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柏仔观天下:人类命运与陨石小行星、地球翻转(全)

前几年柏仔第一次看到常建民的《地球翻转》,一开始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震惊了:该作者发现了地球最大的非稳态运动及其发生机制—自转轴翻转现象,其发生的时间间隔通常在5000-8000年之间。每次地球翻转都是一场“天发杀机”的大灾难,表现为地球自转轴发生近似90%角度的翻转并导致全球生物大灭绝,而距今两万年内的历史时期,地球就经历了三次翻转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毁灭人类的远古多期文明!……

看过常建民的《地球翻转》后,柏仔为此担忧了很长时间,找过诸多网络资料,一直抱有侥幸心理,企图证明地球翻转论是错误的,最后还是一再遗憾地发现地球翻转论的逻辑分析是可信的,都会更加进一步地担心人类未来的前途命运!

经过一年的思考,柏仔花了很长时间去酝酿本篇文章(总字数接近1.5万字),论证地球翻转论,并指出一个解决办法:建设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尽可能延长地球自转轴发生翻转的时间,为人类尽快实现星际移民留出最宝贵的时间!

 

一、地球翻转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地球会出现自转轴翻转的非稳态运动?

常建民根据航天动力学理论,认为在轨卫星由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转动惯量轴数值大小的变化,会导致标称自转轴在空间发生翻转运动。它明确说明了在轨运行的非刚体,在失重状态下发生自转轴的翻转90度左右,或者称为极轴偏移现象,都可以自由发生。按照航天动力学专家的理论,在角动量守衡的情况下,最小动能状态就是卫星绕最大主惯量轴旋转的状态。也就是说,当卫星绕最小主惯量轴自旋,且有内部机械能耗散时,标称自旋轴将在空间翻转……地球实际上是一个非刚体(地球是太阳的在轨卫星,处于微重力状态),借用航天动力学的理论,地球一方面要保持最小动能状态,也就是它绕最大主惯量轴旋转的状态,可是自转等运动又在逐渐破坏着它希望保持的最小动能状态。这一对矛盾的更迭和转化,造就了地球自转轴必然在空间发生调适性翻转运动。

1、天文学证据

在1958年,美国最早的探险者1号人造地球卫星,就发生过非自转长轴方向的翻转运动,导致卫星工作失败。1998年美国的银河4号通讯卫星由于姿态控制系统失效,也发生过翻转运动,导致无法正常工作。这些是人造卫星的翻转现象。

国外科学家通过对比“木卫二”极地旋转轴偏移施压形成的盆地断裂地形特征,测量“木卫二”极地旋转轴偏移了80多度,之前旋转轴位于当前赤道旁10度左右位置,这种实证的观测结果发表在2008年5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常建民认为木卫二的“极轴偏移”和地球翻转运动,都是天然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具有一定的类比性质。

如果把眼界扩展到整个太阳系,可以发现这样显而易见的事实: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八大行星的自转轴方向及其角度都不一样,如下所示

根据万有引力的定律,在太阳系形成的时候,由于太阳的引力及其角动能影响,这八大行星的自转轴方向及其角度一开始和太阳应该是一致的。后来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才会变成现在的局面:其中金星和天王星的自转轴运动很独特,金星自转是自西向东的,而天王星则是躺着自转的。

以前不知有多少天文学家为金星和天王星的自转运动而百思不解,普遍认为这违背了天体运动及其万有引力规律。事实上如果天文学家能承认和接受天体自转轴也会发生翻转的非稳态运动理论,那么金星和天王星的自转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如果地球自转轴发生90角度左右的翻转,就和天王星一样是躺着自转的。如果地球连续发生两次翻转,就和金星一样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根据简单的天文学知识和航天动力学理论,就可以得出结论:地球翻转是肯定会发生的,这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为地球虽然看起来很大也很重,总质量达到5.98*10^24kg,但是地球其实是太阳的在轨卫星,和月球、木卫二类似,都处于微重力状态:只需要一定质量的力道就可以让失重的地球迅速翻转!

问题的关键在于,常建民认为地球翻转的时间间隔长度通常是在5000-8000年之间。柏仔认为撞击地球的陨石总质量直接决定了地球翻转的时间间隔,因为陨石撞击会不断消耗地球自转轴维持稳态运动的角动能剩余存量(撞击地球的陨石数量越多,总质量越大,那么地球发生翻转的时间长度就越短)。上一次地球翻转到现在已经过去六千年左右的时间了,不知还能剩下多少年时间留给人类发展科技和实现星际移民呢?

