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振甫 ‖ 杜牧《泊秦淮》外二首赏析
杜牧(公元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做过几任刺史,官终中书舍人。他理想抱负很高,关心国家治乱,但一生郁郁不得志。写过一些感慨国运之作。诗赋古文都极知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在晚唐文坛上卓然成家,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入长江。相传秦始皇南巡会稽,望气者说:“金陵(南京)有天子气。”使凿山为河,以断地脉,因称秦淮。唐时秦淮河很冷落,没有画舫灯火,只有烟雾笼罩寒水,月亮笼罩沙滩,这样荒凉冷落,和陈朝的亡国恨相应。作者泊船近酒家,这就开出后两句来。正因为靠近酒家,所以听到酒家歌女在卖唱,听到唱的是《玉树后庭花》曲,这才引起感触。陈后主在金陵,作《玉树后庭花》舞曲,和臣下妃嫔们饮酒作乐,终于亡国,所以唐朝人称《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
陈寅恪先生说;“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与扬州二地而言,此商女当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南人舟中者。夫金陵,陈之国郡也;《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亡国之音也。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遗音,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元白诗笺证稿》第五章)陈先生从“隔江”两字中体会出这个意思。作者泊船秦淮河,是河而非江,又靠近酒家,酒家中卖唱的歌声传人船内,说成隔河也不合,因船在河里,没有隔河,更不能说隔江了。隔江是隔长江。南京隔江相对的该是扬州,所以说商女从扬州来,所以不知亡国恨,还在唱亡国之音。《旧唐书·音乐志》,杜淹对唐太宗说:“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那末这首诗表面上说商女不知,实际上是讽刺那些听歌的上层人物,他们爱听亡国之音,全无心肝。把“亡国恨”同“后庭花”联系,就联想到陈后主,联想到金陵,秦淮河正在金陵,那感触就更深了,那讽刺的含意也更深切了。“夜泊秦淮近酒家”,可见歌女是在酒家卖唱,陈先生说成“在秦淮商人舟中者”,恐不确。在秦淮河上,只有烟笼寒水,已看不到画舫灯影,更听不到河上歌声了。这样的气氛更容易唤起亡国恨来。这是情景相生的写法。写同样的感情而表达法不同的,有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是写陈亡以后石头城的冷落荒凉景象,这种荒凉,同“烟笼寒水月笼沙”一致,“潮打空城”正如“烟笼寒水”,月过女墙,正如“月笼沙”。陈朝亡国以后,南朝繁华只剩下山水空城,在写景中寄托南朝亡国之痛,同这首诗是一致的。不过《石头城》只写景而不点破,这首诗结合人事而情景相生,具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罢了。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

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杜牧由司勋员外郎转吏部员外郎。夏,三上宰相启,求调外任湖州刺史。秋,出为湖州刺史,作了这首诗。杜牧请求外调,因京官俸薄,他的家累重。那末他的诗里为什么有不平的感慨呢?原来杜牧看到当时藩镇骄横,不循法度,论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为有罪,作《罪言》。他的政略虽没有被采纳,但泽潞的刘稹抗拒朝命,杜牧上书宰相李德裕论平叛策略,李德裕采纳他的建议,获得成功,也可以说小试其才。可是他的论国家大计还没有得到朝廷采纳。因此,他在到湖州去前,不能没有感慨。
杜牧认为长庆(公元821年)以来,朝廷措置无术,河北三镇,强横不服;加以宦官专权,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宦官仇士良诬陷宰相王涯等大臣,加以杀害,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回鹘侵扰北边。当时并不是清明的时代,正需要有才能的人出来为国尽力。所以他一开头就是感叹:“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憎。”他处在震撼危疑的时代,他是有才能的,可是他长期投闲置散,只好说反话,在清平时代,无能的人是有滋味的,闲时可以赏玩孤云,静时可以结交僧人。把一个有才能的人逼到这种境地,这里充满着不平的愤慨。
在朝廷既是无所作为,所以要拿着旗子到江海去,吴兴就是浙江的湖州,在长江南,近海。在离开长安时,到长安南的名胜区乐游原上去望唐太宗的陵园昭陵。乐游原因乐游苑得名,那里是长安城的最高处,登在上面可以看到京城内的景物,也可以望昭陵。昭陵在醴泉县九暖山。望昭陵,正是想望唐太宗那样有为的英主,想望唐太宗贞观之治,对当时危疑震撼的时局,真是不胜感慨。这同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想望昭陵和唐太宗,是同一心情。只是杜甫借用虞舜苍梧,杜牧点明昭陵;杜甫点明云正愁,杜牧含蓄不露而已。
上面指出会昌四年宰相李德裕采纳了杜牧平定泽潞的计划,那末李德裕是赏识杜牧的,为什么有“无能”的感叹呢?原来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李德裕就罢相了,杜牧的才能只有小试而没有大用,所以感叹,他说的“闲爱孤云”,暗用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正说明他无所依靠。对于“一麾”,刘宋诗人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咸)》:“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说阮咸难进易退,被荀勖一排挤就出去做始平太守。“麾”是指挥。杜牧的“一麾”是旌麾。汉制,郡太守车有两幡。刺史赴任是可以用旌麾的。这里只是借用《五君咏》的字面,赋与新义,这样用是完全可以的。 

