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欧六国37天自由行(奥地利)
05-09 11:31

  朋友S ,J夫妇是我外语学校的校友同学,也是我多次旅行的旅友,摄友,历年曾一起在国内自驾游过不少地方。S在国外学习生活过数年, 前几年得知他们自由行西欧数国时,曾相约过有机会同行。2014年年初当他们邀请我和也是外校同学的 z 八月同游欧洲六国时,大家欣喜应允。

      出游时间长达近40天,六个国家,交通工具涉及飞机 、火车、地铁、巴士以及自驾车, 确定行程景点是一件工程浩大且细致的工作,还有机票酒店的预定,租车等,这项重任S一人承担了。真的佩服其所做的工作,洋洋近20页的行程安排,细致到步行约多少时间有ATM机取钱,什么地方有停车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吃什么美食,什么地方能拍摄到美景……让你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和这样的旅友同行,你说省心不!

      确定出游后由于S包揽了重头,剩下的就是我们个人签证的准备工作了: 驾驶证的公证, 签证申请表的填写, 保险的购买,财务身份资料的准备等等。S还建议我们重温一下几部电影《茜茜公主》、《音乐之声》、《莫扎特传》、《翠堤春晓》等,了解旅游景点及各国文化。签证前大家还聚了一次,核对准备材料,明确出去的分工:确定我是副驾驶兼领航,替手和帮助领会 GPS 看路导航; Z负责记账;J负责后勤等。如此周密,我真的服了!

      签证基本顺利,这六个国家一个申根签证搞定。除了Z因为奥地利使馆的疏忽,把签证贴在了旧护照上,往返了一下,一切顺当。

      2014年8月18号按预定的机票, 我们一行四人会合在香港国际机场搭乘俄罗斯航空SU213航班转道莫斯科换乘SU2354航班飞抵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开始了我们三十七天欧洲六国------奥地利、 德国、 捷克、 匈牙利、 波兰、斯洛伐克自由行的旅程。在香港机场,我寄出了此行的第一张明信片。

      飞机在莫斯科落地时,机舱内响起了一阵掌声,我觉得有些意外。后来回国途径莫斯科转机时也是同样,我想乘客担心的可能是因为俄罗斯的局势吧,平安落地就庆幸。莫斯科机场的安检也特别严格。

     走出维也纳机场,预定的酒店步行五分钟就到了, 顺利入住。 维也纳的清晨天气晴好,按照预定的计划,我们的旅途从四天的自驾车开始。选择机场酒店也是考虑提车的方便。

       这就是我们四天的伙伴。提好车还闹了点小趣味, 在熟悉车况时我们都没找到加油口的开关, 跑到加油站询问,几个热心的奥地利人还都帮忙在车上寻找却也未果, 最后有人试着说“May be in the key”,嘿,还真是在钥匙上。原来钥匙遥控远开车门,近开油箱门,开车门时油箱门并不会误开。 对着热心快肠的七八个老外,我们Thanks 不止。又长了点见识。
      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自驾, 有点小兴奋,也有点忐忑。 在外面开车全靠GPS,对此心里没什么谱。GPS也是出行前S就准备好了的,实践证明还真靠谱,除了中间有一段我们理解误差在原地兜圈和走进了大森林外,基本准确无误。
  本次行程起点和终点都为维也纳 ( 申根签证要求进出一致)下面是我们此行的行程:A奥地利的维也纳—B 瓦豪河谷—C捷克的CK小镇—D奥地利的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E 萨尔茨堡—F 因斯布鲁克—G 德国的加米施·帕腾基兴—H 菲森天鹅堡—I 慕尼黑—J 罗腾堡—K维尔茨堡—L 班贝格—M 纽伦堡—N 柏林—O 波兰的克拉科夫—P 华沙—Q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R 捷克的布拉格—S 维也纳—T 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S 维也纳。大的城市和小镇共 20 多个,全部时间为 37 天。
      8月19日我们第一天的行程将是从奥地利维也纳出发沿着多瑙河沿岸的小镇,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瓦豪河谷的风光。目的地是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 ( Cesky Krumlov ), 行程约300公里。
      编辑原因,我按国家记录行程。
