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艺术·书法|义之 论怀素“云朵线”结体法 ——《自叙》技法研究之二

…………………………………………………………


国内统一刊号CN41-1206/J

主编:谭振飞

副主编:王客

原载《东方艺术-书法》2018.8下半月

独家授权发布

学术

论怀素“云朵线”结体法

——《自叙》技法研究之二

义之

唐陆羽《僧怀素传》记载,怀素草书有“夏云之悟”。

颜真卿晚年曾与怀素论书法,问怀素曰:“学习草书除师授之外,须有自悟。张旭长史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见公孙大娘舞剑器,始得书法低昂回翔之状。请问你学习书法有何所悟呢?”怀素说:“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而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圻之路一一自然。”颜公大悦,赞叹不已,曰:“此则草书之渊妙也!代不绝人。你对草书的理解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番话我是闻所未闻啊!”

史料记载,“夏云之悟”使怀素书法有了极大的突破和质的改变。“夏云之悟”的故事也被世人诠译了一千二百多年。然而直到今天仍无人知晓“夏云之悟”的真实内涵究竟是什么。历史上,有人称是怀素以夏云的变化无居,喻其草法无定则;也有人说,是夏云多奇峰,让怀素悟得草势的奇崛起伏……众家之说各有道理。但总是让我作为一个学习素书之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其言为何物。我个人以为诸如以上解析,都难以搭建起怀素所云与其大草技法风格特点上的根本联系。言语无谬,然非怀素之意。唐代著名画家张躁有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得彼时素师之心源,焉得怀素大草之渊妙。

近十年我在临习《自叙》的过程中,不停断地在思考、揣摩,以求探寻出怀素“夏云之悟”之于书法的具体内涵。期间也阅览了大量书法典籍和理论研究文章。特别是希望能够在师从怀素的黄山谷、祝枝山、董其昌诸家书法论语中寻找答案,以释不惑。然终无所得。

怀素从夏云这一自然现象中抽象出与书法审美要求相关的形式要素和艺术灵感是怀素书法特点和风格的本质所在,也是打开学习《自叙》技法要领的一把关键钥匙。

据史料记载,“怀素曾于岷山观夏云之多奇峰,使其书法技艺大增。”宋郭熙《村皋高致》也说,“怀素夜闻嘉陵江水而书法益佳。”为进一步理解怀素“夏云之悟”,我也曾踏着素师的足迹远涉四川岷山嘉陵江一带观云听涛。站在高台之上,驻足远眺,我看到一幅天地山水画卷由近及远,徐徐展开。千里之外“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脚下嘉陵江水随势而来,深涌回转,浪拍云天,惊涛裂岸,骤雨旋风。对于一个对怀素草书无比热爱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此情此景,怎么能不让人幻化出各种书法意象?当年书圣临此,也一定是万般感慨才生“夏云之悟”吧!苍穹之上,夏云随风。“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难道不正是怀素《自叙》大草的化境吗?若褚河南之“印印泥”、张长史之“锥画沙”、严太师之“屋漏痕”如出一辙。乐于观察自然的人脑海一般都有夏云印象,夏云常多以堆状形态存在,洁白无瑕,漂浮于湛蓝的苍穹之上,随风而走。那么是什么物象可以给一个书法人以深刻之印象呢?莫非是云朵的洁白?抑或是其动荡的身姿?在我看来都不是。我以为当时给怀素留下刻骨铭心之印象的应当是云朵边缘那圆转、屈劲而又兼篆籀之气的“云朵线”!让我们想象一下,中国景泰蓝饰品中用金丝镶嵌出的云朵线极似此像。《自叙》中怀素有两句像似既写书又叙云的话“诡形怪状翻合宜,心手相师势转奇”。《自叙》结体线条多以圆势表达。有人戏言随便在纸上草画出几个阿拉伯数字“3”或“2”,环起来,就是儿童画中的一朵云。而把“3”和“2”竖连起来写,就会呈现出怀素书法的意象,这就是“云朵线”的形象比喻。