如果本期文明的人类足够幸运,在下一次地球翻转之前就看到其他行星任一个发生翻转现象(2008年的木卫二翻转现象还不足以让全人类及固守惯性思维的科学家承认和接受星球自转轴翻转理论),那么到时全人类就自然会承认自转轴翻转理论吧?这样不能再忽视地球翻转问题,人类就会想办法加快科技的发展速度,尽快实现星际移民!

2、地质学和生物学的考古证据

根据《地球翻转》的作者常建民说法,最近一次的地球翻转可能发生在六千年前,属于“女娲补天”或大洪灾的神话传说时期。通过查找网络资料,柏仔有这样的发现:几年前,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提出一种猜想,女娲补天的神话实际上可能记载的是远古时代一次陨石雨灾害。“近年考古学已有明确的证据,女娲神和女娲补天神话的遗迹主要存在于山西、河北一带。而这恰恰对应的就是推测中的陨石撞击区”……“推测当时的情景是,一颗小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华北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在高空爆炸后落入地面。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形成了大量撞击坑,后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多个较大的撞击坑群最终形成了白洋淀,其余的较小者形成了积水洼地”……“这次撞击发生的地域非常广,从晋北一直到冀中,甚至可能延伸到渤海湾附近。”

此次陨石撞击的时间可能发生在五千多年前,和常建民推测最近一次地球翻转的发生时间十分接近(考古学的时间推测通常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误差)。有理由可以认为是这次大型陨石撞击地球,大大地消耗了地球自转轴保持稳态运动的角动能剩余存量,直接导致地球的最后一次翻转。

根据一系列考古成果,可知:公元前5000-4000年时期之前,北极圈及西伯利亚和加拿大等北方高纬度地区的气温还比较温暖,后来却突然迅速下降,变得越来越寒冷。先前几十年内人们先后在北极圈及西伯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发掘出猛犸象等众多大型动物遗体和一些大型植物化石,它们大都是被急速冷冻起来的:这样就有很多疑点,环北极地区当时怎么会有这么多大型动植物?这些动植物完全不合适现在的极地气候(猛犸象死前还进食了大量的青草和水果,而变成冷冻化石的果树还甚至挂满了成熟的果实。这些是现在极地环境下能大量生存的吗?现在极地的苔原植物能满足猛犸象的饮食需求吗?)

根据研究北极的学者估计,环北极地区被埋葬的大型动物数量就不少于40万只,大部分属于合适暖温带环境的动物!还有加拿大北部发现的一些化石森林虽然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却属于温带森林,根本就不合适现在的极地环境。还有南极地区也发现了诸多合适温带甚至是亚热带环境的动植物化石,有一部分的历史存在时间也不是特别长的。这些说明在距今短短的五六千年前,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曾经很温暖,是什么原因让北极迅速变化成现在的冰原环境?为什么地球的气候历史如此古怪:有时会“冷到赤道”,有时会“热到极点”?

以前对这些问题,科学家曾经有过解释却没有满意的答案:如全球板块运动。可是哪个板块能够只经过短短的几千年时间就可以从温带、热带地区迁移到南北极圈地区呢?而《地球翻转》的作者常建民给了逻辑合理的答案:北极圈地区的古森林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而让北极对准太阳却是有可能发生的—只要让地球自转轴发生90角度左右的翻转(把北极从现在的东倾23度向西北方向翻动大约90度,恢复到古籍记录的“天倾西北”状态),就自然可以让地球北极或南极在公转运动的各自极昼期对准太阳,24小时都有太阳光直射。

不少猛犸象遗体内的肚子里可以找到大量食物,说明它们从刚刚死亡到被全面冷冻的时间长度才几小时左右:即北极从温暖气候变成零下几十度的冰原环境可能最多只有短短的四五个小时。地球自转的速度是24小时1圈,相当于1小时1670公里左右。假设4小时完成翻转,让地球北极向上翻转90度,相当于每小时2500公里左右。

而倒数第二次地球翻转有更坚实的考古学证据:常建民认为发生时间在1.2-1.1万年前。柏仔通过网络资料可知:一个多国的科学家研究小组发现,1.29万年前地球曾降下陨石雨,或导致美洲史前人类和包括猛犸等大型动物灭绝。还有1.2万年前北极阿拉斯加地区发现的大型陨石坑(直径达到了600米,最深可达500米以上)。没入大西洋海底的古文明大陆大西洲(可能与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有关系,都是在1.2万年前在极短时间内就被海洋淹没)正好是处于大西洋巨型陨坑的边上,也受过大型陨石撞击!柏仔认为这几次大型陨石连续撞击,极大地消耗了地球自转轴保持稳态运动的角动能剩余存量,加速了地球发生翻转的进程。

