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学《论语》14.36宪问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一起学《论语》14.36

宪问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白话】
有人问到孔子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呢?”孔子说:“那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直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释词】
或:有人。
以德报怨:以,用。德,恩惠之德。以德报怨,容易让人虚伪,容易让人隐忍。钱穆:“既以德报所怨,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为报?岂怨亲平等,我心一无分别于其间?此非大伪,即是至忍,否则是浮薄无性情之真。”
怨:怨恨。
何如:怎么样。
何以报德:对于所怨,如果用德来回报,那么对于恩德,又用什么来回报呢?
以直报怨:居心正直,公平无私,回报其所应当回报的,不以德报怨,也不以怨报怨。朱子:“不以私害公,不以曲胜直,当报则报,不当则止。”钱穆:“我虽于彼有私怨,我以公平之直道报之,不因怨而加刻,亦不因怨而反有所加厚,是即直。君子无所往而不以直道行,何为于所怨者而特曲加以私厚?”伊藤仁斋:“是非邪正,各随其实,不增不减,曰‘直’,以此待所怨者可矣。”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论酬恩报怨之法也。或人之意,欲人犯而不校,故问孔子。孔子答言,若报怨既用其德,若受人恩惠之德,不知何以报之也。故陈其正法,言当以直道报雠怨,以恩德报德也。
蔡节曰:以直报怨云者,亦曰报其所当报者尔。
郑汝谐曰:有德不报,非义也;以德报怨,非诚也。
朱子曰: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或人之言,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得其所。然怨有不雠,而德无不报,则又未尝不厚也。
刘宗周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自是称物平施,天理人情之至直则忘怨不较,不枉道以伸情,亦不匿情以市德;德则无德不报,于天理之中,伸人情之至。两者皆物来顺应之常,而不萌一毫私意于其间,所以为圣人之道也。
张栻曰:以德报怨亦私意耳,盖所谓怨者,犹横在胸中故也。若君子之心,则何怨之存,以直答之而已。直者,盖待人之常道,顺理之是非也。以待人之常道待怨者,则怨之不存可知矣。然于有德者,则不能以忘,德之之意未尝不存,盖亦非姑息之谓,特周旋曲折之间,每致其敦笃焉耳。此忠厚之心也。
陈祥道曰:以直报怨,也;以德报德,也。《老子》曰“以德报怨”,《礼》曰“以德报怨,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刑戮之民也”。盖以德报德者,德也,则《诗》所谓“报之以琼琚者”也;以怨报德者,事也,则《诗》所谓“反以我为仇”者也。
钱穆曰:我能直心而行,以至于斟酌尽善,情理兼到,而至于无所用心焉。此真学者所当深玩。
《论语稽》曰:夫子就其语而反诘之,而其用情之偏已见矣。至明示之以道,而后知圣贤处世无过、无不及,得乎中庸之道也。
 
【附录】
陈祥道曰:复雠者,人之所不能免,先王之所不能禁,特为之法以制之而已。《周官·调人》“凡杀人而义者,令勿雠”,则杀人而不义者,在法之所不宥,以可杀者必避之也。朝士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则应避而不避;其书于士,而杀之,可也。然则先王复雠之法不行,凡有罪辜乃罔常获,小民方兴相为敌雠。由是杀人之父也,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也,人亦杀其兄。干戈相寻,莫之或息,岂特复其不雠避者而已哉?于是有问孔子曰:“以德报怨何如?”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盖以直报怨则民有所惩,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注疏》《论语全解》《论语新解》《癸巳论语解》《论语意原》《论语学案》《论语稽》《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古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主张“以德报怨”吗?
【第340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5章》怎样理解孔子主张的“以直报怨”?
【经典品读】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篇(三十四)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诗化150首 (112
以直报怨德报德——《论语》悟读【36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