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历与节气
大家知道,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称作一回归年,其长度为:365.2422平太阳日,或365日5小时48分46秒。
以太阳的运行规律为依据而制定的历法称作阳历。其特征是:年的长短依天象而定,长度约为一回归年,因而与四季的寒暑变化,有了固定的对应关系,但与月亮的运行、朔望没有关系。
现行的公历属于阳历,一年12月365天或366天,每月天数有28、29、30、31四种,日期和星期没有固定对应关系,乱而不便。于是,近百年来,全世界共提出百余种改历方案,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佳方案四季12月历,特点是:一年四季,每季度3个月、13个星期、94天,全年364天,余下一天,置于年终作为国际公休日,若遇闰年则在六月30日之后置一闰日,这两日均不列入星期,不在日序之内从而使季节、月份、星期、日期固定对应,年年相同,永久可用。其格式如表:
四季历格式
季度
星期
一月
二月
三月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31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4  11  18   25
3  10  17  24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季度
星期
四月
五月
六月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31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4  11  18  25
3  10  17  24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
季度
星期
七月
八月
九月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31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4  11  18  25
3  10  17  24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季度
星期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31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3  10  17  24
4  11  18  25
3  10  17  24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  8  15  22  29
2  9  16  23  30 ※
我们现在使用的历书都并列着两种历日制度:公历和农历。公历由阳历演变而成,农历则属于阴阳合历。阴阳合历为何又称农历呢?原来,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同时流行着夏历、殷历、周历、颛顼历等几种历法。它们都属于阴阳合历,其中夏历应用最为久远,从汉武帝时期直至清末,代代沿用。辛亥革命以后,开始应用西历(公历),夏历退出政治舞台而转入民间。由于我国是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夏历和适用于农业的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遂有人称夏历为农历。1949年新中国成立,正式并列公历和夏历,给夏历确定规范化的名称——农历,并辅之以干支纪年。
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在民间使用了2000多年,在世界历法中独树一帜。二十四节气最初出现于《尚书》,最终形成于西汉初期,经历600多年。
二十四节气属阳历范畴,以回归年周期为制定依据,节气之间的时段是依太阳经行黄道的度数来划分的。天球黄道是圆形的,共360度,天文学家把黄道划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又把太阳在阳历3月21日经过的春分点确定为0度。以后太阳每前行15度就是一个节气,因而,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具体如下表。
节      气        黄道位置        日期
节    气            黄道位置             日期
立春    正月节      315        2月  4日或 5日
雨水    正月中      330        2月19日或20日
惊蛰    二月节      345        3月   6日或 5日
春分    二月中        0          3月21日或20日
清明    三月节       15         4月  5日或 6日
谷雨    三月中       30         4月20日或21日
立秋  七月节        135       8月  8日或 7日
处暑  七月中        150       8月23日或24日
白露  八月节        165       9月  8日或  9日
秋分  八月中        180       9月23日或24日
寒露  九月节        195     10月  8日或  9日
霜降  九月中        210     10月24日或23日
立夏    四月节       45         5月  6日或 7日
小满    四月中       60         5月21日或22日
芒种    五月节       75         6月  6日或  5日
夏至    五月中       90         6月22日或21日
小暑   六月节       105        7月  7日或  8日
大暑   六月中       120        7月23日或24日
立冬  十月节        225     11月   8日或 7日
小雪  十月中        240     11月23日或22日
大雪  十一月节    255     12月  7日或  8日
冬至  十一月中    270     12月22日或23日
小寒  十二月节    285      1 月  6日或  5日
大寒  十二月中    300      1 月20日或21日
为便于记忆,人们编了一首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相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含义,从中可以反映出这段时间的气候特点、转折方向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1、春分、秋分  昼夜平分,气候适中。
2、夏至、冬至  预示炎夏和寒冬的到来。常言: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伏”和“九”,就是再夏至后数伏,冬至后数九。
3、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立”是开始的意思,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既是天文学上的一年四季,也说明了农业上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生产规律。
4、雨水  预示下雪的季节过去了,开始降雨。
5、惊蛰  标志着冬眠的昆虫、小动物开始复苏出土活动——大地回暖到了相当程度,开始春耕。
6、清明  天气转暖,草木葳蕤,天清物明。
7、谷雨  表示此时降雨对谷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春播种子的出苗也需要雨水,所谓“雨生百谷”。
8、小满  草木繁茂,夏熟谷物的籽粒开始饱满,但还不成熟,故称小满。
9、芒种 “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芒种时节正是麦子成熟季节,需要及时夏收、夏管、夏种,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节,所以也称“忙种”。
10、小暑、大暑  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同时进入汛期,有“大暑小暑,淹死老鼠”之说。而“三伏”就正好到了小暑、大暑节气里来了。