3、历史文献和远古文明遗迹是地球翻转的证物

根据常建民的举例,中国古籍《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也。”这其实是上一次地球翻转的观察记录成果,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极其严重的全球大灾难:地球自转轴向东侧发生了90度左右的翻转,直接导致海水狂暴地洗劫了各大陆,以致各大民族都留下了大洪水传说(地球翻转时,由于惯性的力量作用使得板块运动变得活跃,两极冰盖全面融化导致海平面暴涨,各大海洋将掀起几千米高的滔滔不绝大海浪去冲击陆地,而陆地上则是大地震持续不断,身居大陆内部高原山地的人们更容易幸存下来,深恨海洋对人类的毁灭作用,眷恋高原山地对人类的庇护作用。因此古代人关于山地和海洋的神话传说很普遍),如中国人的《山海经》和犹太人的《圣经》(认为上帝改变了星座中的两个星辰的位置而导致了大洪灾的泛滥)。

让我们看一下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太阳逆反常规地升起了四次。两次它是在它现在下落的地方升起的,两次是在它现在上升的地方下落的。”这其实是在记录前四次地球翻转的天文现象!

金字塔其实是地球翻转的见证者:常建民认为金字塔是上一期文明的建筑成果,凝聚着远古文明的知识(如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此外,胡夫金字塔的总重量约为6000万吨,如果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不仅埃及有金字塔,世界的很多地区也有金字塔的存在:日本各地有不少金字塔的分布,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存在时间;中国西安附近有16座金字塔,也有五六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乌克兰的黑海地区也有7座金字塔,都被海水淹没了(地质考古学发现七千年前黑海还是淡水湖,史前人类在此大规模定居)。

说到金字塔,我们也会想到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作为石砖建筑,令人吃惊的是它身上遍布着溶沟。这些溶沟明显是被雨水长期冲刷而形成的,却不可能是沙漠风化作用的。说明狮身人面像曾经经长期历过潮湿多雨的气候(没有经历过几千年的雨水洗刷是难以形成那么深的溶沟)。很显然,狮身人面像是上一期远古文明的建筑成果,可能有1万年的历史:上一次地球翻转前,由于两极冰盖融化使得海平面提高几百米,使得全球各地普遍温暖湿润。当时尼罗河又长又宽又深,便于运输堆彻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石砖。

金字塔内部还有一些奇特的航空模型,和现代飞机十分类型,经过仿制和模型后居然是可以飞起来的,有理由认为远古人类曾经掌握过飞机技术!还有亚特兰蒂斯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可以通过神奇的金属片进行沟通交流,类似于现在的手机。这一切说明远古人类的文明成就曾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地球翻转》作者常建民以费纳乌斯地图(罗塞利地图)、皮瑞雷斯地图、麦卡托地图等古老地图为例子来证明远古文明的存在。

上图是费纳乌斯地图,我们仔细观察这张古地图就可以发现:北冰洋地区有很多小块陆地,南美洲大陆和南极洲大陆是相连在一起的,更令人吃惊的是欧亚非大陆和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连接组合成了更大的陆地板块!还有一个小细节,黑海是封闭的,而上文正好说过黑海在7000年前还是淡水湖!

常建民这样认为:以地质历史的发展演变而变化的地质,竟然也清晰地表现在地图上。那是渐变和灾变作用的混合积累,至少从地质学的角度可以确定那些地图确实是非常非常古老的。

这张古地图或许有1万多年的地质历史,柏仔认为可能是前几次大型陨石(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先后将古地图的那个超大型陆地板块给分裂为现在的亚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可能是1.2万年前撞击北极阿拉斯加地区的大型陨石将亚洲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给分开了)和澳大利亚大陆(近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东边发现了“第八大洲”,被称为西兰蒂亚,面积达到490万平方公里,被太平洋淹没于海底)。

在柏仔看来,20世纪后期才形成的板块运动理论还很不完善,有很多缺漏之处,几乎没有考虑到陨石撞击或地球翻转对全球板块运动的影响。根据常建民的理论总结,陨石撞击并导致地球翻转后一段时间是板块运动最活跃的时期。后来自转轴运动趋于稳定时,板块运动就渐渐地趋于沉寂,直到下一次翻转;还有陨石撞击地球的质量越大,板块运动就越激烈,可以让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板块上升或被海洋淹没,甚至能导致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四分五裂!这就是说,地质学家对于史前时期地质板块运动及其演变过程的推测可能类似于盲人摸象。

通过这张古地图,还可以了解到:在上一期远古文明的人们看来,地球是围绕着东西两极轴、自下向上做自转运动的。当时人们观察太空时可能看到太阳系中有一些行星和地球一样是躺着自转,而一些星球是站长自转的,和现在人类看到的太阳系景象大不相同!柏仔突然想起了波斯的某个神话传说:某个时期,波斯祖先生活的地方(可能是安纳托利亚高原),一年有七个月是白昼,有五个月是黑夜的,完全符合某一时期地球躺着自转的现象!