      停靠的第一站是梅尔克。 天气有些阴冷, 停下车还下起了麻麻雨。 驾车, 遵规守纪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尤其在国外。停车让我们费了点时间, 为了不违规, 更怕被罚, 我们找到”Information”咨询,问了个究竟,给了我们一张卡,最长为一个半小时免费,自己设置起始时间。最终我们把车停到了指定位置。
      梅尔克修道院是瓦豪河谷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以其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和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而闻名于世。 它建造在河岸一块高高的岩石之上俯瞰多瑙河,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建筑。参观门票10欧元/人。
    我们从陈列室走过,来到露天迴廊上, 这儿可以纵观梅尔克小镇,一览瓦豪河谷的秀丽风光。
      梅尔克的图书馆, 天顶上是保尔·特罗格 Paul Troger 绘制的壁画,据说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藏书最多的, 还保留有中世纪手稿。 图书馆大厅的四壁镶嵌着木制的书架,书籍整齐的排放在书架上, 被认为是世界最美十家图书馆之一。 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图书馆,感觉惊艳, 不过后来见过几个欧洲的图书馆后也不认为这个最美了。

      穿过图书馆从一个旋转楼梯下去,楼梯底层圈中放置了一面镜子,使并不高的楼梯看起来无比幽深。进入金碧辉煌的教堂,天顶的彩绘色彩斑斓,其内部装潢的华丽程度,富丽堂皇得令人瞠目。
      瓦豪河谷是指从奥地利梅尔克到克雷姆斯的一段多瑙河河谷流域,全长约三十公里。拥有完整的自史前时期演化至今的各时期的历史痕迹,拥有众多的历史古城和修道院。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评价是:“这里的建筑 、 居住区和土地的耕种,虽然随着岁月逐渐发展演变, 但依旧保存了基本的中世纪风貌, 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一路沿着多瑙河蜿蜒前行,宁静的小镇,秀丽的村庄,古老的城堡,苍翠的葡萄园一一闪过,这里号称是世界最美的河谷之一,还真不为过。多瑙河流经欧洲的许多国家,是欧洲的母亲河。印象中的多瑙河被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影响,美到极致,充满浪漫色彩,一直还真以为是蓝色的。身临其境,虽有些许失望,但明媚的风光还是名不虚传的。
       继续前行的第二站是奥地利多瑙河边的杜恩斯泰因(Duernstein)小镇,被称为是瓦豪河谷沿途最迷人的小镇,这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小镇,使它出名缘于山上已经成为废墟只是一个遗址的古堡----库恩林加城堡。这座古堡, 当年曾关押过鼎鼎大名的十字军骑士, 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一世。河边蓝白相间的圣堂参事会修道院教堂 也很醒目。
      这儿能观赏多瑙河,河里不时有游船驶过。如果我们不是自驾车也许就乘坐游船了。
      山上可见残垣断墙,还有许多可爱的房子。
      小镇上酒吧,餐厅,手工艺旅游产品居多
      小镇还是奥地利重要的葡萄酒产区,可以追溯到凯尔特人居住的时代,河岸,路边,山上一片片葡萄园连绵起伏。
      原计划还一路游览施皮茨(Spitz)和克雷姆斯小镇的,时间不够,就在车上看看了。一路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从奥地利到捷克,第四天的行程我们又返回到奥地利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游览圣吉尔根和圣沃夫冈两个小镇。
      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 1997 年被世界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萨尔茨卡默古特位于萨尔茨堡、上奥地利和施泰尔马克三州的交界处,其名称源自德语 Salz 盐和Kammergut
