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南县:着力“从田头到餐桌”全产业链推进乡村振兴

——益阳市南县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

南县地处湘北边陲,洞庭湖区腹地,是全国唯一人工围筑而成的湖区纯平原县,总面积10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7.6万亩。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是著名的“渔米之乡”。近年来,南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稻虾产业,打造了集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健康餐饮、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稻虾产业链。

一、主要成效

虾在稻中游,稻在虾田长,共生共乐,相得益彰。从种质资源研发,稻虾种养,加工生产,到餐桌上的特色美食,完整的稻虾全产业链改善了供应格局,助推了产业发展,提升了综合效益。2021年全县稻虾种养面积稳定在60万亩;全县稻虾种养亩平产值可达4500元以上、纯利3500元以上;产稻虾米原粮32万吨、小龙虾11万吨;稻虾产值、带动发展二三产业产值、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南县相继被命名为“中国虾稻米之乡”“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南县小龙虾”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被列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湖南省首批“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南县稻虾米”获评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功申报“南县稻虾米”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并通过香港和欧盟标准检测,成功取得海关备案。2021年11月,南县被纳入“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全省仅邵东、南县)。

二、基本做法

聚焦保护“黑土地”、筛选“优品种”、优化“种养法”、完善“溯源端”、延长“产业链”、创出“名品路”,全面提升稻虾全产业链质量和水平,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土资源特色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一)保护“黑土地”。稻虾生态种养模式--虾与稻共生共长,虾为稻除害、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庇荫、净水;本身就是天然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同时,为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稻虾产业发展,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南县创新推进了“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生态平衡”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模式,围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投入品回收利用处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地表径流综合治理、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八大工程,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被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地区”,成为湖南省唯一试点县,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相结合,打出了一套绿色发展的“组合拳”。

(二)筛选“优品种”。2021年12月24日,南县稻虾产业研究院举行了“南县稻虾米”专用新品种品鉴会,对层层筛选出来的23个“南县稻虾米”专用新品种备选品种进行食味品鉴,筛选出3-5个适合“南县稻虾米”的专用品种进入2022年示范种植。这是筛选“南县稻虾米”优质品种的缩影。为培育筛选“南县稻虾米”高档优质水稻专用品种,实验出配套的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种业振兴,2020年5月,南县人民政府联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益阳市农科所和湖南南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南县稻虾米产业研究院”,主要开展“南县稻虾米”专用优质品种培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等研究,当年便从全国引进285个优质稻品种进行试种、选育、品鉴。在2020年研究基础上,2021年南县稻虾米产业研究院从全国各地共收集371个新品种,在南山村稻虾种养基地进行品种培育与筛选,先后历经品种编号、定量称重、浸种等前期预处理阶段,品种育秧、撒直播、移栽等种植阶段,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大田管理阶段,现场观摩、测产、米质品鉴等筛选阶段,共历时175天。最终,23个品种从两年的筛选评议中脱颖而出,进入了2021年12月24日的食味品鉴阶段。2022年,南县将继续深入实施种业特色工程,计划打造全省最大的稻虾种质资源培育基地;新建国家级、省级小龙虾良种繁育场。同时,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完善种业产业链,为南县稻虾产业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优化“种养法”。“稻虾养殖,每亩能有300多斤的龙虾,一年能卖3季;生态种植的稻虾米,亩产有1000—1300斤,价格更高。”56岁的南洲镇班嘴村村民孙国安高兴地介绍道,幸福感溢于言表。一亩稻田,两类收获,四季丰收,孙国安看到了农村的大有可为,于2016年回乡流转土地开始生态养殖,如今种养面积达到1000多亩。为破除路径依赖,2021年,南县大胆探索,在之前稻虾共生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了稻虾寄养和育养分区等种养技术,引导农户从以前只追求产量的“大养虾”模式转变成追求质量的“养大虾”模式,2021年,全县推广稻虾寄养面积10万亩,每亩可产高规格优质商品虾150公斤,优质稻谷500公斤,每亩收入可达6000元,较常规水稻种植每亩增收3000多元。同时,南县优化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产能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使用,重点支持稻虾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共创建全国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打造7个高标准集中连片万亩稻虾示范基地,22个千亩稻虾产业示范园,创建了南县稻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