在十年《自叙》的学习临写中,我对“云朵线”结体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我认为今天有必要把这些学习所得拿出来与一些书法人分享,也可以求得大家的指导和批评。“云朵线”结体说可以用“圆、劲、瘦、真、渴、连”六个字来诠释:

一、圆。怀素《自叙》结体之圆出于“夏云之悟”。也是怀素《自叙》结体最重要的形质特点和个性化书法标志。《自叙》中圆于结体、使转中无处不在。

《自叙》结体圆转是观者不争的事实,更是《自叙》最大的书写风格之一。可谓“处处留圆意,字字复回环”。

《书谱》有云,“草非使转不能成字,真于点画尤可记文”。“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两句话中都谈到“使转”在草书中的无比重要性。应该说“使转”是今草中普遍采用的一般性结体规律。使转出圆势。

怀素师承篆籀,有“夏云之悟”,故其书法用笔中尤其多曲转、缠绕、回环之笔墨意态与形质。这一突出特点有别于历史上其他书法大家。可以说“圆”是《自叙》独有的特质性书写符号。今世书法人不可不知。

首先,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历史上诸位名家对怀素书法和《自叙》的评价: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来到零陵,偶遇怀素,对其狂草书法赞叹不已。写下《草书歌行》。《李白集校注》卷8中有诗云:“……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将怀素书法比喻为“盘龙”,“左盘右蹙”。是赞其书法圆屈萦绕,好似盘龙。

礼部侍郎张谓对怀素有知遇之恩。公园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张谓在湖南任职时二人结为知交。出则同车,居则同处。张谓为怀素草书所倾倒。怀素在《自叙》中三处提到此人。张谓在其《草书歌赞》中写到“奔蛇走虺势入坐,骤雨旋风声满堂”。张以“奔蛇走虺”、“骤雨旋风”形容怀素书法圆转、激烈。

与李白、杜甫共同生长在一个时代的任华也在其《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卷261)中说到,“怀素草书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擎衡山阵云以为画。兴不尽,势转雄,恐天低而地窄。”诗中以云势喻其书势,亦有云卷之圆意表达。

历史上可查证的资料记载,有37位以上达官贵人曾诗赞素书,其字里行间也多有“蛇盘虺环,风旋云卷”之类的赞词,说明怀素“圆转”的书法形式,留给目睹过他书法者的印象无比深刻。

接下来,我们再从《自叙》卷的书法结体中做一番直接的了解和分析。

展开四丈长的《自叙》长卷,让我们对其结体进行仔细观察,其中有两点印象最为深刻:一曰字形结体圆屈,二曰连带走笔圆转。

《自叙》卷中有很多字为“圆形”结体。见图1,第8行“国”字;第12行“鱼笺”第15行“刑”字;第16行“家”、“流”字;第35行“轴”字;第36行“起”字等等不胜枚举。结体园屈字形比比皆是。

图1   图2

其次是结字笔画使转连带圆转,此特点远胜于字形之“圆”。是怀素《自叙》结体最突出特点之一。

《书谱》在说到今草结体时,有这样一段话:“今执、使、转、用之由,以怯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擎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 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在“使”、“转”的处理上,孙过庭认为,草书是在使用“纵、横、牵、擎”的运笔方法中,通过钩、环、盘、 纡完成了“转”的过程,转以为圆。清姚配中云:“真用盘行于虚,其行也速,无迹可寻。草用盘纡于实,其行也缓,有象可睹。”姚以为真书使转是快速在空中运笔完成的,看不到墨痕,而草书使转是在纸上缓慢书写而就的,具有形质,可以看得到。

怀素《自叙》结体意取“云朵线”之物象,蜿蜒、曲转,蛇盘虺绾。唐皎然有诗曰:“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见图2,61行,“诸篇首其后继”和62行“作不绝溢乎”,单字或字与字之间使转连带,笔断意续,多见折钗股,锥画沙,“云朵线”之物象。61行“诸篇”、“首其后继”,62行“作不绝”和“溢乎”各字组间,结字、连字、使转、映带,婉转环回,顾盼萦牵,不弃圆转之势。