(皇家领地),盐矿为哈布斯堡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山峦重叠,70 多个湖泊星罗棋布,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温泉构成了历史上奥匈帝国皇室和贵族以及艺术家们崇尚的,历史悠久的避暑胜地。这一地区的丰富水资源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较大的湖泊有阿特湖,蒙德湖,沃夫岗湖,哈尔斯塔特湖,特劳恩湖,阿尔特奥斯湖,格龙德尔湖,福席尔湖,沿湖的小镇和村庄像点缀在贝壳上的珍珠晶莹发亮,而哈尔斯塔特小镇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
      在欧洲开车真的是一种享受,一路美景应接不暇,不定什么时候你就会被突然浮现在眼前的景色惊呆。这不,一早就给我们撞上了如此如梦幻般的仙境。没的说,停车拍照。
      可夏日的欧洲,气候多变,半路又下起了大雨,也许也是俗话说的“十里不同天吧”。
      圣吉尔根是奥地利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湖光山色,空气清新,真的如诗如画。难怪奥匈国王要在此建行宫,皇家贵族要把这儿作为避暑圣地, 据说茜茜公主也是常来此避暑的。
  我们把车停在了圣吉尔根,这个小镇介绍说和莫扎特有点关系,他母亲出生在此,后来他姐姐也嫁到了这个镇上。据说镇政府楼前有莫扎特拉琴的雕像。不过我们没在镇上转,没看到。我们在码头坐上渡轮(船票14.2欧元/人)欣赏沃夫岗湖的绝美景色并前往圣沃夫冈。
       原准备还乘坐小火车上夏尔夫山的 ( 电影音乐之声场景地), 上船时天气阴沉沉的,到山上怕什么也看不到,就放弃了。 可后来天又晴了,时间又不允许了, 留点遗憾, 有个念想,说不定啥时候又来呢。
      沃夫岗湖是一狭长型的湖,从圣吉尔根到圣沃夫岗船行 50 分钟,每小时一班。中途唯一停靠的就是夏夫山火车站 Station Schafberg,在此下船换乘火车上山。
      圣沃夫冈镇上的著名景点有圣徒沃尔夫冈建造的教堂和白马酒店。教堂藏有十五世纪画家创作的祭坛画,为珍品;白马酒店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一部盛演不衰的浪漫爱情轻歌剧《在白马亭》。介绍说歌剧曾在柏林最大的 Schauspielhaus 剧场首演,后被翻译成多国語言,並在紐約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剧院上演,而且在伦敦剧场创下连续上演 651 场的新紀录,在国际间也曾数次被翻拍成电影,白馬飯店因此名揚四海,
        孩子们都喜欢狗。
      举着相机问这小姑娘“可以照张相吗?”可爱的孩子停下脚步羞涩的笑了。
      小镇美丽,安静,祥和,鲜花遍布。楼房掩映在层峦叠嶂的绿色中,装饰独特,花哨,赏心悦目。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真是享受。
  从圣沃夫冈镇上回到圣吉尔根停车场发现车前雨刮处都夹着一张纸,是罚单?不是英文一个字看不懂,后来拿给卖船票会说英文的奥地利妹妹帮忙看,她只告诉我们可能不会罚款,可在还车几天后收到信用卡短信通知还是被罚了款,后来知道原因是“停车未使用停车记时器”。什么是停车计时器?它的英语名字叫 Timing Card,是个纸制的圆盘,停车场免费停车时使用,欧洲很多地方有此类停车场,规定在某天某时段可以免费一段时间停车。如规定可以上午 10 点前免费停车两小时,你是上午 7 点进场,就将计时器转到 7 点,放置在驾驶台上,当抄牌人员 9 点之前检查时,你是合规的,之后超出时间就按超出时间长短罚款了。
      左为罚单,右为计时器,计时器上的文字是德文“到达时间”,由自己设置。
      第四天的宿营地是有号称世界最美小镇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奥地利哈尔斯塔特。它位于著名的盐湖地区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内,也是奥地利最古老的小镇。从圣吉尔根到哈尔斯塔特不到五十公里,山路弯弯,进入小镇的隧道有点长。
  小镇很小,就一条可以通汽车的大路,从头走到尾也不要半小时。它依山傍水,群山环抱,座落在哈尔斯塔特湖边。一条小道, 一个小广场, 一座醒目的尖顶教堂是小镇最好的坐标。
      只是天气又阴了下来,急急忙忙赶到想拍到日落的打算落空了。到酒店安顿好,我们还是逛上街了。酒店离街道举步之遥,街口上有一尊盐工的雕像,他昭示着哈尔斯塔特的历史:这里有着史前文明的古迹;有自然冰洞;它公元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开掘盐矿,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盐坑;还有奇特的人骨教堂。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湖光山色,仙境般的居住环境使小镇赢得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按照预定计划,我们选择性的参观了“纳骨堂”而放弃了盐矿,因为后来到波兰克拉科夫我们安排了参观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维利奇卡岩盐坑。