《淮南子》还记载道:“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其中四极废就是说原来的东南西北的方向(天文定位或经纬度的标准)乱了,不起作用了,而九州裂是指出现了地裂或板块运动。有一位网友指出:如果《淮南子》所记没有错的话,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时候,有一次非常重大的与陨星相联系的天文地质事件,与此伴随的是四极位移,火山爆发、洪水肆虐和山崩地裂的灾变事件。这就是说《地球翻转》的逻辑分析是完全正确的!

常建民认为从图件中可以读解或者醒悟以下几点:

第一条是,现代地质学连20000年以来的地球自转轴所处状态都没有搞清楚!

第二条是,全人类的远古历史被历史学家们完全搞错了!

第三条是,地球翻转运动现象,是地球自身除了自转、公转以外的、天然具有的、但却是间歇性发生的第三种大运动方式!

第四条是,中华易学文化具有大于20000年以上的历史传承过程。

再让我们看这张奇特的地图,有可能是地球翻转后大洪灾时期的中国古地图,每个看过的人几乎都会大吃一惊:中国的平原、盆地几乎都被淹没了,而印度居然全部被淹没了!倒是经常被认为可能会被地震海啸淹没的日本还保留了一小半山地……

《地球翻转》的作者常建民有过生动而可怕的描述:“当地球翻转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地球上水圈的变化……海水在最初的时候是落后于地球自转轴翻转运动的时候,但接踵而至的就是几千米高的狂涛巨浪……卷起大陆架上的、成千上万的泥沙沉积物,向海岸和大陆内部无情扫荡……没收了所有正在大海上航行的海船。在荡平海岸附近的先期文明的人类及其建造的城镇的同时,还能将捕获到的陆生生物和海生生物,从鱼虾海藻到几十吨重的鲸类,连同上万年的松散而柔软的沉积物,搅和在一起抛到陆地上,深入大陆内部成百上千千米……如果是地球自转轴由高纬度区翻转向低纬度区,还要加上极区的融冰水,形成了全球性的洪水大泛滥。在地球的中、低纬度地带,整个海平面比原始海平面上升几百米。沿河湖的平原地区、滨海的三角洲和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区,应该是文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农耕最先进发达的地区(通常聚集了一大半全球人口)……”

如果下一次地球翻转发生了,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地球自转轴将从目前的东倾23度,向东翻转90度左右,即北极轴与现在的北极星夹角为100度左右,就像现在的天王星那样躺在轨道面,自上向下做自转运动,和上一次地球翻转之前的自转方向相反;同时两极冰盖将快速融化,让海水面高度上升几百米!

从《地球翻转》可知这些结论:依照新发现的地球翻转运动现象,我们可以得到最近20000年以来的地球翻转非稳态运动,与其间间隔的稳态运动交替进行的变化过程。全人类的文明在不同的地球稳态期期间,曾经有过不一定完全相同的发展过程,取得了相对成功而又存在差异的文明成果。而地球翻转的非稳态运动,曾经不止一次地把先期文明摧毁到近于毁灭的程度。可是,人类作为一个生物学上的物种,却从来没有被全部绝灭,而是在经历自然界大灾难之后顽强地崛起,在大灾难的废墟上再创建出新的文明。这样的思考和推理,能够告诉我们的是:人类远古文明是多期次的,是依照“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客观规律发展变化的。

 

二、影响地球翻转的因素及其数据模型

柏仔认为影响地球翻转的关键因素是陨石小行星的撞击,它们会大大地损耗自转轴保持稳态运动的角动能剩余存量!

影响地球翻转的内因是地球的质量、公转及自转运动:其他条件不变时,质量越大,角动能剩余存量就越多,自转轴发生翻转的时间间隔长度也越长;公转及自转运动的速度越快,角动能消耗就越大,自转轴发生翻转的时间间隔长度也越短!

影响地球翻转的外因是撞击地球的陨石小行星质量及其持续时间:其他条件不变时,撞击地球的陨石小行星质量越大,自转轴发生翻转的时间间隔长度就越短;撞击地球的陨石小行星持续时间越长,下一阶段地球发生翻转的可能性概率就越大!