于尔科先生曰(见《草书基础论》):盖草字有四忌:一说忌交。笔有必交者如“十”、“又”等,不交不成字,有不必交者,偶尔相交亦非绝不可,然而慢无限制,便是恶札;二曰忌触,孙过庭《书谱》云:“连而不犯”,王世镗 《稿诀歌》云:“锋勿相犯”,犯即为触,“交者过之,触者切之。”触,损字之美丽,皆宜避之;三说忌眼多,字中之圈谓之眼,眼多如绳索萦绾,令人生厌;四说忌平行。

图3

怀素《自叙》恰恰不忌,四忌之中,“交”、“触”、“眼”无所不犯。见图3,111行-114行,“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吴”、“起”、“前”,多处有“交”笔。“外”与“郎”,“孤”与“云”连笔四行内就有两处“切”过;“吴”、“钱”、“诗”、“远”、“鹤”、“无”、“孤”等20个字中7字出现字“眼”。

怀素《自叙》勇于冲破古法忌惮,“变乱古法”均出于其对“云朵线”情结“圆法”的自信和诸法皆于我法的坚守与捍卫。

前述中讲到,《自叙》共695字,而字“眼”即小圆圈就有240个之多,占其字数的34%,可谓畸多。相信是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我以为,怀素借“眼”结字,似有两重考虑:一为“云悟”诠释;二为个性书风树立。根本是建立我法。

“切”与“眼”在其高超的笔墨技巧演绎之下,不断变幻出现,在视觉上展现怀素狂草速度,狂草形式,狂草物象。深深地把其以速度形成的圆转、枯涩、逸美之书法特色刻蚀进你的大脑U盘中。用当代营销哲学的观点来讲叫作“灌输”。我等不可谓不服。

《广舟双楫》认为,“正书无圆笔则无岩逸之致,行草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怀素深谙草书一味圆笔下去会趋于俗媚,因此在圆势结字的总体设计之下,不断变化结体、布行和谋篇技巧,妙用墨法、笔法,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一点一画,一波一拂之笔法,同中存异,异中出同。在形质表达上,究其形质,出其神采。正书点,隶方笔,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云朵线”、“八戒垄”、“雪花白”……圆兼方,线夹点,浓见枯……若现若隐,或深或浅,说重又淡,即有也无,出神入化。

从创作技法上分析,古人有“求变得韵”之说。正是怀素破其上法之忌,变其古训,才能自立门户。创造出千古第一草书帖出来。

二、劲。“云朵线”结体线条遒劲、奇崛,是《自叙》书法的第二个风格特点。《自叙》笔力风骨,亘古通今无任何书家可以企及,天下唯怀素一人耳。

黄山谷曰:“予尝见怀素《自叙》草书数千字,用笔皆如以劲铁画刚木(硬木)。”

《自叙》结体劲健可以两说:

一曰线条中锋用笔。篆籀、圆笔出以险,则得以劲。富有弹性,倔若钢丝。我曾与书友戏赌,倘若有人在《自叙》行内线条连笔处解开一点,则即刻墨线可崩弹开来,瞬间一行字就可展为一条钢丝线了。你不信,我信。

蔡邕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一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所谓疾,如黄山谷所言,“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所谓涩,即“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与之争。”俗称砥砺前行也。是为怀素“劲”笔之妙诀。能疾涩者,则万毫齐力,墨汁深入纸中,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之效果。

但也必须明白,“涩非迟,疾非速。若以迟速为疾涩,而能疾涩者无。”

二曰结字遒健。《自叙》结字,提按顿挫,连带使转,有“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之力。一点一画,一笔一墨没有含糊。起笔结字多以篆书圆头中锋逆入,此亦为怀素个性化结体特点。见图4,37行,“代杜度崔瑗始”之“代”、“杜”、“崔”、“瑗”四字似有此笔。78行“有李御史舟云”之“有”、“李”二字亦有此意。给人以法度谨严,墨浸纸背,力鼎千斤之感。