      房屋依山势建在险峻的山坡上,错落有致,多为木屋和石屋,到处是鲜花绿草,家家的庭院五彩纷呈,户户的窗子装饰别致。几乎没看到两座一样的建筑,每座小屋都有别具匠心的造型和装饰。据说小镇的居住人口不足一千人但每年接待的游客达百万人,来过的人无不赞叹它的美!我在微信中刚放上哈尔斯塔特的照片, 马上就有朋友回应: 最喜欢这个小镇。是的,后来走了一路,我也觉得还是这个小镇最美!哈尔斯塔特真是个童话般清幽的仙境,值得我们住下来细细品味他的最美。在这里你根本不用担心什么pm2.5超标。
     在小镇住宿的当晚, 临睡前我们都暗暗祈祷希望明天有个好天。什么叫运气! 老天真是眷顾我们, 第二天早起群山雾缈,山顶上太阳露了脸,湖面上也笼罩着一层薄雾。同伴们欢呼雀跃抓起相机就冲出了门,我早上老是起不来,是落在最后的。可有时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等我走到拍摄点太阳都还没照过来,没耽误拍摄。
     一个幸福的女孩,带着婚纱,小两口到最美的地方拍最美的照片。
      小镇上的博物馆
      晚上到小镇著名的格利纳·巴乌姆酒店 Gruner Baum Hotel 享受海鲜晚餐。 镇中心广场的黄房子就是, 酒店的中文名字“绿树”, 传说茜茜公主曾到此下榻,是小镇的高档宾馆。餐厅的窗户面对湖水,烛光晚餐,暖意融融。而且价格也没有想象中贵,很不错。
       小镇依山傍湖,面积很小,空间有限,人们死后的埋葬方式也很特别。在这里逝去的人在被埋葬了10年后,会把他们的骸骨都移出坟墓,经过化学处理和艺术雕饰,放到山上洞穴中的骸骨馆与他们的家人摆放到一起。日久天长,骸骨馆就堆积了大量骸骨。为了便于区分,有的头骨上贴标签,有的绘上装饰纹样。 这就是纳骨堂,据说这样古老的丧葬习俗已有 1600 余年的历史,在 12 世纪就存在了。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头骨有说是1995年,也有说是1983年。老眼昏花,我没找到。现在由于大部分人都改为火葬, 暂时没有新的骸骨进入该教堂。而且据说如果谁想死后和自己的家人在教堂陈列头骨, 还需签署遗嘱呢。
     现在哈尔斯达特也有了骨灰墓地,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火葬,愿意进纳骨堂的人是很少了。纳骨堂体积不大,现也无法容纳新的骨头进来,就是一个旅游点了。
      日落没拍上,华灯初上的时候,跑到湖边拍了两张小镇夜景,倒影依依。
      离开童话般的小镇哈尔斯塔特, 我们驱车前往此次自驾车的最后一站莎尔茨堡。途中经过也是萨尔茨卡默古特湖区的小镇巴特伊施尔,在此停留午餐。我们顺道逛了逛这座坐落在阿尔卑斯群山之间的美丽小城。这里是一个浪漫故事的发源地----当年茜茜公主和弗朗茨 · 约瑟夫皇帝就是在这里邂逅一见钟情的,应该说巴特伊施尔是改变茜茜公主一生命运的地方。电影茜茜公主中大量的场景在此拍摄。
  巴特伊施尔 是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Francis Joseph I (1848-1916 年在位)的温泉行宫所在地,图中白色的房子就是有名的 凯撒 ·泉 泰尔梅温泉 Kaiser Therme。皇帝和茜茜公主的婚礼在这个小镇举行。


      伊丽莎白桥 Elisabeth Brucke,以茜茜名字令名的桥横跨在 特劳恩河 Traun 上。清澈碧绿的特劳恩河穿越小城,伊丽莎白桥连接两岸。我们到达时恰逢集市,人流熙攘,我们赶了个集。
      小镇也是著名的温泉之城,有奥地利最古老的温泉疗养院。据说皇太后索菲因婚后受不育所困,听人建议到巴特伊施尔泡温泉,此后连生四子。皇帝温泉因哈布斯堡家族人经常光顾而得名。
      这里不乏茜茜公主和皇族的痕迹,除了皇宫,有名的还有皇帝的御用蛋糕店—扎乌纳(ZAUNER),并且有两个店:河边一个,城中心一个。能保留至今,也是难得。
      男人的民族服装,背带短裤。