(四)完善“溯源端”。发展稻虾产业以来,南县已发布《稻虾生态种养技术规程》等4个省级以上标准、《南县稻虾米》等2个团体标准,带动农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订单收购服务,确保产品在生产流通的整个环节标准覆盖率达90%以上,2020年南县成功获批国家稻虾生态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2021年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

(五)延长“产业链”。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南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出台一揽子产业扶持政策,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打造产业联合体;积极引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深化“南县稻虾米”“南县小龙虾”精深加工,探索开发粥米、胚芽米、富硒米等功能大米、虾青素、甲壳素及其衍生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目前,全县从事稻虾种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360家,其中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465家、家庭农场765家、农业大户112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国家级2家,省级6家,市级3家)。稻虾米年加工能力超50万吨,小龙虾年加工能力达到12万吨,成为全国知名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和“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建成了稻虾公共服务产业园,打造了洞庭虾网电商物流交易中心、“洞庭虾网” 服务平台、南洲物流园物流平台等,稻虾生态第一村南山村文旅融合已具规模。

(六)创出“名品路”。“酒香还怕巷子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品牌、唱响品牌,是不断拓展市场,促进产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围绕提升南县稻虾米知名度、影响力,南县每年组织稻虾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活动20多场次,同时建立了南县稻虾米官网,在天猫等电商平台上开设了官方旗舰店,在长沙建立了南县稻虾米品牌运营中心。2021年,“南县稻虾米”作为湘米出湘唯一代表参加“2021中国品牌日”活动;“南县稻虾”作为湖南省4个优质农产品片区品牌之一 ,参加北京新发地全国特优农产品展销推介会。创新开展南县稻虾米“四进四投”工作,“四进”即进省直机关单位食堂,进省、市政府驻外办事处,进知名商超、酒店,进长沙高档小区,已对接省市34家单位供应南县稻虾米约50万斤。“四投”即在湖南卫视,微信公众号新媒体,高铁、机场户外立柱,高铁、航班头枕巾投放商业广告。借助湖南卫视“稻花香里说丰年”国庆晚会推介南县稻虾米,实现线上销售量400%的增幅。

三、主要经验

发展现代农业,资源禀赋是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要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找准发展定位,建立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彰显特色,扬优成势。南县是全国唯一人工围筑而成的湖区纯平原县,土质肥沃,是种植绿色水稻的理想之地,水源充沛,是养殖小龙虾的理想之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成为稻虾共舞、发展稻虾产业的天然之地。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是关键。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最关键、最重要的,在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没有能够形成产业链的,能够覆盖农户、联结市场的产业组织模式,农业发展只能停留在“提篮小卖”的水平。南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着力在经营主体培育、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有力促进了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发展现代农业,政策统筹是后盾。在统一的市场下,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如果任由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调节,光靠经营主体单打独斗,没有政策支持,必然不能成势,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扶上马、送一程,发展壮大。南县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坚持系统思维,形成了一揽子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稻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强做优稻虾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等系列奖励扶持政策,每年整合资金投入近2亿元,在基地建设、龙头培育、市场拓展、科技研发、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扶持;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稻虾种养技术服务体系。一揽子政策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铸造了坚强的后盾。

(供稿单位:益阳市南县人民政府;乡村发现转自:《湘村行动:湖南乡村振兴精选案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平江县: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 武冈市: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途径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乡村振兴十大案例|衡阳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推进乡村振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关注!央级媒体头条报道定远!
产值近3700亿的小龙虾,何去何从?
褒城镇:“五大农业”阔步行 乡村振兴添风采
1261万亩小龙虾引争议,要虾还是要稻?
南县参加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 李劲松作典型发言
种养结合多元联动,安徽滁州成海农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