连带使转中,“折钗股”、“锥画沙”随处可见,奇崛圆健。特别是使转和字“眼”的处理上技法独有匠心,别具一格。见图4,35行“卷轴夫草”之“卷”、“轴”、“夫”结字使转充满力量感。见图4,68行,“外云初疑轻”,每一个结字和字间连带使转的纵横牵擎与钩盘环纡,都是通过高超的笔墨技法将腰、肩、肘、腕、指之力作用于锋杪,而成于纸上。

刚性线“离心力”结“眼”法,是我在临习怀素《自叙》十年中的一个技法悟得。见图4,第68行“外云初疑”四字中至少有5个字眼存在。“外”字有三个,“疑”字有两个。其结眼刚性表达十足。既有刚性线条力量的贡献,也有盘环离心力用笔的支撑。全篇字眼无不若此。

图4

三、瘦。云朵肥硕,而云朵的边缘线在人的视觉中是纤细的。怀素《自叙》之瘦,皆从中来。

怀素大草善笔力,多筋骨。逸趣蔼然,风骨遒美。屈铁断金。意度天成,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缘其师授邬彤,得“二王”嫡传。又以篆书、隶书、蝌蚪文、虫书入草,因此,其书瘦细而劲健。

卫铄《笔阵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骨无筋者病。”

赵孟頫跋《怀素论书帖》中说:“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也”。怀素《自叙》瘦而不野,瘦而不瘠,因其既有古法的传承,又有其个人“变法”之悟得。

宋朱长文说:“自秦引篆籀,汉用分隶,字有义理,法贵谨言。魏晋而下,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唯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而颜真卿却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颜、邬系“二王”一脉。怀素受教于邬,也蒙颜真卿面授。固怀素在传统“疲硬书法”的继承上根本是原于“二王”。其取法乎上也。

那么我以为怀素在“硬度”的形式表达上,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其一是取法有道,以篆籀入草。怀素篆籀草法,中锋用笔。书写出来的线条瘦细匀称。孙过庭《书谱》曰:“篆尚婉而通。”“婉”与“通”指其走笔点画无论长短,形成笔画均呈现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力量、速度平均的运笔,书写线条干净、瘦硬,有质量。给人以立体且简约的美感。其次是借用“肥”字对比,寻找视觉观感差,以显其“瘦”。见图5,《自叙》第11行-26行,怀素以12行的“鱼笺”、13行的“绢”、“多”、“所”和15、16、17行的“颜刑”、“书家”、“水”等字作为参照系,在结字和个别笔画上有意加重、加宽墨线,使之与前后篇文字线条作出对比(当然除此之外,书者亦有其他技法和章法的考虑),让通篇结体连带线条在对比中“瘦”下来。如是对比《自叙》墨卷中不断出现,乃怀素用心之为也。

图5

这种比较方法在怀素在《律公贴》中也有使用。

除此之外,怀素在“瘦书”的表达中也与历史上,特别是晋唐其他书家书法线条作出区别。黄山谷云:“盖张(旭)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深入人心。颜肥素瘦也是古今普遍公认。

怀素“瘦书”系其刻意而为之,是怀素技法之六大要素之一。

四、真。画者不图其形,更在于写真(神),若图其形,而未有写其神,标本也。若画山水只写山之形状,未写山之气势,地舆(地图)也。《自叙》写出了“云朵线”之真,亦写出了禹篆秦隶之真。

怀素《自叙》中有曰:“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法精祥,特为真正。”怀素之“真”皆缘于对张旭的景仰与追随。

有书家评怀素《自叙》“作草若真”。我极认可此观点。我以为此“真”两说:一说是,怀素《自叙》谨守草法箴规之“真”;第二说是,怀素禹篆秦隶底蕴深藏,《自叙》无处不见其真书墨痕。

历史上曾有书家对真草关系有过不同解释。

一说,两者都是由秦汉篆隶演变而出。即真草同源而异派,是同辈双生兄弟关系也。因此其用笔是一致的。潘伯季认为楷书是草书的收缩,草书是楷书的延扩。《书谱》讲:“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草中有真,真中藏草,无所谓谁长于谁,谁出于谁之说,二者为双生关系。

