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迪思 | 韩闽山作品评论

诗人邓迪思近影 


邓迪思简介邓迪思,郭小川文学院副院长,《燕赵作家》杂志社社长。作品见《文艺报》《散文选刊》《浙江作家》《奔流》《新世纪文坛》《贵州民族报》《河北作家》《焦点》《文学港》《信息时报》《语文研究》等。 


          被解构的村庄和被结构的母亲

       ——评韩闽山组诗《我和故乡隔着悲伤》

                       邓迪思

       韩闽山的《我和故乡隔着悲伤》这组诗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思乡诗和亲情诗,尽管在诗中包含了怀乡、思母、忆旧等元素,但他从传统的望乡书写中跳脱出来,以碎片化的隐喻解构了日思夜念的村庄主体。

承德的河南营村事实上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出了很多大学生、硕士、博士。单单韩氏一门就有六、七个光耀门庭的人物,俊山、成山、中山、闽山等几个亲兄弟,都先后走出山村,成为所从事行业的佼佼者。然而,在这表面的光鲜之下,隐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人才外流越多,村庄也就越加“空心化”。

河南营村并不是一个贫困村,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经济收入,都是让很多村庄艳羡的。可这样的村庄,却有一个自杀者。在诗的第二组,那个“昨天下午遇见的人”,突然在一棵小树上吊自杀了——他死前一直在幸福地笑。“前天下午遇见时的笑容/和昨天下午,是一致的”。在这个幸福的村庄,他走得如此突然,如此扎眼。这一首是怀乡中的一个变奏,也是世俗意义上“幸福”的一个变奏。某种东西被瓦解了,某种东西瓦解得那么猝不及防。

于是我们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活,审视、打量并且思索。于是我们诚惶诚恐。我们要面对一个“幸福”的自杀者。小推车、风、柴禾、绳子、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树,这里边一定隐藏了什么。旧事物——传统——传统文化的消失,一个村庄的乐趣不是维系在土地和其他物质基础之上的,而需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聚一堂,需要天伦之乐,需要丰富的精神需求。村庄需要节日和社火,需要串门和调侃,需要酒令和划拳,需要像爆米花一样膨出来的欢声笑语。这些都在悄无声息中流逝,并且和时间流逝得一样迅速。“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村庄就是这样被解构的,房舍、田地犹在,山梁、河水犹在,窄胡同、老榆树犹在,黑漆大门、热炕头犹在,而浸在骨髓里一种清甜的味道和一种悠长的温暖不在了。然后陷入一种“幸福的空虚”,陷入一种建构在物质文明之上的无所事事。

正是如此,闽山内心深处有一股强烈的忏悔,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个环境下,生出一股复杂的忏悔。因为,他的母亲是“幸福”的典型。一个伟大的母亲,培养了一堆出色的子女,都太有成就,没有一个平庸之辈。这很难说是一个母亲的自豪,还是一个母亲的悲哀。

所以,他要重新结构对母亲的爱。

所以,“我的心,已变得狭窄/一定是生活中驻满了爱/绝不再容下尘埃”。

他的心是在收缩而不是放大的,他的心被那个幸福的自杀者扎疼了。

然后,我们就在那些看似描摹母亲幸福的字眼儿中嗅出了别样的味道。“把花朵抚摸成她的孩子/把她的孩子抱紧,再抱紧”,母亲只能借她浇灌的花儿来思念子女,更准确地说,是替换——她还想再抚摸、再爱一次孩子,可她只能抚摸那些花儿,把花儿替换成子女。她不会用手机,不会看短信,也不会接电话,她只能焦灼地等待、盼望,等孩子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脱出身来,匆匆地,匆匆地看望她一次。

月是故乡明,家是慈母亲。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家。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有子女的地方,就有家。然而,天各一方。母亲身边没有儿女,儿女身边也没有母亲。现代文明对中华传统文明中的大家庭观念产生了一个强有力的冲击波,让传统文化中“家”的概念分解、破碎。

母亲昏花的目光还在眺望,母亲枯干的手还在拍打,在点点泪光中,在闽山的母亲的形象里,我们读到了孟效的母亲,白居易的母亲,黄景仁的母亲,王冕的母亲……读到了所有中国式的母亲。

“此时有子不如无”,这是天下母亲在孤独时共同的一句心声。闽山一定听到了,尽管母亲见到他时,绝不会提黄景仁的这句话,母亲只会把笑意挂满,像中秋的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柿树一样,她只会表现出幸福的一面。

所以,闽山重新结构了母亲、母爱,他写的并不是母亲的勤劳和慈爱,不是母亲的伟大与善良,而是母亲的孤独,那种他看不到的,想象出的孤独。他用忏悔来结构母爱,他用群山来结构母爱,他用梦来结构母爱。

“连绵的雨水润泽着万物/世界竟如此孤单”,母亲不在时,闽山感受到孤单,这个孤单和母亲的孤单是一体的,世界竟如此孤单,这话原本也是母亲想说的。

一个富裕的自豪的村庄,一个个孤单的母亲。

村庄就是在这样的诗意中被解构掉,母亲就是在这样的诗意中被结构起来,完成了一个不一样的母亲寓意。

这个寓意不仅仅是母亲的个体生命,还是千千万万个“空心化”的村庄的母亲,某种意义上,母亲还是传统文化本身。

在传统文化的哺育下,“所有的生命/长势,郁郁葱葱”,然而已被现代化、后现代化的我们并没有反哺给传统文化多少营养。

像吃母亲的奶一样,我们通常是传统文化的消费者,利用传统文化来扬名、赚钱,在现代语境下,传统文化事实上是一种消费品。被过度消费的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它是一个概念,一张名片,一个词汇。

