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硯淺談

按:香港 Spyoon早些年发在中国书法网上的《端砚浅谈》,早已被端砚爱好者视为宝典,本人与其接触长久,学习到很多东西,现将其《端砚浅谈》移之博客,与同好共享。

 

端硯淺談(上)

第一章.各名坑口

先就坑口色調簡介一下, 首先引別人的介紹:
A老坑:外觀青灰微帶紫藍
B坑仔:青紫帶紅, 顏色比較均勻
C麻子坑石:色青紫略帶藍, 石色豐富(這是就老麻坑而言)
D宋坑石色紫如豬肝, 有些部位帶紫紅或玫瑰紅
   此外還有綠端白端, 綠端磨墨勉強可以, 白端太硬太”, 不能下墨, 更不能發墨, 只可研朱磨綠。
   一般綠端、白端都是觀賞用的, 實用價值不及其他坑口, 還有一種流溪石綠端.是獨石, 比正統綠端還差, 還有冚羅蕉石, 沙浦石, 古塔岩, 朝天岩等雜石, 冚羅蕉質佳者可冒充坑仔, 沙浦石有金銀線者可冒充老坑, 切記小心上當。此外還有端溪子石, 類似鵝卵石, 是長沉水底的獨石, 是為黑端, 銀樣蠟槍頭, 中看不中用, 因為珍罕, 價格很貴, 但石質不夠大西洞的細膩。
   同是一個端溪硯坑所出之硯石,由於時代不同或不同時期開採,它的色澤也不會完全相同。即使同時開採,同一個坑,由於礦脈走向不同或者採石工作面不同,硯石色澤亦有稍微差別。比如同樣是老坑硯石,大西洞水歸洞的色澤就有些不同,一以藍一以紫,宋代開採的與清末開採的也大有差別。自清代開採的麻子坑也是這樣,旱洞水洞的硯石色澤就不完全一樣。水洞的今叫老麻, 旱洞的為新麻, 價值相差十倍。
   老坑青灰而帶藍, 這是就大西洞而言, 大西洞石肉濕水後呈現寶藍色, 這是所有坑口都沒有的色調, 很容易分辨, 卻最難比較, 因為現存大西洞石肉的大料硯材實在太少, 市面看到的以水歸洞為多, 而水歸洞則青灰偏紫。大西洞的石質比水歸洞為佳, 也較嫩, 以指尖撫之就可分出高下, 大西洞的冰紋一般比水歸的多
   行內對新出老坑的分級是石肉, 底板頂板(或叫上板)三類, 都是大西洞或水歸洞的石材,遠不及宋代下岩北壁,南壁和中洞石。
   之前斷斷續續也說過了, 端硯自唐開採, 宋代開採的為最佳, 水岩老坑也是自宋代始開採, 端硯在當時有上中下三岩之分, 而每岩各有南北壁之別, 下岩即水岩老坑,今以水岩統稱老坑,其實老麻子坑和坑仔都是近水脈的岩礦,都是水岩,不過今天專門用來稱呼老坑而已,宋代之老坑,即下岩分為北壁>南壁>中洞,下岩北壁石最佳, 石質及價值十倍于下岩南壁石, 而下岩南壁石又十倍於中岩北壁, 如此類推, 一方宋代的下岩北壁可抵四百方清代老坑, 而一方清代老坑可抵現今十方老坑, 下岩北壁石的珍罕可想而知。至明代,北壁南壁中洞之石不復有,始開大西洞,小西洞,水歸洞,由於上佳之石在宋元時開採得七七八八, 加上明清民國斷斷續續的開採時期, 估計現存的老坑只屬於中上檔之質, 某部份上佳大西洞可能達到下岩南壁石的級數,至於北壁石恐怕要在博物館中才能找尋到了。下岩老坑石的特質是青紫而深沉, 故宋人稱之曰紫端黑端 到明清, 下岩石沒有了, 只剩下大西洞水歸洞, 故明清乃至今之老坑已不再是青紫, 而是以青藍為貴了, 當然, 是遠不及宋代的下岩北壁石的了。