二说,草出于真。刘熙载说:“然学张草者,往往未究其法,先挟狂怪之意,岂知草固出于其真,而长史之真何如哉?”山谷言:“京、洛间人传摹狂怪字不入右军父子绳墨者皆非长史笔。审此而长史之真出矣”。绳墨者,原指木工打直线用墨线,此喻为规矩、准则也。刘熙载的意思是说,颠张之草虽狂怪,但笔笔宗“二王”之真法。亦说草源于真后。黄山谷又说,“ 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苏东坡认为“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即草出于真。

至于真并于草,还是草出于真,本文不去评说。在此我只是要说明,怀素《自叙》若写真书一般而一丝不苟,恪守草法,其间亦有真书用笔,以真入草。

绍兴富直柔在《自叙》观跋中写到“藏真书如散僧入圣,虽狂怪怒张,而求其点画波发,有不合规矩者盖鲜。”文彭也评“唐怀素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其《自叙》一卷尤为生平狂草。然细以理度脉之,仍不出于规矩法度也。”

两位书家跋文都从草书规矩、法度层面对《自叙》予以认可。其实一千二百多年来,《自叙》之所以被前人誉为天下第一草书早已不言自明了。

《自叙》结字规范入法。可随机从《自叙》草卷中选取几行,加以分析了解便知。见图6,90-98行。“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此九行51字中,没有草法不规范者。无论是笔画减省、移易位置、还是符号借代都严循法度。

图6

如“醉”、“来”、“两”、“淑”、“师”、“欲”、“言”等诸字草法结字参有篆籀,笔法谨密,应规入矩,字字用意,一丝不苟。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笔意从容衍裕。

圆笔慵散超逸,方笔凝整沉着,提则筋起,顿则血融。笔力惊艳,气象超然。

其“信”、“醒”、“得”、“戴”、“伦”、“师”、“转”、“奇”、“翻”等字,偏旁部首,符号借代,尽理乎法。大小参差,上下倚正,左右顾盼,起止映带,疾涩枯润,虽狂而静,咸臻神妙。皆不离草法规则,是为一真也。

前文有述,真草皆由秦汉篆籀一辙而出,真草用笔相同。故怀素《自叙》多处以真书点画书之,不为偶然,亦非刻意。但似有技法或章法设计的考虑,不应排除。

首先是技法求变所需,古人云,求变得险,求变得气。怀素连绵一笔书狂草体尤需参以真书点画,起到顿、断、停的作用和聚散、虚实、枯润、雨夹雪形式的营造。调控大势。

人曰:书以势胜,《自叙》之势,无可遏制,奔蛇走虺,骤雨旋风,震雷惊电……

真书点画的无意点缀抑或有意楔入、强行穿插皆是出于大势度的把握,入理的安排。狂得上去,也静得下来,非有篆书圆、隶笔方,真书点这些“印印泥”的技法处理不行。是形与势大局的需要。是为二真也。

五、渴。夏云无雨则渴,出雨则润。书法笔润则俗,笔枯则秀。

渴,即渴笔。是指书法在书写运笔过程中干笔或曰笔枯墨少时所形成的飞白线条效果。《自叙》海量渴笔的使用在我们今天可以见到的魏晋以来的书法作品中绝无仅有。

明李日华《渴笔颂》中说,“书中渴笔如渴驷,奋迅奔驰犷难制。”《自叙》墨卷695字中,有623字结体笔画中出现飞白墨痕,只有72字结体笔画全部都为实质墨线。以字数计算,《自叙》渴笔字数占到90%左右。在我没有对此进行数字分析之前,只是从视觉感官上判断《自叙》大量使用渴笔,但不会得出百分之九十的量化值。这也是我对《自叙》进行量化分析的一大成果,这个结论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叙》用笔、用墨的大胆创新和独到之处,使人瞠目。并对怀素的“变乱古法”以及个人书法风格的形成而喟叹不已。

