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闭管理期间,养老院老人疑因噎食致死,家属起诉,法院:养老院无需担责

图文无关/来源网络

近期看到这么一个案件。说的是养老院封闭管理期间,一自理老人,在吃饭过程中疑因发生噎食窒息,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质疑养老院未尽到妥善看护义务,遂将养老院起诉至当地法院,要求养老院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38万余元。

养老院和家属,双方各有说法,究竟谁该担责?



案情介绍


2021年10月,由于小王常年在外地工作,担心父亲老王年纪大了,一人在家容易发生意外,在考察了多个养老院后,最终将老王送到了市区一大型养老机构。

入院前,养老院给老王做了评估检查,发现老人身体还好,但有基础慢性疾病,定为自理老人。双方也签订了入住协议书,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随后,小王每个月都会抽空过去养老院看望老,对养老院的服务也是比较满意。后因疫情影响,养老院开始封闭管理,家人无法到院里,只和老通过视频联系。

2022年4月5日,老王在吃饭过程中,突然面露痛苦的表情,养老院发现后,立即对老王采取急救措施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往临近的医院抢救,但因抢救无效不幸身亡,死因为窒息

事后,家属认为是老人因食物而导致的窒息,养老机构则认为是老人身体疾病的原因导致的窒息。小王坚持认为养老院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对事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求养老院承担责任,索赔38万余元。

对此,养老院感觉很委屈。养老院诉称,老王进入养老院后,院方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而且,老人发生事故后,养老院马上采取了急救措施,也及时通知家属,并把老人送去医院抢救,并未出过错。同时,养老院也提供了当时签署的入住协议书。

养老院表示,院方已尽到义务,不用负赔偿责任。

但这样的说法显然与小王的赔偿要求相去甚远,于是小王不顾疫情政策要求,多次闹到养老院,但均未得到能令其“满意”的结果。最后,小将养老院告上法院,期望能讨回“公道”。



个案焦点


本案属于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托养期间因窒息致死引发的养老服务纠纷案件,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养老院作为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人,是否存在过错及对老年人死亡后果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老人家属认为养老机构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未尽护理之责,存在重大过错。



法院判决


经法院审理认定,养老院已尽其义务,因此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裁判理由: 

本案中虽已发生损害结果,但该结果发生与院方行为无直接关系,故院方应不承担责任。

第一,案例中养老院对老人进行了规范的评估检查,证明了老人身体的状态,具有了相当有力的证据。

第二,根据双方签订的入住协议书内容,老王购买的护理服务是一对多,即护理员需要护理多名老人,并非一对一24小时看护

第三,经过医院的检查诊断,老人的气管里存在大量的浓痰,与家属主张的老人因食物导致窒息的证据不足,确定老人的死因为身体疾病导致的窒息

第四,老王发生事故时,养老院能及时发现,也及时采取了急救,并采取立即通知家属并要求主动送老人到医院抢救的措施,也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延误责任。

,老人家属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死者的窒息与养老院有关。

第六,老人家属无充分证据证明老人的死亡与养老院的养老护理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因此,法院判决驳回小王的诉讼请求。小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律师说法


(一)分析点评

养老院在服务过程中管理有效、服务规范,加上院方具有法院“审理认定”的有效记录作证据,确保养老院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避免了责任风险。

另外,符合标准要求的设施配置以及规范的服务流程是降低服务风险的最好办法。

(二)改进建议

1、养老机构应当完善入住协议的签订及日常管理。

养老机构应当与入住老人或其家属签订入住协议,协议中应确定护理级别、既往病史和双方权利义务等。明确合理的照护等级,有利于为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减少因服务疏失引发的风险。

在事故纠纷发生时,入住协议也可作为证据提交,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合理划分各方的责任。养老机构也应当为入住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疾病,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完善入院评估机制

在老人入住养老院之前,应完整地评估健康状况,告知老人及其监护人可能存在的风险、签订风险告知书,并明确隐瞒健康状况时的责任承担问题。当然,养老院不能借此不合理地免除自身责任。

入院后老人的健康状况会随时间推移发生缓慢或剧烈的改变,养老院应建立定期体检评估与即时体检治疗相结合的体检机制,实时监控老人的健康数据,应对预期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3、加强规范养老护理员操作技能培训工作

一家优秀的养老机构,应该具备一套正规的护理人员培训体系。

因为护理人员面对的就是老人,提高养老护理员人员的护理技能和安全意识,这是机构负责人所必须重视的。

而且养老护理员的所言所行,代表的都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机构,一个行业。

4、意外发生时应采取及时的救助措施

为了防范和减少承担责任的风险,首先要做到意外情况发生及时地发现,其次要做到及时妥善处理。可以通过相关区域安装监控视频及床位呼叫按铃、加强工作人员巡视检查,尤其是夜间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医护人员或者对护理员进行培训,发生意外情况时采取一些临时的紧急救助措施,同时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将老人送往附近医院进行专业诊治。

纠纷案例中,常见情况是养老机构联系了老人家属,等待家属赶到后才作出是否送医治疗的决定,这种做法违反了救治优先原则,存在较大风险

5、养老机构负责人要重视并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工作,特别是应加强日常管理,防范各类风险事故。

九防对应评估表

养老机构要贯彻落实新国标、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中列举的九种养老机构日常服务过程中的常见风险,简称九防,包括噎食、食品药品误食、压伤、烫伤、坠床、跌倒、他伤和自伤、走失、文娱活动意外等。

要进一步学习了解《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可点击如下链接(点击跳转):

1、新国标《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全文操作指南,建议收藏

2、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这样做好新国标《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

3、收藏:新国标 《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九防”内容(可上墙)

4新国标《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养老机构节日安全检查清单



笔者看法


随着养老机构的兴起,老人入住比率的不断升高,相应的各种纠纷也随之产生,产生纠纷的大部分涉及到养老机构是否尽到相应护理职责所产生的法律责任问题。

要明确的是,老人到养老院养老,只是将老人的起居生活交由养老院负责,而不是将所有的赡养义务或监护职责都交由养老院承担

但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安全保障义务是养老机构的法定义务,在老人发生意外事件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助,及时积极与家属沟通相关情况,并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各种便于老人生活的各种设施,并且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参考来源:

1.腾讯;

2.百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老院自理老人突发疾病身亡,家属索赔29万,法院:养老院无需担责
养老院最多的法律纠纷案居然是...
发生这些纠纷,养老院的结果就是赔!赔!赔!
摔伤、就医、进食呛咳、肺部感染,老人死亡养老院担责有几何?丨官司案例005
八旬老人入住养老院摔倒后死亡,家属能否索赔
沈阳:养老纠纷 频繁升级上法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