陨石是起源于外太空、撞击到地球表面后残存的天然物体。而小行星(asteroid)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其中近地小行星是指那些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可能会有与撞击地球的危险。这些小行星中的任何一颗一旦撞击地球,都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威胁。

根据网络资料可知:近地小行星与地球之间有个“警戒线”—750万公里,当近地小行星越过“警戒线”,它就有可能撞向地球。据科学家的统计估算,直径大于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约100万年发生一次;直径大于2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约300万年发生一次;直径大于6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上亿年才可能发生一次。

地球每天都要接受几千吨甚至几万吨陨石的冲击,其中绝大多数在距地面几十公里高空中就在高速摩擦中燃烧殆尽,一年就有几十万吨或几百万吨(有时会达到几千万吨)的质量规模,使得地球自身的质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慢慢地增大了自转轴的角动能损耗。

假设有一个特别的星球,自转轴维持稳态的角动能剩余存量是100000个单位,100万吨质量的陨石集合或小行星的撞击会消耗1个角动能,而且它每一公转年的轨道运动也刚好消耗掉1个单位的角动能。建立数据模型如下所示:

由这个模型可知:

1、没有陨石或小行星撞击的情况下,该星球可以继续保持稳态运动的时间长度达到10万公转年左右;

2、平均每年有100万吨陨石或小行星撞击的情况下,该星球可以继续保持稳态运动的时间长度为4万多公转年;

3、平均每年有1000万吨陨石或小行星撞击的情况下,该星球可以继续保持稳态运动的时间长度不到1万公转年;

4、若撞击该星球的陨石小行星的年均总质量达到1亿吨,那么它可以继续保持稳态运动的时间长度就只剩下几百公转年,不到1000公转年!

根据先前各方面的分析,我们直到现在地球离上一次翻转已经过去了六千年时间,而地球发生的时间间隔通常在5000-8000年之间:不知道地球还剩下多少角动能剩余存量,因此需要考虑到最糟糕的情况,做好最坏的打算!

假设现在地球的角动能剩余存量只剩下1000个单位,不知道也不考虑地球一年的轨道运动会消耗多少角动能,建立数据模型如下所示:

由这个数据模型可知:

1、只要撞击地球的陨石小行星的年均总质量不超过1000万吨,公元2100年前就不会发生翻转;

2、撞击地球的陨石小行星的年均总质量达到2000万吨,公元2050年之后才发生翻转;

3、撞击地球的陨石小行星的年均总质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公元2030年之前就会发生翻转!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一颗近地小行星“阿波菲斯”,直径宽度接近400米,质量达到40亿吨,足以抵消4000个单位的星球角动能:如果地球的角动能剩余存量不到4000个单位,一旦“阿波菲斯”撞击到地球就肯定会发生自转轴翻转运动!

“阿波菲斯”小行星被认为是在未来撞击地球概率最大的近地天体之一:近年来的观测和重新估计已排除了“阿波菲斯”于2029年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但确定它可能会在2029年通过一个宽度约610米的重力锁孔而改变轨道,可能会导致阿波菲斯在2036年撞击地球(概率为0.000004%或二十五万分之一)。阿波菲斯是埃及神话中的毁灭之神,以此命名也反映了其对于地球威胁之大(可能造成数以百万计伤亡)。全球有100多个研究小组在从事'阿波菲斯'的太空任务研究,希望在它接近地球时能降低或排除相撞的可能性。

在此介绍一个天文学知识:重力锁眼其实是一个引力眼,当小行星飞掠过某行星附近时,行星的重力会对小行星产生牵引作用,并使小行星从原来的路径偏转而改变轨道。轨道的改变量取决于小行星和行星的最近距离而定,越接近行星的小行星轨道改变越大。

还有一个天文学发现:一颗直径在140米左右的小行星“2011AG5”有可能将在2040年与地球相撞。科学家初步预测,“2011AG5”将于2023年2月在距离地球300万公里的位置掠过地球附近,并有可能穿过一个直径为100公里左右的“重力锁眼”区域。它与地球相撞的几率大约为1/625(0.0016%),预估时间是在2040年的2月5日。

这是一则让人感到惊惧的天文学新闻:2000年9月,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家突然宣布,一颗代号为“2000QW7”的小行星于一周前'擦'过地球,科学家是在它飞临地球5天前才有所察觉的。一场虚惊之后,科学家又得出一个足以令人庆幸不已的结论,如果这颗小行星撞上地球,则可能毁灭15亿人(其总质量可能是阿波菲斯的几十倍)!它的撞击能量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一时间舆论哗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仅在一天之后,天文学家又紧急更正了此前的判断,认为它与地球'碰面'的可能性约为千分之一,而且是在更为遥远的2071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发生'天地大冲撞'的可能性,英国科学家甚至正式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政府必须积极努力采取预防措施。而中国紫金山天文台也决定投资2000万元建设国内最大的小行星望远镜站。

显而易见,经过六千年的损耗,地球的角动能剩余存量越来越少了,上述的“阿波菲斯”、“2011AG5”和“2000QW7”等三个近地小行星,任一个都有可能会直接导致地球自转轴的翻转运动!