早  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回纥乌介可汗屯驻杷头烽(在今山西朔县)。八月,突人大同川(在今山西大同),驱惊人口。刺史张献节闭城自守。杜牧忧念北方人民流离失所,借早雁来寄托。八月还未到深秋,深秋才北雁南飞,所以这里称为“早雁”。杜牧对这次回纥的侵扰所以特别关心,既是同情北方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也因为早在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他就提出解决回纥的策略。那时,黑吉戛斯大破回纥,回纥逃入漠南。杜牧建议李德裕,不如借此降服回纥。当时唐朝还顾不上,才造成这次的侵扰,这更引起他的感慨。
“金河秋半虏弦开”,回纥乌介可汗在中秋时起兵侵扰。“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借指回纥驻地。“秋半”指八月。“虏弦开”:既指射雁,也指南侵。《汉书,晁错传》注:“苏林曰;'秋气至,弓弩可用,北寇常以为候而出军。)’”“云外惊飞四散哀”,指被侵扰的人民像雁那样四散奔逃,“云外惊飞”,借雁指人民的流离失所。“云外”,指极高处,比逃到极远。“哀”指哀鸣,比人民的呼号。“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逃难的人民一家家失散了,成了孤影,经过京都长安,呼号的声音在夜里宫廷也该听到,说朝廷不该不管,“仙掌”,《三辅故事》;“(汉)建章宫承露盘上有仙人掌承露。”“长门”,《汉书,陈皇后传》:“罢退居长门宫”“孤影过”,雁是成群地飞的,孤影指失散。“数声”指哀鸣。借用仙掌、长门,指出处在深宫中的皇帝,也应听到人民苦难的呼声吧。“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在回纥纷纷侵占下,逃亡的人民哪能跟着春风一一回去呢?雁是秋天南飞,春天北飞的。但北方受到回纥的侵占,雁怎么能在春天一一飞回去呢?“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雁南飞到潇湘,那里水里有菰米,又称雕胡米,岸上有莓苔,莓是苔的别称,可以托生,不要再回到回纥侵扰的北方了。
这是一首借咏物来感事的诗,一方面要切合咏物,一方面又不离感事。要做到不即不离,不即,不黏着于物;不离,不离开咏物,不黏着于感事,不离开感事。这首诗,在这方面是写得好的。回纥在八月侵扰,所以点明“秋半”;回纥在漠南入侵,所以点明“金河”:用“虏弦开”来点入侵;都切合感事。八月南飞所以称“早雁”;“云外”、“孤影”、“数声”,都切合失散的早雁。早雁可以飞过长安,飞到潇湘。这些地方是不离。“仙掌”、“长门”,当时回纥的侵扰在山西大同一带,事情发生后,唐朝调集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等地整备抗击,流散的人民不可能到达长安,更不可能到达潇湘,这就感事说是不即。仙人承露盘在魏明帝时早已拆迁,长安早已没有仙掌;早雁不会在潇湘定居,还是遇春北飞,这些在咏物上是不即。


咏物感事,要在不即不离中寄托作者的情思,那末“仙掌”、“长门”正说明朝廷应该关心这件事,应该解决回纥的侵扰。“须知”、“岂逐”,指出朝廷应该为那里的百姓流亡作长期的安抚。这里正表达出作者对政事的关切,作者对安边的筹划,反映出作者的远见卓识,使这首咏物诗含有深沉的内容,现在读起来,还感触到作者心情的激动。

阅读链接

周振甫 ‖ 古代诗歌欣赏

周振甫 ‖ 怎样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力

周振甫 ‖ 古代诗歌的创作

周振甫 ‖ 曹操《观沧海》鉴赏

周振甫 ‖《归园田居五首》赏析

周振甫 ‖《春江花月夜》赏析

周振甫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赏析

周振甫 ‖ 崔颢《黄鹤楼》

周振甫 ‖ 王维诗三首赏析

周振甫 ‖ 孟浩然《春晓》赏析

周振甫 ‖ 孟浩然《临洞庭》赏析

周振甫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周振甫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赏析

周振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周振甫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周振甫 ‖ 李贺《梦天》赏析

周振甫 ‖ 柳宗元《江雪》赏析

周振甫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作者简介:周振 (19112000),浙江平湖人。1932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上海开明书店校对、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华书局编审。昆明第一届文论学会会员,济南文心雕龙学会会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注释》《中国修辞学史》《毛泽东诗词欣赏》等,专著辑为《周振甫文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品读】杜牧《泊秦淮》
杜牧的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手法高超,富有艺术吸引力
杜牧诗精选
杜牧的诗句
古诗词日历 | 杜牧《泊秦淮》
千家诗(八十八)——泊秦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