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偷拿别人东西?错误管教可能会毁掉孩子一生

01 “解救”被围观的孩子

那天下午送大宝去上学,大宝进学校之后,

带小宝回家路过一家店门口,

看见十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

孩子在那里哇哇大哭,满脸的无助以及惊吓。

很本能地问了一下周围人这孩子怎么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偷了店里的东西。”

“老板娘叫孩子打电话给父母,孩子不愿意打,也不肯说出电话号码。”

“这么小就偷东西,这还了得?”

老板娘拿着孩子的校牌要去找老师……

只听到孩子一边哭,一边说:

“求求你们不要告诉我爸爸妈妈,也不要告诉老师。”

听到这我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于是,先把围观的人疏散,安顿好小宝,把那孩子叫过来,抱住他,

远离了人群,孩子情绪立马好了许多。

我:“你在哪里上学呀?几岁了?几年级?”

孩子:“xx小学(和大宝同校)4年级。”

我:“为什么不给家里打电话呢?”

孩子:“我不敢,他们会打我,会剁了我的手的!”

我:“家里还有谁?你可以信任的?”

孩子:“没有。”

我:“那么老师呢?”

孩子:“更不行了,老师,整天就知道批评我。”

看看时间,孩子要迟到了。

我:“阿姨向你保证,不会告诉你爸爸妈妈和老师,这样,你把爸爸的电话号码告诉阿姨,然后你先去上学,剩下的事阿姨来处理。”

此时我看到孩子整个眼神亮了起来……

孩子:“可以(然后把他爸爸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我),可是老板不给我校牌,怎么办?”

我:“你先等一下,阿姨帮你去跟老板商量。”

找了老板,说孩子要迟到了,把校牌先给孩子让他去上课吧。

老板娘一开始不同意,非说要等老师或者孩子的父母来领,不可以放过小偷。

我跟老板说这样的处理方式很伤孩子,先让孩子去上学,剩下的事我来处理好吗?

老板还是比较通情达理,同意让孩子先去上学了。

感谢孩子,你可以信任素不相识的阿姨!

02 感谢孩子爸爸的认可

孩子拿着校牌跑着去学校了……

我开始给他爸爸打电话,前面电话一直打不通。

我就问老板:“孩子到底拿了什么东西?”

老板说:“两块手表和一些吃的。”

我说:“要不你就按进货价算钱吧,电话打不通,我来帮孩子把这钱给你吧!”

此时老板娘发火了:“怎么可以?我这可是要罚款的。”

我没有说话,继续给孩子爸爸打电话,还好孩子爸爸电话打通了,先确认他是孩子的爸爸,也没有跟他说明情况,先把他叫了过来,孩子爸爸也非常配合,很快就到了店里。

我跟孩子爸爸说:“我是跟你孩子做了保证的,不把这件事告诉你们,所以不管等下你看到什么事,千万不能打骂孩子。”

孩子爸爸答应后,老板娘跟他说明了情况,调了监控给他看,要求支付300块钱,这位爸爸也是二话不说,去银行取钱过来给老板娘。

之后,我跟孩子爸爸聊了聊……

得知这孩子平时的家庭教育非常非常的严厉,基本是靠打骂吓唬来让孩子臣服,给孩子贴了许许多多的标签 (孩子在他们眼里没有一样好习惯) 。 爸爸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更多的时候都是和妈妈、奶奶在一起,奶奶非常严厉,而妈妈虽然很少打孩子,但包办比较多。

爸爸说孩子从3岁开始就谎话连篇,直到今天发展到偷东西的地步……其实这反应出孩子跟家人的相处中出现了问题。

我跟孩子爸爸讲,对待孩子说谎,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说谎,找到根源才好解决问题。其实, 孩子天生不会撒谎的,只要没有诱因,是没必要用撒谎来为难自己,要么是模仿大人,要么是迫于压力,孩子选择撒谎的原因只有一个: 逃避大人的责怪 。

孩子爱说谎,家长要反思,是否自己对孩子太过严厉了。碰到问题,不要轻易地去打骂指责孩子,一定要先找原因。孩子犯了错误,骂孩子一顿,这可是错上加错,等于把一件不好的事情变成了两件不好的事情。

如果平时跟孩子的交流通畅,陪伴多的话,孩子没必要撒谎,完全会坦率地说出来的。

说谎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是一系列家庭教育问题最后形成的一个结。想要打开这个结在于家长,不在于孩子。

爸爸非常赞同这样的分析,也同意不再打骂孩子,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孩子。

03

或许您现在有疑问了:那当孩子有不经允许私自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时,爸爸妈妈们要坐视不管吗?

当然不是!

只是,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

1、严厉教育就像抓沙子

孩子爸爸讲,因为孩子撒谎,也曾打过、罚过、讲过很多道理……但是没有一点用。这样的做法就像手中的沙子,你握得越紧,沙子就掉得越快,你管得越严,孩子就更不愿意跟你说,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总的来说,孩子撒谎、偷东西……是源自于父母平时的太过严厉、干涉太多。

严厉教育是最无效的教育,如果打骂吓唬这些方法能把孩子教育好,那多么简单呀,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得到了。

2、标签效应很可怕

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别随便给孩子贴上标签。什么是标签呢?比如说“小偷”。

当孩子在某件事情上没有做到,我们心中所期望或背离期望时,有可能口不择言地批评孩子,但在批评过后,又会后悔自己批评有点过,即使再后悔,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它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伤害,甚至给孩子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像这样,随便贴标签的情形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如果家长经常这样说孩子,那么孩子在无形当中,就会产生极度的自卑和不自信,慢慢朝着标签那样发展,最后真的变成了一个小偷,这就是标签效应。

相信所有的爸爸妈妈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伤害了孩子的幼小的心灵。

3、 手头紧的日子多难过呀, 想想自己就能理解孩子

一定要给孩子零花钱,重点在于:不要让孩子在金钱上有匮乏感。

给多少根据情况来决定,给了之后就不要插手孩子怎么用,充分地相信孩子,让孩子有支配权。

道理很简单,如果他有钱买他想要的东西,就没必要再去拿别人的。

最好的方法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也就是说换位思考。

4、果子生病了一定是树的原因

教育孩子就像给树上的果子治病,不能只看果(行为),不看因。

如果一棵果树上的果子有问题了,果农就只给果子治病,这并不能真正帮助果子,而是要在树上找根源。

我们就是果树呀,孩子出现的某个行为就是果,同理,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在自身找原因。

没有任何一个人天生愿意去偷东西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长的教育需要绕过行为去看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心不打烊
宝宝头三年影响一生,新妈妈一定要看
超级细心的弟弟帮姐姐拿校牌!
口无遮拦童言无忌(绝对经典)
母亲曾拥抱着抑郁症
校牌 | 朱玥玥(四年級)2017.3.22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