柏仔又想到了费米悖论问题:讲述的是有关尺度和概率的论点和稀缺的证据之间的矛盾,宇宙显著的尺度和年龄意味着高等地外文明应该存在。但是这个假设得不到充分的证据支持。

费米悖论的第一点,即尺度问题,是一个数量级估计:银河系可能有不少于4000亿颗的恒星数量(2003年1月,英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外围可能镶嵌着一个由数十亿颗恒星组成的巨大的环。2015年3月,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体积比之前认为的要大50%),可观测宇宙内则至少有70泽(7x10^22)颗恒星。即使智慧生命以很小的概率出现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中,那么仅仅在银河系内就应该有相当大数量的文明存在。这也符合平庸原理的观点,即地球不是特殊的,仅仅是一个典型的行星,具有和其他星体相同的规律和现象。

费米悖论的第二点是对尺度观点的答复:考虑到智慧生命克服资源稀缺的能力和对外扩张的倾向性,任何高等文明都很可能会寻找新的资源和开拓他们所在的恒星系统,然后是涉足邻近的星系。因为在宇宙诞生137亿年之后,科学家没有在地球或可观测宇宙的其他地方,找到其他智慧生命存在的切实可靠的证据;可以认为智慧生命是很稀少的,或者说我们对智慧生命的一般行为的理解是有误的。

美国天文学家雷克于1960年提出了一条用来推测“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接触的文明数量”的方程,通常被用来来解释费米悖论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德雷克方程”——N=Ng×Fp×Ne×Fl×Fi×Fc×FL(其中N代表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Ng银河系内恒星数目,Fp恒星有行星的比例,Ne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Fl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Fi演化出高智生命的概率,Fc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FL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

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估计,依据德雷克方程,存在地外智慧生命的星球数量应该为100万颗;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则认为,这样的星球应有67万颗;而法兰克德雷克本人较为保守的估计为10万颗。

不管德雷克方程的取值多么保守,宇宙中也必然存在外星智慧生命。即使德雷克方程所有项都取最低值,假设科技文明只能持续100年那样短暂。那么银河系有科技文明的N=0.1,这意味着银河系只有地球人类存在。不过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数千亿个类似于银河系的星系,而宇宙的星系数目显然远不止于此。那么宇宙中智慧生命的文明数量也是上亿规模,只是这个平均距离不是200光年而是200万光年!

如果考虑到星球翻转论及其自转轴的角动能原理,那么我们或许有逻辑分析更合理的答案。

柏仔要明确声明:星球自转轴翻转运动对于生物进化是个双刀剑!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几十亿年前的陨石中大量发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因此科学家断定,在宇宙中甚至是太阳系在45亿年前就有生命存在。在含碳量高的陨石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氨、核酸、脂肪酸,色素和11种氨基酸等有机物,因此,人们认为地球生命的起源与陨石有相当大的关系。

这说明宇宙大爆炸后生命出现的时间是特别早的,至少有几十亿年甚至一百多亿年的时间,因为一些有机物可以在陨石小行星上形成,从而为生命诞生创造条件!从这个角度出发,几乎所有行星、卫星、恒星系(只要有陨石或小行星的存在)都有一定的概率机会,可以形成有机物甚至是生命的存在!

如果一个有水星球自转轴翻转的时间间隔特别短,每隔几百年就发生翻转运动,即使有生命的存在,是很难为生物进化创造稳定的生态环境。

如果有水星球自转轴翻转的时间间隔特别长,每隔几万甚至几十万年才发生翻转运动,由于生态环境过于稳定,生命的进化速度会很慢的。

由于自转轴翻转的时间间隔过短或过长,有的生命星球可能还停留在古细菌时代(地球曾经在古细菌时代停留了10亿年左右,当时地球质量比现在小得多,自转速度更快,四五小时就完成一圈自传运动,或许每隔几百年就发生一次翻转);有的生命星球停留在真核细胞时期(地球生命从古细菌进化为真核生物就历经了17亿年之久);有的还处于无脊椎动物时期(可能没有鱼类的存在);有的星球生命还没有进化到陆生生物时代……

有一些生命星球自转轴翻转的时间间隔长度比较合理,为生物进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不一定能进化出智慧生命,直到恒星寿命结束时都没有诞生过高智商生物。

只有极少数生命星球才能够成功地进化出智慧生命,有的可能发展到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有的已经发展到工业时代甚至信息时代,然而可能几十个、几百个乃至几千个星球文明中只有一两家才成功应对星球翻转问题并实现星际移民,大部分星球文明会被星球翻转一次又一次毁灭直到该星球智慧生命彻底灭绝为止!

