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35名最著名书法家及代表作

1、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

其风格刚柔并济、圆浑挺拔,对汉字的标准化、规范化起了很大作用。

李斯 《峄山刻石》

2、蔡邕字,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

蔡邕,133-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今河南开封)人。

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

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

东汉灵帝好书法,于是书法名家辈出,以蔡邕为第一。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其笔迹流传至今日的,有《郭桂宗碑》与《西狭颂》等。

蔡邕 《熹平石经》

3、张芝字,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

生年不详,字伯英。

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传说他曾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逸话。

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 《终年帖》

4、钟繇字,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颍川人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秦汉以来第一人。他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流传下来的笔迹有《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等。以《宣示表》为最佳。

钟繇 《宣示表》

书法是晋代特色之一,非常精工而巧妙。魏晋一代,文采风流,所以才产生了卫夫人这位著名的女性书法家。

5、卫夫人字,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族祖卫瓘,官至西晋司空,录尚书事,与索靖俱善草书,人称'一台二妙'。卫铄师承钟繇,妙传其法,以为楷书订定笔划顺序而闻名。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他的启蒙老师。

卫夫人 《近奉帖》

6、王羲之字,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慕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是书法的大成者,历代书法家无不推崇其为第一人。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现传的《乐毅论》和《黄庭经》是小楷,《兰亭序》是行书,《十七帖》是草书。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7、王献之字,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二王父子对楷行草三体的完善功不可没。

王献之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以行书和草书闻名。流传至今的笔迹,以小楷《洛神赋》最为著名。

王献之 《中秋帖》

8、智永字,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智永,生卒年不详,陈、隋间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王羲之七世孙,人称'永禅师'。善书法,尤工草书。

其笔迹有《真草千字文》。

智永 《真草千字文》

书法的演变发展,到了唐朝,由于唐太宗、唐玄宗等爱好书法的皇帝辈出,进入了黄金时期。

唐朝设书学,以书法优劣录用人才,并且使用楷书作为通行文字。于是书法名家辈出,达到了书法发展史的一个高峰。

初唐时有贞观四家,即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9、欧阳询字,如虎饿而愈健。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

欧阳询出自王羲之门下,八体之书,无一不通。但后人最为看重的是他的楷书,以其书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九成宫醴泉铭》和《化度寺碑》最为出名。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10、虞世南字,如白鹤翔云,人仰丹顶。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年幼学书于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笔法,故其书笔致圆融丰腴,外柔内刚,续魏晋之脉,启盛唐之风。

其笔迹,以《夫子庙堂碑》与《汝南公主墓志》等,最为有名。

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志》

11、褚遂良字,如孔雀归佛,花散金屏。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体。有人说他是唐代书法的唯一者。

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12、薛稷字,如雏鹄具千里之志。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唐代画家,书法家。

师承褚遂良,亦有新奇,当时即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

薛稷 《信行禅师碑》

到唐玄宗时期,由于玄宗喜好丰满的字体,于是肥而整的字体,大为流行。

如颜真卿、李邕等的风格,都属于这类。

13、颜真卿字,如耕牛稳实而利民用。

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善诗文,著作甚富。

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节义显著,书法风格极其温厚,曾被称为正人的模范。但其书法风格变化无穷,有'一碑一面貌'之说。

其作品,楷书以《宋璟碑》、《中兴颂》等为著名,行书则是《争坐位帖》和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与王羲之的《兰亭序》、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颜真卿 《祭侄文稿》

14、李邕字,如熊肥而更捷。

李邕,678-747年,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字泰和。

善楷、行书,尤长碑颂,曾被人称为'书仙'。

其书法个性明显,左低右高,笔力遒劲,舒放有险峭爽朗之感。董其昌有'右君(王羲之)如龙,北海(李邕)如象'的话,认为可以与王羲之并称。

李邕 《李思训碑》

到了中唐之后,书法风格又一变,渐渐推崇清劲之风,柳公权即其代表者。

15、柳公权字,如关雎挚而又别。

柳公权,778-865年,其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并称'颜柳','楷书四大家'之一。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 《玄秘塔碑》

16、张旭字,如神虬腾霄,夏云出岫,逸势奇状,莫可穷测。

张旭,675-约750年,字伯高,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书法与怀素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性好酒,《旧唐书》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

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张旭 草书

17、怀素字,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725-785年,字藏真。以'狂草'名世。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

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怀素《自叙帖》

18、孙过庭

孙过庭,646-691年。擅楷书、行书,尤长于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

著《书谱》2卷,已佚。

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义。

传世书迹有《书谱》、《千字文》、《景福殿赋》三种,都是草书。

孙过庭 《书谱》

19、李阳冰字,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

李阳冰,字少温,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

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

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他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