《自叙》大量使用渴笔似有三个层面的考虑。

一是追古求拙之艺术效果的需要。明董其昌曰:“作画不惟惜墨,亦当惜水,古人皆以渴笔取妍。”书画同理,书法中渴笔,由于其笔中墨干水少,形成的笔画在视觉上与实质笔画形成色度差和黑、褚、灰、白色彩对比,斑驳陆离,加之运笔时速度、角度、方式的不断调整与改变,使结体笔画出现多重变化,似枯若润,即淡也疏,有意无意,萧疏简远,荡尽俗尘,给人以强烈画面感。

石涛曰:“笔枯则秀,笔润则俗。”

从已有的书法史料上看,脱俗追古是怀素书法意识中一惯的不懈主张。《自叙》是怀素一生最具有个性的代表作之一,其在渴笔的运用上可谓用心良苦。怀素至少开创了两种用墨技法以实现《自叙》之渴:曰“枯渴”与“疾渴”。

枯渴技法,可以理解为干墨渴笔技法,是以干墨涩行运笔形式而形成的飞白墨痕。见图7,113行-116行。最具典型的是115行“来”、“轻”、“世”三个字,是在笔中墨含几近枯竭的状态下,以枯笔涩拖而出,似有万钧之力拒之,犹纤夫之行,书者极其艰难地完成了这三个字的书写过程。而“世”字最后一横不得不以枯毫散锋处理。枯渴之笔所形成的书法线条可比万岁枯藤,千古磐石,苍劲而坚毅。

图7

“疾渴”笔法,与“枯渴”比较,是指在笔中墨含相对润泽的状态下,疾速而书形成飞白线条的运笔方式。见图8,《自叙》83行-85行,此三行中“颠”、“谁”、“稽”和“知名吴郡”的结体笔画中看到的线条效果都是在笔中相对墨润的状态下挥写而就的。形成了与“枯渴”截然不同的线条形象。亦枯也润,似干又湿,不流俗弊。但在笔墨变化的效果上与“枯渴”是有画面区别的。也可以理解为,怀素之笔无处不变。变则通,变则得气,变而出神采。

图8    图9

渴笔技法使用的第二个目的与效果是为了彰显线条书写速度与力量的需要。疾、涩法渴笔所形成的飞白线条极具速度感。又其在视觉上与润墨实质线条相互映衬,出现反差,造成线条怒怼,出现力量聚集或对峙。产生具有生命力量的笔墨风光。

渴笔技法使用的第三个目的是立名。黄山谷《题韩忠献诗杜正献草书》有曰:“永州僧怀素学草书,坐卧想成笔画,三十年无完衣被,乃得自名一家。”

怀素是具有艺术思想又勤于思考的书法家,许瑶御史评怀素书法时说:“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后来怀素把这段话写进了《自叙》之中,是以说明怀素在推介自己时对此渴笔技法评价的高度认可。“古瘦漓骊半无墨”夸赞的就是怀素枯墨渴笔飞白效果。《自叙》“叙机格”一节中,怀素介绍了李舟御史的一番评论,“昔日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很显然从文字表面意思来看,怀素未与张旭争名,但至少《自叙》也是在告诉世人,唯怀素可以接过草圣张旭的接力棒而引领中国书法前行。诚然,在《自叙》一开篇,怀素借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之口,已经表达了这样的深意,“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自叙》百分之九十渴笔技法运用完全是其整体思想设计使然,有人评价“怀素疏放”,我不苟同这样的观点。从怀素笔墨技法的独立运用到人生41岁时《自叙帖》的写就,以及63岁时《小草千字文》的完成。应该说怀素处处用心,以至于今人也难以这般规划和践行自己的人生设计。

《自叙》中还有一段叙述,我不得不说。这是一句怀素本不该在其书法颂辞中引用的话或曰与《自叙》主旨相去甚远的一段文字。“张公又云:'嵇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张谓见与未见过张旭与怀素何干?与《自叙》何由?分明是怀素欲借张公之口在淡化张旭的影响力而暗中对自己加以褒扬。因此,渴笔在《自叙》中所扮演角色不可以仅用技法概念能够评说。应该是其展示实力,颠覆前人,建立我法的整体书法思想的考虑。