       萨尔茨堡是与维也纳齐名的音乐之都,诞生了一位世界级的音乐神童莫扎特,萨尔茨堡也因莫扎特而名扬天下。创办于1920年的国际性莫扎特音乐节每年夏天举行,二战时被迫停办。直到1945年起才恢复。让萨尔茨堡斐声世界还得益于好莱坞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囊获5项大奖的影片《音乐之声》。如今这座奥地利自然风光绮丽秀美、音乐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已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在萨尔茨堡安排了两天的游览时间,从巴特伊施尔抵达萨尔茨堡我们将停车目的地设在了位于市中心《音乐之声》拍摄地之一的米拉贝尔花园旁边的停车场,游览也就此开始。
  音乐的国度连街头演奏都不凡。
      米拉贝尔花园是1606年由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自己的情人莎乐美建造的一座宫殿,他们一起生育了15个孩子,不可想象。当时人们称之为“阿尔特瑙”。后来迪特里希被强迫免职并被关押并离奇死去。其继任者为了抹去这段不光彩的故事,才将其改为现在的名字“米拉贝尔宫”。“米拉贝尔”说是个意大利女名,意思是“惊人地美丽”。如今这里成为了萨尔茨堡的市政厅,是现今世界上最豪华的婚姻注册所。花园中花团锦簇,玫瑰园更是艳丽斑斓。
       从米拉贝尔花园出来穿城过巷, “领导”要我们慢慢逛,说要先去买门票交通卡, 指示我负责, 约定到城堡下的Information会合。问路费了点劲,全是德文,会英语的不多,后来找出点道道,尽量找年轻人,找文化人,找白领,全靠自己的眼力运气了。 事后发现直接约到城堡下会合省劲多了,不用问都能找到,反倒问“Information”知道的人不多。我怀疑是“领导”故意考验我们。
  美丽的萨尔斯河把萨尔斯堡分成新城、旧城两部分,从新城往旧城要过萨尔斯河,介绍河上有7座桥连接市区两岸,最著名的要数以音乐家命名的莫扎特桥。我们从挂满连心锁的“爱情桥”走过。见证了不少人的海誓山盟。
      又碰上了集市,自然不放过
      粮食胡同9号是莫扎特的故居,一栋米黄色的小楼。老城街道狭窄,却门庭若市,热闹非凡。这里不仅商家密集,雕饰繁华,且招牌全是手工打造的铁制镂花招牌,极具特色。据说这是16世纪的风格,一直保留下来了。
      萨尔茨堡城堡是中欧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城堡,也是萨尔茨堡市的标志。这里曾经是历代萨尔茨堡市主教的居住地,也充当过兵营和监狱。登顶眺望,整个萨尔兹堡城尽收眼底。      今天的城堡介绍说外观依旧保持了16世纪的原貌。侬山修道院 ( NONNBERG ABBEY ),是阿尔卑斯山北部地区最古老的女修道院。修道院自公元714年建成以来一直保存到现在。这个教堂就坐落在城堡山上的半山腰,《音乐之声》的女主角玛利亚就是这个修道院的修女。在城堡内转了一大圈,像个小城,还参观了全景博物馆,兵器馆等。
  广场上一个耀眼的金球,据说金球和站在金球上的小人是为了纪念小丑节而建的。
       要还车了,当晚的住宿地是位于萨尔茨堡城郊的一个汽车酒店。设施齐备, 洗车,加油,维护,吃住,wife,一应俱全。我们把车擦了擦,四天,有点脏,不能让老外说咱中国人没素质呀。后来发现不擦车也没关系。第二天一早我们先把行李拉到了市区内入住的酒店办了入住手续,然后才去还了车。接下来的一天就充分发挥萨尔茨堡卡的作用,公交出行了。
      海尔布伦宫(Schlob Hellbrunn),乘坐25路车可以直接到达。这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以其喷水游戏闻名,在花园里,宫殿内,水景处处,机关重重,路边墙角花丛,头顶脚下四周,到处暗藏着喷水装置。参观必须在导游的带领下,因为只有他知道这些喷水开关在哪,正当你全神贯注,驻足欣赏时,水柱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喷出,让你猝不及防。我在参观时发现了一处开关,刚想说开关在那,话音未落,导游就将水喷向了我,引来一阵窃笑。一圈走下来,没几个人身上是干的。大家浑身湿漉漉,却是欢声笑语。这种作弄人的喷水游戏据介绍说是宫殿的建造者大主教Markus Sittikus想出来的,用意就是在夏季作弄前来做客的客人。因为知道有水加上也下起了雨,我们把相机作为重点进行了保护,要不就惨了。
      我们乘坐游船欣赏了萨尔茨堡两岸风光。游船在船头设置了两个儿童的驾驶位,游程中还特意在音乐的伴奏中让孩子参与驾驶(当然是假装),我觉得这些孩子真幸福,这种经历和场景一定会给他留下美好的记忆。
      还有时间我们乘门蒂斯堡电梯又上山, 参观了现代美术馆。