石肉是最佳的石材, 如那數方有冰紋凍的就是大西洞石肉, 底阪石較粗, 撫之粗如坑仔, 但畢竟是老坑, 價值也比坑仔高, 頂板最差, 石質有乾巴巴的感覺, 金線很粗, 粗如泥巴, 不用摸, 在行的用肉眼也可看出, 很硬, 下墨發墨都欠佳, 價值不大。 個人以為老麻坑的石質與老的坑仔相若, 都比老坑上板石和底板石還要好些, 按石質不同, 價錢差異以幾何級數計,故看石應以可質論,而不是以坑口論,石質好的冚羅蕉石價值就比一般的坑仔高。
   就一般買家來說, 如不能分辨三種石質, 購買時建議找在行的朋友幫忙察看, 否則一般店主多數會以底阪石抬至石肉價格來砍人, 反正大部分買家只聽聞老坑最好, 卻不會分辨老坑也有優劣, 更有甚者以沙浦石或白線岩來冒充, 白線岩太粗, 很容易被識破, 但沙浦石也有金銀線, 上重蠟後與老坑有八九成相似, 一般人根本不能分辨。但一方沙浦石的價值只是老坑的數十分之一。
   老麻坑色近藍者也多似老坑, 看圖片難以判斷, 往往用以冒充老坑,也應小心。
   老坑以片狀結構為主, 很脆, 沒其他坑口的硬朗, 一般不作鏤空浮雕, 一用力就容易斷折, 各位請看我那方底板老坑, 一棵松樹看似沒甚麼不妥, 其實看清楚點不難發覺有兩三處的枝葉已經折斷, 能找回的用膠水黏上, 沒找回的只好作罷, 或略加施刀補救。
   正由於老坑是片狀結構的, 故同一礦脈同一位置開採出來的也可以同時存在石肉和底板石, 所以有些大料的硯材, 表面可以是完全的大西洞石肉, 硯背卻是底板,  能從原料中觀察出來, 從而將硯堂開在石肉的那一面, 將底板留作硯背, 是很考制硯工匠的眼力的。我就有一方六吋半的水歸洞(11樓的那方), 硯堂右邊有4/5是石肉,偏偏左手邊約1/5是底板, 還好占的面積不大, 也就算了。
    頂板石太粗太硬, 連一方坑仔都不如, 以前有一方五吋的, 也在兩年前的贈硯行動中連用其他的一起全送人了
    略說說端硯所以發墨如油, 硯材有鋒, 鋒不是指花崗岩般的粗糙面, 而是細微的石英顆粒和稍硬的微分子顆粒, 老坑除罕有之外, 其鋒細, 有青花者尤佳, 故發墨細, 也是它被人稱譽的主因之一, 能下墨的硯材不代表能發墨, 橋頭石, 白線岩也能很好的下墨, 但發墨不佳, 磨出來的墨粗如泥粒。老坑發墨細,但下墨速度一般,不及宋坑,梅花。
    坑仔的石質與老坑接近, 近水岩礦脈的坑仔礦間或有金銀線, 一些不良販家就以這些石材冒充老坑出售, 不知就裏的就以為有金銀線的就是老坑, 那就上當了, 坑仔與麻子坑石質相近, 但六十年代開採的一批老麻子坑卻比新出的坑仔好, 而好的坑仔不是沒有, 價格相對較貴, 一般用家來說,老麻坑是比較好的選擇。清爺就對之情有獨鐘, 呵呵。真正純淨的舊坑仔不多, 新開的坑仔太差, 我就留有一方平板的老舊坑仔玉, 嘿嘿, 最喜歡的就是一個「純」字, 比老麻坑還要好。 是真正的坑仔石中玉啊, 不要打它的主意!!!

坑仔的石眼較多, 而以綠豆眼居多, 眼有五至七重暈, 大一點的鸚哥眼, 直徑在1cm以上, 微橢圓而有暈有神者, 是為八哥, 眼之上品者也, 在老麻子坑中較多, 坑仔也有, 老坑較少, 而老坑有此眼者, 一顆眼少說也值一千大洋, 大西洞有三四顆八哥眼者, 非萬元以上不可, 故有不少人在老坑上貼上坑仔眼來抬高價格, 我就看過有高手貼眼後再以雲朵雕刻來掩蓋痕跡, 近乎天衣無縫, 不用放大鏡幾乎看不出裂縫。但本人對眼沒多大興趣, 畢竟只是繡花枕頭, 中看不中用, 又貴, 不化算, 有錢的人可以收藏也不妨。 只是石眼僅裝飾用途, 對發墨下墨都沒用處, 若眼出現在硯堂上和硯背上視為下品, 在硯旁與雕飾成一整體的是上品, 也是考究雕刻者的功力所在,眼在硯堂上反而有礙磨墨。
    宋坑自宋開採,和梅花坑一樣磨墨粗, 下墨快, 實用價值大, 且價格便宜, 十吋左右的一般兩三百元已可買到, 相對十吋的老坑動輒要上萬元化算太多了。
    但有一點要注意, 梅花坑和有凍岩十分相似, 而有凍岩的最明顯特徵在於常有一大片黃白色的凍, 一般人未必容易分辨此二種石材, 但石質則相近, 混淆了也不妨, 相反, 有凍岩比梅花坑好看, 石質也較好, 價格貴不了多少。
    冚羅蕉有明顯的環狀石紋, 比較容易分辨, 石質也不俗, 價格比老麻坑便宜, 是不錯的選擇, 對重實用的朋友來說, 不必過於追求名坑, 一些中檔的石材反而更合適。 一方九吋長方平板的冚羅蕉不過數百元, 石質僅比坑仔差一點而已, 值得一用。在此又不得不提防, 坑仔洞如今也和老坑同一命運─「封屋」, 故就是端州也有很多是以冚羅蕉來冒充坑仔的, 如此還好, 更甚者是一些更差的雜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麻子坑海天旭日端砚
话说端砚(二)
砚之清韵(二十二) —— 梅花端砚(笔添)
清。老坑水归洞端砚
不要被名号忽悠(一) | 端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