六、连。钩环盘纡,奔蛇走虺,《自叙》结体、布行之连笔墨线无处不在。婉如中国画云朵线之连绕,丝缠线回。

怀素《自叙》的连笔可以解读为三种形式,即意连,丝连和字连。这也是在今草中极为常见的书写方式。然而怀素《自叙》之“连”又却具有不同于其他书法家连笔的独到之处。这是由怀素的结字特点和个人书风所决定的。应该说尽管连笔在今草中众多书家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所运用,也多因各位书家各自功底参差,审美差异和书法风格定位不同而有较大区别和变化。怀素《自叙》结体突出“圆”、“劲”、“瘦”、“真”、“渴”、“连”六大特点。其“连”是建立在“圆”、“劲”、“瘦”、“真”、“渴”特点之上的“连”,此“连”非彼“连”也。

《自叙》文695字中,独立单字和两字以上连笔字组(丝连、字连)共有178组。其中两字连缀98组,占字数的28.2%。三字34组,占字数的14.7%,四字22组,占字数的12.7%,五字17组,占字数的12.2%,六字6组,占字数的5.2%,七字1组,占字数的1%。一笔书行连20组。怀素在《自叙》“述形似”部分用了三句话来喻其连笔的形象效果。一是张礼部言其为“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以“奔蛇走虺”喻其连绵。二是王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以枯藤来形容连笔结体的缠连古势。三是朱逵说:“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借“激电流闪”和“盘龙”游走来描写其连笔的迅疾与形势。

我原打算以“意连”、“丝连”和“字连”来从归纳分类法概念上详解《自叙》连笔的艺术特点和效果,并作出分析。在落笔时,决定放弃这样的考虑。原因是,以教科书式的叙事方式根本无法清楚地把《自叙》之“连”诠释清楚。如若这般付诸文字,更多地也是泊来之辞藻的堆砌。有误读者,也不入我意。

见图9,18行-21行。文字内容是“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第一行“许”与“在”,“在”与“末”系意连,“未行”两字系字连,而“以尚书”三字为字连。第二行“司勋”两字为字连,“郎卢象小宗”五字有丝连有字连,第四行“诗故叙之曰”均系丝连。

《自叙》在意连、丝连与字连的形式选择上,找不出一个相同的标准和规律出来供参考。但我个人以为,还素在书写的过程中一定有他的思考,似乎可以理解为这样几点:一是字型结构决定。便于或不便于连带,字型是最直接的考虑,不便于丝连、字连者,绝不牵强。果断地做出相背、断行处理。相则取意连而顾子恋母,背则独立,各霸一方。行内分组连缀亦必须有行法选择,草书行法要求行与行之间要以“摆行、断行、胀行”之技法安排布行处理。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 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断与连,丝连抑或是字连皆于行法设计之中。至于章法需要的连笔形式,对于长卷今草似乎影响不大,但在短篇今草中,影响不可小觑。

怀素《自叙》中在连笔技法的处理上,理识玄奥,独具匠心,若怀素所言是“醉里得真如”,只有在“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为集联,夜夜泪湿枕”的苦学中和“夜窗灯剪联床雨,斗室香添小篆烟”的情趣里才可得其真谛。

连写,也是怀素苦心经营我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有二。一是体现书写速度。前文似有叙述。二是为字组结体。打乱了规律性单字单元模式,从美学概念上恣意制造留白。2字字组,3字字组和字行一笔书的广泛使用,制造出长短不一的字组组合,完全打破了独立单字的均匀布白和布行规律,形成了我法下的使转、参差、错综、疏密、留白和聚散别样的夏云秋霞,小似云卷,长若云舒……

《自叙》“云朵线”“圆、劲、瘦、真、渴、连”六法结体,是怀素悟道所得。亦是今日习《自叙》之人应该了解的技法奥妙。我为此发现曾经激动不已。相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也会因此而打开一条学习怀素书法之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素自叙帖字组(1011#书法 #草书技法 )
13唐朝-书法-怀素
怀素的“云朵”:使转出圆势!在草书中使用的频率也是很高
启功临怀素狂草《自叙帖》(带注释)
陈振濂《草圣追踪》
碑帖技法讲座--怀素《小草千字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