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仙配》故事溯源

黄梅戏《天仙配》感动了亿万人,其中富有爱情色彩的唱词更是脍炙人口,但了解董永传说的源头及演变者却较少。


1956年上映的电影天仙配剧照


关于董永的传说故事可能最早出现在西汉。据说,西汉末年,著名大学者刘向撰《孝子图》,其中讲:
   

我前汉董永,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愍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忽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为奴,何敢屈夫人为妻。”妇人曰:“愿为君妇,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于理乖乎。”主问永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主曰:“为我织千匹绢,即放尔夫妻。”于是索丝,十日之内千匹绢足。主惊,遂放夫妇二人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是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雾四垂,忽飞而去。(《太平御览》卷四一一《人事部·孝感》引)


但引文开头存在疑问,那就是刘向作为西汉人,不应当称本朝为“前汉”,故引文应是经后人改动的。据引文,董永是孝子的典范,关于董永的事一开始就是一则神话传说,而非对实事的记述。董永与仙女之间没有爱情,仙女下凡只是完成上帝委派的任务。任务完成,就毫不犹豫地还归天廷了。不过,此段文字颇有经济史史料价值,涉及汉代的民间借贷,涉及汉代的债务奴隶(契约奴隶)。

《太平御览》中凡三次引录关于董永的文字,除上引一则外,另外二则引的都是《孝子传》,故事情节近似,文字却都比《孝子图》简单。但是,都未说明所引《孝子传》是哪个时代、哪位作者写的。对此,有学者认为《孝子传》是《孝子图》的别名,就是刘向的作品。有些学者不赞同,认为是北宋以前的其他人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记,隋及隋以前传世的《孝子传》至少有四种,其作者分别是晋代辅国将军萧广济、刘宋员外郎郑缉之、时代不详的师觉授与宋躬。大抵这四个人生活时代都比刘向要迟得多。  


西汉刘向之后,较早在作品中言及董永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植,他的《鼙舞歌·灵芝篇》中的一段讲: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徳,神女为秉机。(《宋书》卷二二《乐志》,另参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三《魏陈思王鼙舞歌》)


其中神女助董永的故事大抵相同,只是少了“卖身为奴”这一情节。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是专门记载神话故事的,此书卷一也记述了董永的故事: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太平广记》卷五九《女仙·董永》引录)

 

与前引《孝子图》相比照,此处有一重要区别,那就是讲了董永务农,这是《孝子图》未言及的。另一重要差异是,有主人表示放弃债权、董永坚持还债的情节。织缣的匹数也由千匹变为百匹。

到了唐代,有李瀚将董永故事写入启蒙读物《蒙求》,称:“郭巨将坑董永自卖。”郭巨、董永都是汉代孝子。宋代徐子光为其作《集注》,内引“旧注”讲:


汉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佣力,至农月,以小车推父置田头阴树下,而营农作。父死,就主人贷钱一万,约卖身为奴,遂得钱葬父。还,于路忽遇妇人,姿容端美,求为永妻。永与俱诣,主人令永妻织缣三百匹,放汝夫妻。乃织,一月而毕。主人怪其速。遂放之。相随至旧相遇处,辞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助君偿债。”言讫凌空而去。


这段文字中,较前增加了“至农月,以小车推父置田头阴树下”的情节,颇生动。又增加了对仙女形象的描写:“姿容端美”。唐代又一引人关注的情况是,佛教徒注意到了董永,他们将董永事与弘扬佛法联系起来,于是,唐代僧人道宣的《广弘明集》、道世的《法苑珠林》等著作中都述及了董永故事。

北宋人叶清臣也算得上是一位名臣,做过主管财政的三司使,《宋史》也为他立了传,讲他有文集一百六十卷,但今已佚失,《宋文鉴》中却留存了他的一首《董永》诗:


我董生少失母,老父鳏且贫。无田事耕稼,客作奉晨昏。朝推鹿车去,大树为庭藩。农家乏甘旨,糠籺苟自存。父死不得藏,鬻身奉九原。人道孝为本,畎亩知所尊。伤嗟世教薄,至行岂足论。廪禄厚妻子,楄柎遗其亲。靳吝一抔土,因循三尺坟。空令丘壑闲,凛凛惭英魂。