11、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之意,表示炎热的季节结束,是天气又热变凉的转折点。
12、白露  气温下降快,湿度尚大,昼夜温差大,已达成露条件。
13、寒露  气温一天天变冷,露水很重,秋季作物进入了最后的成熟期。
14、霜降  天气更见冷,开始结霜,亦是棉花、甘薯等收获季节。
15、小雪、大雪  进入降雪季节,天气更冷了。
16、小寒、大寒  这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至后数“九”,“三九”就疏导着两个节气里来了。
二十四节气以其简明的名称,掂出了一段时间内的气候变化,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有表明季节变更的“二分”、“二至”和“四立”;有反映热量状况的“三暑”“二寒”;有指向降水变化、空气温湿度、水气凝华现象的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白露、寒露、霜降;还有小满、芒种等直接点明作物的成熟和收种情况;惊蛰、清名则从自然午后现象,遇事低温、气温的变化款,从而指示农事活动。纵观二十四节气,就能清楚地看出一年中气候的昼夜消长、天气冷暖变化等情况,从而为农业生产中的种、管、收、藏等农事活动提供了依据。是朴素的农业气候分析和农业气象预报。
谈到节气与农事的关系有一首二十四节气农事歌说得好。
一月小寒接大寒,施肥完了心里安。立春雨水二月到,小麦地里草除完。
三月惊蛰又春分,栽种树木灌水勤。清明谷雨四月过,油菜花黄麦穗新。
五月立夏小满来,割麦插秧把棉栽。芒种夏至六月终,玉米大豆播田中。
七月小暑大暑临,稻勤耕耘棉摘心。立秋处暑天渐凉,要割玉米和高粱。
九月白露和秋分,收稻再把麦田耕。十月寒露霜降至,收了大豆收甘薯。
立冬小雪天渐冷,相应号召售棉粮。大雪过后冬至到,选种积肥再生产。
还有一首弹词也十分高妙:
西苑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芳草风筝舞,谷雨茶余好养蚕。牡丹亭立夏花零落,玉簪花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义侠同耘夏至田。小暑节白罗衫着体,望湖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烂柯山寒露惊鸿雁,芦花荡清霜降蓼滩。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闺大雪红楼暖,冬至琵琶懒去弹。小寒高卧邯郸梦,一捧雪飘交大寒。
在这里,已看不到具体的农事活动,却涉及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有明显的文人情趣,与单纯的农事相去甚远。这表明二十四节气,已渗入人们生活很多层面,正成为人们计划社会活动的载体。人们在周而复始的社会活动中,需要有记载这些活动的工具。日历中的年、月、日、星期、虽然十分精确,但却很机械枯燥,对具体的活动没有普通的指导意义,二十四节气以其与周年的寒暑变化、降水状况、自然物候的相当准确的对应关系,形式更生动、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指导意义。
二十四节气在长期的使用中,为适应生产对时令更精细的计算和不同地区地气候特点,得到了延伸和发展,从而对“时”(最初是指农时)的表达更加精确确。
1、七十二候  最完善的记载是汉代《逸周书·时训解》,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一年共72候。每一候都对应地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称“候应”。它所总结出的物候现象,有生物和非生物两类,是对气象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二十四节气意义上,增添了指示和判断短期天气异常与否的征兆。
2、九九  从冬至这天算起,以九天为一个时段,称为一九、二九……到惊蛰前两三天的九九,来计算一年中较冷到最冷,又回暖的那些日子,谓之“数九寒天”。民间流传着九九歌谣: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行人大摆手,九九耕牛遍地走。
3、三伏  和九相似,被称为杂节气,用来计算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其意为隐伏以避酷暑。伏把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分为三段,即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第一个十天叫头伏或初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后数10天为末伏(三伏);中间的10天或20天则为中伏(二伏)。
4、梅雨  江淮一带的初夏,出现一种连阴天气,这时正是梅子成熟季节,故称梅雨;又因此是湿度大、温度高而叫霉雨。一般6月上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传统推算方法:芒种后(含芒种日)第一个丙日,为入梅日;小暑后第一个未日为出梅日。
入梅丙日计算公式:D=(7-Y)±10。这里的Y=5[单数年]0[双数年]+[年份后两位÷4]±10。如2013年的Y=5+(13/4)=8,D=7-8=-1,,10后为9,所以6月9日丙午为入梅日。
出梅日计算公式:D=12-Y,这里的Y=(年份后两位*5+[年份后两位÷4]±12。以2010年为例,Y=(10*5+[10/4]±12)=(50+2)±12,D=12-4=8。所以,出梅日为7月8日。
5、时令农谚  是二十四节气的扩展和补充,增强了节气指示农事的针对性、扩展了节气的应用地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宝贵的农业气象科学遗产,今天,人们仍然以节气知识安排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然而,现代农业气象科技,没能或很少结合二十四节气说明问题,使得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广大群众中推广起来很不容易。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明服务,尚有很多的工作可做。
附:有关的文字游戏
春夏秋冬回文诗;
春:笼堤绿柳弄春晴晓月明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秋红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红炉黑炭积残冬遇雪风
念法:(春)笼堤绿柳弄春情,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堤笼。夏、秋、冬亦如此。
唐伯虎也曾写过春夏秋冬连珠回文诗:
春:花枝弄影照窗纱映日斜    夏:莲新长水贴青钱数点圆
秋: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冬:梅枝几点雪花开春信来
读法如上。
有一首关于春的转尾连环回文诗也很有意趣,  晴春频来去蝶
16个字,顺逆两读成两首七绝。如右图                      喜                 恋
鹊                 花
噪前津柳媚新
还有一首属相诗不妨一读:
夜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方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鲁
君看蜇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沽酒聊从容。
手种猴桃垂驾缘,养得鲲鸡鸣喔喔。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2003-8-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五行八字
立秋将至,“六月立秋赶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老话有没有道理
中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的来龙去脉(月寒编辑整理)
关于历法的那些事 | 日志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再次强调:农历不是阴历!别再闹笑话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