      我们乘火车从萨尔茨堡 差不多两小时抵达了因斯布鲁克 。这是奥地利第五大城市,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地名来自于因河和德语中的Brücke(桥)。地处德国、意大利,瑞士交汇处,它是阿尔卑斯山的心脏。在因斯布鲁克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见到白雪覆盖的山峦,因而这里也是著名的滑雪胜地,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曾于1964年、1976年和2012年三次在此举办。夏日则是登山的热门地点,我们上到顶峰就见到了不少的攀岩者。因斯布鲁克是统治奥匈帝国及后来奥地利帝国的皇族哈布斯堡家族的主要住所,因此这里留下了很多昔日皇亲贵戚的宫殿建筑群,霍夫堡宫和宫廷教堂,凯旋拱门以及迈希米连大帝在位时所盖的著名的黄金屋顶,Godenes Dachl)。其出名之处是在突出的阳台上装饰了一个金色屋顶,由几千块镀金铜瓦镶嵌而成,这是当时的王公贵族们用以观看楼下表演和舞会的设施,彰显着其皇家风范。另一处著名的景观就是建在城郊的世界第一水晶品牌“施华洛世奇(Swarovski)”总部的“水晶世界”了。
  在城区,我们主要在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Maria-Theresien-Strasse)四处闲逛。到著名的金顶屋、霍夫堡宫和宫廷教堂,凯旋拱门等处等处都看了看。凯旋门在维修,没见其真面目。据介绍这是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皇于1765年为庆贺其儿子里奥波特和西班牙公主玛利亚·露朵维卡的婚礼而建造的。另 人难以置信的是女皇的丈夫弗兰茨正是在这场婚礼上暴卒而死。所以门上著名的浮雕一面记述的是王储里奥波特欢庆的婚礼,而另一面浮雕上陈列的却是悲哀的葬礼。也许乐极生悲吧。
      24小时的因斯布鲁克卡是在酒店购买的,囊括了公交,缆车,门票等。住在火车站旁边很方便,一早我们就乘坐J路公交车向哈弗莱卡峰(Hafelekar)进发。这是属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峰,是欣赏阿尔卑斯山全景的最佳地点。通往山上的盘山小路只容两辆车齐肩,而坡度又非常的陡,终点到洪厄堡(Hungerburg plateau), 然后换乘第一段缆车上到半山,1905米处的塞格鲁贝峰;再乘坐几乎是垂直上升的第二辆缆车到哈弗莱卡峰顶。 换乘中途我们下来逛了逛。 天气出奇的好,向下眺望,整个茵斯布鲁克的景色一览无余,茵河就像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银线镶嵌其中。对面皑皑白雪的险峻山峰连成一片,大山的腰间飘荡着层层白雾,景色壮丽。
      峰顶哈弗莱卡峰海拔有2256米,几乎没有植被,满目灰色的岩石,壁立千仞。同一缆车上山的有不少是攀岩者,眼见着他们就上了顶,真是佩服。
      火车站前有开往水晶世界的专线往返车,半小时左右就到了。施华洛斯奇水晶中心的外观做得很特别,你看不到任何建筑,只看到群山环抱中的一座小山上雕着一个两眼放银光的巨人头像,一个小瀑布从巨人的口中流出。绿草如茵,散布着一些雕塑。在这个小山里面藏着的就是整个水晶中心,票价11欧。走进去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晶墙,魔幻耀眼,临近出口处就是零售水晶制品的柜台,大家可以在那里选购最新最全的水晶产品。现在中国土豪不得了,这里也配有中文的导购。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维也纳是我们此次六国自由行的起点和终点城市,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在外面晃荡一个多月,还有四天的旅程我们就该回家了。真有点日月如梭的感觉。
      维也纳在18世纪后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以“音乐之都”闻名遐迩,是音乐使这座城市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这个城市也到处都是世界音乐大师们的足迹。 漫步维也纳, 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音乐对这个城市的影响, 音乐巨匠的身影比比皆是。 我们的脚步也从矗立在市立公园的施特劳斯雕像开始,一路寻找贝多芬,莫扎特,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最终走进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金色大厅,在金色大厅欣赏了一台莫扎特交响乐团的音乐会。