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

李阳冰 《三坟记》

20、杨凝式字,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

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

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

杨凝式 《韭花帖》

宋代书法,可以说是苏轼、黄庭坚、米芾的舞台,对于唐代书法风格进行改变,以重意态为主。蔡襄虽然依然维持唐代风格,但终究抵挡不住这股新的潮流。

四人并称苏黄米蔡,为宋代四大家。

21、苏轼字,如丙吉问牛,能持大体。

苏轼,1037-1101年,号东坡居士。

苏轼书法以行书、楷书为长,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浪漫之趣。

传世墨迹以行书《醉翁亭记》和《黄州寒食帖》最为有名。

苏轼 《黄州寒食帖》

22、蔡襄字,如子阳据蜀,徒饰銮舆。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

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蔡襄遵守唐风,深得虞世南精髓,曾被人称为可居于'宋代颜真卿'的位置,但似乎更多是在讥其固守。

蔡襄 《澄心堂帖》

23、黄庭坚字,如梁武写经,心仪利益。

黄庭坚,1045-1105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其书法宗法晋唐,深受周越、怀素、颜真卿、苏轼等影响。

风格近似柳公权,最重风韵。

黄庭坚 《松风阁》

24、米芾字,如张汤执法,比用重轻。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时人号海岳外史。又称'米襄阳'、'米南宫'。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四家'之一。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40岁前,刻苦研究古人书法,所以对他的书法有由'集古字'而来的评语。40岁后,融合各家风格,纵横变化,自成一家。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蜀素帖》《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 《研山铭》

宋代书法,可以说是苏轼和米芾二人的舞台,最具特色的,是行书和草书巧妙的点。

25、赵佶字,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即宋徽宗,1082-1135年。

自创'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赵佶有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流传于世,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

赵佶 瘦金体秾芳诗帖

26、赵孟頫字,如挟瑟燕姬,矜宠善狎。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创'赵体'书。'楷书四大家'之一。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有'简札如羲之,碑版如李邕'的美称。

赵孟頫 前后赤壁赋

27、鲜于枢

鲜于枢,1246-1302年。

兼长楷书、行书、草书,尤以草书为最,与赵孟頫齐名。

鲜于枢 《论草书帖》

明朝的书法风格受赵孟頫影响,优美的多,刚健的少。其特征在于精工行楷书。明朝行楷多属于赵孟頫的流派,草书则属于张旭、怀素的流派。

28、祝允明字,如戎人砑布,不知麻性。

祝允明,1461-1527年,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

擅诗文,尤工书法,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祝允明 杜甫秋兴

29、文徵明字,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

文徵明,1470-1559年。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

尤擅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

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徵明 行书七律诗轴

宋代书法,溯及于晋唐,到了明末,有四家出现,即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四人。之后王铎也出来了。

30、董其昌字,如龙女参禅,欲证男果。

董其昌,1555-1636年,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其风格以颜真卿为主,而大字学李邕。其见识之高,有'凌于米元章而置赵子昂于眼下'的评语。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 《白羽扇赋轴》

31、张瑞图字,侧锋刚腕势雄奇,狭巷兵回相杀时。

张瑞图,1570-1644年,明代官员、书画家。

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有'南张北董'之号;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希。

张瑞图 《西园雅集》

32、王铎字,笔鼓宕而势峻密,真元明之后劲。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明末清初书画家。

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王铎 行书

清朝康熙雍正时期,承明代余风,加上康熙的偏好,董其昌的书法大为流行,其次是米芾。

到乾隆嘉庆时期,乾隆深爱赵颜风格,于是以赵孟頫为流行,杂及颜真卿。这时帖学兴起,比较著名的有刘墉、张照、王文治等人。道光之后,碑学兴起,代表人物是邓石如。

碑帖之争头绪纷杂,限于篇幅,就不涉及了。

33、刘墉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

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尤善小楷,深得魏晋小楷风致。

刘墉 《临颜真卿送蔡明远叙行草轴》

34、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年,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

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

其书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书风而更加妩媚,以风韵胜。

王文治 《唐寅题画诗》

35、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年,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工四体书,尤长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其篆书字形方圆互用,姿态新颖,笔力深雄,婀娜多姿,体势大度,用笔灵活而富于变化,骨力坚韧,称为神品。

篆从隶入,隶从篆出,自成一家风范。

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邓石如 《隶书作太元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朝历代书法家之鼎盛唐朝十大书法家,个个颇高造诣
历朝历代书法家之鼎盛唐朝十大书法家,你觉得怎么排名
书法历史小故事
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
田蕴章书法讲座笔记 (71-80)
〈兰亭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