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神节献礼 | 送你一个古代美女的梳妆台,还你一个闭月羞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何况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女子呢

女孩子化妆的历史由来已久

现在的女孩有化妆盒

古代的女子有梳妆台,有妆奁

化妆品一样不比现在的女性少

甚至有鲜花等天然食材做的脂膏等

都是可以吃的


女人节之际

让我们打开古代女子的化妆盒

教你画一个闭月羞花

还能学着自己做纯天然的胭脂水粉哦

口  红


南歌子 

(宋·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

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

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南乡子

(宋·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疑是昔年窥宋玉。

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

尽道有些堪恨处。

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给人健康、年轻、充满活力的印象。《唐书·百官志》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


口脂的种类计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共十六种,并称为胭脂晕品。

花 钿


花靥镇

(宋·刘安上)


花靥谁名镇,梅装自古传。

家家小儿女,满额点花钿。


妆梅

(清·陶德勋)


春来克色满含章,额点梅花学寿阳。

莫谓新妆偏爱淡,暗香浮动月昏黄。


花钿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古时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如宋人陶谷所着《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额 黄


偶  游

温庭筠


曲巷斜临一水间,小门终日不开关。

红珠斗帐樱桃熟,金尾屏风孔雀闲。

云髻几迷芳草蝶,额黄无限夕阳山。

与君便是鸳鸯侣,休向人间觅往还。


虞美人 红木犀

(宋·范成大)


谁将击碎珊瑚玉。装上交枝粟。

恰如娇小万琼妃。

涂罢额黄、嫌怕污燕支。


夜深未觉清香绝。风露溶溶月。

满身花影弄凄凉。

无限月和风露、一齐香。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记: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

傅 粉


宫 词 

(宋·赵佶)


宫人思学寿阳妆,每看庭梅次第芳。

浅拂胭脂轻傅粉,弯弯纤细黛眉长。


木兰花令

(宋·苏轼)


经旬未识东君信。一夕薰风来解愠。

红绡衣薄麦秋寒,绿绮韵低梅雨润。

瓜头绿染山光嫩。弄色金桃新傅粉。

日高慵捲水晶帘,犹带春醪红玉困。


傅粉即在脸上搽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如东汉蔡邕认为:'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种观点,不仅颇有见地,而且寓意深刻。

画 眉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薄妆词

(明末清初·屈大均)


两颊初成酒晕时,桃花妆浅稍调脂。

卿卿欲识春山好,五岳三峰尽在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汉代以后,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古代化妆品

眉 笔


少年游 题小景

(明·史鉴)


青山重叠绕回溪。空翠湿人衣。

好似娇娥,晓临妆镜,石黛扫双眉。

丹枫映水如漂锦,秋色误春姿。

风振华林,满空灵籁,走上小亭时。


浣溪纱

(清末民国初·樊增祥)


一寸垆灰一寸心。纤纤履迹在苔阴。

小楼前后费追寻。

湘管替描螺子黛,画罗教镂麝香金。

春闺影事一沈吟。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


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

芳泽可亲

妆 粉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

(唐·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燄,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玉  簪 

(明·徐渭)


南州颇兢玉簪粉,北里争插红姑娘。

若教北里传观此,笑杀金钗十二行。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米粉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


还有一种粟米制作的香粉,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

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自汉代以后,铅粉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样。

姹紫嫣红

话胭脂


醉桃源

(宋·张先)


落花浮水树临池。年前心眼期。

见来无事去还思。如今花又飞。


浅螺黛,淡胭脂。开花取次宜。

隔帘灯影闭门时。此情风月知。


胡蝶儿

(唐·张泌)


胡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燕脂,惹教双翅垂。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

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化妆品
胭脂粉黛,映红妆
古代的女子的“化妆品”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古代女子如何化妆
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红楼梦中的色彩》
中国化妆史概述——化妆的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