1/3,约8平米。

在古建坐北朝南、面阔大于进深的整体规制下,屋内的布局更多是通过南北轴线上的墙分割的,左右东西墙对等,所以拆下东墙可以原样搬到西墙位置,也就有了拆东墙补西墙一说。

古建房屋规制通常用面阔进深来表达,面阔方向两柱为一间,进深数檩
上图的正门明间左右各有一间,合计5间

至于为什么撞的是南墙,因为大门偏东侧呀喂,从最里一路往外狂奔,这要是不转弯不知变通不得撞到最南的墙上去么。

以上,古建之美第三篇,由于第二篇涨粉过快略微膨胀,调整了预告加塞一篇硬核小文。
下一篇,我们正式说小木作!替牛腿鸱吻脊兽瓦当滴水...说说那些繁复精美到令人落泪的古建纹样!



前篇评论区希望能推荐系统性古建书籍,嗯...确实没什么又全又浅的书,毕竟古建筑几乎可以学上一学期。实在要说,可以先看看下文,至少比营造法式注释本友好太多>_<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墙倒屋不塌”——看中国古建筑结构的神奇奥秘
浅谈古建筑中的柱、梁和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
《中国古建结构名称》——比较专业,有兴趣的可进来看看
古建结构‖“四个字”读懂梁架结构(四种基本型)
中国古建(四)——古建筑构件解析 (梁架结构篇)
古建伊始-大木作中的柱、枋、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