      其实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 “ 音乐之都 ”维也纳的象征,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美誉。但因在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听过歌剧了,我们选择了到维也纳欣赏音乐会。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一个演出厅,这里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维也纳最响亮的品牌: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
      我知道金色大厅,是从新年音乐会开始的,也一直向往和憧憬着能身临其境,见证它金碧辉煌的装饰,世界顶级的演奏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 不过现场观赏的音乐会有点让我失望,或者说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好。无论是乐队的规模,演员的阵容,还有观众。好像是专为游客的,基本没什么规矩,现场有些嘈乱,且中国人占了三分之一。但无论怎样,我还是如愿以偿走进了金色大厅,没有遗憾。
      走在维也纳的大街上,俯拾皆是历史痕迹,老城区,美泉宫,霍夫堡宫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多彩的艺术特征,在各类历史建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每栋建筑都分布着大量的雕塑,充满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漫步闲逛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富丽而璀璨,看得你眼花缭乱。“艺术之都”也名不虚传。
  这是建于 1716-1736 年的卡 尔教堂 Karlskirche,这个教堂是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父亲卡尔六世 (1711-1740 年在位)为还愿战胜 1713 年鼠疫,由菲舍尔·冯·埃尔拉赫 Fischer von Erlach 和他的儿子中标设计建造,是维也纳杰出的巴洛克建筑, 教堂的门廊是希腊神殿式的设计, 园顶是古罗马式样。大门两边的两个圆柱雕刻着维也纳的守护神卡·波洛美乌斯平定鼠疫的故事。
      1897 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些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时代创作时代的艺术--艺术创造艺术的自由”。卡尔广场附近的分离派会馆是维也纳分离派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斯蒂芬大教堂在城市中心,被称为维也纳的心脏,几何图形的屋顶瓦片耀眼醒目,我们登上了楼顶。教堂地下是皇室的墓地。以斯蒂芬教堂为中心,直径约 1.5 公里的老城区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老城区里面分布着许多统治中欧的哈布斯堡帝国的遗产。
      出来旅行,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也是一件趣事。在维也纳我们也没有错过一饱口福的机会,去了两家网友极力推荐的餐厅。
  一家是维也纳最著名的炸肉排 ( schnitzel )百年老店,1905年开业的,据说是四代相传的买卖。在斯蒂芬教堂附近的一个小巷子里, 占地不大, 门口装修是绿色调子的。 门庭若市,坐的满满的, 必须预定, 我们排到晚八点才吃上。 四个人,要了四份,发现多了,那个猪排忒大,色泽金黄,外脆里嫩,女生一个人真难吃完,不过味道真心不错,酥嫩。据说是用最好的里脊肉,片好后一点点用锤子拍打成薄片的。简简单单一个品种能让人们吃一百多年不腻味,“牛”!克恩滕大街是维也纳最著名的步行街,也是世界十大著名步行街之一。
      另一家是牛肉汤店,门面大些,装饰也繁华些。如果和猪排比较,这个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不过价格也高些,这顿是我们此行最贵的一顿饭,权当结束聚餐了。也是高朋满座。入座后,服务生会征询你点哪个部位的牛肉,价格上略有差异,我们问什么部位最好吃,他推荐了肩胛肉,确实实在,不忽悠人。面包是随便吃的,还有配菜,调料。牛肉汤是清汤,实实在在的美味,非常好喝,大快朵颐,十分享受。
  维也纳的夜晚也绚丽多彩,酒足饭饱后走走看看,去听音乐会,人生也不过如此了。足矣!