以地球为例,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翻转起到加速生物进化的作用,如6500万年前陨石撞击导致恐龙的灭绝并为哺乳动物及其灵长类留出了进化空间;几百万年前的陨石撞击使得古猿被迫走出森林,不得不在草原沙漠生活,甚至学会了下水游泳,为将来进化为人类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当时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地球翻转而不停地在森林、草原、沙漠、海洋等环境形态之间切换。

人类诞生后,地球翻转就成为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会带来灭顶之灾,起到阻碍生物进化和文明发展的负面作用!

科学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考古发现:人类祖先早就在80多万年前就已经懂得造船,横渡海洋,掌握了比较复杂的航海技术;而且当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很有效率。现代智人或许并不比80万年前的原始人聪明多少。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地球翻转严重地阻碍了人类的进化发展,尤其是掌握航海技术的临海地区原始人容易首先被地球翻转掀起的大洪水毁灭,使得原始人类直到公元前十万年内才第一次结束原始蛮荒状态并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根据《地球翻转》的说法,人类文明最迟也有六七万年的历史时间,曾经不止一次进入全球大航海时代甚至是工业时代,却被一次又一次的地球翻转给毁灭!可以说人类文明经历了至少六七万年的时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星际移民,甚至本期文明要想在下一次地球翻转之前实现星际移民也存在着诸多困难!

如果人类不能想办法应对解决好地球翻转的危机问题,尽快实现星际移民,那么在遥远的未来中,恐怕迟早会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地球翻转而彻底灭绝,永远不能实现星际移民的愿望了!

 

三、面对地球翻转的危机问题,我们人类该怎么办?

既然导致地球翻转的关键因素是陨石小行星的撞击,因此我们人类首先要想办法去解决陨石小行星:要么摧毁,要么引导并使其变更轨道,确保不会撞到地球!

面对陨石小行星的威胁,科学家提出过一些“理论可行性”的应对方案有:

1、用核武器去炸掉它,但麻烦的是爆炸很可能把它变成许多小“杀手”,把带有放射性的物体抛入不可预测的轨道;而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近地小天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又很有限。并且,核武器在太空环境中,如果在小天体表面爆炸,它的威力很弱,效果不理想。这种方法一直毁誉参半。

2、用太空飞船撞击它,改变其轨道或把它撞碎。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但如同用核武器一样,这也可能把灾难扩大数倍。

3、用航空器给它施加压力(即用机械力),使它加速或减速,从而改变其飞行方向。这种方法比较理想,但能威胁地球的小天体质量相对于人类目前的航空器都是天文数字,实行极为困难,并存在一定的风险。

4、用激光使它的表面物质向外发散,从而产生反向加速度使它改变飞行方向;或者用超强激光把它摧毁成对地球无害的小碎块。这种方法也比较理想,但必须要有超大功率的激光系统。

5、用油漆涂料来改变它的颜色,影响它吸收太阳光和热量,通过热能的变化来改变其轨道。这种方法见效比较慢,另外所需的大量涂料如何运去也是个问题。

6、用火箭把一面巨大的风筝形太阳帆发送到它的上面,而张开的太阳帆利用反弹太阳光子所产生的压力把它逐渐推离原来的轨道。这种方法的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7、在它的表面插入一种像火箭那样的装置,让这种装置不断地喷出物质,像喷气式飞机那样,通过反作用力来改变其飞行方向,同理能威胁地球的小天体质量相对于人类目前的火箭是天文数字。这种方法好像有点浪漫色彩。

柏仔借鉴科学家的各种方案,提出一个独特的方案:人类或许能建设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可以摧毁一定质量范围之内的陨石,或者让超过一定质量吨位的陨石小行星偏离原有运动轨道,使其避免撞击到地球。

柏仔设想的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可以分为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和地球的距离范围在10000公里以内,配备1000颗小型武装卫星(装备导弹、激光等高端武器)及100艘小型飞船(负责为卫星运输物资或进行维护工作),其处理对象是1-100吨质量的陨石等天体。假设在物资充足或维护工作到位的情况下,每颗小型武装卫星每个月能处理1000吨左右的陨石集合,那么这第一道防线每年可以解决总和质量达到100万吨以上的陨石“乌合之众”!

2、第二道防线距离地球10000-30000公里,目标是质量在100吨到10000吨的陨石小行星,配备100颗中型武装卫星及10艘中型飞船。在物资充足或维护工作到位的情况下,每颗中型武装卫星每三个月(飞船的平均运输时间)能处理100000吨左右的陨石集合,那么这第一道防线每年可以解决总和质量达到4000万吨以上的陨石“精英军团”!

3、第三道防线距离地球30000-50000公里,目标是质量在1万吨以上的近地小行星,如配备10颗大型武装卫星及大型飞船。针对总质量超过1亿吨的近地小行星,“阿波菲斯”、“2011AG5”和“2000QW7”。经过批准后可以使用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尽可能地让这类近地小行星偏离原有的运动轨道,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撞击地球的概率!

