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逃出大英博物馆》有感~(考编人版本)

“从哪来回哪去。”

“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被央视表扬点赞的小短剧

《逃出大英博物馆》引来众多关注

一切源于网友的提议

没想到一帮年轻人一拍即合

耗时3个月远赴英国

以“逃离大英博物馆”为主题,拍摄小短片

再加上前不久大英博物馆再传失窃丑闻

大量珍贵文物下落不明

《环球时报》也向大英博物馆提出

无偿归还文物的要求

该小短剧一上线就收获百万点赞

今天小粉笔就从考公角度来分析一波

搬好小板凳来记重点了🖊

短剧回忆

FENBI

01

这部短剧用拟人的修辞讲故事。女主角身着翠绿色汉服、头戴翠绿色发饰,化身文物玉壶。她脸上带着斑驳污迹、身背行囊,在伦敦街头偶遇男主——一名中国记者。一样的黑眼睛、黄皮肤,一样的汉语母语,让小玉壶认定了眼前这名记者就是自己的家人。“家人是血脉相连的同胞”“只要遇到了家人,我就安全啦”被网友点上最高赞。

不畏艰难也要返回故乡的“小玉壶”深深撼动着每一位观看视频的中国人的内心。从抖音、小红书、B站、微博到视频号,这部短剧能霸榜热搜,因为它让人看到了小短剧也有大情怀,让人看到了Z世代青年让流量之花开在了文化价值深处、民族情感深处。

除了关注家国热点、立意深刻、创意新颖外,这部全程由一群年轻人自发创作、没有商业利益、没有巨额投资的小短剧,处处充满了匠心和巧思。而这些创作者的细节设计,被拥有同样情怀的网友一一发觉。

比如剧中的女主角化身玉壶,有网友评论,因为“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有人说因为在大英博物馆里,“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年纪最小的孩子”,所以她一直念叨“哥哥姐姐伯伯阿姨爷爷奶奶们”。

比如剧中男主角名叫张永安,弹幕里回应,“因为大英博物馆里有个瓷枕,上书大字就是'家国永安’”“'家国永安’四个字放在枕头上的含义,可能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

又如“小玉壶”的脸蛋脏兮兮的,她感慨男主角的住处“这么大柜子只住两个人啊”,被网友解读为国外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潦草态度;而她把茶叶堆满购物篮的举动也有出处——网友援引专家观点证明,当年远渡重洋时,易碎的瓷器内外往往被茶叶塞得满满当当,以抵御风浪颠簸……

媒体热评

FENBI

02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处境,更将我们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

这集不到3分钟的短片中,贡献了颇多金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哪来的回哪去”“你要带我回中国吗”“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这些台词单看平平无奇,但在这个特别的故事设定里,每一句话都能读出背后的深意:那是流落海外的孤苦无依,也是迷失他乡的无路可走。

从这个角度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似乎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能量,用晓畅直白的语言,将一个民族深沉而隐秘的情感通过一个小切口表达出来。

从制作上,我们也看到了这部剧对自媒体短剧审美的提升。《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客观来讲,该剧本身也存在一些短视频的普遍问题,但这都无法掩盖其从创意到剧本,从妆造到动作、从构图到光影上的用心,还有远赴英国拍摄等台前幕后的付出,这些都经得起大众的审视与琢磨。

从故事上,这种拟人化手法的呈现,也让人找到了更多共情的着力点。网友代入后的各种解读,无疑拓宽了这部剧的涵义,让这部剧不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的共鸣。《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处境,更将我们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

——《红星评论》

#自由创作的时代需要有更多带着自身思考、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从业者出现,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

《逃出大英博物馆》系列短视频不盲目追逐流量热点,其用精细化的制作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

《逃出大英博物馆》从多个方面展现了其制作的考究与精良,如作为女主角的“玉壶”的拟人化形象身着与玉壶同色的翠绿色汉服、头戴翠绿色发饰,脸上还带有出逃时留下的斑驳污迹等细节之处,此外,“玉壶出逃”这一情节设定与国人内心深处对国家文物的情感深深相应。

《逃出大英博物馆》为自媒体创作者树立了良好的作品典范,为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文艺作品的出现提供可能。

《逃出大英博物馆》站在热点话题的风口、抓住时机,用自身的才华和对中国文物深沉的爱拍摄出具有深刻价值的文艺作品,为更多自媒体人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自由创作的时代需要有更多带着自身思考、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从业者出现,他们身扛“长枪短炮”、手握一支代表社会国家人民利益的话筒,他们不为追逐流量,而是将流量用于文化传播的有益之处,用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和对媒体行业的热爱,让“流量之花”开在文化价值深处,为文艺作品创作的旅途开拓更加广阔光明的道路。

                          ——《红网》

拓展金句

FENBI

📍 文物,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代代先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往往都曾跨越漫长岁月,躲过无数浩劫。因朝代更迭、兵瑟战乱而流散的书画典籍、工艺精品,不计其数。即便进入现代社会,文物也未能远离风险。

📍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的火热、《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热播、文物领域与教育的联动加强,说明文物并不只是历史的沉淀、岁月的陈酿,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与人们的生活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 保护利用文物,不是为保护而保护,而是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人们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 文物不只是课本中的图片,也是鲜活的“生命体”,让文物“活起来”的前提是要把文物保护好。文物安全是文物利用改革的前提,是红线、底线和安全线。前段时间巴西国家博物馆的火灾,使得2000万件藏品仅有10%幸存,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对我国的文物安全也是一个警醒。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需要各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为文物保驾护航。

📍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相信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能够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价值作用,将文物工作融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真正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那么这对我们未来保护文物之路

又有什么启发?

👇👇👇

1. 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该更加自信地传播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力度,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文物的安全。

3. 创新传播方式:我们可以借鉴《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成功经验,运用新媒体、网络等手段,将传统文化以更具吸引力的形式传播给更多的人。

4. 教育引导: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让他们成为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有力力量。  

“小短剧也有大情怀”

该短剧似乎有四两拨千斤的能量

让无生命的物品有了生命

击中我们心底的最柔软处

惟愿“家国永安”历史不会重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小作家‖【观《逃出大英博物馆》有感】◆刘紫涵
热点时评 | 《逃出大英博物馆》——“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逃出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在海外向我们招手!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逃出大英博物馆》作文指导课件
开播就爆,播放量超10亿,这剧真的牛!
下一站,瑰葭路(归家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