       建于十七世纪中期的美泉宫(申布伦宫)是维也纳最著名的景点了,其规模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说有一千四百多间房。这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季行宫,有人说它是奥地利的颐和园,而霍夫堡就是故宫。我们没有进宫看房间,这一路皇室珍宝看多了,不觉为奇有些提不起兴趣了,倒是其宽阔的巴洛克式的花园让我们流连忘返,两次登临,尽情享受那长长的林荫道,争奇斗艳的花卉和温暖的夕阳。
            美泉宫的最高点凯旋门    

       霍夫堡皇宫是典型的皇家宫殿群,王宫共有 18 栋楼,19 套院落花园,2500 多间房间,现由王宫博物馆,西班牙马术学校,王宫礼拜堂,国立图书馆,阿古斯蒂娜教堂,埃菲索斯博物馆,民族学博物馆,古乐器收藏馆等组成。原本准备进皇宫看看的,队排的有点长,我们走进了皇家图书馆,精美绝伦。


  
       市政厅 Rathaus,建于 1872-1883 年,新哥特式风格。
           维也纳国会大厦,仿古希腊式,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
            1365 年创办的维也纳大学,大学庭院内有一个美丽的走廊,走廊上立有 137 位曾在学校任教的历代教授,学者的雕像和纪念碑,介绍说维也纳大学共诞生了 12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乘坐U4地铁到了终点海利根斯塔特,途中在倒数第二站我们下车看了看维也纳著名建筑设计师白水先生的作品,维也纳垃圾处理厂,一座功能性的工业建筑,看上去童趣盎然。白水有怪杰之称,设计多色彩斑斓,不成比例,彰显个性。市内的白水屋我们也到访了,是一幢外观十分卡通的建筑,像拼贴画,多用极鲜艳的颜色,楼层和窗户好像都是不对称的,似乎没有直线型的。显得怪诞。
      维也纳森林是维也纳人引为自豪和骄傲的一张绿色名片,和多瑙河一样,也是大自然赐给维也纳的一份礼物。这片保持原始风貌的自然林中有一些美丽而幽静的小村庄,几个世纪以来,不少名人小施特劳斯,舒伯特,贝多芬等都曾在此居住,激发了诸多音乐家,作家的创作灵感和深情,产生了不少名扬后世的不朽之作: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等。中国作家冯骥才在游览过维也纳森林后也写下了一篇同名于《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散文。利用大半天时间,我们也走进了维也纳森林。
       从U4下车转乘了38A到卡伦伯格瞭望台,中间我们下早了车, 由于班车间隔有时间,也就顺势在周边看了看。其间又坐过站,卡伦伯格没下车,邪了,又倒回来。这儿可以远眺维也纳,不过雾霾挺严重的。

更新于 05月1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欧之旅
奥地利:最有气质的国度,被遗忘的欧洲优等生
向往的最美童话小镇,都在奥地利
【独家攻略】邂逅布拉格,遇见维也纳---捷奥双城记(奥地利篇)
奥地利不容错过的绝佳去处
“奥地利——我仅仅是一位过路客!”—摘自《远山的旅行》欧洲:奥地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