显而易见,在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条件及其科技水平的情况下,要建设这样的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成本;若要在2036年之前建成,将付出不可想象的昂贵代价!

柏仔建立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的数据模型如下所示:


由这个模型可知:要在2036年之前建成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需要投入2638万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2016年中国GDP的36倍,是2016年地球GDP总和的3.4倍!

这样看来,人类在2036年“阿波菲斯”来临之前建成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是难以实现的,不过在2071年“2000QW7”小行星光临地球之前是完全可以建成的吧?

除了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我们人类应对“阿波菲斯”还有一个办法:2025年之前在“阿波菲斯”表面或附近不断投放核武器,将它向外推并尽可能远离地球,实现使阿波菲斯的运动轨迹偏离0.0001英里以上的目标,三年后它的轨道将偏移超过足以错过重力锁眼的1英里范围。虽然可能会将带有放射性的物体抛入不可预测的轨道,为地球人类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但是根据“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道理,我们可以这样做,至少有机会挽救几十亿人类的生命或避免全球生物大灭绝!

如果我们能建成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即使角动能剩余存量不到100个单位,也可能会继续保持稳态运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为人类应对地球翻转或发展科技并尽快实现星际移民留出最宝贵的时间!

总有一天,地球自转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翻转运动,即使人类有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也难以阻止。不过地球翻转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巨大质量的陨石小行星撞击而导致地球翻转,其发生速度会特别快,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就发生90度左右的翻转,破坏力特别可怕!另一种是角动能消耗殆尽而自然发生的地球翻转,其发生速度可能比较缓慢的,在几天内、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完成90度左右的翻转运动,其破坏力及灾变强度会比较轻,人类的幸存概率高,正是我们期望的!

如果下一次地球翻转时,人类还没能实现大规模星际移民,我们该怎么办呢?显而易见,地球翻转时,留在高原山地的幸存概率大(即使会地震频发)!

通过查找网络资料,柏仔整理出地球翻转时理想避险地区的数据模型,如下所示:

由该模型可知:中国境内的高原山区在地球翻转时最多只能容纳14亿人,这证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能有效地提高中国人在地球翻转时的生存率(印度是个悲剧,人口再多也没用,最后印度还是会被地球翻转大洪灾给淹没……)。

将来地球翻转发生之前,中国政府需要将人口迁移到或聚集在高原山区(春运已经证明了中国人迁移能力,还需要在高原山区建设可以容纳14亿人的无数板房,犹如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情景),可能需要积累足够14亿人10年的粮食及相应的种子储备(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地球翻转后几年内难以种植耕作):按照人均250公斤口粮的生存标准,需要35亿吨的粮食,这相当于2015-2016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的5.8倍!假设中国从现在开始,每年节省1亿吨粮食,2017-2036年可以积累起20亿吨粮食,可以满足14亿中国人的五六年生存需要!

现在柏仔的最大愿望之一是地球的70亿人类都能知道和了解地球翻转论及其角动能原理,万众一心地想办法应对地球翻转的危机问题,仿佛和化解陨石小行星的撞击地球风险!

要实现这样的愿望,就需要认真向大家传播和宣传地球翻转论,假设柏仔每年能让5个人知道和了解地球翻转论,然后下一年再分别向5个人传播和宣传地球翻转论,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如下所示:

由传播模型可知:从2017年开始,知道和了解地球翻转论的人数每年增长6倍,到2025年就有1亿人知道,到2027年就有36亿人了解地球翻转理论!

通过逻辑分析,我们自然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地球翻转后,幸存的人数越多,尤其是了解地球翻转论和现代科学知识的人,那么下一期人类重新进入工业时代乃至信息时代的恢复时间就越短。

如果下一次地球翻转时有几十亿人类可以生存下来,那么只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就可以重新进入信息时代,而且有充足的发展时间(至少有5000年时间)去探索和实践星际移民!

 

结语

本篇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地球翻转的相关理论及其证据,并指出导致地球翻转的关键因素是陨石小行星的撞击。同时还提供一个解决办法:建设地球轨道预警防御系统,防范和化解陨石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风险危机。要尽可能延长地球自转轴发生翻转的时间长度,为人类发展科技和尽快实现星际移民留出最宝贵的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借鉴地球翻转运动,解析现存科学中的错误和荒谬
第二章 人造地球卫星给我们说
地球翻转——已经发生和还可能发生的人类灭顶之灾。
陨石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但同时也开启了人类诞生的序幕!
2012的阴影与潜在的危险探索
恐龙已灭绝6500万年了,地球又要重启了?这次轮到人类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