   

 叶清臣用诗句重述了董永的故事,少有增减。只是在叙述故事之后,增加了评议性文字,以进一步弘扬孝道。

到了明代,为了进一步弘扬孝道,由皇帝牵头,编纂了《孝顺事实》一书,其中也收录了董永故事,不过似较前有重要变化,其文字为:


董永,千乘人。东汉末,奉其父避兵居安陆。父亡,无以葬,从里人裴氏赁钱,约以身为奴偿之,得钱五千。葬父毕,往为奴,于路忽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复为奴,不敢屈辱。”妇曰:“不耻贫贱。”永与俱往,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乃有二。”永曰:“言一得二,有何乖乎?”主问永妇何能,妇曰:“能织。”主曰:“为我织绢三百匹,即放汝归。”索丝,一月之内织毕。主惊,遂放夫妇归。行旧相逢处,妇谓永曰:“我天之织女,感君至孝,天遣为君妻,偿债,君事毕,不得久停。”语讫云雾四起,腾空而去,后世以永故名其邑为孝感。(陈士元《江汉丛谈》卷二引)

    

首先,文中讲董永是东汉末年人,与前引文说他是西汉人相差很大。这或许与一件事有关,那就是关于董永的较早记载中,都未明言他是哪一时期人。而后来人们在东汉时立的尧庙碑碑阴上发现了捐款人“董永”的名字。其次,增加了董永避乱移居安陆的情节,这样,董永故事的发生地就不再是千乘,而变成了安陆。再次,借钱数由一万变成五千。织绢数由千匹变为三百匹。最后,增加了孝感地名源于董永的说法。由于上述说法是“御定”的官方说法,所以其影响一定可观。


董永事亲画像石(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梁祠后壁画像石之一幅)

    

综前所述,董永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是神话传说,董永在古代一直是作为孝子的典范受到赞扬。董永与仙女之间的爱情大约是近代人加进去的,董永的勤劳讲信用,仙女的不弃贫贱和美丽,是这种改编的基础。


这里不能不言及的是与董永相关的古迹。董永尽管不一定是曾真实存在的人物,但他的故事却流传了差不多二千年,影响广泛。特别是董永的形象是个普通人的形象,他与仙女的故事美好而感人。于是,在不少地方都有与董永相关的古迹。较出名的是董永读书堂,它在宋代已存在,见于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二二《城阙志三》。宋代泰州有“天女缫丝井”,“相传汉董永所居井,即天女汲以缫丝者”(《锦绣万花谷》续集卷九《淮东路》)。至于董永庙则有许多座,它既是官方用以宣扬孝道的,也是民间寄托美好愿望的处所。

最有意思的是董永墓,董永是否真实存在尚有疑问,记载中他的墓竟有许多座。例如,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六《河北道十五·瀛州·河间县》载:“董永冢。汉景帝时孝子,卒,葬于此。”(清《畿辅通志》卷四八引录。按《新唐书》卷一九五《孝友传》载唐代河间有孝子董永,令人怀疑是否宋人将二人混为一人了。)宋王存等《元丰九域志》卷一载蔡州新蔡县有董永墓。宋《舆地纪胜》卷四〇记江苏泰州如皋县有“汉董永墓”(明李贤等《明一统志》卷一二同)。元代于钦《齐乘》卷五记山东青州博兴县有董永墓。南明李贤等《明一统志》卷六一《德安府》记湖北孝感有“董永墓”,“在孝感县县东北一十里广阳乡,其左有冢,相传永父坟旧有石表,久废,本朝知县罗勉培土立碑以表之”。另外,《大清一统志》记山东济南、河南汝阳、长葛,山西万泉也各有董永墓。清代《陕西通志》卷二八《祠祀》则记陕西汧阳县有董永墓,“侧有织女祠”。这些记载中的古迹,现今是否存在,则就须另做考察了。


清人立董永墓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18年第12期“古典文学漫谈”栏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村董永墓
董永到底是湖北人还是山东人,专家给出答案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董永和七仙女》落户安庆之谜
一块墓砖 揭卖身葬父的董永真实身份
董永故事的演变:从孝子到浪漫爱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