于是,“我和故乡隔着悲伤”,闽山和母亲隔着悲伤,世人和传统文化隔着悲伤。现代性的推力,就像宇宙中暗能量的推力一样,把我们和生命的意义分离得越来越远。尽管信息以光速通过网络将我们联结在一起,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然而我们又是那么孤单。在现代社会,母亲偏安于一隅,守在一个孤单的小村庄里,感受不到亲情和爱。我们处在嘈杂的城市里,同样感受不到亲情和爱。整个现代文明将我们置于一种冷漠的荒诞之下,物质和精神不在一条轨道上,不同步,甚至南辕北辙。

这不是闽山要表达的,他的重点放在游子式的忏悔上,但无疑,他的诗又折射出了这种意义。一首好诗,通常会延伸出诗人没有想到的东西。因为闽山的孤单和隔离让诗的意义放大了,被解构的村庄不再是村庄意义上的,被结构的母亲也不在是母亲意义上的,它可以被任意解读、阐释。

不论以何种手段、何种方法来阐释这组诗,我们都不能忘记这组诗中那不和谐的、变奏的一节,它是那么刺目,又是整组诗的支撑点。它是那么冷静而又那么可怕,仿佛黑暗中突然传出一个声音——我们都想幸福,但我们都不想做幸福的自杀者。

诗人韩闽山近影


作者简介韩闽山,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见于《诗刊》《中国作家》《民族文学》《解放军文艺》《文艺报》《作家文摘》《青年文学》《草堂》《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绿风》《诗林》《诗潮》等,有诗作入选诗刊社2007年《当代诗库》和《中国网络诗歌佳作前沿评赏》。著有诗集《根的方向》《虚掩的门》《空镜子》《此生》《闽山诗选》等。获得《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热河文学奖等奖项。


我和故乡隔着悲伤(组诗)

    韩闽山

狭窄的心

我的心,已变得狭窄

如果和此时星空相比

一定缺少着共鸣

一枚树叶松开枝头

一只鸟儿头也不回飞走

让我霎时怔在那里

凝望良久

昨夜梦回童年

我还挥舞着牧鞭驱赶河流

夏天来了我总是比那些

心事重重的蝉儿,抢先开口

我的心,已变得狭窄

一定是生活中驻满了爱

绝不再容下尘埃

昨天下午遇见的人

昨天下午遇见的人

前天下午也遇见过

前天下午遇见时的笑容

和昨天下午,是一致的

小推车是一致的,推车上

捆扎的柴禾,也是一致的

柴禾里捆扎着冬天的风

不用打开辨认,也是一致的

我最想说那条捆柴禾的绳子

今天下午突然发生了改变            

一端拴在一棵小树的脖子上

另一端拴在那个人的脖子上

那棵小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只好弯下腰,头也越降越低

春天,写给母亲 

母亲衰老了

记忆模糊不清

蔬菜的种子,花的种子,草的种子

一并撒给春风

母亲衰老了

提不起一只水桶

一瓢一瓢清水

一片一片洒入田垄

母亲衰老了

春天还很年轻

母亲经过的地方

所有的生命

长势,郁郁葱葱

母亲节祭诗

那么多手捧鲜花的孩子

都欢呼雀跃地奔回母亲身旁

老人流着泪

把花朵抚摸成她的孩子

把她的孩子抱紧,再抱紧

我的母亲不会用手机

更不会看短信

也不会接电话亲耳倾听

儿子在这边焦急地呼唤亲娘

她端坐在土炕上,昏花的目光

一直眺望着远方

虽然,我们都远离村庄

想一想老家,青山绿水流淌

母亲的牵挂还在,母亲

枯干的手还在

日日夜夜拍打,我们的梦乡

鲜花和祝福,还能让我们找到

可以送达的地方

别人一头扑进的怀抱

再温暖再慈爱也是别人的

今天,母亲已经不在

连绵的雨水润泽着万物

世界竟如此孤单

我们只好率领祭拜的群山

向一片高坡,双膝跪倒……

我和故乡隔着悲伤

我和悲伤隔着遥远的路

我和遥远的路隔着无数道梁

我和无数道梁隔着玉带河水

我和玉带河水隔着河南营村

我和河南营村隔着老榆树

我和老榆树隔着一条窄胡同

我和一条窄胡同隔着一道黑漆大门

我和一道黑漆大门隔着一盘热炕

我和一盘热炕隔着梦乡

梦乡里住着,咱爹咱娘......

    ——发表于2017年《诗刊》8期下半月刊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本平台所有稿件均已经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投稿邮箱:1259666407@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诗刊》第964期【实力诗人】邓太忠的诗:村语(组诗)
推荐《中国诗人》杂志作品选读(一)
诗朗诵《诗韵清明——写给母亲的诗》
【诗歌部落】心梦依然 \ 致村庄 (组诗)
NO.87||白孔雀诗刊•“固班杯”2022年首届诗赛初选作品:蓝天
【聆听】故乡(组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